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pH调节法对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蛋白质进行分离回收,分别采取酸处理和碱处理冷冻南极磷虾,以蛋白质溶解度和回收率为分离特性参数,以0.5为pH变化梯度,探索在不同pH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酸处理和碱处理过程中南极磷虾肌肉蛋白质回收率无明显差别,在pH为1.5和12.0时有最大回收率,分别为49.8%和45.7%;通过SDS-PAGE分析,冷冻南极磷虾蛋白质主要为小分子质量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为80 000和35 000~45 000处,对比溶出物回收前后的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发现采用酸处理法能回收大部分蛋白质组分,而采用碱处理法未能彻底回收,残液里还有多种蛋白质组分;通过对分离过程中南极磷虾含氮物的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用酸碱处理法分离蛋白的得率不高,分别占南极磷虾总粗蛋白质的37.76%和37.13%.  相似文献   

2.
以蓝圆碜为对象,研究普通肉、暗色肉和混合肉在盐水漂洗和碱盐水漂洗两种方法下,对鱼糜的pH、持水性、自度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确定3种鱼肉最适的漂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3种鱼肉在最佳漂洗方法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普通肉适合用0.2%盐水漂洗,暗色肉适合用0.4%碱盐水漂洗,混合肉适合用0.3%碱盐水漂洗;与盐水漂洗对比,碱盐水漂洗能显著提高蓝圆碜鱼糜的自度,改善pH,降低鱼糜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P〈0.05).流变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普通肉鱼糜的品质要好于混合肉鱼糜,暗色肉鱼糜的品质最差.温度扫描结果显示,蓝圆修鱼糜形成过程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46℃之前;第2阶段出现在46—52℃,为凝胶劣化阶段;第3阶段出现在52℃后,为凝胶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3.
宰前热应激对肉鸡胸肉氧化损伤和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宰前热应激对肉鸡胸肉pH、脂肪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探讨热应激影响宰后肌肉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机制。【方法】将30日龄AA肉鸡由(25±1)℃突然暴露在(40±1)℃高温中,并分别持续0、1、2、3和5 h后,各处理组中随机抽取10只,宰杀后剥取的胸肌在4℃条件下成熟24 h,测定鸡胸肉的pH、脂肪氧化产物MDA、蛋白羰基值和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处理组的鸡胸肉pH30min、pH24h呈现下降趋势(P<0.05),3 h和5 h处理组提高了胸肉脂肪氧化程度(P<0.01),2、3和5 h处理组胸肉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热应激时间由1 h到5 h,胸肉蛋白质溶解度呈下降趋势,肉汁损失、压榨损失和煮制损失呈增加趋势,热应激处理组胸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弹性(P<0.01),热应激2、3和5 h处理组胸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较对照组差(P<0.01)。【结论】宰前热应激引起宰后肉鸡胸肉的pH下降,促使肌肉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加剧,导致胸肉蛋白质溶解度和持水能力降低,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N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米糠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米糠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w/w)、碱提pH值10.0、碱提时间100min、碱提温度45℃,蛋白质提取率12.9%。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企鹅珍珠贝蛋白质组成及重金属镉在不同蛋白质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对企鹅珍珠贝蛋白质进行分离,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镉的检测及用SDS-PAGE和HPSEC技术测定蛋白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显示:①从企鹅珍珠贝全脏器中分离得到3种主要蛋白质组分,各分离蛋白组分占总蛋白含量分别为肌浆蛋白27.3%、肌原纤维蛋白23.1%、总基质蛋白50.0%(其中酸溶性基质蛋白10.3%,酸不溶性基质蛋白39.7%;碱溶性基质蛋白22.1%,碱不溶性基质蛋白27.9%)。②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酸溶性和碱溶性基质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在20~200 ku的高分子质量段,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组成复杂,酸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组成较为简单;在2~20 ku的低分子质量段,肌浆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由较多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构成,而肌原纤维蛋白和酸溶性蛋白组成相对较简单。③总基质蛋白、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中的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 5),而在各基质蛋白质中,镉的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 4),说明镉在企鹅珍珠贝体内蛋白质中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有选择性地结合在不同蛋白质组分上,在温和提取条件下,镉与蛋白质的结合态不被破坏,而在极端pH条件下,由于蛋白质变性可能会导致镉从中解离。  相似文献   

7.
