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继代培养周期对牡丹试管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牡丹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午’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定期(20,30,40,50,60 d) 选取单芽进行生根培养,测定试管苗生根指标(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不同培养时期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3)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分析生根状况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正午’牡丹继代培养40 d的试管苗生根效果最佳,此时的生根率(30.8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根数1.17条,平均根长0.83 cm,愈伤组织小,生根质量较高。继代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ZR含量的动态变化一致,而GA3含量与之相反;IAA、ABA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而GA3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负相关;IAA/ZR、IAA/GA3与平均根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OD、PPO、IAAO活性波动较大,其中PPO活性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O活性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正午’牡丹试管苗的最佳继代培养周期为40 d,该时期试管苗的生理状态更适宜生根,IAA、可溶性糖含量对试管苗生根的正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温度与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关系,以及顶芽中内源激素随温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制定西红花开花期间的室内环境条件标准化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以西红花球茎为材料,观测顶芽在自然温度和恒温(15,20,25和30 ℃)条件下的花芽分化进程、花芽分化比例等,测定花芽分化进程中内源激素IAA、IBA和GA3含量的变化。【结果】自然温度下,花芽分化时间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整个分化过程持续45~50 d,属于向心型发育;在25 ℃恒温下,花芽分化时间从7月中旬至8月中旬,历经30~40 d。同时,在15 ℃和30 ℃下没有花芽分化,在20和25 ℃下,花芽分化的比例分别为55%和96%。ABA和IAA含量从休眠期至花芽分化初期持续降低,花芽分化期略有升高,且花芽中的ABA和IAA含量低于叶芽。GA3含量从休眠期至雄蕊分化期持续升高,之后略有降低,且花芽中的GA3含量高于叶芽。同时,在花芽分化期ABA/GA3、IAA/GA3保持低水平,花芽低于叶芽,但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叶芽中ABA/IAA在顶芽分化前升高,之后降低;而花芽中在分化初期降低,分化过程中略有升高。【结论】温度能显著影响西红花花芽分化的起始和持续长短。低水平的IAA和ABA有助于顶芽向生殖生长转变,GA3是顶芽休眠解除、花芽分化的促进物。同时,较低的ABA/GA3、IAA/GA3、ABA/IAA有利于西红花顶芽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花期内佛焰苞为研究对象,选取开花植株正常叶和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作对照,根据花序发育形态分为前、中、后期,分析3种类型的叶片不同时期的激素含量(GA3、ABA、ZR、IAA)和其他生理指标含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酶、SOD、POD、MDA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佛焰苞、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GA3含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佛焰苞中ZR含量持续上升,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则不断下降;3种类型叶片ABA含量均不断增加;佛焰苞和开花植株正常叶中IAA含量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先增加而后下降,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则是不断上升。(2)佛焰苞、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叶绿素含量均不断降低,且佛焰苞中降幅最大;佛焰苞与开花植株正常叶中SOD与P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SOD活性的变化与佛焰苞和开花植株正常叶中相一致,POD活性则持续升高;3种类型叶片中MDA的含量不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在开花过程中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种类型叶片中的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且佛焰苞与开花竹正常叶中的含量始终高于未开花竹正常叶。因此,淡竹开花期间,佛焰苞中激素与各生理指标的含量变化显示开花植株处于逐渐加剧的衰老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内源激素对杂交杏李花芽分化的影响,以‘风味玫瑰’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芽进行解剖观察,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风味玫瑰’7月中下旬进入花原基分化期,8月下旬进入萼片原基分化期,9月下旬进入花瓣原基分化期,10月下旬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花芽分化过程中生长素(IA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的趋势,脱落酸(AB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急剧上升变化趋势,赤霉素(GA3)含量总体呈现“降-升-降”的变化,即先逐步下降后急剧上升再急剧下降,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综上,低水平IAA、GA3、MeJA和高水平ABA有利于花芽分化,且较高的mABA/mGA3mABA/mMeJA比值有利于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生长对结果率和结实率的影响,以及败育胚珠的发生时期和胚珠败育的生理机制,为大花黄牡丹日后的引种栽培及人工调控结实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的大花黄牡丹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在花果期进行二次枝发育与果实发育的田间控制试验,按照花蕾和二次枝处理的不同,分为A、B处理组和对照,其中A组保留不同花蕾,去除所有二次枝;B组保留所有二次枝,去除不同花蕾;对照组保留所有花蕾和二次枝,统计各处理的结果率和结实率;在花后12~50 d定期采集胚珠,对比分析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含量以及脱落酸(ABA))差异。