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畜牧兽医》2007,(1):30-30
1糠麸类饲料 这类饲料有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最多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2.
1糠麸类饲料 糠麸类饲料主要有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最多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3.
洪学 《湖南饲料》2007,(5):46-46
一、糠麸类饲料这类饲料主要有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最多不超过20%。二、饼粕类饲料主要包括菜子饼、花生饼、棉子饼、大豆饼、芝  相似文献   

4.
1饲料种类猪是杂食动物,所以很多饲料都可以用来喂猪,常用的饲料中,属于能量饲料的有玉米、高粱、大麦、甘薯(干)等。蛋白质饲料常用的有豆饼(粕)、花生饼(粕)、菜籽饼、棉籽饼、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配合饲料常用的原料有玉米、大麦、麦麸、燕麦、豆饼(粕)、鱼粉、饲料酵母,以及矿物质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合成氨基酸等。糠麸类饲料主要包括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最多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5.
<正>1糠麸类饲料糠麸类饲料有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最多不超过20%。2饼粕类饲料饼粕类饲料主要包括菜籽饼、花生饼、棉籽饼、大豆饼、芝麻饼等。饼类饲料的配合比例为饲料总量的10%~25%。大豆饼、花生饼营养好,可配到25%;菜籽饼、棉籽饼要低于10%。菜  相似文献   

6.
糠麸类饲料是指谷类籽买加工后的副产品,包括小麦麸、大麦麸、米糠、玉米糠、稻糠等。是丰富的能量饲料来源,是配合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占配合饲料比例的15%~25%,特别是在农村个体养殖业中应用广泛,对糠麸类饲料的科学合理的贮藏与利用,对养殖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择90只40~ 45日龄质量相近且健康的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试验分为2个阶段,共12周.前6周试验Ⅱ组添加40%的晒干菌糠;后6周试验Ⅱ组改为20%的发酵菌糠和20%的花生藤粉,而对照组和试验I组全程日粮不变,分别为添加40%的花生藤粉和40%的发酵菌糠日粮.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菌糠饲料有改善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的趋势;发酵菌糠可以降低家兔的腹泻率51.85%和病死率50.0%;添加20%菌糠饲养家兔效果好于添加40%;菌糠饲喂家兔,能降低饲养成本.发酵平菇菌糠养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生产食用菌后的副产品—食用菌糠,是一种具有极高饲用价值的畜禽优质饲料。菌糠是食用菌的菌丝线体及经食用菌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物。经测定,用麦秸、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后的菌糠中,含粗蛋白质10.2%、粗纤维9.32%、粗脂肪0.12%、无氮浸出物48%、钙3.2%、磷2.1%,还含有各种氨基酸。菌糠作饲料,不仅适口性好,而且还含有畜禽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是一种值得大力开发利用的优质饲料资源,它的开发利用是提高农  相似文献   

9.
1.糠麸类饲料:主要包括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最多不超过20%。2.饼粕类饲料:主要包括菜子饼、花生饼、棉子饼、大豆饼、芝麻饼等。用饼类饲料的配合比例为饲料总量的10%~25%。大豆饼、花生饼营养好,可配25%;菜子  相似文献   

10.
菌糠饲料中菌丝体重量约35%以上,它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粗脂肪、维生素。其营养价值相当于米糠的水平,而粗纤维的含量却很低,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证明,饲喂家畜家禽的效果很好。根据最新研究,如将菌糠接种有益菌群进行充分的好气性发酵,一定的工艺流程即可制菌糠饲料系列产品,适口性比菌糠好,粗蛋白含量提高50%以上,并降低粗纤维含量,同时又增加许多有益菌,增加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节省粮食饲料。提高肉蛋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验证菌糠饲料对产蛋鸡的实际应用效果,特安排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以山芋藤、花生秸和玉米秸3种农作物秸秆,分别与棉籽壳、麸皮组成复合培养基,经杏鲍菇生产获得菌糠。将3种菌糠分别以20%的比例添加入肉羊配合饲料中,通过60d育肥试验,菌糠配合饲料试验组的增重情况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成本与效益比较显示,玉米秸菌糠配合饲料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羊多收益3.3元。试验表明,秸秆经食用菌酶解后,营养成分显著提高;3种菌糠均能以20%的添加比例在肉羊育肥生产中加以利用,可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菌糠喂猪效果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宗旺 《中国畜牧杂志》1991,27(2):42-42,47
<正> 近年来,我市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一年中有培养基下脚(菌糠)400万公斤。在饲料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农户自发地将鲜菌糠搓碎与其它饲料拌和直接用来喂猪、鹅、鸡。菌糠比例一般占混合料20%左右,高的达30—50%,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为了探明金针菇菌糠的饲养效果,指导养户科学合理地利用菌糠喂猪,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1989年4月22日—7月23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运亨 《中国乳业》2002,(12):18-19
奶牛的饲料种类分为:粗饲料、精饲料、多汁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六大类。1、粗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CF/DM≥18%)的饲料统称粗饲料。粗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秸杆、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四种。⑴、干草。为水分含量小于15%的野生或人工裁培的禾本科或豆科牧草。如野干草(秋白草)、羊草、黑麦草、苜蓿等。⑵、秸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藤、蔓、秧、荚、壳等。如玉米秸、稻草、谷草、花生藤、甘薯蔓、马铃薯秧、豆秸、豆荚等。有干燥和青绿两种。⑶、青绿饲料。为水份含量大于或等于45%的…  相似文献   

