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西双版纳勐仑林下草本层主要物种间的关系及群落演替趋势,在样方调查基础上,基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Pearson相关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片区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1)在104种植物物种中,重要值>1的植物物种有14种。在这14种主要物种中,生态位宽度指数小于5的物种占7.14%,生态位宽度指数大于10的物种占50%;(2)生态位重叠值(Oik)范围为0.00~0.76。其中,Oik>0.50的种对有21对,0.10ik≤0.50的有63对,0.00≤Oik≤0.10的有7对;(3)主要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联结。其中,AC≥0.75的种对有9对,AC<-0.75的种对有5对,AC=0的种对有4对,大部分的种对的正负联结并不显著。此研究结果说明了大多数主要物种的种群发展空间较大,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生存发展,并且勐仑地区草本层植物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及...  相似文献   

2.
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以实施近自然经营10余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幼苗(胸径<1 cm)、幼树(1 cm≤胸径<5 cm)和成树(胸径≥5 cm)3个阶段,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12个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马尾松在成树和幼树阶段的生态位宽度变小,幼苗和大部分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增加;(2)各优势树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度变小,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3)群落总体关联性大多呈现正关联,但极显著正联结种对较少;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经营和对照林分种对间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综上,研究区马尾松林仍处于演替初期,群落结构不稳定,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种间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建议针对研究区纯林化程度过高且密度过大的马尾松林分,在密度调控的基础上结合林下补植枫香和麻栎、白栎等栎类树种,加速群落演替,尽快实现改善种间关系和提升群落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喜德县中坝村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Pearson相关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的优势物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分异明显,帽斗栎、风箱树、乌鸦果的生态位宽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鄂西南地区珍稀植物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特征;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鹅掌楸重要值最大,为14.38%,Shannon-Weaver生态位宽度与Levins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分别为3.48和4.56,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排序并不相同,群落整体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288,鹅掌楸与其他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413,说明该群落中鹅掌楸种群资源利用程度与宽度均较强,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且群落目前处于结构不稳定阶段,存在充足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较大。群落总体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联结,大部分物种之间独立性较强。各种对中相关性达到显著以上的极少,大多数种对之间联结性较弱,正负关联比均小于1,说明该群落目前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物种更迭,且鹅掌楸种群与其它种群联结性均呈不显著或相互独立状态,在不考虑人为...  相似文献   

5.
南亚热带人工林树种种间联结分析及经营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发展类型是以森林经营的经济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相结合的森林经营模式。设计未来森林目标、树种选择和经营措施是森林经营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环节。采用多物种方差比值(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Ochiai指数,Dice指数,Jaccard指数和AC联结系数对20个人工林优势种进行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种对间的极显著正相关种对数比例较小,群落正处在演替早期阶段;马尾松和红椎、大叶栎的种对间有显著正联结,正联结的种对数较少且程度相对较弱,其余种对无联结或不显著的正、负联结居多。以种间联结为指标来量化树种搭配配置,通过树种结构调整、乡土珍贵树种选择,设计科学的混交种植经营模式,以期实现多样化、高价值和稳定的人工林格局。  相似文献   

6.
运用Shannow-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有重要影响。人工更新群落中乔木檫木(Sassafras tsumu)虽有最高的生态位,为1.748,但已受林下常绿灌木的挤压,将会变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檫木生态位为1.671,因受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等树种挤压居第三位,群落已向良性方向演替。天然更新群落中乔木层落叶树种大穗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最高,为1.667,常绿树种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的生态位已从人工更新群落中的0.601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的1.081上升到1.584,群落中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均较大,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结构趋于合理。落叶阔叶树种檫木、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分别为0.387和0.292,而常绿阔叶树种青冈则相反,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537。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中树种生态位宽度及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的差异源于人为干扰过程中对非目的树种生态位的压缩与释放程度以及树种间对资源竞争的结果。通过树种间生态位调控可以优化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7.
