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3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猪场为试验点,将猪瘟带毒母猪随机分成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组采用脾淋苗1.5头份免疫,试验Ⅱ组采用脾淋苗2头份免疫,对照组采用细胞苗4头份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抗原状况。[结果]接受猪瘟脾淋苗免疫的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48.1%),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的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猪瘟脾淋苗免疫带毒母猪对阻断垂直传播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猪瘟脾淋苗限断多种基因亚群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猪场为试验点,分别将3种猪瘟带毒母猪(Subgroup1l,Suhgroup2.2,Subgroup2.3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猪瘟脾淋苗2头份免疫,对照组采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抗原状况.接受猪瘟脾淋苗免疫的带毒母猪Subgroup2.1,Subgroup2.2和Subgroup2.3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75%,18.75%,20.93%.明显低于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51.02%,44.83%,48.78%)猪瘟脾淋苗免疫多种基因亚群带毒,母猪对阻断垂直传播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作用。对比母猪所产猪幼崽的血清CSF抗原检测结果。I组、II组的检测结果明显好于III组(P0.05)。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作用良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择3个猪场, 从9头母猪生下的仔猪中挑选81头仔猪。随机分成9组,每组又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3头,分别免疫猪瘟组织苗(A)、猪瘟细胞苗(B)和猪瘟脾淋苗(C),各疫苗分别采用1头份、2头份和3头份3个剂量。于25日龄首免疫前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分离血清。应用ELISA和IHA两种方法分别对采集的540份血清检测猪瘟抗体。不同类型的猪瘟疫苗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猪瘟脾淋苗免疫效果较好,但不同疫苗之间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结果显示:3种疫苗以3头份的剂量免疫后抗体反应略高于1头份和2头份,二免后都能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田东县中小猪场不同猪群的猪瘟免疫状况,为田东县防控猪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选择田东县10个乡镇10个猪场,采集免疫21 d后的经产母猪、仔猪、生长育肥猪血清样本,应用阻断ELISA方法对采集血清样品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比较相同疫苗不同胎次母猪群、相同疫苗不同免疫次数仔猪群、使用4种不同病毒含量(A组750RID、B组7500RID、C组20000RID、D组30000RID)猪瘟细胞苗的生长育肥猪群抗体水平.[结果]经产母猪群抗体阳性率为83.61%,总离散度为45.97%,7胎及7胎以上母猪群猪瘟免疫抗体阳性率最低,为58.33%.仔猪的一免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2.17%,低于国家规定标准(≥70%);二免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1.82%,显著高于国家规定标准,比一免抗体阳性率提高了29.65百分点.4种不同病毒含量猪瘟细胞苗免疫生长育肥猪在末次免疫21 d后,均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但不同病毒含量猪瘟疫苗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经产母猪群抗体离散度较大,仔猪一次免疫后抗体水平低于保护值,不同病毒含量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猪瘟免疫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猪瘟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4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其中1组猪瘟细胞苗(A苗)按5和10 mL的剂量进行注射,其他3组猪瘟脾淋苗(依次为B、C、D苗)均按1和2 mL的剂量进行注射。在免疫15 d后,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按照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使用说明方法检测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A苗、B苗、C苗、D苗检出的平均抗体水平与未注射之前的平均抗体水平之比分别为1∶51、1∶91、1∶114、1∶161。统计分析表明,猪瘟脾淋苗免疫效果最好,而猪瘟细胞苗和脾淋苗两者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但总体上使用4种疫苗免疫15 d后都能使仔猪获得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个厂家不同剂量猪瘟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方法】将60头断奶空怀母猪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接种较高剂量猪瘟疫苗E(E组),另一组接种较低剂量猪瘟疫苗A(A组);当母猪产仔后,所产仔猪在20d与60d时分别接种1次;采集不同阶段的母猪、仔猪与生长猪的血清,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结果】在断奶空怀母猪阶段,两组之间无差异。在其他阶段,E组猪瘟病毒抗体阻断率一直高于A组,各个阶段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除35d与56d仔猪外,E组猪瘟病毒抗体阻断率变异系数都小于A组;E组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都高于A组,其中在35d仔猪达到显著水平。抗体检测结果显示,E组猪瘟免疫抗体数据优于A组,表明猪瘟疫苗E的临床免疫效果优于疫苗A。【结论】较高剂量猪瘟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好于较低剂量疫苗,为剂量存在差异的不同厂家猪瘟疫苗的临床选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在市场上预防猪瘟的疫苗有三种,即猪瘟活疫苗(Ⅰ)——乳兔苗、猪瘟活疫苗(Ⅱ)——细胞苗、猪瘟活疫苗(Ⅲ)——淋脾苗。猪瘟活疫苗(Ⅰ)——乳兔苗与猪瘟活疫苗(Ⅲ)——淋脾苗的用法相同,均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均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注苗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这两  相似文献   

