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石蚕,又叫玉环甘露、宝塔菜、螺丝菜、地蚕。草石蚕加工成的酱菜以色、香、味、形“四绝”独占鳌头,远销南美、东南亚、日本和港澳等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是我国重要的创汇蔬菜作物。草石蚕的生长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无论东西南北都可种植。屋前房后也能种植,但最好是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有荫蔽的地方,也可以套种在瓜、豆架下。  相似文献   

2.
草石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别名螺丝菜、地蚕、银条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草石蚕以肉质脆嫩的地下根状茎为食用部位,可腌制或炒食。因根状茎含有水苏糖、水苏碱等成分,故具有润肺、益肾、补血等功效,可治疗气喘、肺虚腰痛、淋巴结核、肺结核咯血等病症,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食、药兼用的名特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种植草石蚕可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草石蚕     
<正>草石蚕为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螺丝菜、宝塔菜、甘露儿、地蚕、土蛹等。块茎肉质脆,可制成蜜饯、酱溃、腌渍品,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中之上品。草石蚕原产中国,唐代已有著录。唐代陈藏器(713~741年)于公元739年成书的《本草拾遗》中因其块茎的外观很像僵蚕,故称之为"草石蚕"。草石蚕初为野生,北宋期间还只能在山间采集,大约在南宋至金、元间逐渐成为栽培蔬菜。元朝初期的《务本新书》称为甘露子,有" 然其味之美,亦诚足称其名矣"。元·王祯(1271~1368年)著《王  相似文献   

4.
陕北草石蚕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草石蚕,其形似蚕或蚕蛹,颇为奇特,别名宝塔菜、地牯牛、地蚕、银条、罗汉菜、甘露子、土蛹、土虫草等,均以其地下块茎的形状而得名,在陕北俗称地溜儿,块茎内含大量淀粉和糖类,为人们喜爱的新兴蔬菜。草石蚕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根状茎匍匐,其上密生须根,在匍匐茎顶端有串球状肥大的螺丝形块茎,即食用部分。草石蚕根茎多呈纺锤形,有的顶端呈螺旋状,两头略尖,具5~15个环节,节间可见点状芽痕及根痕,质坚  相似文献   

5.
刘弘 《长江蔬菜》2011,(22):16-20
草石蚕携带的病毒能通过繁殖器官代代相传、蔓延,导致草石蚕种性退化,产量及品质下降。结合笔者对草石蚕多年的研究成果,从病毒为害、茎尖培养、良种繁育等方面综述了草石蚕的脱毒培养及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草石蚕脱毒良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促进草石蚕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回回豆是我国北方常见的豆类之一,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均有栽培,南方诸省较为罕见。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写道:“回回豆子,味甘,无毒……出在回回地面。”回回地面指我国回族祖先居住的中亚和西南亚地区,也指当时我国回民聚居的地方,如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其出处成了豆名的来历。回回豆还有许多异名,《本草拾遗》称“胡豆”(大豆亦有此名,乃同名异物);《契丹国志》称“回鹘  相似文献   

7.
草石蚕     
草石蚕草石蚕又名甘露儿,为唇形科多年生蔬菜,喜阴湿,以温暖湿润气候为佳。草石蚕质脆味甜,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腌制酱菜的上等佳品。具有鲜、嫩、脆、甜四大特点,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受到广泛欢迎。草石蚕有较高的保健和医疗作用。据测定,草石...  相似文献   

8.
玉环菜,是一种野蔬,在我国古籍中有许多别名,多以草石蚕、甘露子、地蚕、宝塔菜等为名称,我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玉环菜,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植株高约30—120厘米,在棱及节上有硬毛。叶对  相似文献   