选取昆明地区典型森林群落114个样方中的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Oichiai指数和联结系数AC对其进行了种间联结性分析。VR分析表明,该地区森林群落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的负联结,群落处于暂时稳定的演替早期阶段;种对间的正、负联结多表现为不显著,且各树种之间的正联结程度较弱;具有显著联结关系的种对,联结程度均较紧密,其中滇青冈与麻栎、华山松的正联结呈现极显著和显著,云南松与滇油杉、华山松的负联结性均表现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取帽儿山地区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和水曲柳天然次生林3种典型群落,基于方差均值比、L函数和角尺度方法比较研究各群落乔灌层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阔叶红松林乔木优势种呈随机分布或不显著聚集分布;红松人工林中红松呈随机分布;水曲柳次生林乔木优势种主要呈随机分布。各群落灌木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中各乔木优势种间主要呈空间正关联或无空间关联,红松与阔叶树小尺度无关联,大尺度正关联,阔叶树种间主要呈正关联。红松人工林与水曲柳天然次生林乔木优势种间均呈正关联。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空间关系良好,空间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杉木人工林分中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关系,探索适宜杉木伴生的阔叶树种,从生态位角度为杉阔混交林改造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方式对邛崃、洪雅、叙永等地的杉木人工林开展群落学调查,以不同的典型样地为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以树种重要值大于1为标准,从45个伴生树种中筛选出主要伴生阔叶树种18种;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木姜子、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灯台树、亮叶桦、山茶、细齿叶柃等9个树种是杉木最重要的伴生阔叶树种,其B(sw)0.6且B(L)0.3,它们具有生态位宽度值和重要值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杉木主要伴生阔叶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杉木与主要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Lih0.05);杉木与木姜子、亮叶桦、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等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高(Cih0.4),说明杉木与这些树种在生境需求上有一定相似性,对资源有共享关系;主要伴生阔叶树种中,落叶树种较常绿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说明培育杉阔混交林应多选择落叶树种作为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0.
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方法]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Jaccard相似系数(PC)4种方法,研究火烧迹地灌木群落17种灌木的种间关联性.[结果]总体联结性VR值等于0.93;χ2检验显示有9个种对达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长白山区野生刺五加种群资源现状、群落特征及种群数量进行研究,分析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主要灌木物种的重要值及种群个体数量估算,结果表明:野生刺五加种群主要分布在阔叶红松林、蒙古栎林、杂木林和云冷杉林群落内,阔叶红松林内种群区域分布频度最大,部分区域已形成优势群落。云冷杉林内乔、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R)均为最高,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指数(SN)、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W)最高,而丰富度指数D2和Hurlbert种间机遇指数(H)最低。杂木林内丰富度指数(D1、D2)最高,蒙古栎林内Hurlbert种间机遇指数(H)最高,说明云冷杉林内刺五加群落相对较为稳定,而其他林内由于人为采挖严重,群落相对不稳定。刺五加在阔叶红松林的灌木层占有较高重要性,重要值最大,其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杂木林云冷杉林蒙古栎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遂昌县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2019年10月,基于9个50 m×50 m样地数据,从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种间联结角度研究了森林群落15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联.结果显示,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66种,分属34科53属,主要优势种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杉...  相似文献   

14.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典型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则是阔叶红松林中的优势树种和建群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阔叶红松林严重退化,建群种红松消失,并逐渐被次生林生态系统(包含次生林及镶嵌其中的人工林)所取代。由于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等远低于原始林(阔叶红松林),因此,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恢复其固有结构和生态功能已成为东北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促进红松在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的更新是实现阔叶红松林恢复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阔叶次生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是将次生林定向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可行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光是影响冠下红松更新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环境要素。该文综述了以往红松对光环境响应的研究结果,旨在为通过调整次生林林分结构促进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卡方(χ2)检验、联结系数(AC)等指标对野生早樱群落中乔木层1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优势乔木种群总体呈负的净关联;x2检验表明仅有4个种对表现为显著正联结,3个种对表现为有一定联结性;VR、χ2检验、AC3个参数计算的结果都较为一致,验证了该群落种对间独立性相对较强、相关性较弱的特点。现阶段,该群落种间联结性较为松散或呈负联结状态,一方面与群落所处次生演替初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各种群生物学特性有关。研究结果对野生早樱制定合适的保护与利用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伊春红松     
黑龙江伊春是红松的故乡,这里的红松林是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美的红松原始林,也是全球顶级的红松群落。伊春境内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1.8万公顷阔叶红松林,是中国仅存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统之一,是全球研究红松林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7.
