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猪只的品种、采食情况以及卫生状况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只的胴体和猪肉品质。1.1品种因素近几年,我国猪只饲养场饲养的猪只品种当中,杜洛克猪是比较受欢迎的,杜洛克猪不仅仅生长的速度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相比于其他品种的猪只,杜洛克猪还具有相对比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而且肌内脂肪和口感呈正相关。杂交品系的猪群当中,伴随杜洛克血系的增长,杂交品种猪只的生长速  相似文献   

2.
猪瘦肉率受基因(品种)、营养水平、饲养方式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要提高瘦肉率,增加效益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饲养优良品种脂肪型猪或我国本地土种猪的瘦肉率一般为38% ̄45%。用杜洛克、长白或其他瘦肉型猪等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瘦肉率可达55%;而用杜洛克、长白或其他瘦肉型猪改良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称洋三元),瘦肉率可达64%以上。对于一般农户,可用本地猪种和长白或大约克的杂交后代再和杜洛克种猪杂交,这样的猪只瘦肉率可达58% ̄61%,抗逆性比洋三元猪好,比较适合农户饲养。2营养调控2.1适当的营养水平根据猪的遗传潜能,按性别…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在192头未去势公猪中,品种、日粮和肌肉对猪的生长、背膘、感官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共有4个品种:2个现代品种-杜洛克猪和大白猪,2个传统品种-巴克夏猪和太姆华斯猪;日粮的能量蛋白比不同,分别为常规日粮(C)和低蛋白质日粮(LP).所研究的肌肉是背最长肌(LD)和腰大肌(PS).品种影响生长速度和背膘,现代品种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瘦的胴体.然而,在LD和PS肌肉中,杜洛克和巴克夏猪的中性脂质脂肪酸和大理石状脂肪(中性脂质 磷脂脂肪酸)的浓度比较高.大理石状脂肪和P2背膘厚度的关系清楚地显示了品种的效应,即杜洛克猪具有多的大理石状脂肪和低的P2背膘,而太姆华斯猪具有低的大理石状脂肪和高的P2背膘.品种对由经过训练的专门品尝小组品尝烘烤的LD和PS肉排的感官得分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影响肌肉中性脂质的脂肪酸组成,巴克夏猪和太姆华斯猪(肥的胴体)饱和脂肪酸14:0和16:0的比例较高,而在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瘦的胴体)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在杜洛克猪的这2种肌肉磷脂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3和22:6n-3的浓度特别高.日粮对猪的生长速度和背膘厚有影响,LP日粮会降低猪的生长速度并生产出较肥的肉,尤其在2个现代品种中更是如此,并且特别是在肌内脂肪而不是在皮下脂肪.尽管LP日粮饲喂的猪的猪肉风味和风味的满意度下降,但是其能产生更嫩更多汁的猪肉.与背最长肌相比,腰大肌具有较高的嫩度、多汁性、猪肉风味、风味的满意度和整体的满意度得分,并且腰大肌的磷脂脂肪酸的浓度也较高,但是背最长肌的中性脂质脂肪酸含量和大理石状脂肪较高.  相似文献   

4.
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共148头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在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中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和MspⅠ位点上,所有4个猪群都存在多态;在HaeⅢ位点上,除雅南猪只出现单态外,其余3个猪群都出现多态;在Hinf*Ⅰ位点上,除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出现多态外,其余3个猪群只表现单态。(2)4个位点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最小二乘均值关系即HhHH,bbBbBB,AaAA,DDDddd。结合H-FABP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在特定的群体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高黎贡山猪与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高黎贡山猪的分子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胎次相近、70日龄的高黎贡山猪和杜洛克猪各10头(5♂,5♀),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260日龄,屠宰12头,其中高黎贡山猪6头(3♂,3♀)、杜洛克猪6头(3♂,3♀),利用RNA-Seq技术对两个品种猪背最长肌肌肉组织进行测序,先使用edgeR软件对高黎贡山猪与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再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高黎贡山猪与杜洛克猪差异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的通路大部分与脂肪的沉积、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说明高黎贡山猪与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受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鲁农Ⅰ号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本试验选择体重为30 kg左右鲁农Ⅰ号猪96头、杜洛克72头、大约克60头,按品种分栏分圈饲养,饲喂相同日粮。结果表明,与瘦肉型品种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虽然鲁农Ⅰ号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降低,但是背膘厚、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剪切力值显著减小,同时鲁农Ⅰ号猪肌肉富含形成鲜香味的前提物质,肌肉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鲁农Ⅰ号猪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减少,脂肪酸的这种组成有利于维持其肌肉的细嫩、多汁。由此可见,鲁农Ⅰ号猪既具有瘦肉型猪的生长性能,又保持了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实现了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荣昌猪不同组合的三系杂交后代进行了繁殖、生长、胴体及肉质性能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三杂后代测定结果表明,美系杜洛克伊丹系长白伊荣昌猪组合,生产的杂交后代日增重达到799.8 g,料重比3.15,达90 kg日龄为168.6天,生长性能最优。丹系杜洛克伊美系长白伊荣杂猪交组合产生的后代三点均膘为2.14 cm,瘦肉率达61.66%,滴水损失为1.28%,肌内脂肪含量达3.04%,屠宰性状最优。综合各杂交后代的生产测定数据,以丹系长白公猪为第一父本、美系杜洛克公猪为终端父本配套生产的杜伊长伊荣商品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较高、肉质优良,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0.
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杜洛克、长白、大白3个国外引进品种,冀合白猪专门化母系B1个国内培育品系,以及1个地方品种太湖猪,模拟杂交繁育体系的生物经济学过程,构建了优质猪的杂交繁育体系,并以每头后备母猪平均每年的利润、每头标准化商品猪的利润、每1000头标准商品猪相对应的母猪头数和商品代出栏猪肌内脂肪含量(肉质指标)4个评价指标对杂交繁育体系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在4种杂交配套组合中,杜洛克×(大白×冀合白猪专门化母系B)经济效率和商品代猪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本试验以生长速度快、肉质欠佳的杜洛克和大约克做对照,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杜洛克和大约克,而莱芜猪肌纤维直径和系水率则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3.
莱芜猪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本试验以生长速度快、肉质欠佳的杜洛克和大约克做对照,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杜洛克和大约克,而莱芜猪肌纤维直径和系水率则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发挥滇陆猪的遗传潜力,笔者选择云南省生产实际中存在的3个父系品种一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分别与10头同期发情的滇陆母猪杂交,形成3个杂交组合一大约克X滇陆猪、长白×滇陆猪、杜洛克X滇陆猪,产仔后分别在每个组合中选择体重相近的8头断奶仔猪(公母各半)作为试验猪,各组合间体重配对,测定其生长性能及相关血清学指标。各组除猪种不同外饲养管理均相同。结果发现,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均可作为滇陆猪的配套父系,但从经济效益及增重等综合指标考虑,滇陆猪的配套父系优选次序为长白、大约克、杜洛克。  相似文献   

