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叶,除了可以用于饲养桑蚕之外,作为药食两用的原料,早已在民间广泛应用。自古以来,作为长生不老的妙药,6世纪初就被当作养生药记载在《神农本草经》当中。《神农本草经》称桑叶为“神仙叶”。李时珍巨著《本草纲目》赞誉“桑,东方之神木也。止消渴”。《中药大辞典》明确注明“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桑茶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叶,历来专用于养蚕,是被举世称为“纤维皇后”蚕丝的物质基础。五千年前起源于中国的蚕丝事业,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据《本草纲目》、《中国蚕丝大全》和《中医学新编》、《中草药手册》等资料载:桑叶、桑枝、桑皮,桑椹、桑根等又都是中药。桑叶性味甘、辛、寒,入肺经、肝经。功能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聪耳,消炎退肿,镇静神经,清上焦、润肺热。治劳热咳嗽、手足麻木、赤眼涩痛、头发不长。解蛇虫毒,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下气。可代茶止渴,利五脏,通关节。李时珍云:桑叶乃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故桑叶可长服,称“神仙叶”。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3.
桑叶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影响及降糖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古代中医药书中有许多桑叶能够治疗消渴(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的记载,《本草纲目》认为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煎汁代茶,能止消渴,可常服,称“神仙叶”。现代中药专家也常用桑叶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肖霞  李书渊 《四川蚕业》2007,35(2):56-59
桑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理清桑的不同药用部位的主治功效是很有必要的。1历史记载桑的用药历史悠久,最初以桑根白皮之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记载桑根白皮,桑叶及桑耳的功效,至《新修本草》[2]中才有记载其方中用法。桑的用途广泛,古方多好用之。据本草记载,《圣惠方》治小儿流涎,脾热也,胸膈有痰:新桑根白皮捣自然汁饮之,甚效。煎饮亦良。治小儿天吊惊痫:取家桑东行根,研汁服。《千金方》治石痈坚硬不作脓者:桑白皮,阴干为末,烊胶和酒调傅,以软为度。治口疮白漫漫:取桑树汁,先以发拭口。次以…  相似文献   

5.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名贵药材-熊胆及其鉴别熊胆,自古以来是我国的传统中药。随着人工活熊取胆技术的推广,熊胆粉除出口创汇以外,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熊胆就被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上记载熊胆,气味:苦、寒,无毒;主治:时气热盛,变...  相似文献   

6.
蜂蜜味甘,平,无毒,微温;润五脏,利二肠,和中缓急。毒可解,痛可止,皆甘润之力,生则凉,熟则温。蜂蜜在古代医学上应用广泛,我国历代本草、医书以及兽医专著都将蜂蜜列为无毒性的“上品”药物,并记述了治疗处方。公元前一世纪《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蜂蜜“治邪气,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  相似文献   

7.
1 桑叶 椐《神农本草经·中品·桑根白皮》中记载,桑叶主治寒热、出汗……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传信适用方·卷三》有载:冬桑叶不拘多少,碾为细末,以亲汲水调涂疮上,台疮有脓血,即干掺用之,如疮在脚膝间,敷药后用帛纸裹之,神效.《本草纲目》载: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医学纲目·卷三十七·汗》中有治"盗汗"的验方:桑叶为末,茶服之,诸药不应者,累验.由此可见,桑叶的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热,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病症.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饲料添加剂,属于药物类饲料添加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中草药饲喂动物的记载。东汉人畜通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载有“桐叶饲猪,肥大三倍,且易养”。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乌药,猪、犬百病,并可磨服”。这些都说明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由来已久,而且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鹅血的抗癌机理及其药物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公元502年,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中,就有犬、鸡、鸭、鹅等多种动物血的性味、功效及口服应用的记载。至明、清时代,动物血的功效日益受到临床医学家的重视。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及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临床使用动物血已达33种之多〔1〕。清朝黄宫绣(1987)纂修的《本草求真》中记载:“苍鹅血,治噎膈反胃。噎膈反胃,即食道癌、胃癌也”。张璐纂修的《本经逢源》中记载:“鹅血能涌吐胃中淤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趁热恣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出版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梦侬》中记载:白鹅…  相似文献   