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及其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面筋蛋白的水不溶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为此,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酶法水解来提高其溶解性及其它功能性质,从而拓宽面筋蛋白的应用范围。【方法】分别采用胰蛋白酶、胃酶、胰酶和碱性蛋白酶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酶解,并对其蛋白质回收率和水解进程以及酶解物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4种蛋白酶水解面筋蛋白,其蛋白质回收率变化范围为42.50%~81.33%,Alcalase能够有效水解面筋蛋白,其蛋白质回收率最高为81.33%。与面筋蛋白相比,在pH 2~12范围内,不同水解度的AWGHs,其溶解性均大大提高(>60%);较低DH(5%)的乳化和起泡性能相对较好。【结论】Alcalase能够有效水解面筋蛋白,DH 5%的AWGH具有良好的乳化和起泡特性,然而随着水解的进一步进行,面筋蛋白的过度水解使得乳化和起泡性能均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桂菊  王晓强  何启刚  刘顺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92-2293,2296
[目的]改进提取大豆蛋白质的工艺,取得碱溶时间的最大简单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提取大豆蛋白工艺中碱溶时间对大豆蛋白提取率及得率的简单效应。[结果]在料水比1∶10(M∶V,g/ml)、酸沉pH值4.3、离心速度4 000 r/min、碱溶pH值9.5、碱溶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平均蛋白提取率最高,为66.51%,与碱溶时间为50 min时的平均蛋白提取率65.81%差异不显著。同样条件下,平均蛋白得率最高,为29.74%,与碱溶时间为50 min时的平均蛋白得率29.42%差异不显著。[结论]大豆蛋白质工艺提取中宜选择50 min作为碱溶时间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酸性电解水(AEW)能否有效控制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探究处理后菌体变化,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有效氯浓度酸性电解水(20、40和60 mg?L -1)将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处理5、10、15、20、25和30 min后,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果;收集未处理及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各处理5 min后菌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pH、胞内ATP浓度、膜电位的影响;提取胞外聚合物(EPS)探究酸性电解水与EPS的相互作用。 【结果】20、40和60 mg?L -1的酸性电解水均可在5 min内杀死10 7CFU/mL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酸性电解水浓度大于40 mg·L -1时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min处理后均已无活菌检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3种浓度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均可使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菌体干瘪皱缩,失去原本饱满的细胞形态,60 mg·L -1电解水处理下破损程度最大。酸性电解水可显著降低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膜完整性、胞内pH、膜电位、胞内ATP浓度和EPS含量(P<0.05)。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处理后菌体膜完整性分别降低到2.26%、1.87%和1.20%,膜电位分别消散40%、50%和50%,胞内pH由7.50分别降低到6.53、5.90和5.83,3种浓度处理后胞内ATP浓度已降至最低。杀菌效果显著依赖于酸性电解水浓度的升高,当处理浓度高于40 mg?L -1时,胞内pH、膜电位和胞内ATP浓度的降低无显著差异。酸性电解水处理下EPS中蛋白、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松散胞外聚合物 (L-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71.08%和62.23%,而紧密胞外聚合物(B-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99.32%和40.62%。当EPS反向添加到酸性电解水中时则可显著降低酸性电解水氧化还原电位(ORP)(P<0.05),但对有效氯浓度(ACC)和pH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破坏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同时EPS对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脂多糖(LPS)刺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肌肉品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证免疫刺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取108只1周龄肉仔鸡,均分为2个组,对照组(CK)和脂多糖(LPS)组。LPS组每周1、3、5按500μg/kg BW腹腔注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21日龄连续2周。21日龄时,测定生产性能及血液皮质酮及IL-1β水平。42日龄时,测生产性能,胸肌率、腿肌(带骨)率、腹脂率;胸肌及腿肌pH,滴水损失率和肌肉剪切力;胸肌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蛋白脂肪比及胸肌纤维面积。结果表明,LPS刺激对肉仔鸡血液皮质酮及IL-1β含量,前期及全期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LPS组肉仔鸡腹脂率及胸肌蛋白脂肪比分别比对照组高17.81%和36.94%,而胸肌pH比对照组低2.23%,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免疫刺激尽管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胴体品质,胸肌肌肉品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藤果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三亚市美藤果种植基地种植的美藤果种仁的脱脂粉,分别采用酶法除杂浓缩法和碱溶酸沉淀法进一步提取蛋白质,分别得到美藤果浓缩法蛋白(PPC)和碱提取的蛋白(PPI)。实验数据表明:其等电点近似为p H4.5;2种方法提取蛋白粉的溶解性都是随p H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吸水性、吸油性和起泡性方面,PPC比PPI略好;在溶解性和粘度方面,PPI优于PPC;在50℃左右PPC和PPI吸油性最大时,分别达到293%和165%。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套适合海滨木槿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以海滨木槿无性系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裂解液法、三氯乙酸一丙酮沉淀法、改良酚抽法分离纯化蛋白质,选用24empH3—10的IPG胶条,并对不同上样量、等电聚焦程序、平衡时间等电泳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酚抽法提取蛋白质,上样量为每IPG胶条1000μg,总聚焦功率90kV·h,平衡时间15min,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可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可满足海滨木槿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燕麦麸皮中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坝莜1号燕麦麸皮提取的分离蛋白为试验材料,通过pH、温度和离子强度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和交互作用,探究了燕麦麸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三种功能特性。结果表明:pH4时(等电点附近)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差,pH10时最好;在45℃时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达到最大值,但继续升高温度时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Na Cl浓度在0.6 mol·L~(-1)时燕麦麸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达到最大值。说明pH、温度和离子强度能够调控燕麦麸皮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雌雄鲶鱼(Silurus asottts Linnaeus)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鲶鱼肌肉和皮肤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19.57%、27.56%)均显著高于雄性(16.85%、26.34%,P〈0.05),雌雄鲶鱼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79.77%、79.86%)显著高于皮肤(73.00%、73.50%,P〈0.05),但雌雄鲶鱼肌肉之间、皮肤之间水分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均含有18种氨基酸,雌鲶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18.4J4%、7.81%、5.87%)显著高于雄鲶鱼(13.02%、5.33%、4.21%,P〈0.05),雌鲶鱼皮肤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27.81%、5.49%、14.03%)显著高于雄鲶鱼(22.66%、4.75%、10.63%,P〈0.05).雌鲶鱼肌肉和皮肤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优于雄鲶鱼,表明雌鲶鱼较雄鲶鱼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5.