15.
莱芜猪是国内知名的地方猪品种,隶属于黄淮海黑猪类群。鲁莱黑猪是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培育而成的地方黑猪新品种。新品种具备高繁殖性、耐粗饲、瘦肉率高、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等种质特性。鲁莱黑猪作为杂交母本与长白猪、杜洛克猪等杂交后,其后代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好,是生产高端猪肉的优良品种。鲁莱黑猪在2005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获原农业部鲁莱黑猪新品种证书。  相似文献   

16.
1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猪,比纯种亲本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生长育肥过程中,具有好喂养、生长快、抗病力强和育肥周期短等优点。大量试验证明,二元杂交猪日增重比纯种猪高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高25%左右。目前国内多采用长大杂交与杜洛克、皮特兰等公猪交配,获得最佳的三元杂交组合。育肥猪三元杂交即长白母猪与约克公猪杂交产生的二元母猪,再以杜洛克为终端父本,产生的仔猪,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优良育肥猪。  相似文献   

17.
深县猪肉质及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国外猪种杜洛克和中国地方猪深县猪体重 95 kg 的阉割公猪各 5 头,比较 2 个猪品种背最长肌之间肉质、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杜洛克猪的肌内水分、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于深县猪(P<0.01);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半光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呈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低于深县猪(P<0.01);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棕榈酸、豆蔻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低于深县猪(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含量低于深县猪(P<0.01),而油酸没有显著性差异;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微量元素钾、锶、铜、锌、硅和铬含量均低于深县猪(P<0.01),镍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中国地方猪深县猪在肉质及营养价值方面优于瘦肉型的杜洛克猪,为深县猪的品种资源保护和肉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肌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肉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包括养猪科学、肉类科学、动物遗传、育种、饲料、解剖、组织、生理、生化等领域内的科学家都关心和研究肉的品质这一重大课题。影响猪肌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饲料、营养、饲养方式、屠宰前运输和处理等。本文仅就猪的品种、基因、饲料和营养对肉质的影响及改善肉质的方法作一介绍。1品种、品系及其杂种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改善肉质的方法不同的猪品种、品系及其杂种,在肉品质方面是有差别的。1.1国外品种之间比较杜洛克猪在众多的引入猪种中,氟烷基因频率低,约2%,具有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为4.29%,因肌内脂肪与口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使用索氏抽提法,参考国标GB/T 9695.1—2008/ISO 1444:1996《肉与肉制品—游离脂肪含量的测定》,使用乙醚抽提单块肌肉待测样中脂肪。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和二元猪肌内脂肪含量均与杜洛克母猪存在显著差异;而长白猪、杜洛克母猪两个品种间和三元猪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长白猪和大白猪两个品种与二元猪和三元猪间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均差异不显著。长白猪、大白猪和二元猪公母间,公猪的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母猪。其中长大去势公猪与长大母猪的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长白公猪和长白母猪、大白公猪和大白母猪、大长去势公猪和大长母猪,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由于引进了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商品瘦肉型猪越来越多,瘦肉率明显提高。但由于饲养管理方法的不同,猪的瘦肉率也不尽相同。影响瘦肉率的因素很多,下面介绍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