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本场采用种蛋拼孵技术,探索出“一窝多蛋孵化及多乳鸽喂养”技术,即每对种鸽孵化3枚蛋,再由种鸽喂育到28日龄上市,可使每对种鸽孵育乳鸽南7.5对/年提高到8.6对/年,  相似文献   

2.
选择鸽龄相近的美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从试验组和对照组种鸽所产种蛋中选择合格种蛋进行孵化,试验组采用全电脑控制孵化机孵化,对照组用亲鸽自然孵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破蛋率减少3.30%,死胚率减少17.56%,受精蛋出雏率提高17.56%,平均每对种鸽年产乳鸽多3对,每对种鸽年产值增加72元,每只乳鸽成本减少0.56元。  相似文献   

3.
肉鸽生产提供的产品是乳鸽,饲养者都希望每对种鸽能生产繁育更多的乳鸽供应市场,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如何提高肉鸽的繁殖力,成为肉鸽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遗传、营养、饲养管理、环境等方面详细论还提高肉鸽繁殖力的综合技木措施。 一.保证种鸽优良化 种鸽的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繁殖率的高低,只有优良的品种,才有高产的优势。 1.引进繁殖力高的种鸽 在年内能孵化10次,生产20只乳鸽,这是非常理想的种鸽。一般种鸽每年能繁殖8对乳鸽也属高产种鸽,至少一对种鸽每年能繁殖6对以上,否则获利很少。因此在引进种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河北及山东部分地区鸽毛滴虫感染情况,以毛滴虫感染阳性率及携虫密度指数为指标,选择多家规模鸽场对生产种鸽、乳鸽、童鸽、青年鸽,及同窝对应的种鸽和乳鸽进行检测调查。采集样本2 676个,其中种鸽393只、乳鸽689只、童鸽344只、青年鸽333只、同窝种鸽和乳鸽461只和456只。结果显示:毛滴虫感染阳性率种鸽为30.0%,乳鸽为77.8%,童鸽为67.4%,青年鸽为62.5%,同窝种鸽为28.9%,乳鸽为52.4%;携虫密度指数,种鸽为1.58,乳鸽为1.85,童鸽为1.61,青年鸽为1.76;同窝种鸽和乳鸽分别为1.41和1.82。种鸽毛滴虫感染阳性率最低,乳鸽、童鸽、青年鸽随鸽年龄增加阳性率呈现降低趋势,同窝乳鸽阳性率显著高于种鸽,且种鸽与乳鸽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黄芪多糖(APS)添加量对种鸽新城疫(ND)血凝抑制(HI)抗体消长及对其哺喂乳鸽母源抗体持续期的影响,试验选取白羽王种鸽900对,随机分为3组,每组300对,试验前各组种鸽接受ND灭活苗加强免疫一次。试验Ⅰ组每只饮水中添加APS3mg/d,Ⅱ组每只饮水中添加5mg/d;每月2次连续饮水5d,间隔10d;试验共计5个月并连续测定种鸽和哺喂乳鸽ND-HI抗体。试验结果表明:种鸽在免疫后连续5个月内,Ⅱ组种鸽和乳鸽ND-HI抗体均高于其余2组,Ⅱ组种鸽抗体较对照组在免疫后第3、4、5个月分别提高了8.9%(P<0.05)、9.5%(P<0.01)和19%(P<0.01),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种鸽哺喂的14日龄乳鸽抗体较对照组在第3、4、5个月分别提高了20.9%(P<0.05)、31.6%(P<0.01)和108.7%(P<0.01),Ⅰ组乳鸽抗体较对照组乳鸽在第5个月提高了60.9%(P<0.01)。综合母鸽和乳鸽ND-HI抗体的消长变化,证明母鸽ND-HI抗体消长与乳鸽ND-HI抗体消长呈正相关,APS可提高种鸽ND-HI抗体水平,并延长其自身和哺喂14日龄乳鸽免疫保护持续期。综上,种鸽饮水中添加5mg/d的APS,连续5d每月2次,可保证种鸽4个月高ND-HI抗体(≥8log2)持续期,其哺喂的乳鸽14d抗体也在保护临界值内(≥5log2)。  相似文献   

