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爱军  王凤花  谢文娟  董芬  王春艳  魏连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0-21742,21847
介绍了土壤中铜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包括Cu污染对植物、植物群落、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土壤Cu污染引起的植物毒性受到土壤中Cu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因此在评价土壤Cu污染的环境风险时应充分考虑土壤中Cu的生物可利用性,在土壤中Cu的生物可利用性、植物个体影响和群落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硒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生物可利用性,以及影响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土壤理化性和植物本身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对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富硒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入侵植物可通过竞争养分及化感等生理过程影响入侵土壤的性质及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及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故外来植物的土壤效应可能是其成功入侵及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的影响,可为探讨植物入侵的生态机理,有效控制有害植物入侵及保护生态平衡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叙述了绿麦隆在土壤,植物中的物理化学行为。绿麦隆施入土壤后,可被土壤吸附,植物吸收,井可在土壤和植物中进行迁移、转化。绿麦隆这些物理化学行为除受本身性质影响外,还受土壤性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并且其在植物体内积累会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厘清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系统掌握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微塑料的赋存状态和理化特征均可影响其对植物的作用效果,本文从粒径、形状、浓度、种类、塑料添加剂和老化程度等方面,梳理了土壤微塑料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明晰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性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入手,重点论述和探讨了影响土壤镉植物可利用性的因素,提出了要系统梳理影响镉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因素,找出关键因子,并加强关键影响因素对镉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强调要在开发超富镉植物和修复植物的产后处置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上重点发力。  相似文献   

7.
滴灌条件下不同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方法]在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海蓬子和盐地碱蓬.[结果]盐生植物对耕作层土壤特别是0 ~ 20 cm土壤盐分影响显著,可有效降低土壤总盐含量以及盐分离子Na+、Cl-和K+浓度,但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种植盐地碱蓬的土壤总盐量下降幅度要高于海蓬子;种植盐地碱蓬土壤Na+、K+的含量下降较明显,而种植海蓬子土壤的Cl-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滴灌抑盐+生物脱盐模式在改良盐渍化土壤中效果明显,盐地碱蓬可作为较理想的脱盐植物,对于盐渍化土壤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有机物质和添加植物材料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重金属含量的植物残体进入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土壤颗粒态有机物质矿化、微生物生物量和颗粒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植物残体重金属污染都会减弱颗粒态有机物质和植物材料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增加颗粒态有机质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和颗粒态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植物残体矿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土壤污染程度有关,随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加入土壤的植物材料重金属含量较低时,中量重金属污染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而土壤颗粒态有机质的积累均随土壤或植物残体中重金属的积累而增加.其中植物中重金属积累对其影响更为明显.重金属在土壤颗粒态有机质中的积累可能是土壤有机质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沈霞 《现代农业》2014,(2):111-112
<正>土壤残留的农药对生物体会产生影响。首先土壤残留农药可进入无脊椎动物的组织,据统计,在喷洒DDT的土壤中,发现蚯蚓体内含有大量的DDT残留,而且还高于周围环境中的DDT含量,显然由于通过食物链而富集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可进入植物体内。不同植物体内农药的残留量决定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决定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0.
