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讨五味子等12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平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选用五味子、五倍子、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夏枯草、大青叶、艾叶、乌梅、大黄、黄连、黄芩共12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测定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2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五味子、五倍子、连翘、蒲公英、大青叶、艾叶、乌梅、大黄、黄连、黄芩抑菌效果较好,夏枯草、野菊花抑菌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黄芩抗鸡大肠杆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黄芩抗鸡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体外抑菌浓度为2.5g/mL;当药物浓度为5g/mL时可使7日龄雏鸡获得90%以上的攻毒保护;药物浓度为10g/mL时可使100%雏鸡获得攻毒保护,说明黄芩可以对抗鸡大肠杆菌,用于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将所选中草药按常规法制备水提取物,用平板打孔法、试管法和中药平皿稀释法检测中草药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所选中草药中,有6种中草药对鸡O5型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有5种中草药对鸡O8型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对于鸡O5型大肠杆菌,以黄芩和连翘抑菌作用最强;而对于鸡O8型大肠杆菌,以地榆和连翘抑菌作用最强。因此,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一种中草药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用试管两倍稀释法对4种畜禽常见病原菌测定了黄芩、大黄、蒲公英、连翘等11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11种药物对禽大肠杆菌O74、金苋色葡萄菌、猪大肠杆菌O138、猪莲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黄芩、大黄、蒲公英抗菌活性较强,干蟾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五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细菌分泌的多糖、纤维蛋白、核酸、磷脂、脂质蛋白等含水聚合性基质构成,膜内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试验利用96孔微板法研究苦豆子、金银花、黄连、连翘、夏枯草5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犊牛腹泻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随药物浓度的升高,黄连、苦豆子、金银花和连翘在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也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而夏枯草在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细菌生物膜的生长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研究黄芩抗鸡大肠杆菌作用.通过体外抑菌作用测定黄芩水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g/ml;体内抑菌作用通过对7日龄雏鸡的攻毒与治疗试验来研究,体内治疗药物浓度5g/ml可使90%以上雏鸡获得保护,10g/ml可使100%雏鸡获得保护.以上说明黄芩可以对抗鸡大肠杆菌,可以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24味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好体外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诃子、知母等24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琼脂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乌梅、苏木、黄芩、夏枯草、连翘、女贞子这6种药物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芩和苏木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在25 mm以上,MIC和MBC均为31.25 mg/m L。说明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牛津杯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了黄芩、黄连、黄柏、鱼腥草、穿心莲、五味子、连翘、艾草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连、鱼腥草、五味子、艾草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高度敏感,五味子和艾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 mg/m L,黄连和鱼腥草的MIC为125 mg/m L,大肠杆菌对其他4种中草药均不敏感。说明部分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筛选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效、广效、无毒副作用的理想抗病毒中草药,进行了抗鸡新城疫病毒的试验研究。本文通过鸡胚接种试验,观察了部分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黄芩、麻黄、大青叶、淡竹叶、厚朴、川芎、诃子、防风、黄连、板蓝根12种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杀灭作用,采用血凝试验检测药效,检测结果是金银花、大青叶、黄连、麻黄、川芎、板蓝板、连翘7种分别具有不同程度抑制鸡新城疫病毒的作用,黄芩、淡竹叶、厚朴、诃子、防风5种无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用平板法、管碟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芽胞杆菌对23种单味中药、复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敏感性、管碟法结合试管法,具浓度高、准确性好和平板法显示稳定的优点,比较适合中药MIC的测定。结果表明黄芩、秦皮、黄连、大黄、连翘、金银花、夏枯草、石榴皮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功用的药物抑菌效果比较明显;以三黄汤为基础方的清热解毒类复方中草药抑菌作用明显,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500mg/ml,复方中草药比单味MIC高。同时还观察了中草药对有益菌的影响,选用了乳杆菌SM0101、芽胞杆菌007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药敏性有明显差异,这是中草药特异性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提取32味中草药水煎液,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标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体外抑菌活性的中草药11味,并对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显示:有24味中草药水煎液具有体外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力大于大肠杆菌.以黄连和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3株MRSA对筛选的11味中草药中的10味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MIC增加2—4倍,仅香薷对MRSA的MIC减少2—4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本试验制备了4种救必应提取物,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耐药大肠杆菌传代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对耐药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效果最好。