10.
蟾蜍(又称癞蛤蟆)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食用蛙类两栖动物,是捕杀害虫的能手。蟾蜍全身各个部位都是宝,其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和近代《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均记载蟾蜍的药用价值,蟾衣、蟾酥则是中药瑰宝。  相似文献   

11.
蚕桑资源食品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蛾并称“蚕业三宝”,其药用食用价值早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就有详尽的记载。近年来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蚕桑的研究利用又有了新的进展,以蚕桑为开发资源的新兴行业正在兴起。本文就目前我国蚕桑资源在食品利用方面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1桑的食品开发利用现状1.1桑叶和桑枝桑叶作为药食两用的原料,早已在民间广泛应用。最早记载有桑叶的药物著作是《神农本草经》,称“叶主除寒热出汗。”后有《本草纲目》、《本草求真》、《本经》等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桑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  相似文献   

12.
蜂蜜的药用     
以蜂蜜作为药用,其历史悠久,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石密”,其味甘而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之功能,主治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山,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  相似文献   

13.
桑叶是为落叶乔木桑树的叶,中医又称“铁扇子”。桑叶从神农时代起就已被利用为药,“本草纲目”载:“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乃平足阴阳之药”;《神农本草经》称桑叶为“神仙叶”,具有滋阴补血、疏风散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本草经疏》载:桑叶性味苦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又能明目而止咳,...  相似文献   

14.
桑叶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原料,李时珍的<本草纳目>和现代的<中医药大辞典>等著作都有记载.桑叶对人体具有清肺镇咳、消炎退肿、防暑清热、护肤去脂、抗高血压、抗糖尿病等作用,有类似人参的补益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的功效.国家卫生部也将桑叶列为药食两用品种.  相似文献   

15.
杜仲活性成份提取液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Eucommiaulmoideso-liv.)的树皮。性甘,微辛,温。为温补肝肾、强筋壮骨的主药。还有益精、安胎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杜仲无毒,主治腰膝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润肝燥,补肝经风虚”。李时珍称杜仲味甘微辛,...  相似文献   

16.
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明李时珍《服乳歌》浅析西安市奶业科学研究所(71OO68)秦立虎,周密众所周知,我国明代的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博大精深,集我国本草文献之大成。成为我国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深为世人所瞩目。然而留传下...  相似文献   

17.
桑叶的药理价值与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为桑科植物类品种的叶子,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桑叶别名有霜桑叶、铁扇子等.据<神农本草经·中品·桑根白皮>中记载:"桑叶,主除寒热、出汗.汁,解蜈蚣毒."<本草经疏>载:"桑叶味甘气寒性无毒,下气而益阴,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得天地之清肃,故又得能明目而止渴;又能益血长发,凉血止吐血."<本草纲目>载:"时珍日: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汗煎代茗,能止清渴.治老热咳嗽,明目长发."  相似文献   

18.
<正> 僵蚕是我国古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对于僵蚕的采集和砲制,历代中医都做了严格规定,并记载在有关书籍里,成了中华民族医药宝库的一大财富。例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蚕病风死,其色自白,故日白僵。死而不朽,日僵(蚕)……。但用白色而条直食桑叶者佳……。蚕有两三番,惟头番僵蚕为佳,大而无蛆。”基于当时科学水平限制,不可能对僵蚕的致病原因作出科学的鉴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僵蚕  相似文献   

19.
蚕的药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养蚕过程中,有些蚕往往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这种蚕便是常用中药“僵蚕”。据我国古典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僵蚕能治“疾虐症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以及“一切金疮、疖肿、风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僵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具有  相似文献   

20.
<正>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食用蛙类两栖动物,是对农业有益的动物,是捕杀害虫的能手。看似丑陋的蟾蜍全身是宝,其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近代《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均记载蟾蜍全身各部位可供药用,蟾衣、蟾酥则是中药瑰宝。从蟾酥中提炼而成的蟾毒素,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