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就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嵩草—苔草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有四个阶段:珠芽蓼+线叶嵩草—苔草群落(Ⅰ);线叶嵩草+苔草—垂穗鹅观草群落(Ⅱ);线叶嵩草+苔草—毛茛+甘肃马先蒿群落(Ⅲ);苔草+多茎委陵菜—毛茛+钝叶银莲花群落(Ⅳ);其衰退序列是Ⅰ→Ⅱ→Ⅲ→Ⅳ。封育可使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态体积增大,使草地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个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样地定位监测资料进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地草群盖度大,物种丰富,但大多数草地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优良牧草所占比例不高,总的反映出退化演替的趋势,超载,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从群落结构特征来看,不同类型群落演替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Ⅵ,Ⅶ),轻度退化(Ⅰ,Ⅲ,Ⅳ,Ⅴ),重度退化(Ⅱ,Ⅷ),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依次为Ⅲ>Ⅴ>Ⅵ>Ⅶ>Ⅰ>Ⅳ>Ⅱ>Ⅶ;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Ⅵ>Ⅴ>Ⅶ>Ⅲ>Ⅰ>Ⅱ>Ⅷ>Ⅳ,表现出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因此,加大力度保持高原生态环境,尽快遏制草地退化趋势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主要草地群落放牧退化演替阶段的划分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杨利民  李建东 《草地学报》1996,4(4):281-287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对松嫩平原主要草地群落;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贝加尔针茅群落,贝加尔针茅-线叶菊群落、羊草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的放牧经演替阶段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每个群落的放牧退化演替过程的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轻牧、中牧、重牧和过牧。随着放牧压梯度的变化,群落主要植物种的优势地位明显的替代变化,这与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动物的采集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甘肃莎草科饲用植物几种主要牧草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莎草科(Cyperaceae)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7属56种,是构成甘肃天然草地植被的重要成分。该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莎草科15种饲用植物的5项营养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选出了优质种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花蒿草(0.7948)〉禾叶蒿草(0.7533)〉高山蒿草(0.7203)〉密生苔草(0.7171)〉无脉苔草(0.6469)〉蒿草(0.6336)〉寸苔草(0.6101)〉砾苔草(0.6015)〉线叶蒿草(0.5954)〉黑褐苔草(0.5888)〉粗壮蒿草(0.5710)〉西藏蒿草(0.5572)〉甘肃蒿草(0.5451)〉干生苔草(0.4499)〉矮生苔草(0.4149)。  相似文献   

5.
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超载过牧,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从11个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样地数据的PCA排序结果可归为4个类型,按群落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Ⅳ),轻度退化(Ⅲ),重度退化(Ⅱ)和极度退化(Ⅰ),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Ⅳ>Ⅲ>Ⅱ>Ⅰ;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N2)同丰富度指数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巨大变化,而且导致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它随着干扰和退化程度的加 剧而降低,江河源区的植被保护不仅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和保护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长期的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呼天明  王培 《草地学报》1995,3(2):152-157
本研究于1994年在湖南省南山牧场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放牧导致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repens)人工草地的演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轻牧使人工草地向原生植被演替,形成野古草(Arundinellahirta)、芒草(Miscanthussinensis)占优势的群落;重牧导致绒毛草(Holcuslantus)、多头苦荬菜(Ixerispolycephala)占优势的群落出现;过牧则形成橐吾(Ligulariasp)、酸模(Rumexacetosa)占优势的群落;唯有适牧方可以维持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的稳定性。轻度放牧或过度放牧都可以引起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甘南碌曲草地最具代表性的披碱草-矮嵩草草地,异针茅-结叶嵩草+密生苔草草地、金露梅-嵩草草地、藏嵩草+裸果扁穗苔草划地,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高山柳-嵩草草地,窄叶鲜卑花-嵩草草地和短柄草-密生苔草草地等8个草地类型嫩落植物量动态进行的连续3年定位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累积动态均符合Logistic曲线,衰减动态符合y=a b/x模式,6-7月是草群地上植物量累积的盛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水、热是制约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导环境因子草群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与生长季节密切相关,DE、NND动态与地上植物量动态相似。  相似文献   

8.
