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了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得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李分龙  陈庆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135-10138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的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植物遗传研究与分子标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越 《青海农林科技》2004,(2):21-24,32
分子标记是DNA分子碱基序列变异的直接反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生物体DNA后来检测不同遗传位点等位变异(RFLP),以一个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利用对基因组DNA随机扩增来鉴别DNA多态性(fL~PDs).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重复序列产生了微卫星(microsatellites)标记技术.而RFLP与RAPDs有机结合形成AFLP技术SNP标记利用基因位点上等位型(alleles)为DNA芯片技术应用于遗传作图提供了基础。对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全面了解,有益于正确制定遗传资源收集和原位保存的策略,有助于鉴定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等,对于拓宽遗传基础的育种策略十分重要分子标记是检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RAPD标记技术是1990年由Williams和welsh领导的两个实验室独立发展起来的一项DNA多态性检测技术[1,2].它是利用一系列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对目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这种特定的随机引物与作为模板的基因组DNA上特定的位点结合,当这些结合位点在模板DNA上的分布符合RAPD扩增反应条件,即在一定范围内模板DNA上有与引物互补的反向重复序列时,就可以扩增出该范围内的DNA片段.不同物种基因组DNA中这种反向重复序列的数目和间隔距离的长短不同,通过扩增产物的比较,可以识别出这些物种中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片段.  相似文献   

5.
用原位PCR技术将木薯延长因子基因(MeEFⅠ)定位到木薯染色体上,根据MeEF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该基因的特异引物,以华南6号木薯根尖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通过原位PCR检测发现,在木薯细胞不同时期的分裂相上均能发现1~2个荧光信号位点;通过核型分析,初步将木薯MeEFⅠ基因定位于华南6号木薯的第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标准方法中CaMV 35S启动子基因筛查方法中引物探针位置关系,讨论以引物探针序列重组为阳性对照样品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国内标准方法中CaMV 35S启动子基因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与CaMV参考序列比较,确定其引物探针位置特点。设计不同长度间隔序列的串联引物探针重组序列,检测其结果差别。[结果]CaMV 35S启动子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中引物与探针区间隔序列对扩增结果影响甚微。[结论]通过将引物探针序列顺序串联合成重组序列可以作为特定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偃麦草(Thinopyr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多年生野生近缘植物,具有许多可用于小麦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利用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以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绘制染色体指纹图谱及检测外源染色质。克隆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ponticum(Host)Liu and Wang)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用于鉴定和追踪导入到小麦背景中的偃麦草遗传物质。【方法】通过构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小片段质粒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高密度点杂交(Dot-blot hybridization)筛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获得偃麦草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分析其在不同基因组及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利用Repeat Masker在小麦族重复序列数据库(Triticeae repeat sequence database,TREP)及NCBI Gen Bank对特异重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设计偃麦草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的PCR引物。通过FISH分析和特异PCR引物扩增,对小麦-偃麦草衍生后代进行鉴定和选择。【结果】获得7条偃麦草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FISH分析表明,其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所有染色体两臂上均呈弥散型分布,且在不加小麦封阻DNA的情况下,能明确区分八倍体小偃麦中的偃麦草和小麦染色体。将其应用到小麦-偃麦草代换系和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检测中,特异重复序列同样可以在不加封阻的情况下分辨出偃麦草染色体及染色体片段,而且信号相比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更加特异和清晰。基于偃麦草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开发了90对引物,通过在中国春、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八倍体小偃麦中的扩增产物比较分析,筛选出36对(40%)偃麦草基因组特异PCR标记;利用这些特异引物对109份小麦-偃麦草衍生材料进行扫描,发现10对扩增效果较好的特异引物,其检测效率为73.3%—95%。【结论】获得偃麦草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开发了特异PCR扩增引物,可应用于小麦背景下偃麦草遗传物质的高效检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及时地对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区分,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优质水稻品种(象牙香占、抗白软占、抗倒丝苗)进行了SSR分子标记鉴定。对分布于水稻不同染色体上的73对SSR引物进行筛选,有8对能够在3个试验品种中显示较好的多态性。这些有多态性的8对引物分布在5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单用引物RM551就可以将3个供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其它7对引物之间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对3个供试品种进行很好的区分。试验表明将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到水稻品种的鉴定区分是一种完全可行,且高效简洁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实践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偃麦草E染色体组特异RAPD和SCAR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10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间偃麦草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筛选到一个偃麦草染色体组特异引物OPF03,并从中间偃麦草中克隆了该引物的特异DNA片段OPF031291。将该片断与比萨偃麦草中的OPF031296(GenBank序号U43516)比较,同源性为88%。根据OPF031291的序列,设计了2对SCAR引物,利用OPF03和引物P3,P4对普通小麦,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小麦-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代换系,附加系共6类材料进行了RAPD和SCAR分析,发现RAP标记OPR031291没有出现在含E^e染色体组的材料中,而标记SCAR982则出现于所有含E染色体组的材料中。说明,根据E^b染色体组特异RAPD标记转化的SCAR标记,可以同时检测小麦背景下的E^e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烟草根尖为材料,在显微操作仪下分离单染色体,并用LAM-PCR方法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用点杂交进行鉴定,用Southern杂交确定目的扩增片段的大小,并用本实验室开发的SSR特异引物检测SSR位点.结果表明:获得的单染色体扩增产物均存在来自烟草基因组的序列,扩增产物大小为250-3000 bp;利用SSR特异引物可以从单染色体扩增产物中检测到目标SSR位点.  相似文献   