14.
1饲料模式1.1仔猪饲料模式:①以碎米和少量大米为基础日粮,掺入15%~20%浓缩饲料;②碎米+全价料+青饲料。1.2育肥猪饲料模式:①米糠+浓缩饲料+青饲料;②米糠(或稻谷)+浓缩饲料。2推广应用效果2.1仔猪饲养效果:新生仔猪10~15日龄左右开...  相似文献   

15.
谷实类饲料50%~70%,饼粕类饲料10%~25%,动物性蛋白质饲料3%~6%,糠饲料10%~15%.骨粉(石粉)1%~1.5%.食盐0.5%~1%,青饲料10~15%。  相似文献   

16.
菌糠饲料饲喂育肥猪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糠饲料中菌丝体重量约35%以上.它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粗脂肪、维生素、其营养价值相当于米糠的水平,而粗纤维的含量却很低。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证明.饲喂家畜和家禽的效果很好。根据最新研究。如将菌糠接种有益菌糠群进行充分的好气性发酵,一定的工艺流程即可制菌糠饲料系列产品,适口性比菌糠好.  相似文献   

17.
菌糠发酵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菌糠是指收获了食用菌后的基质废料。作者对以醋糟和棉籽壳为基质的菌糠废料,分别加入多种饲料酵母进行固体发酵,对所制取的菌糠发酵饲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的菌糠发酵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20%,可作为禽畜功能型饲料予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利用真菌能分解粗纤维的特性,使栽培食用菌培养料中的纤维发生分解和转化,提高其消化能和可消化率,再经过调解即制成为菌糠。本试验用棉壳、稻草、木屑三种菌糠饲料。为探讨菌糠的饲用价值,我们于1987~1988年在本所试验猪场进行了猪的饲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菌糖生产 1.1.1 棉壳菌糠以棉籽壳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平菇(佛罗里达)。栽培料配方:棉籽壳50公斤,石膏粉1.5公斤,磷肥1公斤,石灰(块)0.75公斤,白糖0.5公斤,多菌灵50克(50%),永65~80公斤,生产工艺(略)。 1.1.2 稻草菌糠以稻草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凤尾菇。 1.1.3 木屑菌糠以阔叶木屑为主要培养料栽培香菇,其栽培料配方:干木屑50%棉籽壳25%,麦麸20%,石膏粉3%,白糖1%,磷肥1%,水50%~52%。经三次收菇后,选取菌丝洁白、料块较结实的食用菌下脚料,经太阳晒干(或烘干),粉碎成细糠状,即成菌糠饲料。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菌糠营养价值及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菌糠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可以替代一部分饲料用粮及其他营养元素。通过对菌糠饲料的营养价值、制作工艺、在养殖业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的论述。指出菌糠的营养相当于常规麦麸类饲料,可作为新型饲料资源应用于养殖业中,以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北虫草和毛柄金钱菌菌糠喂养鸡、猪的试验结果表明,菌糠是一种优良的能量饲料,可促进畜禽进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肠道疾病和粪便臭味,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北虫草菌糠饲喂肉鸡比常规喂养(ck)提高仔鸡成活率3%,日增重提高5.52%,料肉比下降7.1%,饲料成本下降10%;蛋鸡产蛋率比常规喂养(ck)提高1.5%,日产蛋提高3.56%;毛柄金钱菌菌糠饲喂生猪比常规喂养(ck)平均日增重提高16.67%,经t测验:|t|=30.5〉t0.01,故P〈0.01,猪增重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