长江刀鲚产卵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常熟江段刀鲚产卵群体肌肉生化组成及能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肌肉水分含量为(74.62±0.21)%,粗蛋白含量为(16.75±0.08)%,粗脂肪含量为(6.78±0.10)%,粗灰分含量为(1.49±0.02)%,能量密度为(7.21±0.04) kJ/g。刀鲚肌肉中含有l8种氨基酸,其总量占鲜样和干样的比例分别为15.22%和5999%,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5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53。测定了刀鲚肌肉中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EPA+DPA占脂肪酸含量的8.27%。刀鲚肌肉中钙含量为(831±9.08)μg/g,显著高于常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FJAT-9040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过程中pH值、孢子数等参数及抑菌作用的动态变化,采用50 L全自动发酵罐对菌株FJAT-9040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检测不同发酵时段培养液的pH值、黏度、孢子数和菌丝干重等参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发酵时段的培养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枯萎病菌菌株FJAT-13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菌株FJAT-9040的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值呈先降低、32 h后缓慢上升的变化,变化幅度较小;黏度值呈波浪式上升,末期下降;孢子数的变化表现为前期下降、中期增长、后期基本稳定,最大时达1.4×107 cfu·mL-1;菌丝干重则呈现阶梯式增长,至发酵结束时达10.29 mg·mL-1。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与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孢子数和菌丝干重极显著相关;黏度也与孢子数、菌丝干重极显著相关;孢子数与菌丝干重也呈极显著相关。液体发酵的最适时间为96~108 h。各发酵时段的菌株FJAT-9040培养液对菌株FJAT-135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7.92%以上;菌株FJAT-9040无菌上清液则未表现出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原肌球蛋白的纯化及过敏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份甲壳类动物过敏患者血清的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主要过敏原为36ku蛋白质.通过盐析、等电点沉淀及热处理等方法纯化该蛋白质,以兔抗拟穴青蟹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该蛋白质为TM.同源性分析表明,克氏原螯虾TM与南美白对虾TM、拟穴青蟹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0%).酶切位点预测显示,它分别有49个胰蛋白酶和6个胰凝乳蛋白酶的酶切位点.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结果显示,纯化TM不易被胃蛋白酶降解,易于被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降解,进一步的Western—blotting和抑制性ELISA分析结果显示,其消化产物仍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采用蒸煮处理可降低TM的消化稳定性及免疫活性,且蒸煮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说明。TM为克氏原螯虾主要过敏原.与其他甲壳娄动物TM的序列相似件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僵直前、后鸡肉功能杼性进行研究。宰后将58只鸡分成僵直前和僵直后两组,僵直前组的鸡肉在宰后添加NaCl溶液,然后分成3组,分别在0℃的条件下冷冻3d(T1)、-20℃冷冻3d(T2)和-20℃冷冻10d(T3)。僵直后组的肌肉(C1)在0℃条件下放3d,然后添加同量的食盐。将所有组分分成含脂肪处理组(C1—2,T1—2,T2—2,T3—2)和无脂肪处理组(C1—1,T1—1,T2—1,T3—1)。结果表明,无论在哪种储存条件下,T1、T2和T3的最终pH值、保水性和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C1组,但是C1组的蒸煮损失高于T1、T2和T3。加入脂肪致使蒸煮损失有所增加,同时蛋白溶解性有所降低。另外,T1—1的弹性、粘着性、粘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C1—1、T2—1和T3—1;T2—2显著高于C1—2、T1—2和T3—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在食品和保健品行业中应用的可能性,以液态发酵生产的羊肚菌菌丝体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菌丝体蛋白,对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其等电点为41,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809%;羊肚菌菌丝体蛋白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93±005)和(424±016) mg·mL-1,抗坏血酸(VC)当量分别为(1174±048)和(1015±048) mg·g-1,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具有不同效果的清除活性。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的良好基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