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拦截上游支毛沟沟道泥沙、变沙为地、削峰减洪、蓄浑排清等。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长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实践经验表明,修建淤地坝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本文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淤地坝基本情况及作用,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对淤地坝建设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淤地坝建设作为今后水利建设争取启动实施的三项“亮点”工程之一,作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于加快榆中县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拦截上游支毛沟沟道泥沙、变沙为地、削峰减洪、蓄浑排清等。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且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长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实践经验表明,修建淤地坝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本研究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淤地坝基本情况及作用,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陕西北部淤地坝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保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实践证明,淤地坝是水土保持生态中效益最显著,最受群众欢迎的重要治理措施,它在拦泥淤地、缓洪保安、蓄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其它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适用于黄土高原及其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5.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其特有的功效在我省黄土高原地区已日益彰显,庄浪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的淤地坝建设,有效促进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生态安全保障。在拦泥淤地、增产增收、人畜饮水、改善交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多年实施,在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开发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庆阳市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实践表明,水土保持淤地坝作为拦截泥沙、蓄水滞洪、减蚀固沟的重要水保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庆阳市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用的办法,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淤地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流域坝系建设中,淤地坝的作用非常明显,主要有:拦泥保土,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提高黄土丘陵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利于区域防洪减灾,保护沟道下游生产安全;以坝代桥,改善了交通条件.淤地坝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提出淤地坝在坝系建设中的不足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黄河流域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工程能够有效滞洪削峰、保持水土、拦截泥沙、淤地造田。近些年,淤地坝建设在陕西黄河流域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当前,陕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坝隐患严重和基础工作欠缺等问题,应该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对淤地坝建设规划实行统一管理,加强淤地坝建成后运行期的管护,加大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现有病险坝的维修与维护等措施,加强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淤地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淤地坝在拦泥减沙、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是治理吴堡县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吴堡县建设环保型、经济型和可持续型淤地坝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加强淤地坝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创造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淤地坝在改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入黄泥沙,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彭阳县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委、县政府把淤地坝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在黄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小红 《河南农业》2016,(23):62-63
为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自然条件,夯实农业基础,宁夏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积极改土治水、封沟筑坝、淤地造田,使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在拦泥蓄水,解决当地群众人畜饮水,发展小片水浇地,提升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山区交通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淤地坝建设不仅可以防止洪水危害,还能淤地造田、进行种植业生产开发利用。淤地坝建设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怀东 《甘肃农业》2004,(11):62-63
定西地区认真贯彻水保法 ,多年来坚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 0 333k ,治理程度达 6 1 .8%。实践表明 ,要加快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必须注重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注重草灌建设 ,加大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  相似文献   

15.
韦营乡孙家岔村与韦家营村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数十年来,这两个村庄通过水平梯田建设、植树造林、修建淤地坝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也存在选用树种不当、投资不均衡、对林木和淤地坝的管护不够、百姓对水平梯田建设存在顾虑、梯田建设一刀切、数据造假等问题。本文通过实地探查、走访村民、查阅数据等方式,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成败得失进行思考,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牛古图小流域采用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考虑、系统安排,通过山顶水平坑整地,营造水源涵养林;坡面修筑水平梯田,田埂发展生态经济林;缓坡改造荒地,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农田林网,网内种植青储饲料;山脚修筑水平梯田,改种高产高效作物品种;沟坡修筑水平阶和水平坑,沟底修筑塘坝和淤地坝,发展粮、经、果、药等生态治理措施,和发展大扁杏经济林种植、开展秸杆舍饲养畜、建立绒山羊繁育基地、开办食用菌研究服务公司、培育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等经济发展措施,使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达96.7%,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8000t/km2?a降低为305t/km2?a,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人均年收入由治理前的170.1元提高到了1761.62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对通辽市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万明 《甘肃农业》2003,(12):52-52
临夏州属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第四、第五附区 ,境内山大沟深 ,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 ,“三农”问题突出 ,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增加高效耕地是解决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加快发展 ,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自70年代临夏县岗沟小流域、东乡县妥家沟、王家沟小流域内相继建成淤地坝 ,现已发挥着拦蓄洪水、泥沙淤成的沟坝地已成为当地群众基本口粮田。今年水利部把淤地坝建设作为水利部三个亮点工程后 ,当地各级党政组织 ,水利水保部门 ,农民群众 ,对建设淤地坝认识明确 ,积极开展前期建设规划设计 ,为全面建设淤地坝作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乔军 《甘肃农业》2008,(10):64-64
从淤地坝建设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促进西部生态恢复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方面入手,根据渭源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淤地坝工程建设的意见:抓住关键,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提高监理水平,加强监理制度;试行淤地坝工程招投标制度;对施工人员和管护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工程管理。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目前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水土流失,而且在实际进行与水土流失斗争的过程中,当地 人民发现淤地坝建设可以有效发挥拦截泥沙的效果,不仅可以保证水土不受淤地影响,同时可以利用其进行造田工 程,增加粮食产量,为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低的地区。长期以来,群众在沟边筑坝、拦蓄洪水泥沙,淤地造田。一般中小型淤地坝3—5年即可淤为坝地。坝地土壤肥沃、耐旱、能稳产高产,比坡耕地产量高4—5倍。因此,加速修建淤地坝已成为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