水牛慢性氟中毒X线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70头水牛分为Ⅰ组(32头来源于氟值水平正常地区的水牛)、Ⅱ组(14头来源于氟污染地区但未见有临诊症状的水牛)和Ⅲ组(24头来源于污染地区且有临诊症状的水牛),并对所有水牛进行了骨矿物质含量和17项生化指标的检测。骨矿物质含量在Ⅰ组与Ⅱ组间、Ⅰ组与Ⅱ+Ⅲ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水牛骨X线变化可归为中度氟骨症。Ⅰ组与Ⅱ组间血清ACP、T-P、ALB、Ca++、Mg++、K+、HPO42-、F-和尿F-的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HYP的差异显著(P<0.05);Ⅰ组与Ⅲ组间血清ACP、T-P、ALB、HYP、Ca++、Mg++、K+、HPO42-、F-及尿F-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LDH差异显著(P<0.05);Ⅰ组与Ⅱ+Ⅲ组间血清ACP、T-P、ALB、HYP、Ca++、Mg++、K+、HPO42-、F-及尿F-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Ⅲ组间所有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X线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测定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个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样地定位监测资料进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地草群盖度大、物种丰富,但大多数草地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优良牧草所占比例不高,总的反映出退化演替的趋势,超载、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从群落结构特征来看,不同类型群落演替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Ⅵ、Ⅶ)、轻度退化(Ⅰ、Ⅲ、Ⅳ、Ⅴ)、重度退化(Ⅱ、Ⅷ);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依次为Ⅲ>Ⅴ>Ⅵ>Ⅶ>Ⅰ>Ⅳ>Ⅱ>Ⅷ;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Ⅵ>Ⅴ>Ⅶ>Ⅲ>Ⅰ>Ⅱ>Ⅷ>Ⅳ,表现出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因此,加大力度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尽快遏制草地退化趋势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王刚  吴明强 《草业学报》1995,4(3):75-80
本文分析了白三叶草+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上杂草入侵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杂草入侵的种数主要决定于放牧强度;2)a物种多样性随放牧加重而有增-减-增的趋势;3)入侵的主要杂草种为点腺过路黄等8个种;4)所论人工草地都处在恢复演替的先锋阶段,因而草地退化的进程还是能予以遏制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洪雅丘陵疏林草丛草地与农隙草丛草地两种草地类型中6个群落的植物性生产能力及相关的多项生态经济性状、种群优势度(SDR)、重要值(Ⅳ);比较了两种草地类型各群落间SDR、Ⅳ及植物产量、经济类群组成、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共同性。说明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及人为因素(放牧、刈割、烧草)对草地植被组成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温明章  郭继勋 《草地学报》1996,4(2):103-109
本文根据东北退化羊草草地自然恢复的演替系列,即从盐碱斑→角碱蓬(Suaeda corniculata)群落→虎尾草(Chlaris virgata)群落→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羊草(Leymus chinense)群落,从中选择代表前四个阶段的样地。探讨覆盖干草对草地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地各演替阶段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盐碱斑的作用万  相似文献   

13.
