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旋毛虫成虫期、新生幼虫期及肌幼虫期的排泄分泌物(ES)抗原作为包被抗原,ELISA方法检测感染旋毛虫试验小鼠2个月内不同天数血清中抗旋毛虫抗体Ig M和Ig G水平,并采用Excel软件绘制其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旋毛虫感染宿主后不同发育时期刺激宿主机体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变化规律,旨在为临床上能够合理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ES抗原诊断旋毛虫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旋毛虫3个发育时期ES抗原的混合物来检测旋毛虫45 d前的感染(即5~14 d的感染检测Ig M、15~45检测Ig G);感染45 d之后,可以利用单一肌幼虫时期ES抗原检测Ig G,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利用旋毛虫成虫期和新生幼虫期的ES抗原可以有效检测14~19 d的感染。此研究成功获悉旋毛虫感染宿主后不同发育时期刺激机体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消长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抗原诊断旋毛虫感染情况及解决"诊断盲区"(感染后14~19 d)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羊绒夹杂的肤皮屑会严重影响纺织品质量.采用胃蛋白酶法和还原法从山羊绒肤皮中提取了胶原蛋白和角蛋白,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洗净绒中肤皮屑组成及其质量分数为水分9.14%,脂肪8.72%,水溶物11.36%,粗蛋白60.13%,灰分10.65%,粗蛋白中胶原蛋白和角蛋白分别占蛋白质质量分数的30.98%和15.67%,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其他蛋白种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肤皮屑中胶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49 ku,角蛋白分子质量在26 ~35 ku和49 ku区域.各组分在肤皮屑结构中分布情况不同,脂肪和胶原蛋白分布不均匀,角蛋白呈较均匀分布,水溶物对肤皮片状粘接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解决山羊绒染色肤皮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协作攻关,对我国不同地域及不同动物的旋毛虫分离株,从生物学特性和基因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与分析,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旋毛虫分离株进行了确切的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我国已有的12株旋毛虫分离株中存在2个旋毛虫种,即 Trichinella spiralis 及 T.nativa,从而为我国旋毛虫流行病学、诊断及疫苗等基础研究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与实验基础。日前意大利国际旋毛虫鉴定与保藏中心传来最新消息,由我国自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胃蛋白酶消化小鼠肌肉,获取了旋毛虫种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的肌幼虫虫体。利用TRIZOL混合虫体直接提取肌幼虫的总RNA,通过分光光度计Ultrospec 3000检测结果,以及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 tiva 49 kDa的ES蛋白结构基因,后续试验结果显示改进的一步法提取本地毛形线虫总RNA效果很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流行猪瘟病毒(CSFV)E2基因的变异规律与趋势,及其与疫苗毒株基因的差异性,为制定猪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地区流行CSFV毒株的E2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并与兔化弱毒(HCLV)、石门(Shimen)毒株的E2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广西地区流行CSFV毒株与 HCLV株、Shimen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9%~83.3%和81.1%~82.4%,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3%~90.6%和87.9%~89.5%;不同广西地区流行毒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99.5%和94.1%~99.5%,且均属于S2基因群的S2.1亚群,其中广西玉林株GXYL1、GXYL2、GXYL3、GXYL4、GXYL5均属于S2.1b子群,而广西贺州株GXHZ1、GXHZ2与广西北海株GXBH1、GXBH2株属于S2.1c子群.与HCLV株、Shimen株的E2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比,9株广西地区流行CSFV毒株共有49处氨基酸发生变异,其中与抗原特性有关的变异有5处,分别为G713E、T724Y、E727H、I732S和S734R位点.[结论]广西地区流行CSFV毒株随时间推移的变异不明显,但其遗传变异总趋势朝着偏离疫苗株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RING finger蛋白的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及序列分析,初步探究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蛋白是否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为阐明其在绵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RING finger基因.利用Pfam数据库、DNAstar等软件进行序列及遗传进化分析;将RING finger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pGEX-SPPVRFP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A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基因由72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的240个氨基酸的分子量约为28.5 ku,具有RING finger结构域.