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珠江口外海水域2只中华白海豚肌肉组织的营养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只海豚腹肌脂肪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蛋白质和灰分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幼体雌性白海豚肌肉组织中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氨基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最低的为胱氨酸。2只海豚肌肉组织均含有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n3)及DHA(22:6n3)等,这些脂肪酸是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海豚肌肉组织中富含Ca、Fe、Zn、Cu、Mn、Se等金属元素,其中幼体雌性海豚的Cu、Mn的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Se含量则低于雄性海豚。  相似文献   

2.
超早熟大豆脂肪酸的形成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早熟大豆种子形成过程中,脂肪酸各组分的变化各异。开花后16~20d时,硬脂酸(18∶0)、亚麻酸(18∶3)相对含量下降,棕榈酸(16∶0)、油酸(18∶1)及亚油酸(18∶2)相对含量上升。开花后20~23d时,亚麻酸(18∶3)相对含量又增加,棕榈酸(16∶0)相对含量下降,以后随种子的发育,棕榈酸(16∶0)、硬脂酸(18∶0)和亚麻酸(18∶3)相对含量下降,亚油酸(18∶2)相对含量上升,油酸(18∶1)介于其间。开花后天数与棕榈酸(16∶0)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亚油酸(18∶2)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16∶0)及硬脂酸(18∶0)呈显著、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18∶3)与硬脂酸(18∶0)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油酸(18∶1)、亚油酸(18∶2)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平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与硬脂酸(18∶0)、亚麻酸(18∶3)、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呈极显著、显著的正相关,与亚油酸(18∶2)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呈显著的负相关;平均最低气温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青田田鱼和金华田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分析青田、金华田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青田田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1);两种田鱼中均测得常见氨基酸17种,除甘氨酸和胱氨酸外,金华田鱼各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青田田鱼(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青田田鱼的第一、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和蛋氨酸+半胱氨酸,金华田鱼的第一、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在两种田鱼中共测得16种脂肪酸,其中青田田鱼的C16∶1(棕榈油酸)、C18∶1n9c(油酸)和C18∶3n3(α-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5),且青田田鱼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5),金华田鱼的C18∶0(硬脂酸)和C20∶4n6(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鱼(P0.05);在矿物元素中,青田田鱼的锌、铜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5),金华田鱼的钙、磷、镁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鱼(P0.05)。  相似文献   

4.
藏香猪屠宰特性及肉品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饲养条件基本一致的成年去势公猪9头,对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藏香猪的平均屠宰率为75.75%,瘦肉率为46.88%,含脂率为29.48%。体组分分析表明,头、蹄、内脏占活体质量的百分比均比内地饲养的瘦肉型猪的体组分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屠宰率和大肠质量之间相关性显著(R=0.995,P=0.05),藏香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主要是C16 和C18 脂肪酸,以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为主,这4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22%、10.76%、46.39%、13.39%。粗蛋白平均含量为19.45%,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量和必需氨基酸量分别为17.00、7.401、6.50 g,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3.56%和38.22%。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Fe和Ca(Fe含量为35.15 mg/kg,Ca为36.65 mg/kg)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红罗非鱼(Oreochromissp.)稚鱼、雌雄亲鱼的肌肉脂肪酸组成,为红罗非鱼的生物学研究及科学养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及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红罗非鱼稚鱼与雌雄亲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从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检测出10种脂肪酸,雌雄亲鱼肌肉中检测出16种脂肪酸,以C16:0、C16:1、C18:0、C18:In.9、C18:2n.6的含量较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4%以上。红罗非鱼肌肉脂肪酸含量因生长期和性别不同而异,C20:5n.3(EPA)和C22:6n.3(DHA)在稚鱼肌肉中未能检出,雌亲鱼肌肉中含有少量(0.47%h和0.65%),雄亲鱼肌肉含量丰富(1.39%和2.33%);红罗非鱼稚鱼和雄性亲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次序为:饱和脂肪酸含量(ESFA)〉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雌性亲鱼肌肉中:∑MlIFA〉∑SFA〉∑PU-FA。【结论】红罗非鱼稚鱼阶段主要依靠∑sFA提供能量以满足其生长所需,雌雄亲鱼则依靠∑MuFA和∑PuFA来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繁殖期主要组织器官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黄颡鱼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组成中,雄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2.73 g/100g;其次是精巢,为36.40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24.01 g/100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Glu,Asp,Lys,Leu,Arg,Ala,Gly,Phe.Glu在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Lys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1.98 g/100g;其次是卵巢,为25.71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74 g/100g.