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效果的影响,分析全雌性、全雄性和雌雄混养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伤残以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对克氏原螯虾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养殖90 d时,全雌性养殖存活率最高,为74.17%,伤残率最低,为5.62%;雌雄混养模式下,雄虾平均体重始终高于雌虾,雌虾存活率和伤残率则始终高于雄虾;全雌组雌虾性腺发育程度高于雌雄混养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为其进化生物学、种质标准制定及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方法】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联合驯养的尖裸鲤为试验对象,取其头肾采用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拍照,使用Photoshop和曲线测量工具E ruler对染色体进行测量和配对,获得染色体核型,并与已报道的19种(或亚种)裂腹鱼亚科鱼类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的数量比进行比对,分析尖裸鲤的进化地位。【结果】尖裸鲤染色体数目为2n=92,核型公式为26m+28sm+20st+18t,臂数(NF)=146,进化地位在裂腹鱼亚科中处于中等水平。【结论】明确了尖裸鲤的染色体核型和进化地位,其特化程度为高度特化等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Linn.f.)D.Don)、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和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Rich)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对它们的种间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为该科植物进化及分类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运用AI细胞遗传工作系统对5种杉科植物的染色体及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杉木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AT)+2sm,核型类型属于2B型;柳杉和日本柳杉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核型类型属于2A型;池杉和落羽杉核型公式为:2n=2x=22=22m,核型类型属于1A型。平均臂比值差异不大,为1.20~1.31;核型不对称系数变化较小,为54.24%~55.57%;最长/最短染色体值为1.36~2.18。柳杉与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较近,池杉与落羽杉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分为3组:杉木、柳杉和日本柳杉、池杉和落羽杉。进化顺序为杉木>柳杉>日本柳杉>池杉>落羽杉。【结论】杉科植物总体进化程度相对原始,进化速度缓慢,但种间存在广泛变异,以杉木的核型进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抱卵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饵料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增饲水草、蚕蛹和小杂鱼饵料的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其中适当增饲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无论雄虾还是雌虾,在44d中生长速度均表现最快,分别达36.23%和27.17%。在投饵和水环境完全一致的条件下,雄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低于雌虾。雌虾的成活率是雄虾的1.12倍,这与自然界中克氏原螯虾雌雄比例为1.13:1、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事实基本吻合。雌虾的生长速度是雄虾的1.09倍,即雌性个体增重比雄性略快。均衡的植物性和动物性营养配置,有利于雌虾的抱卵,抱卵率可达75%,适当增饲牛粪、虾仁饵料的雌虾抱卵率也高达71.2%。可见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长的饵料配比,不一定适合于其生殖和繁育,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应配制不同的专用饵料。  相似文献   

5.
以体重0.672~4.827g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3.678~43.163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试验对象,研究这两种虾的胃容量及其与体长、体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和克氏原螯虾胃容量随着体重和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将日本沼虾、雄性克氏原螯虾和雌性克氏原螯虾的胃容量(y)和体重(x)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方程式:y=0.021 5x+0.006 5(r2=0.948 5),y=0.044 7x-0.008 5(r2=0.964 8),y=0.043 6x+0.0519(r2=0.978 7);3.009~4.827 g的日本沼虾比胃容量显著小于0.672~2.811g的个体,12.967~42.071g的雄性克氏原螯虾比胃容量显著小于3.678~9.754 g的个体,不同规格的雌性克氏原螯虾比胃容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具有多雄多雌交配行为,这一特性给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为了获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雄分开养殖下的性腺发育状况,本研究从苗种阶段开始对克氏原螯虾进行雌雄分开养殖,在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9—12月),对雌雄分开养殖状态下克氏原螯虾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9月所采集的雌性克氏原螯虾多处于性腺发育Ⅴ期(占20/30),卵巢呈深褐色,卵粒饱满均匀;11月所采集的克氏原螯虾样品的卵巢多数已退化(占22/30),卵巢中仅残存少量未成熟卵粒(或空腔),处于性腺发育Ⅵ期。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卵母细胞直径为2 000μm左右,细胞质中可见大量的卵黄颗粒;精巢呈长囊形,生精小囊多呈囊球状,生精小囊与收集管相连接,收集管中可见部分精子。研究结果提示,雌雄分开养殖对克氏原螯虾的性腺发育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后续开展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相关研究积累了数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相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用3种不同的饲料喂养克氏原螯虾两个月后虾体内免疫指标、消化酶、氨基酸和虾体生长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酸性磷酸酶、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3种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影响不大,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也不因投喂了不同的饲料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投喂生物饲料后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与品牌饲料无明显差异,同时其体内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投喂普通饲料,且胰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因此投喂生物饲料有增强克氏原螯虾的免疫力、提高其存活力和加快其生长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低温处理蜀葵根尖,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蜀葵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K(2n)=2x=38=22m+10sm+6st,核型分类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9.
用低温处理法处理苦苣菜根尖12h,经卡诺氏液固定、酸解去壁、改良品红染色等步骤,对苦苣菜进行染色体数目的确定,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苣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2,核型公式为K(2n) =2x=10m+ 10sm +8st +2t +2m(SAT),核型分类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缸、水泥池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为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方法]设置不同克氏原螯虾投放密度(40、30、20尾/m2)、雌雄配比(4∶1、3∶1、2∶1及全部投放雌虾)二因素对比试验,通过"强化培育、冲水刺激、遮阳控光"等诱导手段,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结果]经过59 d的试验,各试验池亲本虾成活率在50%~93%,总体成活率为71%;各试验池亲本虾抱卵率在64.0%~84.7%,总体抱卵率达76.9%。二因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亲本虾投放密度以40尾/m2、雌雄搭配比例以4:1较为适宜。[结论]在玻璃缸、水泥池等无土水体中,克氏原螯虾可以正常产卵、抱卵、孵化虾苗,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母本)和光稃野燕麦(父本)远缘杂交亲本与后代的核型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1626,核型公式为2n=4x=28=18m(2SAT)+10sm(2SAT),核型为1A。父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2526,核型公式为2n=6x=42=20m(2SAT)+22sm(4SAT),核型类型为2B。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和光稃野燕麦杂交后代0878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1.80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2SAT)+20sm(2SAT),核型为2A。 0878-1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2.057,核型公式为2n=6x=42=38m+4sm(4SAT),核型为2B。由于光稃野燕麦遗传物质渗入到该杂交后代,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薯蓣属(Dioscorea)4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显示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8m+12sm;盾叶薯蓣(野生种)(Dzingiberensis CH Wright)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14m+6sm;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 Wright)栽培株系A-02-6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核型公式K(2n)=40=20m+18sm+2st;黄独(Dbulbifera L)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80,核型公式K(2n)=80=34m +46sm;山药(薯蓣Dopposita Thunb)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4=144,核型公式K(2n)=144=57m+84sm+3st。结果表明:薯蓣属是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复杂并且存在许多多倍体的植物群,核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百子莲4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百子莲属(Agapanthus)中的4个品种A.praecox ssp.orientalis‘ Big Blue’、A.comptonii ssp.longitubus、A.praecor ssp.orientalis、A.praecox ssp.minimus ‘Storms River’进行了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海南卷萼兜兰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野生兰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Cower)Rolfe]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卷萼兜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6.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8M1+8S,核型公式为2n=32m+4sm,染色体类型主要由中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未见随体结构.卷萼兜兰的核型属1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7.01%,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卷萼兜兰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进化种类.  相似文献   