不同羊痘病毒株间RING finger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3%.不同的RING finger蛋白都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SDS-PAGA分析显示,重组SPPVRFP大小约为55 ku,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SPPVRFP不能与绵羊痘病毒阳性血清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了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基因,对SPPV GS-GL株RING-finger蛋白进行序列分析,推测其可能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江西赣南柑橘果园感染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样品的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遗传信息分析,为利用弱毒株交叉保护法预防该地区CTV的蔓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T-PCR扩增样品的CP基因并测序,应用软件检测CP序列基因重组,分析碱基含量,再将所测序列与10个外国CTV分离株计算核苷酸遗传距离,比对序列同源性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214份柑橘样品中有78份感染了CTV,发病率为36.4%.78个样品中仅有一个存在基因重组现象;78个CTV分离株CP基因全长序列均为672 bp,无碱基缺失、插入等现象,CP基因平均GC含量为52.8%,AT(U)为47.2%;所有样品核苷酸遗传距离在0~0.072,与10个已知CTV分离株CP基因核苷酸遗传距离在0~0.106.78个样品的CP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1%~100.0%和92.3%~100.0%,与10株已知CTV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76.5%~98.9%和73.6%~99.5%.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78个分离样品与10株已知CTV分离株可聚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49个分离样品和7个症状不同的已知CTV分离株(6个强毒型和1个弱毒型);第Ⅱ类群包含21个样品,国外强毒株系Qaha和引发茎陷点、速衰症状的Mexico-ctv株系聚于此类群;第Ⅲ类群仅由采自瑞金的CRJ14组成;第Ⅳ类群包括一个国外强毒株系HA16-5和采自江口、宁都的样品.[结论]赣南柑橘产区CTV分离株的CP基因保守性较高,序列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各分离株间亲缘性较高但关系复杂,大部分样品与强毒型和茎陷点型分离株相关.  相似文献   

8.
选取1998~2009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中具有代表性的10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S1和S4基因的功能区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为819bp,S4基因目的片段为992 bp.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S1和S4基因序列,构建番鸭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国内各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为92.2%~96.7%,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88.5%~92.8%,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76%~78%.国内各分离株S4基因同源性为95.2%~99.3%,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92.3%~94.5%,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21.2%~21.5%.通过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到MDRV与同属的ARV序列形成了2个大分支,而MDRV序列分为2个小分支:一支为10株分离株和国内分离株,说明国内分离株没有明显差异;一支为国外分离株89026株,这说明国内分离株与国外毒株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新生幼虫脱氧核糖核酸酶Ⅱ基因家族的筛选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基因N5cDNA作为探针,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将阳性克隆全部送测序公司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后,根据信号肽不同分为15种基因.NCBI BLAST 检索表明,其中有13种基因均为旋毛虫未知基因序列,并且氨基酸序列最前面均包含有1个信号肽,属于分泌性蛋白.InterProSean检索表明,15种氨基酸序列均编码脱氧核糖核酸酶Ⅱ(DNaseⅡ),均含有DNase Ⅱ的保守序列.通过互联网将编码蛋白序列输入CLUSTAL W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这些编码的脱氧核糖核酸酶Ⅱ蛋白质同源性高达85%~98%.  相似文献   

10.
几个引种葡萄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对6个引种葡萄品种(ES 5-3-89、ES 7-11-49、ES 9-7-56、ES 1-5-53、ES 4-23-60、P.R.K 13-22)的抗寒性进行鉴定,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各葡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不同葡萄品种的抗寒性有着明显的差别,它们的抗寒性强弱是:ES 9-7-56>ES 4-23-60>ES 1-5-53>ES 5-3-89>P.R.K 13-22>ES 7-11-49。  相似文献   

11.