主要报道了土壤砷背景值与砷存在形态、土壤砷污染与作物的关系、砷超累积植物与土壤砷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及土壤砷污染的农业控制措施。砷对植物的危害不仅受砷浓度和形态的影响,还因作物的种类、积累部位而不一致。研究As超富集植物及其富集机理,利用其进行植物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土壤有机质、磷肥、pH等都会影响植物对砷的吸收累积,可作为降低作物砷含量的农业调控措施。种植不富集As的作物,或可食部位As含量低的作物,可以减少As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6,(6):116-119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果实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紫色土区植物篱对土壤贮水及渗透性的影响,以玉米地为对照,针对土壤滞留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表征土壤的贮水特征,以及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表征土壤渗透性,对新银合欢和香根草植物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篱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明显大于对照玉米地,且植物篱对土壤滞留贮水功能的改善程度大于对土壤吸持贮水功能的改善,从而表明植物篱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对涵养水源,降低水土流失有显著效果。2种植物篱中香根草植物篱对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多肉植物盆栽土次生盐渍化的缓解效应,以次生盐渍化的多肉植物盆栽土为研究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剂,测定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各项化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EC值、碳酸氢根含量和硫酸根含量,随着微生物菌剂稀释倍数的增加,土壤pH值、EC值、碳酸氢根含量和硫酸根含量增加;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和硝态氮的含量,随着微生物菌剂稀释倍数的降低,土壤速效钾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对土壤钙含量基本无影响。因此,施用微生物菌剂可缓解多肉植物盆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pH、重金属离子含量、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园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H计检测绿肥植物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利用原子荧光法分析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改良情况,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绿肥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间作植物并非越多越好,宿根羽扇豆-油菜-圆叶决明组合(LBC)间作后,土壤pH不升反降;而油菜-圆叶决明组合(BC)、宿根羽扇豆-油菜间作组合(LB)对土壤pH改良效果显著;盆栽试验表明多种绿肥植物套作间作的效果并没有随着植物数目的增多而效果更好,仅有LB组合可显著降低重金属Cd和Hg的含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变形菌比例明显升高,成为丰度最高的菌门;放线菌比例明显下降,在L、LB和LBC处理组中,放线菌比例低于20%。此外,绿肥间作可显著提高土壤中蓝藻菌的含量,不同的绿肥间作处理组中的蓝藻菌含量高于1%,而对照组仅为0.1%~0.3%。【结论】宿根羽扇豆-油菜间作组合(LB)可提升土壤PH、降低茶园土壤重金属Cd和Hg的含量,且改变土壤细菌结构并提高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对茶园土壤的生态环境改良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盆栽法研究植物对土壤重金属 Cd的吸收富集和植物修复效应、土壤重金属 Cd浓度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以及经植物修复后不同时间内土壤酶活性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植物对土壤 Cd污染具有富集和修复作用 ,但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2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壤 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 Cd浓度显著相关 ,可表示出土壤受 Cd污染程度 ;4受 Cd污染的土壤经过植物修复后 ,脲酶活性得到恢复 ,可根据脲酶活性恢复状况判断植物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的关键,然而在生态风险评价实际应用中,测定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耗时且高成本,限制了生物有效性评价法的应用.通过对模式植物的文献搜集,总结了影响植物富集土壤砷的7个土壤因子,揭示了土壤砷植物暴露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 18.0对文献数据集各个土壤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营养盐类对植物富集砷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多元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富集砷浓度主要受土壤质地的物理综合指标以及土壤总砷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化学综合指标影响.其中植物富集浓度受土壤中总砷浓度影响最大,受土壤质地中砂粒含量影响其次;土壤粉粒、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富集也有一定影响;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富集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最终通过数学模型解释植物富集砷浓度随土壤性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土壤性质与土壤砷植物暴露的相关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风险评价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砷污染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报道了土壤砷背景值与砷存在形态、土壤砷污染与作物的关系、砷超累积植物与土壤砷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及土壤砷污染的农业控制措施。砷对植物的危害不仅受砷浓度和形态的影响,还因作物的种类、积累部位而不一致。研究As超富集植物及其富集机理,利用其进行植物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土壤有机质、磷肥、pH等都会影响植物对砷的吸收累积,可作为降低作物砷含量的农业调控措施。种植不富集As的作物,或可食部位As含量低的作物,可以减少As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广泛分布于各陆地生态系统,可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互惠共生。大量研究已经广泛证实,AM真菌可以改善宿主植物营养状况,尤其是磷素营养。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对土壤磷的吸收,但同时菌根效应受土壤磷状况和植物磷素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总结了AM真菌对土壤磷吸收转运机制,AM真菌改善植物磷营养的机理,以及土壤磷水平和磷形态对菌根效应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植物在外源3-吲哚乙酸(IAA)作用下对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江苏省某重金属复合污染区土壤为对象,通过盆栽种植紫花苜蓿和黑麦草2种先锋植物,研究3-吲哚乙酸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IAA可促进植物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紫花苜蓿和黑麦...  相似文献   

20.
石灰对土壤中Hg Cd Pb的植物可利用性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对污染土壤中Hg、Cd、Pb活性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效应。分析表明,石灰能降低或显著降低土壤中Hg、Cd、Pb的植物可利用性。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Hg、Cd、Pb在植物体内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当石灰的施加量为22.5t·hm-2时,土壤中Hg、Cd的残留态明显增加,使植物吸收Hg、Cd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