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对产卵后的母蛾,进行解剖观察,探讨遗腹卵的原因、症状。目的为化学催产卵剂筛选作依据。初步结果:从我们进行蛾体解剖中,直接观察四个品种存在的生理症状主要有六种:卵巢内卵粒体位位移,卵粒下降速度失序,卵巢内卵粒层叠、挤迫,卵巢受互相缠绕,卵粒大小畸形,卵巢管畸形,及蚕蛾患病。  相似文献   

2.
家蚕卵形突变sm-n(new small egg)为家蚕小卵突变的新类型,与前人研究报道的几种家蚕小卵突变sm、sm-2、sm-3、emi等明显不同,其主要特征为:同一母蛾产卵分离出正常型卵和小卵两种,其中小卵大小不一,为不受精卵,而正常型卵孵化与生长均正常。解剖母蛾观察卵巢管,大小卵粒在每根卵巢管里随机排列,个体间出现小卵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分布在20%~90%之间),但总体上小卵比正常卵多,且在越往卵巢管的后端小卵的比例越大,小卵的排列不规则;交配产卵后,初步统计发现小卵百分率越大,则遗腹卵有越多的倾向。同时在解剖过程中发现此小卵系统和无卵突变系统(sm~n)的母蛾卵巢管有增多现象,每个卵巢发生4~6条,每蛾共8~12条卵巢管。用正常系统C108与新小卵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新小卵为隐性遗传基因支配,遵循伪母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3.
蛹斯温度与母蛾遗腹卵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中国蚕业》2001,22(4):16-17
在制种过程中,有些母蛾中的卵不能全部产出而遗留在母蛾腹中,这些遗留在母蛾腹中的卵简称遗腹卵.有报道:遗腹卵的多少与蚕品种及饲养管理有关;与母蛾的生理成熟度有关;还与交配产卵的温湿度有关.近两年在制种过程中发现苏6原种遗腹卵有增多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茧制种量的高低.为了探明蛹期保护温度与母蛾遗腹卵的关系,本文设3种不同的温度进行蛹期保护,并按常规方法进行制种,调查了各区母蛾的产卵数、遗腹卵数和遗腹卵率.现将2001年春蚕期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秋丰、限1、854B、限2、871、872纯种在产卵过程中,前后期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遗腹卵进行调查,用方差分析作比较.结果表明:秋丰、限1、871的遗腹卵在四种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性不显著或显著,而854B、限2、872的遗腹卵的差异性表现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环境条件与遗腹卵发生的关系,重点调查分析了广东现行生产用种(9·芙×7·湘,正反交)在不同地区及蛹期不同温度保护下的遗腹卵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由于养蚕制种等技术的差异,蚕品种遗腹卵的发生有明显的不同;7·湘×9·芙的遗腹卵率比9·芙×7·湘的高,其差异达显著水平;蛹期保护以25℃为优,低温保护(21℃)则遗腹卵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桂蚕N2"原原种繁育的过程中单蛾产卵量偏少的原因,调查"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的单蛾产卵数和遗腹卵数。结果显示:NC99R单蛾平均造卵数仅476粒,与其余品种相比明显少,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NC9C单蛾平均产卵率仅有67.43%,导致了该品种单蛾产卵数偏低。分析表明,"桂蚕N2"的两个中系亲本的单蛾产卵数明显偏少,是导致该品种原原母种单蛾产卵量少的主要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改善原原母种蚕期饲养、蛹期种茧保护以及延长交配时间等措施来提高中系品种的产卵率。  相似文献   

7.
严会超  林健荣 《蚕业科学》2005,31(2):218-220
以9·芙×7·湘及其原种为材料,通过幼虫期不同给桑量饲养、蛹期不同温度保护、不同交配时间及交配前后药物处理,调查家蚕的遗腹卵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幼虫期良桑饱食,蛹期以24~25℃保护可减少遗腹卵的发生;延长交配时间和使用催产素等药物对减少遗腹卵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化学促卵剂的开发研究──I、不同药剂对多产卵品种产出卵率的影响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屠振力,吴玉澄,徐晓忠湖州蚕种站朱根生由于多产卵蚕品种产卵后尚有10─15%的卵残留在体内,直接影响蚕卵的产出率。因此探索化学促产卵剂是提高多产卵蚕品种产卵数的有效途径之...  相似文献   

9.
母蛾产卵量由单粒卵重和产卵数两方面因素组成,从卵的重量来说,先产的卵重,后产的卵轻。在饲养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品种不同,卵的重量也不同,欧洲种比中国种或日本种要重,中国种和日本种相仿。同一化性不同品种间,卵的重量虽有不同,但开差较小。一般一化性比二化性、二化性比多化性的卵重,且卵层较厚。同一品种由于饲养条件不同,卵的重量也有差异,春期比夏秋季气象条件适宜,饲料质量好,所产的卵较重。从母蛾产卵数来说,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别,中国种最多,欧洲种中等,日本种最少;即使同一品种在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调查目的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产卵蛾,产卵量少,遗腹卵多,不受精卵多等问题,严重影响蚕种的质量和产量。据有关调查资料,这与原蚕饲育,蛹期保护有密切关系。但是,除此之外,蛾期的技术处理关系如何呢?本试验设计,是针对生产中的存在问题,以本省现行二化种作材料,从发蛾以  相似文献   