猪流产衣原体CP/12株om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观察重组MOMP蛋白的免疫活性,揭示omp-1基因(编码MOMP蛋白)在猪流产衣原体诊断和防治中的作用,用PCR法扩增猪流产衣原体omp-1基因,将特异性扩增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比较分析序列后确认为目的基因,与GenBank中4株流产衣原体omp-1基因和氮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达99%,与其他各型衣原体代表株的相似性为71%~88%,氨基酸序列也有较大差异。将omp-1基因亚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上,再对重组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表达宿主菌,以IPTG诱导该重组菌,结果显示该重组菌表达了融合蛋白;用猪流产衣原体多克隆抗体对表达的重组MOMP蛋白进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该重组MOMP蛋白具有结合特异性抗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99株核蛋白(N)基因PCR产物经BamHⅠ、HindⅢ双酶切,克隆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N,转化大肠杆菌TB1并进行诱导表达。通过pMALTM融合蛋白纯化系统对表达产物进行非变性纯化,将纯化的N蛋白按常规方法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用ELISA法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核蛋门纯化后出现2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92和82 ku,与Western blot出现的2条蛋白带一致;纯化的重组蛋白经裂解因子作用后,出现2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和35 ku,与预期结果相符合;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不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发生反应,与亲本毒株的反应性略高于与其他毒株的反应性。以上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可溶性N蛋白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有望作为新的基因工程抗原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群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参照GenBank上公布的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一段包含gE主要抗原表位编码区的564 bp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于pMD18-T vector中,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gE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38 ku,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用His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能与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证明该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抗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FIPV)在中国的流行与遗传变异情况,对新分离的FIPV AH1905株的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对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N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最后,将N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并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测序结果表明,FIPV AH1905株的N基因全长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FIPV AH1905株与报道的FIP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2%~92.4%,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3.9%,与国内其他分离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同属于FIPV基因Ⅰ型。对N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高度亲水性,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h)(14.06%)、延伸链(e)(15.12%)、β转角(t)(3.71%)和无规则卷曲(c)(67.11%)组成,无信号肽区域和跨膜结构域,存在4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含有6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2个CTL表位和2个Th表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N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细胞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 ku,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上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FIPV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河北地区预防和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提供理论数据。应用RT-PCR方法特异性扩增HB-3(cz)株的ORF7(N)基因片段,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MD-T载体后测序,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PRRSV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B-3(cz)株与高热病毒株JXA1、HUB2等及传统河北分离株HB-1(sh)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7.6%,属美洲型毒株。将目的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重组质粒pGEX-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成功获得表达,经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9.5 kDa,能与PRRSV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为PRRSV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伪狂犬病病毒国内地方分离株 (鄂A株 )为材料 ,采用核酸杂交、DNA重组技术直接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最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基因gC ,测定了全序列并对其原核表达产物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所克隆的 gC基因全长 175 5bp(含启动子序列和 poly(A)信号序列 ) ,具有典型I型膜蛋白结构特征。同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标准株NIA 3株、IndianaS株相比 ,多个酶切点不同 ,尤其是具有分型意义的BamHI位点消失 ;氨基酸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鄂A株 gC可编码 4 87个氨基酸残基 ,而以往所报道的gC均只编码 4 78或 4 79个氨基酸 ,有意义的是功能区突变较多 ,并存在连续 7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同 pET 2 8a的 6xHis Tag融合的gC基因完整编码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融合蛋白分子量为 6 2ku ,能同伪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的表达产物作为ELISA和乳胶凝集诊断抗原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隆表达鼠疫耶尔森氏菌的YscF抗原基因,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将PCR扩增的YscF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后再将YscF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YscF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诱导表达蛋白采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28 ku的PET32a-YscF融合蛋白能被兔抗鼠的多抗识别,说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鼠疫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H蛋白胞外区(tH)细胞膜受体进行鉴定,为PPRV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PPRV H基因胞外区(tH),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进行真核表达,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兔抗PPRVtH蛋白特异性抗体;提取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蛋白,经SDS-PAGE检测后,湿转印法转印至NC膜,分别利用纯化的重组tH蛋白和PPRV进行病毒铺覆蛋白结合试验(VOPBA),对受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了1 653 bp的PPRV tH基因,构建其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PIC9K-tH,诱导表达后获得了60 ku目的蛋白。重组tH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得了效价为1∶200的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可与PPRV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蛋白上有2个与PPRV和重组tH蛋白结合的蛋白带,分子质量约为38和100 ku。【结论】从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蛋白上鉴定到了2种与PPRV结合的蛋白组分,其特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柔嫩艾美球虫SO7重组蛋白对巨型艾美球虫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的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 tenella)SO7重组蛋白,单独或以鸡重组γ-干扰素为佐剂,于5、12、19日龄对雏鸡进行3次免疫,同时设立E.tenella、巨型艾美球虫(E.maxima)口服卵囊免疫组、未免疫、未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组作对照,于26日龄用E maxima进行攻毒,9 d后统计各组的相对增重率和卵囊减少率,探讨其对E.maxima的交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免疫对增重的改善效果与E.maxima口服卵囊免疫组相差不大,γ-干扰素佐剂效应不明显.从卵囊减少率指标角度判断,口服卵囊免疫组效果最佳,为96.35%,重组蛋白免疫组为12.51%,γ-干扰素佐剂组为35.75%.重组SO7蛋白对E.maxima具有一定的交义免疫保护作用,γ-干扰素对SO7抗原的免疫保护效果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