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出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检验方法,以期进一步完善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理论。【方法】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模拟产生面积为70 m×70 m、不同密度、不同水平分布格局的模拟林分6 000个,东北阔叶红松林实测林分2个,验证新方法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准确性,并与聚集指数R及Ripley’s L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依据随机分布林分角尺度均值(W-)符合正态分布的结论及其与标准差的关系,提出通过正态分布检验林分(树种)平均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方法。运用正态分布检验林分(树种)平均角尺度的方法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结果与模拟林分水平分布格局的符合率达到了100%,而运用聚集指数R显著性检验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结果的符合率则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面积为70 m×70 m、密度为50株·hm-2时不同水平分布格局的模拟林分判断结果表明,通过正态分布检验林分(树种)平均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方法不受林木间的距离影响,而相邻单株之间的平均距离是影响聚集指数R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结果的关键因素。甘肃小陇山松栎混交林每木定位数据和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每木定位数据判断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α为0.05时,新方法对松栎混交林的判断结果与Ripley’s L函数点格局分析方法判断结果一致,对阔叶红松林中水曲柳和红松种群水平分布格局判断为随机分布,对林分及其他树种水平分布格局的判断结果与Ripley’s L函数一致;而聚集指数R则将松栎混交林中的华山松水平分布格局判断为随机分布,将阔叶红松全林的水平分布格局判断为聚集分布,核桃楸的水平分布格局判断为随机分布;在置信水平α为0.1时,正态分布检验林分(树种)平均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方法对2个林分/种群的判断结果与Ripley’s L函数点格局分析方法判断结果完全一致,而聚集指数R与Ripley’s L检验的判断结果的差别明显增加,说明置信水平对水平分布格局判断结果影响比较明显。【结论】研究提出的正态分布检验林分(树种)平均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方法克服了统一的置信区间不适用于评判抽样调查或群落中数量较少的种群水平分布格局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理论,提升了角尺度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准确性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濒危树种闽桦天然林优势种群种间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分析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濒危树种闽桦天然林的群落组成、结构和优势种群的种间相关性,揭示闽桦群落不同层次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探讨其濒危机制,为闽桦群落的保护、生境创造和种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样地调查,采用方差比率、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研究闽桦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的种间相关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划分不同层次的植物生态种组。【结果】闽桦群落共出现89科133属207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5科40属64种、灌木层39科63属112种、草本层25科30属31种。乔木层中闽桦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23.55),其次为闽楠(重要值7.40)和台湾冬青(重要值为4.32);灌木层中草珊瑚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0.23),其次为细枝柃(重要值7.35)、单耳柃(重要值5.31)和闽粤栲(重要值5.09);草本层的优势种为狗脊蕨、瘤足蕨和肾蕨,重要值分别为17.24、14.80和10.51,其次为福建莲座蕨(重要值6.82)、深绿卷柏(重要值6.67)和凤丫蕨(重要值5.13)。乔木层和灌木层整体均呈显著正关联,草本层呈不显著正关联,说明闽桦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群落整体向顶级演替。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群落中显著正相关的种对数大于显著负相关的种对数,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著相关或无相关性,说明多数物种呈独立分布格局;乔木层优势树种闽桦和闽楠与其他树种的相关性均不强,闽桦因更新不良在演替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而闽楠因更新良好有随演替进行成为第一优势树种的趋势。根据种间相关关系和PCA排序划分不同层次的植物生态种组,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可划分为4个生态组,乔木层中闽楠为单独1组,说明其具有较强独立性,而草本层可划分为3个生态组;组内物种对生境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多有不同生态要求。【结论】闽桦群落总体具有较高稳定性,大多种对呈不显著相关或无相关性,多数物种呈独立分布;作为乔木层优势树种的闽桦更新不良,在演替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应加强育苗、栽培和林分培育技术研究,通过培育人工林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中亚热带石栎-青冈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大山冲石栎-青冈群落的10个优势种组成的4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多物种总体关联性检验结果显示10个优势种总体种间呈较显著的正关联,该群落结构较为稳定;χ2检验结合V值(种对间联结指数)显示26个种对正关联,19个种对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1.372;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灵敏度较Pearson相关系数高,其中29个种对正相关,16个种对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1.813。45个种对中有63%的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对间存在较强的独立性,群落种间联结相对松散,这可能与该群落处于稳定的亚顶级阶段有关。根据基于秩相关系数绘制的星座图和χ2检验将10个种群被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是地带性顶极植被.本文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类型分布的斑块和年龄特征、垂直分布特征,论证郁闭度对红松群落数量、幼林生长群落的影响,阐述不同林分类型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对红松幼树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证明:透光抚育为红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上层抚育可显著提高林冠下红松幼树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保存率,提出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