脂肪酸: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脂肪酸比例较高的雄鱼与雌鱼相似,分别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C16:1n-7(棕榈酸),C18:0(硬脂酸).研究揭示了黄颡鱼繁殖期性腺、肝脏、肌肉在物质组成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计,采集奶牛乳汁,乳中脂肪酸经甲酯化后,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成分,分析高、低乳品质奶牛乳中不同来源脂肪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乳中主要脂肪酸为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9-顺十四烯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反式亚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低乳品质奶牛组乳中C10:0以及C12:0等在乳腺分泌细胞中从头合成脂肪酸在乳脂肪中所占含量显著高于高乳品质奶牛组(P<0.05);而在高乳品质奶牛乳中C16:1、C18:2n6t、C18:2n6c和C18:3n6等主要从血液中摄取长链脂肪酸含量则显著高于低乳品质奶牛姐(P<0.05),其中C16:1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乳品质奶牛乳中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血液运输来源及瘤胃微生物氢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引进品种鸡蛋和地方品种鸡蛋营养成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罗曼鸡蛋和麻钠鸡蛋进行引进品种鸡蛋和地方品种鸡蛋的多种营养成份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蛋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9种必需氨基酸总量,蛋黄脂肪含量,油酸及棕榈酸含量,钙和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氨基酸中的组氨酸,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以及铁,磷等含量,两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野生和池塘养殖花鲭肌肉营养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生花鱼哥和池养花鱼哥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Xn-6及X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鲭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灰胸竹鸡的开发利用及其专用饲料的配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野生灰胸竹鸡为材料,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Ca、Fe、Zn、Cu、Mn等矿质元素在其胸肌、腿肌、骨骼和羽毛中的分布情况,并对雌雄个体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灰胸竹鸡各部位Ca、Fe含量最高,Cu、Zn次之,Mn含量最低。雌雄个体不同部位、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除Zn外,雌性胸肌中其他元素的含量高于雄性,雄性腿肌中Ca、Fe含量、骨骼中Ca、Cu、Mn含量、羽毛中Cu、Mn含量均高于雌性,雌性羽毛中Ca、Fe、Zn含量高于雄性。不同部位同一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骨骼中Ca含量最高,腿肌中各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胸肌。[结论]灰胸竹鸡体内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1.
龚全  赵刚  杜军  刘光迅  王婷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2372-2375
对人工繁殖培育的2尾达氏鲟进行了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达氏鲟腹部、背部和全身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21±0.35)%,(15.41±0.92)%,(14.45±1.11)%;脂肪含量分别为(12.67±1.21)%,(5.71±0.65)%,(8.59±0.63)%;灰分含量为(1.60±0.03)%,(1.53±0.06)%,(1.56±0.02)%;水分含量分别为(1.60±0.03)%,(1.53±0.06)%,(1.56±0.02)%;腹部脂肪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各部位的蛋白质和灰分无明显差异。各部位肌肉中(干样)含有18种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7.81%,63.31%,56.41%,八种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7.81%,63.31%,56.41%;达氏鲟肌肉中含有14中脂肪酸,其中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如酸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n3)及DHA(22∶6n3)等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瓜种子脂肪酸含量、种类与耐低温性的关系。[方法]对15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 h,处理14 d,对黄瓜的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供试黄瓜种子的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黄瓜种子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6∶0)、棕榈烯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与其耐寒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耐寒指数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种子含油量I、UFA(不饱和度)达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棕榈烯酸含量、硬脂酸含量相关系数很小,各材料的油酸含量基本相同。[结论]黄瓜的亚油酸、亚麻酸、种子含油量I、UFA与黄瓜的耐低温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繁殖期雌性江黄颡鱼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繁殖期雌陛江黄颡鱼卵巢、肝胰腺及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卵巢脂肪酸有21种、肝胰腺脂肪酸有19种、肌肉脂肪酸有18种,且三者脂肪酸含量有2个共同特点:(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2)n=3系列脂肪酸与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之比均大于1。SFA含量以卵巢最多,达(31.98±0.15)%;MUFA含量以肝胰腺最多,达(55.67±1.42)%;卵巢PUFA含量较肝胰腺高89.93%,其中C20:5n3、C22:6n3含量均以卵巢中最多,分别为(2.01±0.06)%和(11.95±0.17)%。因此,在雌性江黄颡鱼亲鱼的培育阶段,可以考虑投喂n=3系列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饲料,以提高亲鱼卵粒质量和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以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组培生根苗为试材,研究了50、100和150 mmol/L NaCl胁迫对质膜总固醇、质膜微囊脂肪酸组成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100 mmol/L NaCl处理导致叶片中质膜总固醇摩尔质量浓度升高,150 mmol/L NaCl处理后固醇摩尔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而根中质膜总固醇摩尔质量浓度变化不显著。构树幼苗根部质膜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棕榈酸(C16:0)摩尔分数最高,占52.75%;其次为硬脂酸(C18:0)、山萮酸(C22:0)等。