6.
养好肉用种鸽的几个技术问题孙耀华(辽宁省台安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114100)目前,肉鸽饲养业在我国各地正在兴起,饲养肉鸽主要是养殖肉用种鸽,生产乳鸽供应市场。实践证明,每对种鸽年产乳鸽6—10对,年获纯利约为80—160元,但经我们对养鸽户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肉鸽养殖生产简单,自繁自育,一年四季均有产出和上市,投资少,收效快,效益高,家家户户均可饲养。1对种鸽一年产乳鸽12~16只,乳鸽25天活重500克以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种鸽选育标准肉鸽的商品是乳鸽。乳鸽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出售既有时间、重量、规格要求,又有胴体肤色的商品标准。具体的商品要求是:上市时间不超过28日龄,活重达到550克以上,半净膛重400克,胴体肤色为白色。所以选种时应首选白色种鸽,即白羽王鸽、白王鸽。优良品种,每对种鸽每年育成乳鸽12~18只,乳鸽可达到上述的商品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肉鸽饲养在各地逐渐兴起,成为农村致富的新门路。饲养肉鸽主要是饲养种鸽培育乳鸽供应市场,因此,养好种鸽是能否取得好效益的关键。实践证明,每对种鸽一般年产乳鸽6~10对,年纯利约为100~200元。但据调查,很多养鸽户的效益达不到应有标准,其原因一是引进的种鸽性状不优良或退化严重,二是饲养管理不科学。下面介绍养好肉用种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肉鸽的养殖     
李晓坤 《饲料研究》1994,(10):31-32
肉鸽的养殖辽宁省昌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李晓坤一、增加收入按市场的需求,乳鸽一般要23-25日龄可以上市。一对种鸽及其后代仔鸽全年消耗饲料为40-50公斤。每年平均产乳鸽12-14只,最多的可达20只,最少的8只。以每对种鸽每年产乳鸽12只计算。出口香...  相似文献   

10.
乳鸽人工育肥技术是在传统养殖方式基础上,根据生长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制饲料进行人工育肥。由人工代替种鸽哺育乳鸽,能有效的减轻种鸽负担,乳鸽生长迅速、增重快、肥度均匀、节省成本,易达到上市要求。一般供应酒店、出口都采用人工育肥的方法。这能使乳鸽离窝时间提前,种鸽可提早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缩短产蛋间隔,减轻种鸽哺育乳鸽的负担,延长了种鸽的使用年限,即延长了种鸽的淘汰时间,从而达到增产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鸽全程人工孵育技术,改亲鸽孵化为人工孵化,改亲鸽哺乳为人工哺乳,改亲鸽育肥为人工育肥以达到乳鸽生产增加产量,增收效益,减少耗料,降低成本,彻底突破提高传统养鸽业的生产方式,突破每对肉鸽的乳鸽生产量的极限,大幅度提高乳鸽的生产量,提高肉鸽养殖的生产力。能使每对种鸽年产由12~14只乳鸽提高到年产50只乳鸽,经济效益为传统养鸽的4倍。  相似文献   