提示,救必应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具有体外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Seventy-five strains of Campylobacter jejuni and C. coli,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a variety of animal species, primarily poultry, were examined for production of toxin. Polymyxin extracts were tested in in vitro assays using CHO-KI, FCL (foetal calf lung), Vero, HeLa and CEF (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 cells. The toxic effects observed were cell rounding and death. Extracts from almost all C. jejuni and C. coli strains were toxic to both CHO-KI and FCL cells and 69.0% of C. jejuni isolates and 75% of C. coli isolates were also toxic to CEF cells. 50.7% of C. jejuni extracts were toxic to Vero cells and 46.5% toxic to HeLa cells. None of the C. coli isolates were toxic to either of these cell lines. None of the strains tested produced cytotonic enterotoxin. No differences in toxigenicity patterns were evident between Campylobacter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大肠杆菌耐药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外排泵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及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对处理前后细菌MIC的变化。结果显示,经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后的耐药大肠杆菌其acrA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变化。其中经中药A,I,S,X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到原来的0.20,0.16,0.05和0.24倍,表明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在中药提取物中寻找大肠杆菌耐药外排泵抑制剂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15.
鸡血藤不同极性段提取物制备及体外抑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丙酮和乙醇等不同极性溶剂对鸡血藤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测定了鸡血藤不同极性段提取物对鸡大肠埃希菌、鸭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鸡血藤的各种提取物对鸡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小于13 mm,属低度敏感;对鸭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属中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大于13 mm,小于19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在19 mm以上。鸡血藤微波提取物对鸡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700 mL/L乙醇提取物对鸭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5.63 mg/mL。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车前子提取物耐药抑制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棋盘法测定车前子乙醇提取物与环丙沙星的联合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通过环丙沙星蓄积动力学试验检测车前子乙醇提取物对鸡源大肠杆菌外排泵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前子乙醇提取物能增加环丙沙星在细胞内的蓄积量,抑制耐药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主动外排作用。三氯甲烷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的药物外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不如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板蓝根、五倍子、黄芪等20味苗药及其组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通过水煎法、超声水提法、超声醇取法提取苗药及其组方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苗药不同提取方法对其抑菌效果影响不同,单味药效果:超声醇提法 > 超声水提法 > 水煎法。五倍子和仙鹤草超声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18、0.71和1.43 mg/mL(五倍子)及1.56、3.13和3.13 mg/mL(仙鹤草);南五味子、乌梅、刺梨、金银花、绵马贯众、杜仲的MIC值高于五倍子和仙鹤草,低于其他12种药,这6种单味苗药超声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3.69~50.00、3.13~50.00及3.31~66.25 mg/mL。组方药效果结果显示,超声水提法 > 超声醇提法 > 水煎法。组方5超声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最低,分别为0.34、2.75和2.75 mg/mL;组方1超声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比组方2、3、4低,分别为2.88、5.75和5.75 mg/mL。结果表明,五倍子、仙鹤草及组方5对3种常见致病菌抑菌效果较强,南五味子、乌梅、刺梨、金银花、绵马贯众、杜仲和组方1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他苗药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对山茶叶、轮叶党参、卵叶芍药、苦味西葫芦、狼毒大戟 5种中草药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犬细小病毒 (CPV)筛选 ,并对以山茶叶、黄芪等组成的复方进行抗病毒效果评价与药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山茶叶抗CPV作用较强 ,其对CPV的抑制率为 55 2 4 % ;由山茶叶组成复方对CPV的抑制率为 63 0 4 % ,抗病毒效果明显优于单方的山茶叶和药物对照黄连 ;对CPV 50 %抑制浓度 (IC50 )为 1∶587 5 ,提示有较强抗病毒作用。由山茶叶、黄芪等组成的复方药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机率单位法测定了常山、五倍子、乌梅和二花水提取物对结肠小袋虫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表明,常山、五倍子、乌梅和二花抗结肠小袋虫2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3.40、12.22、19.02、43.34g/L;6 h的LC50分别是12.80、5.824、7.619、23.32 g/L;12 h的LC50分别是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