15.
南欧蒜的核型观察结果表明 ,南欧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32条 ,共有 4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基数为 8,系同源四倍体。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为 9.2 2 %~ 15 .4 5 % ,臂比变异为 1.0 7~ 4 .16 ,染色体组型为 2 n=4 X =2 4 m +4sm +4st(SA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烟台绵枣儿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情况。[方法]取绵枣儿根尖,用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后,固定、解离、染色后制片,镜检并统计染色体数目。然后选用染色体形态好且分散的细胞,在显微镜下拍照分析。[结果]烟台绵枣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1Bs,核型公式为K(2n)=2x=16+1Bs=6m+4sm(2SAT)+4st+2t+1Bs,核型分类为"3B"型。[结论]对烟台绵枣儿从核型比较、细胞型划分、种的进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细胞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现代分类学、遗传育种等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鳊鲂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及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主要鳊鲂鱼类细胞遗传学特征,用肾细胞体内培养法分析鳊鲂鱼类染色体核型,并首次测定了广东鲂、三角鲂、长春鳊等的DNA含量。结果显示团头鲂核型为2n=24m+20sm+4st,NF=92,DNA含量为2.66 pg;广东鲂核型为2n=26m+18sm+4st,NF=92,DNA含量为2.57 pg;厚颌鲂核型为2n=26m+18sm+4st,NF=92,DNA含量为2.81 pg;三角鲂核型为2n=24m+20sm+4st,NF=92,DNA含量为2.60 pg;长春鳊核型为2n=26m+22sm,NF=96,DNA含量为2.34 pg。鲂属鱼类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核型存在着趋同性,与长春鳊核型差异明显。无论是DNA含量还是总臂数(NF)鳊鲂鱼类差异都很显著。此外,按总臂数多少划分,长春鳊为特化类群,鲂属鱼类为较原始类群。这些结果可为鳊鲂鱼类的染色体组操作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烟台绵枣儿的核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romosome number and the karyotype of Scilla scilloides in Yantai.[Method]Root tips of Scilla scilloides were pretreated by 8-hydroxyquinoline,then fixed,dissociated and stained for slice production.The chromosome number was analyzed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and then cells with good chromosomal morphology and dispersal chromosome were studied by microscopic photos.[Result]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Scilla scilloides in Yantai was 2n=16+1Bs,while the karyotype formula was K(2n)=2x=16+1Bs=6m+4sm(2SAT)+4st+2t+1Bs and the karyotype classification was "3B" type.[Conclusion]Karyotype comparison,division of cell type and evolution of Scilla scilloides in Yantai are discussed,which provides basis for cytogenetics,evolutionary genetics,modern taxonomy and genetic breeding.1  相似文献   

19.
关中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 ,对关中马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关中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 2 n=6 4,公马核型为 6 4,XY;母马核型为 6 4,XX,包括 31对常染色体和 1对性染色体。 31对常染色体中 ,13对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18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1对性染色体中 ,X染色体为 1条第二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Y染色体为最小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团头鲂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鄱阳湖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 :鄱阳湖团头鲂的染色体数目为 2n=48,核型公式 :1 8m + 2 6sm + 4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