11.
原种9·芙、7·湘发生变异蛾。用9·芙×7·湘正反交变异蛾与该户正常发育蛾作对照,调查单蛾产卵、良卵率、遗腹卵、两天实用孵化率、结茧率,结果为:单蛾产卵减少32.20%、反交减少48.69%,良卵率正交下降1.82%、反交下降2.92%,遗腹卵正交增加45.87%、反交增加53.60%,两天实用孵化率正交下降2.64%,反交下降1.85%,结茧率正交下降93.75%、反交下降75%。因此在制种过程中除按常规淘汰不良蛹、不良蛾外,还要淘汰变异蛾。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新九×7532(两广一号),自从八○年在我省佛山地区农村扩大试养以来,经过生产验证,抗逆性能比广农五号较好,是适合我省二、六造饲养的二化品种.但经过几年的繁育实践,在蚕种生产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同一品系的7532,在同一环境处理下制种,7532×新九比7532原种担茧制种量低,单蛾产卵量少,遗腹卵多,不产卵蛾多,不  相似文献   

13.
陈敏  昝明才  彭仕培 《四川蚕业》2011,39(1):14-15,17
<正>蚕品种间或品种内单蛾产卵量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但单蛾产卵量的多少与次代饲养表现、产卵量又如何呢?2010年春季,我们用871B品种单蛾卵量多的卵圈与单蛾卵量少的卵圈分别多蛾混合收蚁饲养,观察其饲养成绩。现将试验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特性,室内条件下研究该虫在石榴同一寄主品种果实、枝条和叶片等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果实(甜绿籽、甜光颜、酸沙籽和酸绿籽)上的产卵偏好。结果表明,在酸绿籽不同部位直接和挥发物诱导选择性产卵试验中,井上蛀果斑螟均更倾向于选择石榴果实产卵,产卵高峰期在果实上的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2.67和4.67粒,显著高于枝条和叶片。在4个石榴品种果实直接产卵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产卵试验中,均在酸绿籽上的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3.47和41.00粒;前者酸沙籽果实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为18.33粒,后者在甜绿籽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小,为25.00粒。4个石榴品种挥发物诱导产卵选择性试验中,酸绿籽上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为5.67粒,甜光颜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仅为0.67粒。井上蛀果斑螟对不同石榴品种和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4种不同品种果实偏好在酸绿籽上产卵,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偏好在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15.
冷藏雌雄蛾对雌蛾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雌雄蛾冷藏不同时间的处理,调查雌蛾产卵情况,结果表明雄蛾冷藏3d内、雌蛾冷藏1d对蚕种和制种无显著影响,雌蛾冷藏2d不受精卵率、遗腹卵率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选 1 6个有代表性的柞蚕品种 ,春秋用不同饲料各经 8次重复调查产卵量、适卵量、卵与产卵饲料效率 ,并分析与茧重转化率的关系。发现 :春养 1 6个品种造卵效率为每克柞叶 6. 44粒 / g(每克柞叶造卵粒数 ) ,重量比为 5 . 5 1 % ,品种间最大开差为 5 2 . 2 5 % ;秋养平均造卵效率为 5 . 69粒 / g,卵叶比为 6.61 % ,分别比春养高 0 . 75粒 / g和 1 . 1 0 %。春养 1 6个品种产卵效率平均为 5 . 5 1粒 / g,卵叶比为 4. 47% ,品种间最大开差为 64. 68% ;秋养平均为 5 . 69粒 /克 ,卵叶比为 5 . 2 8% ,分别比春养高 0 . 5 4粒 /克和 0 .81 %。高饲料效率品种的产卵效率比总平均值春秋相对分别高 7.0 0 %和 9. 3 1 % ,说明产卵效率和茧重转化率、茧层生产率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在蚕种生产的过程中,母蛾不能将腹中的卵全部产出,遗留在体内,这些遗留在母蛾腹中的卵,简称遗腹卵。遗腹卵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蚕种产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母蛾卵巢管数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所周知,桑蚕母蛾的产卵管均是左、右对称各4条,共是8条.今年春蚕期,我在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饲养G春蕾、G临株、G临B珠、GE多、春蕾、浙蕾、星光、春晓8个蚕品种,在制种过程中调查蚕蛾腹部残存卵粒数的时  相似文献   

19.
多产卵蚕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澄  张学明 《蚕桑通报》1993,24(4):8-10,7
多产卵基础蚕品种的选育可为现行多丝量品种增加产卵数提供育种素材.本文对选育多产卵品种进行了初步小结和分析,其选育成绩和方法可供育种部门参考.本文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如增加造卵数、减少残存卵数,提高交杂原种的杂种强势,开发化学促卵剂,改进蚕卵数调查方法等,希望引起蚕种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县近年二化性蚕种发种量不断增加,多制种单位单靠头、七造繁育二化性蚕种,很难满足于大田生产的需要。同时针对我省7532原种具有对高温抗逆性差,不良卵,遗腹卵多,产卵量不高等缺点。我们对现有的三个7532原种品系,评选出一个抗逆性强,产量高,并能适应二、六造繁育的品系,以至增大二化剂种量,满足大田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