NH_4Cl和NaHCO_3对肉用仔鸡慢性热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20 羽1 周龄健康肉用雏鸡被随机分成4 组, 经1 周的适应后进行试验。组Ⅰ、组Ⅱ、组Ⅲ和组Ⅳ的日粮处理分别为: 基础日粮(B, 对照组) , B+ 0-5 % NaHCO3 , B+ 0-5 % NaHCO3 + 1 % NH4Cl 和B+ 1 % NH4Cl。试验为期5 周。研究日粮中添加NaHCO3 和NH4Cl 对慢性热应激肉用仔鸡的血液pH、CO2 分压(PCO2) 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慢性热应激(23 ~35 ℃) 条件下, 肉用仔鸡未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组Ⅱ的血液PCO2高于对照组( P< 0-01) , 增重比对照组多9-49 % ; 组Ⅲ血液pH 低于组Ⅰ和组Ⅱ( P < 0-01) , 血液的PCO2 高于组Ⅰ和组Ⅳ( P < 0-01) , 增重比对照组多8-19% 。组Ⅳ的血液pH 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1) , 比对照组少增重2-5 %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以阿拉善极度退化的草原化荒漠区为研究对象,对放牧与围封条件下退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和群落演替及其生态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表现为随着自由放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随着围封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变化趋势则相反。2)围封导致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的主导因子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围封使荒漠群落恢复的生态机制在于消除牧压后不同种群繁殖对策的实现,拓殖能力的增强和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3)围封第3的草原化荒漠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短花针茅大量生长,群落发生恢复演替的结果使群落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张掖山地绿洲荒漠各草地群落放牧扰动下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替代速率(β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放牧压力梯度(轻度、中度、重度和过度)上,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和盐渍化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在过牧压力下最高。在放牧压力下各草地群落βω和βt植(物种替代速率)由大到小的序列是: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典型草原>荒漠草原;βc和βc的测度结果兼有反映草地群落放牧压力梯度上物种替代速率和植物群落物丰富度的内涵。二者的测试结果为: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草地群落固有的物种多样性是保持草地稳定和草地生产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聚类法划分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的次生演替阶段,可以定量的认识不同年限、立地条件下撂荒地群落的相似性,结合DCA数量排序确定撂荒地的演替阶段或序列。其撂荒演替的各阶段分别为: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其它杂类草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多年生草种或小灌木的共优群丛一根茎禾草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丛→多年生草本或丛生禾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多年生草本群丛→小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丛→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或密丛型禾草群丛→短根茎密丛型禾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  相似文献   

17.
模拟放牧和自然放牧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刈割方法通过控制线叶嵩草地上植物量的变化来模拟对地下植物量的影响,并和同期不同自然放牧程度下地下植物量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自然放牧条件下还是在模拟放牧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与其深度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P〈0.01),处理R10和R7可以模拟轻度放牧(LG)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垂直分布趋势,处理R1可以模拟中度放牧下(阳坡地)(MGs)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垂直分布趋势。(2)处理间R10地下植物量和MGs、LG地下植物量之间构成了显著性差异(P〈O.05),R7地下植物量和MGs之间构成了显著性差异(P〈O.05),对于极端的放牧形式(HG和CK),不能用短期的刈割来模拟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温性草原植被特征及品质变化情况,旨在了解禁牧和放牧对草地群落产生的影响和群落变化过程,为合理利用与管理新疆温性草原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禁牧与放牧两种利用方式下的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整个生长季的草地群落生物量、数量特征、多样性及植被品质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放牧使群落基本数量特征(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退化指示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重增加;与放牧草地相比,禁牧草地的群落优势物种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提高(P<0.05),优势物种所占比重增加,群落丰富度下降,植物中粗蛋白含量降低,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发现自由放牧会使草原群落向退化方向演替,长期禁牧会使得群落丰富度下降,在草原利用时要合理的将放牧与禁牧相结合,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放牧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王仁忠 《草业学报》1997,6(4):17-23
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放牧改变群落内物种的竞争力和环境条件,导致群落类型和种群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植物多样性的变化。随放牧逆行演替的进行,植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都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适牧阶段最高,极牧阶段也有较大提高。在植被垂直结构方面,由下至上,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呈递减趋势。在上层,过牧和极牧阶段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对主要代表群落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角碱蓬群落和羊草-寸草苔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低,羊草-匍枝委陵菜+寸草苔群落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白三叶草十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上杂草入侵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杂草入侵的种数主要决定于放牧强度;2)α物种多样性随放牧加重而有增-减-增的趋势;3)入侵的主要杂草种为点腺过路黄等8个种;4)所论人工草地都处在恢复演替的先锋阶段,因而草地退化的进程还是能予以遏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