9.
正1.猪瘟免疫接种及防治免疫程序是种公猪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免化弱毒苗各免疫1次;种母猪每年春、秋以猪瘟免化弱毒苗各免疫接种一次或在母猪产前30天免疫接种1次。仔猪首免:20日龄猪瘟免化弱毒苗;或仔猪出生后未吸初乳前用猪瘟免化弱毒苗超前免疫。70日龄猪瘟免化弱毒苗强化免疫。常用疫苗:猪瘟活疫苗(组织苗)。注射此疫苗4日后,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该疫苗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按瓶签注明头份加  相似文献   

10.
一、需要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 1.带毒种猪是引发猪瘟的主要根源我国猪瘟的持续性感染是相当严重的.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仔.据有关报道,妊娠母猪中带毒母猪可高达43%,表现为隐性感染.带毒的母猪妊娠后可将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同时,带毒种猪也能经水平传播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的健康猪只.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反复、交替进行,造成猪场猪瘟的持续性感染和长期存在,一旦有应激因素存在.就会导致猪瘟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肿瘤疫苗的种类及具有潜在抗肿瘤作用的疫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危害人类健康,肿瘤疫苗的研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文中着重介绍了肿瘤疫苗的分型与分类以 及利用马立克氏病(MD)疫苗、鸡新城疫病毒(NDV)、麻疹病毒在抗肿瘤生长与增殖方面的研究进展。这几种 疫苗已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还指出具有潜在抗肿瘤效应的病毒已成为人们研制肿瘤疫苗的新 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新卫  张书松  孟少杰  王泽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60-1461,1471
[目的]为了检测自制的ND-IB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方法]用自制ND-IB二联苗与相应的NDI、B单苗及不同来源的ND-IB二联苗免疫鸡群,以HI方法检测其抗体。[结果]自制ND-IB二联苗与相应的NDI、B单苗的免疫抗体水平相当,且二联苗中的2种成分彼此没有干扰;自制二联疫苗的免疫效果总体要优于进口的新-支二联疫苗;自制二联苗与国产苗的免疫效果相同。[结论]该研究为生产一种新型廉价新-支二联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组织学方法比较观察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细胞疫苗与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的效果。试验选用5月龄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18头。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通过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结果表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的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较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组和对照组母猪显著减少(P<0.01);而且子宫黏膜上皮变矮变薄,变得有些不规则。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母猪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PRRSV弱毒细胞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则对生殖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说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口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可引起大范围的易感动物发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研发力度,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鉴于传统疫苗所存在的诸多缺点,人们先后研制开发了口蹄疫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苗和第三代基因疫苗,这些新型疫苗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显示出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文章着重讨论了在感染性cDNA的基础上所构建的感染性克隆疫苗的制备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俊 《长江大学学报》2005,2(2):66-70,88
综述了导致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子克隆技术与手段的长足进步.介绍了目前IBD基因工程疫苗的4种主要类型:活病毒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食用转基因植物疫苗.  相似文献   

16.
多表位疫苗的构建策略及其在动物疫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表位疫苗是基于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而制备的一种新型分子疫苗。由于具有安全性好、保护力强和应答类型可以有效调控等优点,多表位疫苗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多表位疫苗因其独特的免疫优势已成为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表位的预测筛选、多表位疫苗的设计与优化及其在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DNA疫苗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的免疫学技术,被誉为第三次疫苗革命。DNA疫苗是指直接把带有目的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或注射到动物细胞中,使之在细胞内持续表达出天然的抗原物质。这些目的蛋白质经正确的糖基化修饰等加工处理后,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形成复合物并被提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使动物获得保护。DNA疫苗的免疫机制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其应用潜力也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已批准流感、结核、疟疾、乙肝等数种DNA疫苗做临床实验,其中结核和疟疾DNA疫苗已获准生产。我国也有10…  相似文献   

18.
疫苗的冷冻保存与运输,合理稀释定量使用;根据当地家禽疫病流行特点及养殖场母源抗体水平,疫苗间相互影响因素,不同免疫途径,制定相应的合理免疫程序,以提高免疫效果疫苗使用过程中,要关注群体健康状况、气候变化、环境卫生,提高群体抗应激能力;不健康的剔除,待恢复健康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和提高现行高致病性蓝耳病(HR-PRRS)灭活疫苗的纯度和效价。[方法]该研究将经Marc-145细胞培养收获的HP-PRRS病毒原液超滤浓缩50倍,灭活后用Sepharose 4 Fast Flow分子筛柱层析,收集完整的病毒粒子,加油佐剂制成纯化HP-PRRS灭活疫苗。[结果]通过纯化可将HP-PRRS病毒与非病毒蛋白分开,纯化后测定病毒蛋白含量收率为76.7%~82.4%,杂蛋白含量去除率均为96%以上,且纯化疫苗的攻毒保护率达到4/5以上,血清抗体检测阳转率达86%以上,均高于未纯化灭活疫苗,差异显著。[结论]HR-PRRS病毒液经浓缩纯化制成疫苗后,增强了免疫效果,并可有效地去除杂蛋白,避免了疫苗的过敏反应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