不饱和脂肪酸有棕榈油酸(C16:1)、反油酸(C18:1n9t)、油酸(C18:1n9c)、花生四烯酸(C20:4n6)等。与根中不同,叶片质膜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如棕榈油酸(C16:1)、反油酸(C18:1n9t)、油酸(C18:1n9c)和花生四烯酸(C20:4n6),饱和脂肪酸仅有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两种。NaCl处理后,根部和叶片脂肪酸各组分配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根中饱和脂肪酸摩尔分数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摩尔分数降低。而叶中反油酸(C18:1n9t)和硬脂酸(C18:0)摩尔分数显著升高。与根中相似,叶片质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在NaCl胁迫后降低,同时根部和叶片质膜流动性均随之下降。总之,高浓度NaCl(150 mmol/L)处理引起构树质膜脂肪酸组成变化,表现为脂肪酸饱和度增加和质膜流动性下降。质膜膜脂对盐胁迫环境的响应研究,可为质膜参与植物耐盐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庆元县13株野生浙江红花油茶植株茶籽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茶籽脂肪含量在54.4%~66.1%之间,均值为61.1%,油脂中共检测出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和顺-11-二十碳烯酸(C20︰1)8种脂肪酸组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其中,以油酸含量最高(81.8%~87.2%),其次分别为棕榈酸(6.6%~9.4%)、硬脂酸(2.2%~4.3%)、亚油酸(0.5%~6.1%)、顺-11-二十碳烯酸(0.4%~1.1%,2株未检出),其他脂肪酸组分含量较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与棕榈酸、亚油酸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组分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昌台牦牛肉的营养及品质特性,对成年昌台牦牛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重金属元素和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组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组,两组中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重金属镉、铬、砷、铅、汞含量均没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也未检出药物残留。昌台牦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属于健康、安全、环保的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7.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巨桉12个种源8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细胞膜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巨桉茎叶中膜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是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能较好地反映巨桉家系抗寒性的相对强弱,生长性状和IUFA值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IUFA值与纬度相关性显著,与其它因素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8.
油松针叶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程  董文倩  郑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03-10305
[目的]探究油松针叶细胞膜脂肪酸组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进一步研究油松针叶耐严寒酷暑生理特性的机制。[方法]以1年生油松针叶为试材,分别在春、夏、秋、冬季节采样,并结合温度胁迫处理,定量分析针叶细胞膜脂肪酸的组成,测定油松针叶细胞膜透性。[结果]①油松针叶细胞膜脂肪酸的种类有:硬脂酸(18∶0)、棕榈酸(16∶0)、十四烷酸(14∶0)、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酸(18∶3),其中,棕榈酸占饱和脂肪酸的71.00%,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75.40%;②油松针叶细胞膜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冬季最高,为61.19%,春季开始减少,夏季最低,仅51.78%;③与对照相比,-18℃处理条件下,膜透性上升了27.60%,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上升了26.35;30℃处理条件下,膜透性上升了20.8%,IUFA下降了8.39。[结论]油松针叶细胞膜IUFA与温度有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R2=0.9889。  相似文献   

19.
用细胞膜脂脂肪酸成分分析法筛选抗寒巨桉种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选育抗寒性好的巨桉品种,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巨桉12个种源的80个家系样品的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成分,采用KOH-CH3OH-BF3酯化、硅胶脱色和程序升温的方法,将细胞膜中的主要脂肪酸-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完全分离,运用归一化方法得出了上述各种脂肪酸含量,通过对IUFA分析、筛选出了抗寒性好的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澳洲龙纹斑亲鱼生长关键阶段的营养组成,提升澳洲龙纹斑人工繁殖技术,以增加其鱼类苗种资源。【方法】通过分析化学方法检测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含量,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呈极显著差异,雌、雄亲鱼肌肉中17种氨基酸除了组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15种氨基酸均为雌亲鱼含量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雌亲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甜味氨基酸总量、苦味氨基酸总量、酸味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含硫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和芳香族氨基酸总量等均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脂肪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均是油酸C18∶1n9c,棕榈酸C16∶0次之,而且雌亲鱼的棕榈酸C16∶0含量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但雌、雄亲鱼的油酸C18∶1n9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雌、雄亲鱼n-3/n-6的比值都为1.0。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都达到了WHO/FAO提出的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雌、雄亲鱼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相近且高达78%,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UFA为57.4%和55.4%)。【结论】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的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差异显著。建议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分池饲养,饲喂不同营养的饲料。雌、雄亲鱼肌肉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