9.
草石蚕又名甘露子、螺丝菜、宝塔菜、地蚕等,原产我国北方,是我国的特产蔬菜。除我国外,目前在日本、比利时和法国也有栽培。在我国,常将其块茎加工腌渍为上品酱菜,深受群众喜爱。然而,由于现有的草石蚕品种种性普遍退化,产量低、个头小,许多地方亩产仅300—500公斤,较好的也只有750—1,000公斤。影响了农民的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Miq.)又名草石蚕、宝塔菜、螺丝菜、地菜、罗汉菜等,为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块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原产,现分布于南北各地。草石蚕药食兼用,具有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效。以块茎供食用,肉质脆嫩,尤以宁夏、青  相似文献   

11.
A级绿色食品草石蚕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条件、育苗、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绿色食品草石蚕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要点,可供云南永胜地区及环境条件相近的地区开展绿色食品草石蚕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草石蚕(Stachys seiboibi Miq.)别名宝塔菜、螺丝菜等,为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块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农政全书》中就有记载。草石蚕营养成分较丰富,每百克块茎含蛋白质2.2~5.5g、脂肪0.3g、糖类17~20.2g、维生素B10.2mg、维生素B:0.1mg、维生素C6mg等。草石蚕食药兼用,性味甘平,疏风清热,活血祛瘀,解毒消肿,  相似文献   

13.
保健蔬菜草石蚕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石蚕(Stachys Sei.boldii Miq)又名宝塔菜、地蚕、地牯牛、地纽等,既可作菜,亦可酱渍.生于湿润地或近水边,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江苏、四川等地,主食部位是地下茎,我国自古将其作为药用.近年来,我市将之作为加工蔬菜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已基本掌握其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人们吃的食物有“酸性”、“碱性”之分。鸡、猪肉、鱼、虾、白面、啤酒等为酸性食物。菠菜、土豆、西瓜、黄瓜、大豆、海带等为碱性食物。如果过多地摄取酸性食物(多为动物性食物),则血液趋于“酸性”,使体内新陈代谢减弱,血液循环也减慢,皮肤就粗糙、起皱或出现色素沉淀。由此可见,平时若能多吃些碱性食物,即含矿物质多的蔬菜和水果,中和酸性,就能保持皮肤光滑细腻、富有弹性。碱性食物可护肤@存香  相似文献   

15.
在苗期对草石蚕植株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研究草石蚕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对草石蚕苗期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而对地下块茎粗、鲜块茎重和每穴地下块茎数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处理2的地下块茎产量最高达1496kg/667m~2,并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木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文化底蕴,《诗经·国风·卫风》就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之句,可见早在春秋时期木瓜就被作为礼品送人了。木瓜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除木瓜外,该属常见的种类还有皱皮木瓜、毛叶木瓜、日本木瓜、华丽木瓜等,并有大量的园艺杂交品种。需要指出的是,木瓜属植物很多种类都有“海棠”的异名或别名,甚至有些文献称之为“贴梗海棠属”或“木瓜海棠属”,因此这类植物又称“木瓜属海棠”。木瓜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别名海棠、木瓜海棠、木李、榠楂,日本称“花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10米,树皮成片状脱落。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升草石蚕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树立西北高原夏菜特色品牌,发展高原夏菜产区草石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项目调研和试验种植,集成地块整理、茬口选择、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促根控秧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高原夏菜草石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每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产值稳定在5 000元以上,较传统玉米种植每667 m2增加收入2 00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食菌用于做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和“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的记述。由此可见,食菌在当时已经成为珍贵的“燕食”了。北魏年间,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求·素食篇》中详细地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  相似文献   

19.
以草石蚕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处理对草石蚕扦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各NAA浓度处理可促进草石蚕扦插苗的生根及生长,且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其根长、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株高和根系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浓度为700 mg/L的NA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草石蚕是我国重要的特产加工细菜。它和马铃薯一样以地下块茎进行繁殖,并因病毒病而造成种性退化。采用茎尖培养技术可以成功地脱去病毒,获得脱毒母株。对脱毒母株进行快速繁殖,在加速脱毒品种的推广、避免来自田间的病毒再次侵染、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