【结果】1)花后10~30 d是大花黄牡丹果实的生长高峰期,也是胚珠败育主要发生时段;花后13 d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外部形态差异明显。2)A组中,保留所有花蕾的植株结实率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B组中,多数去除花蕾处理组结实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保留最下方侧花处理结实率最低。3)花后13~14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同时期的败育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花后12~13 d,败育胚珠中淀粉含量最低,之后持续上升,而正常胚珠花后14 d时淀粉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花后13 d,败育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正常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花后13~15 d,败育胚珠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正常胚珠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花后13~50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和败育胚珠的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正常胚珠的SOD活性始终高于败育胚珠。4)花后13~20 d,大花黄正常胚珠中的IAA、GA3、ZR含量,以及(GA3+IAA+ZR)/ABA、GA3/ABA和IAA/ABA均明显高于败育胚珠,ABA含量和ABA/(GA3+IAA)低于败育胚珠。【结论】大花黄牡丹二次枝、侧花与顶花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胚珠败育,适当摘除二次枝或侧花可提高结实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活性低是导致胚珠败育的生理原因;此外,胚珠败育也与胚珠内源激素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探讨臭氧(O3)浓度升高〔(80±10) nL·L-1)对大豆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O3胁迫处理下的大豆根系脱落酸(ABA)含量、玉米素核苷(ZR)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升高,生长素(IAA)含量显著(P<0.05)降低,内源激素间平衡改变,IAA/ABA、AR/ABA及(IAA+ZR)/ABA比值显著(P<0.05)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MDA含量、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 )升高,SOD和CAT活性显著(P<0.05)降低。O3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内源激素的含量及激素间的平衡比例,提高大豆的抗氧化能力,但是,长时间的胁迫作用将导致抗氧化系统氧化损伤,从而使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对大豆表现为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CK)、60%~70%(轻度干旱)、45%~55%(中度干旱)和30%~40%(重度干旱),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云南松幼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 随干旱程度的加重,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先降低后升高,淀粉分配比例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先减后增。② 各干旱胁迫处理云南松幼苗针叶ABA含量较CK显著升高,而ZR、GA及IAA含量随干旱胁迫加重均呈下降趋势,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较CK显著下降。③ 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与AB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IAA、GA、ZR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IAA含量呈显著相关(R2=0.423 0,P<0.05);针叶淀粉含量与ABA、IAA、GA、ZR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GA含量呈显著相关(R2=0.392 4,P<0.05);针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IAA/ABA、GA/ABA、ZR/ABA比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IAA/ABA比值显著相关(R2=0.394 3,P<0.05)。【结论】云南松幼苗可通过调整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与分配,同时通过积累抑制生长的ABA和降低促进生长的GA、IAA、ZR,进而调整针叶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来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腐植酸(HA)对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光合参数与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燕麦的抗旱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75%)、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45%)、重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30%)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HA,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干旱胁迫下喷施HA后燕麦株高、单株叶面积、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的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下燕麦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喷施HA后燕麦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显著增加;叶片PnGsTr显著提高,而Ci显著降低;IAA、GA和ZR显著增加,而ABA显著下降;上述指标均以重度干旱胁迫时喷施HA效果最优。