12.
选择相同繁殖周期的36对白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对种鸽,各自对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对种鸽哺育3只乳鸽,分别饲喂原粮、原粮+预混料、颗粒料,所有处理组均补充保健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试验期总耗料量、28日龄乳鸽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乳鸽胫长、胸宽、胸深显著小于试验Ⅰ组和Ⅱ组(P﹤0.05),体斜长显著小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乳鸽全净膛率显著大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不同处理组间乳鸽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乳鸽生产中使用颗粒料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增加收入。按市场的需求,乳鸽一般23—25日龄可以上市。一对种鸽及其后代仔鸽全年消耗饲料为40—50公斤,以每对产鸽每年产乳鸽12只计算,出口香港每只20港元,每年可销售240港元,扣除饲料成本约为65港元,鸽场基建、设备及种鸽的折旧费约30港元,人工、水电、药物、杂费等约16港元,可获纯利129港元;本地销售计每只12.50元,每年可售150元,扣除饲料成本约为45元,鸽场基建、设备及种鸽的折旧费约20元,人工、水电、药物、杂费等约10元,可获纯利75元。若饲养1000对产蛋鸽,则年可获利7.5万元。如果养殖种鸽,出售种鸽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14.
并蛋孵鸽     
实践证明,每对种鸽1次可孵化3枝蛋、喂养3只乳鸽,但鸽子的自然本性是每次只产2枚蛋,哺育2只乳鸽。采用“并蛋孵鸽”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亲鸽的孵化、哺育能力,有效提高乳鸽产量,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种鸽感染毛滴虫对乳鸽的危害,为鸽场毛滴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择18对未感染和18对感染毛滴虫的种鸽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期28 d,统计乳鸽的死亡率、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以及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 试验组乳鸽的口腔毛滴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虫株数量随乳鸽日龄增长而增长;试验组乳鸽死亡率为26.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鸽1~7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出栏重和胴体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毛滴虫可造成口腔黏膜、胸腺、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液中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抗原CD8(s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综上,种鸽感染毛滴虫后可通过哺喂鸽乳的过程导致乳鸽感染,引起乳鸽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免疫功能下降,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选取36对健康种鸽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4只乳鸽"(2+4"生产模式)。处理1(对照组)饲喂CP=17%蛋白的混合日粮,处理2(试验组Ⅰ)饲喂CP=16%的试验混合日粮,处理3(试验组Ⅱ)饲喂CP=18%的试验混合日粮。各处理组日粮能量水平相同,饲料类型采用50%颗粒料+50%混合原粮,试验期21d。结果显示:试验前期试验组Ⅰ每对种鸽平均日采食量为187.2g,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Ⅱ(P<0.05)。试验全期,3组间乳鸽平均日增重、21日龄平均体重、种鸽平均日采食量统计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的乳鸽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Ⅱ。以上结果说明,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CP=16%的日粮基本能满足种鸽"2+4"生产模式下的蛋白需要。  相似文献   

17.
肉鸽生产提供的产品是乳鸽。饲养者都希望每对种鸽能生产繁育更多的乳鸽供应市场,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肉鸽的繁殖力成为乳鸽生产的限制因素,如何提高肉鸽的繁殖力亦随之成为畜牧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提高肉鸽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饲养肉鸽的经济效益如何,直接与生产乳鸽的多少和亲鸽产蛋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亲鸽产蛋率和乳鸽产量。一、人工哺育乳鸽传统的肉鸽饲养方法是一对种鸽孵化和哺育乳鸽。种鸽配对10天左右后产蛋,隔一天又产一枚,开始孵化,18天出壳,亲鸽从咦囊吐出鸽乳哺育乳鸽,到28天乳鸽会啄食后出巢。这样从孵蛋到出巢为一个繁殖周期共46天。每年夏末秋初是换羽季节,种鸽停止产蛋l~2个月,l年只有300天的产蛋期,共能产6对蛋。即使高产种鸽哺育期在14天就开始产蛋,一边育推一边孵蛋,这样1年也只能生产9~10对乳鸽。如果…  相似文献   

19.
1利用保姆鸽提高繁殖率 种鸽出壳后.一般要到5-6月龄才能配对繁殖,交配后产2个蛋即开始孵化。孵化需18天。出壳到分窝,这样繁殖一对需48天.优良种鸽1年一般可繁殖5.7对乳鸽。如果用保姆鸽代替种鸽孵蛋及喂食,则可大大提高种鸽的利用率,一般在产蛋后10天又可重新产蛋.1年可繁殖10对以上的乳鸽。保姆鸽是用一般的信鸽或草鸽配对后,代替肉用种鸽来孵蛋及喂乳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2+2"生产模式下天山雪肉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约560 g,188日龄)和产蛋性能相近且为同一天产蛋的天山雪父母代种鸽60对,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种鸽,每对种鸽哺乳2只乳鸽。3组种鸽分别饲喂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16%、17%和18%)饲粮。试验期46 d,其中18 d孵化期,28 d哺乳期。结果表明:在1~28日龄,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差异;16%CP和18%CP组乳鸽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17%CP组;18%CP组乳鸽胸肌的滴水损失较16%CP组显著降低,而肉色黄度显著高于16%组;提高饲粮CP水平可显著增加乳鸽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18%CP组乳鸽胸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6%CP组。由此可见,在"2+2"模式下,18%CP饲粮组乳鸽的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