11.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situPCR)是一项高新生物技术,它不仅可以检测在细胞中微量的DNA或者RNA,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因此在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介绍了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主要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建议在间接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directinsituPCR)中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代替荧光标记原位杂交(FISH)检测信号。  相似文献   

12.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原位杂交新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有效等特点,它采用生物示记探针,能够将特定的DNA或RNA序列直接定位于染色体上,该文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检测重复DNA序列及多拷贝基因家族;2)鉴定异源多倍体物种中的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3)检测和定位低拷贝或单拷贝DNA序列。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发展,FISH技术将会在作物育种的更多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薏苡属不同种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以四倍体栽培薏苡(2n=20,AABB)基因组总DNA作为探针,分别对广西的栽培薏苡、野生薏苡和水生薏苡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栽培薏苡和野生薏苡染色体都被强烈而密集的杂交信号所标记,说明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在基因组染色体水平上的同源程度很高,保守重复序列占很大比重;水生薏苡的基因组中有20条染色体的DNA成分与栽培薏苡的基因组DNA高度同源,推断供试的水生薏苡种属于广西六倍体水生薏苡居群。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涂染技术与动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涂染 ( Chrom som e painting) 是一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检测染色体重组和畸变的新技术, 包括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制备和荧光标记原位杂交两部分。制备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可通过流式细胞分类法, 克隆基因库或体细胞杂交株, 以及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等途径, 现侧重综述近几年国际上用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的方法制备探针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的实验技术和主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技术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分辨力, 可用来检测家畜染色体畸变、性别鉴定、显微克隆等, 提高了对家畜染色体 D N A 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从而促进了动物分子细胞遗传学这一新的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尼罗罗非鱼X和Y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染色体显微切割的方法,分别从尼罗罗非鱼XX和YY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滴片上,割取第1对染色体,随后经简并PCR扩增,分别用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得到X和Y染色体探针。将探针与尼罗罗非鱼XY个体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在第1对染色体上得到很强的杂交信号。结果表明,染色体显微切割和简并PCR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制备鱼类DNA探针。  相似文献   

16.
东乡野生稻重复序列的克隆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乡野生稻(O ry za ruf ipogon G riff)中克隆到7个重复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这些序列是与转座因子有关的序列。以序列H 2为探针,对不同基因组水稻进行Southern杂交,表明该序列为稻属内AA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其分布在水稻的多条染色体上,荧光原位杂交(F ISH)结果显示该重复序列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以及端粒附近,重复单位序列长度为615 bp左右。并就特异重复序列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黑麦基因组中新的重复序列作为特异PCR标记。【方法】以普通小麦中国春、川农18、育成品系R111、绵阳11为对照,以荆州黑麦、秦岭黑麦、非洲黑麦、森林黑麦为材料,用RAPD法筛选到黑麦基因组中的一个高拷贝DNA片段OPD15940,将OPD15940输入到NCBI的BLAST框中进行比对。根据OPD15940设计特异PCR引物D15F和D15R,利用这对引物对小麦族物种进行扩增,验证OPD15940的特异性。进而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定位pScD15940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序列比对后发现OPD15940与重复序列Sukkula中近60个53bp的小片段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又不同于Sukkula,是一类新的重复序列。通过特异PCR确定仅含黑麦染色质的物种能扩增出OPD15940,因而OPD15940为黑麦所特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除端部区域外,pScD15940弥散状分布在黑麦整套染色体上。【结论】OPD15940可以作为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到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Cosmid clones containing human DNA inserts have been mapped on chromosome 11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under conditions that suppress signal from repetitive DNA sequences. Thirteen known genes, one chromosome 11-specific DNA repeat, and 36 random clones were analyzed. High-resolution mapping was facilitated by using digital imaging microscopy and by analyzing extended (prometaphase) chromosomes. The map coordinates establish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showed a one to one correspondence with those determined by Southern (DNA) blot analysis of hybrid cell lines containing fragments of chromosome 11. Furthermore, by hybridizing three or more cosmids simultaneously, gene order on the chromosome could be established unequivocal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rapidly producing high-resolution maps of human chromosom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遗传学是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植物有丝分裂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离、纯化和分选等操作的细胞遗传学分支学科,已在许多领域广泛的应用,如与DNA 分子标记结合进行物理作图,利用FISH和PRINS进行细胞遗传作图,重组DNA文库的构建,标记片段的定向分离以及蛋白质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已对数十种植物物种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应用最多的是豆类作物和禾谷类作物。流式细胞术有许多潜在的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植物染色体和染色体臂特异BAC文库的构建,低拷贝序列的目标分离,ESTs和杂交DNA 序列的高产量作图以及对染色体蛋白的整体分析等。本文综述了植物流式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植物基因组分析的潜在利用价值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