PnTr分别与IAA、GA和ZR极显著正相关,与ABA极显著负相关;Ci与IAA极显著负相关;Gs与ZR和GA极显著正相关,与IAA显著正相关,与ABA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可以通过调控叶片光合参数和内源激素含量,延缓燕麦衰老,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糖和激素对珠芽魔芋多叶形成的作用,为调控珠芽魔芋多叶萌发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分别采集自然生长珠芽魔芋1叶期至4叶期幼苗,以当年仅着生1片复叶的花魔芋为对照,测定各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以及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以及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2021年,分别以20 μg/L ZT溶液和40 μg/L IAA溶液喷施珠芽魔芋幼苗,以喷施清水的珠芽魔芋幼苗为对照,分别采集幼苗1叶期至4叶期最新萌发嫩叶,测定各时期新叶中ZT、GA3、IAA和ABA含量。【结果】(1)2020年,随着生长期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生长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均低于花魔芋。各时期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新叶中的还原性多糖和淀粉含量比老叶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叶片和根的ZT含量均明显增加,各时期新叶ZT含量比老叶低;而叶柄和球茎的ZT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GA3、IAA和ABA含量逐渐上升,新叶GA3、IAA和ABA含量总体比老叶高。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各时期花魔芋不同器官糖和激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且均低于珠芽魔芋。(2)2021年,与对照相比,喷施ZT后,珠芽魔芋幼苗嫩叶ZT含量明显增加,且明显促进了幼苗侧叶形成速度;喷施IAA明显增加了幼苗IAA、GA3和ABA含量,显著抑制了珠芽魔芋幼苗侧叶形成。【结论】珠芽魔芋中较高含量糖分和ZT及较低含量GA3、IAA和ABA有利于珠芽魔芋侧叶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香草兰花芽分化调控措施及相关机理,在花芽分化前期,以分别喷施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各处理条件下功能叶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统计各处理对花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ABA处理均能增加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和ABA含量,提高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IAA处理能提高花芽分化中后期功能叶IAA、ABA、ZR和GA含量,却降低整个分化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GA处理降低了ZR和ABA含量,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不大;除GA处理外,6-BA、ABA、IAA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芽分化率,以6-BA最为显著,可参考在生产上施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百合花序分化进程以及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大百合鳞茎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对大百合花序分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态进行观察,同时通过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SRM/MRM)质谱分析法测定不同分化时期内源激素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大百合花序分化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花序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初期、苞片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被片分化期和花芽分化完成期;花序发育过程中,吲哚-3-乙酸(IAA)和赤霉素(GAs)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高水平IAA和GAs有利于花序以及花器官的分化;玉米素核苷(ZR)和水杨酸(SA)为先升后降的单峰变化,二者在分化中期起到较为积极的调控作用;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和茉莉酸(JA)总体呈下降趋势,推测是解除了对花序(芽)发育的抑制作用;高比值的IAA/GA3与cZR/GA3有利于大百合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二者变化趋势完全相反。总体看来,ZR对大百合苞片原基和小花原基等新器官的形成起重要作用,IAA和GAs在花芽分化后期形态建成作用更显著;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促进大百合花序(芽)的发育,高水平的蛋白质是分化前期花器官形态建成的需要;大百合花序分化过程中小花发育存在渐趋同步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为大百合开花机制研究以及花期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乙烯利对妃子笑荔枝内源激素及碳氮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混合剂对妃子笑荔枝内源激素及碳氮营养的影响。试验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混合剂,能有效抑制妃子笑荔枝抽生冬梢,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成花率;喷施药剂能提高荔枝树内源ABA、ZR、ABA/IAA、ABA/GA3、ZR/IAA、ZR/GA3值,降低GA3和IA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淀粉、全氮含量,增加C/N比值,而提高成花率,是解决荔枝暖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叶底红花芽分化期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叶底红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这4种激素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GA3和ZR含量在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时均达到高峰,相反IAA含量处于低谷;ABA含量在花芽分化中期达到高峰,而此时GA3和ZR含量处于低谷;内源激素含量峰、谷时间和叶底红花芽分化的完成时间相一致;4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这几种激素均与叶底红花芽分化密切相关,高水平的ABA/IAA、ZR/IAA、ZR/GA3有利于花芽分化,高水平的ABA/GA3有利于花芽孕育。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蝴蝶兰‘绿熊’在催花过程中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以2年生健康成熟的‘绿熊’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花芽分化期、抽梗期、着苞期和开花期内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催花15~45天(花芽分化期),IAA和GA开始大幅度降低,在45天时达到了花芽分化时期内的最低值;在抽梗期内IAA和GA开始迅速升高并在催花95天时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的IAA和GA含量;催花195~240天(开花期)内两者均降低。ABA和ZR在催花15天(花芽分化期)时开始显著上升;抽梗期内ABA的含量下降,而ZR变化不显著;着苞期和开花期内两者均上升,ABA和ZR催花240天(开花期)时达最高值,分别为催花0天(花芽分化期)时的3.2倍和2.97倍。研究认为,内源激素变化对‘绿熊’的花芽分化花器官发育起着十分显著的调控作用,低浓度的IAA、GA和高水平的ABA、ZR有促进‘绿熊’花芽分化的作用,高浓度的IAA、GA和ZR有利于‘绿熊’花梗的伸长。  相似文献   

15.
切花秋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日处理下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方法】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通过对短日处理下花芽的形态解剖观察及顶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顶芽中GA3含量下降且大多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GA3变化与之相反;顶芽中IAA含量先下降,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达到最小值,到花冠形成中期达到最大,叶片内源IAA含量在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到花冠形成期趋于平稳;内源CTK含量大幅增加,均高于未分化期;顶芽中ABA含量先下降,后期呈现上升趋势,叶片中ABA含量变化与顶芽相反,呈现先积累,经短暂平稳期后逐渐减少的趋势。花芽分化开始后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的比值均增大。【结论】高水平的CTK和ABA与菊花花芽分化相关联。在花芽分化初期,顶芽中低浓度IAA、GA3,以及叶片中高含量的IAA、GA3关系到菊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在花芽分化后期,顶芽中GA3和IAA的积累关系到花冠形成。从激素平衡来看,维持高比率的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16.
毛棉杜鹃芽形态分化期间封顶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与叶芽的分化进程,测定了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过程中封顶叶内源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探讨了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芽分化形态特征与所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花芽分化时期从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历时约40~45 d,而叶芽分化持续35~40 d;在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ABA和ZR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GA3和IAA则相反,花芽封顶叶中ABA/GA3、ABA/IAA、ZR/GA3和ZR/IAA的比值都明显高于叶芽,并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封顶叶内源激素及其各自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毛棉杜鹃的花芽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凤梨开花的生理机制以及为凤梨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凤梨‘丹尼斯’为试材,研究乙炔催花对其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炔催花7天后诱导‘丹尼斯’进入花芽分化状态,其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萼花瓣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植株生长点及叶片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未见明显改变,而玉米素核苷(ZRs)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和花原基分化期呈现出2次显著增加,赤霉素(GAs)含量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和器官分化早期显著下降,从而引起ABA/GAs、ZRs/GAs、ZRs/IAA比值在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和器官分化早期显著增加。表明,高水平的ZRs含量、ABA/GAs、ZRs/GAs、ZRs/IAA比值以及低水平的GAs含量有利于凤梨‘丹尼斯’花芽分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以勒杜鹃(Bougaivillea glabra)为材料,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碳氮营养的变化,为勒杜鹃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勒杜鹃花芽分化前期L姐和GA3含量降低,ABA、ZT含量的升高;花芽分化中期GA3、ABA含量继续上升,ZT略有下降;花芽分化末期,ZT/IAA、ABA/IAA、ZT/GA3、ABA/GA3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初花期时ZT/IAA、ZT/GA3呈现下降趋势。勒杜鹃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