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田志环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42-6343
[目的]为稀土元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稀土元素铈对镉导致的泥鳅肝脏DNA损伤情况的影响。[结果]镉对泥鳅肝脏DNA具有较强的损伤作用,其损伤程度随镉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低、中浓度镉处理组中,断裂的DNA片段较大,最小片段为400 bp左右。高浓度镉处理组中,DNA损伤较严重,200 bp片段较多。加铈后,中、低浓度铈处理组基本未出现DNA Lad-der,说明铈起了缓解作用;高浓度铈处理组出现明显DNA Ladder,片段大小和亮度比高浓度镉单一胁迫组更为明显,说明铈与镉协同对泥鳅DNA产生危害。[结论]低浓度的铈对镉造成的DNA损伤具有缓解作用,高浓度的铈对镉造成强的DNA损伤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重金属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以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浓度Pb2+、Cr3+和Cd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b2+、Cr3+和Cd2+在不同浓度下均可诱导微核的产生,其遗传毒性依次为:Cd2+>>Pb2+>Cr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随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一定浓度后,微核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在一定低浓度条件下,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高,高浓度下有丝分裂指数降低,意味着低浓度可促进细胞有丝分裂,高浓度则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对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外周血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各Pb2+处理组罗非鱼血细胞核异常率极显著增加;中、低浓度Pb2+处理组(2.0、4.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高浓度Pb2+处理组(8.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极显著下降;各处理组白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处理1 d时达最大值,然后有所回落。在试验剂量范围内,Pb2+对罗非鱼肝脏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Pb2+暴露时,罗非鱼肝组织中SOD活性的变化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b2+提高了SOD的活性,导致"毒物兴奋效应";高浓度Pb2+暴露时均抑制了肝脏的SOD活性,其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罗非鱼外周血核异常率和肝脏SOD活性能够灵敏地指示水环境中的铅污染。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养殖法,将鲫鱼和泥鳅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8、1.72、6.48 mg/L的Cd2+溶液中,于染毒后的7、14 d对所有染毒组和对照组鱼进行尾静脉采血制片,油镜观察,研究在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浓度下,Cd2+对鲫鱼和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诱导鲫鱼和泥鳅红细胞产生微核,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Se单一处理及复合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测量不同Cd、Se处理后根的生长速度及微核率。[结果]Cd(1.0200.0 mg/L)对大蒜根有毒害作用,抑制了根的生长,同时诱发细胞微核的形成,浓度越大毒害程度越大。Cd、Se联合合处理时,Se在低浓度(0.5 mg/L)下,联合处理的微核率小于单一Cd处理;但是Se浓度超过0.5 mg/L后,反而加剧了Cd对大蒜根尖的危害。[结论]低浓度Se能缓解Cd的毒性作用,高浓度Se加强Cd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达到不同镉浓度下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脑、肾3种组织细胞核Ag-NORs数目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时间条件下镉对Ag-NORs颗粒数目影响研究的目的。[方法]以Ag-NORs为指标,研究镉污染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脑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试验动物置于镉浓度分别为0.01、0.050、.5 mg/L的水溶液中,分别在处理后122、4、488、41、32 h取样测定其肝、肾、脑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镉污染后2种泥鳅肝、脑、肾细胞核Ag-NORs数目均下降。在镉处理后48 h或0.25 mg/L镉浓度下,肝细胞核Ag-NORs数目显著下降,而在镉处理后84 h或0.05 mg/L镉浓度下,肾细胞核Ag-NORs数目即显著下降。随着时间延长,浓度增大,Ag-NORs数目越少,且下降幅度越大;脑组织镉污染对脑组织Ag-NORs数目下降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探讨镉中毒的作用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4种环境污染试剂诱导蚕豆微核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蓓  许守明  赵丽芸  苏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93-12794
[目的]检测4种试剂处理后蚕豆的微核情况,以此评估一些污染物的危害性。[方法]通过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根据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蚕豆微核的损害程度,镜检计数后计算微核率。[结果]甲醛、丙烯酰胺、硝酸铅、O2衍生物可导致蚕豆根尖细胞间期细胞微核频率明显升高,但每种污染物在不同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微核现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上升,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下降。[结论]丙烯酰胺、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硝酸铅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SO2衍生物低浓度时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一定遗传毒性效应,高浓度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Pb~(2+)·Cu~(2+)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Pb2+、Cu2+对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核试验法,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Pb2+(0.125~20.000 mg/L)、Cu2+(0.01~0.15 mg/L)溶液,并以经曝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进行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研究。[结果]毒染1周后,大于等于0.5 mg/L的Pb2+组及所有Cu2+组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及核异常细胞率均大于对照组,且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在该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离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Cu2+的毒害又明显严重于Pb2+。[结论]为探讨Pb2+和Cu2+的毒害机制,及研究分析污水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Cd2+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Cd2+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以拖尾率、细胞损伤率和专用单位为指标,探讨DNA损伤级别与Cd2+处理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升高,拖尾率、细胞损伤率和专用单位均呈上升趋势,说明重金属Cd2+对四膜虫核DNA损伤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铅对鱼的毒性作用,以建鲤幼鱼为试验动物,研究pb2-浓度0.065 mg/L、0.324 mg/L、0.648 mg/L在3d、8d、14 d、24 d、35 d和50 d时对其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建鲤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即随pb2+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呈增加到降低趋势.pb2+对建鲤幼鱼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即随pb2+浓度增加,红细胞核异常率呈增加到降低趋势,除0.065 mg/L以外,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其他组核异常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到降低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镉对小麦苗期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连臻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29-3530
[目的]了解镉对小麦生长的毒害作用。[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金属镉对淮麦18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镉(≤0.10 mmol/L)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镉(>0.10 mmol/L)则有抑制作用。采用低浓度镉处理的小麦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当镉浓度上升到0.20和0.30 mmol/L时其活力和含量明显下降。当小麦受到镉轻度胁迫(0.05 mmol/L)时,小麦CAT活性大幅升高,当镉浓度提高到0.10 mmol/L时,CAT活性有所下降,此后CAT活性随浓度的变化趋向平缓。细胞膜透性、MDA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加大和毒害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实现对镉污染的预测与评价,防止镉的危害,保证农产品产量、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源激素破除桔梗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解除桔梗种子休眠提供方法。[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设GA3、NAA、6-BA各6个浓度梯度处理,不做预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种子萌发情况。[结果]50~250 mg/L GA3溶液浸泡种子24 h,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与对照相比,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以250 mg/L GA3浸种24 h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NAA溶液浸泡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升有降;与蒸馏水处理相比,NAA浸种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的6-BA处理可以明显促进种子发芽,而高浓度6-BA抑制桔梗种子萌发。与蒸馏水相比,不同浓度6-BA浸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所下降。[结论]250 mg/L GA3浸种24 h破除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铝胁迫对蚕豆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本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43-6645
[目的]探讨铝胁迫对蚕豆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揭示铝毒害植物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用10、50、100、250、500、1000 mg/L浓度的铝溶液处理蚕豆种子,研究铝胁迫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结果]低浓度铝处理对蚕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株高和鲜重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高浓度铝胁迫对蚕豆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低浓度铝处理丙二醛含量变化很小,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含量随铝浓度的增加而直线下降。高浓度铝胁迫过氧化物酶含量比对照增加较多,1000mg/L铝处理是对照的2.3倍。[结论]铝胁迫对蚕豆生长的影响有两面性,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蚯蚓血细胞微核试验对汞·镉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g和Cd的遗传毒性。[方法]以赤子爱胜蚓为试验材料,采用滤膜法探讨Hg和Cd单一污染对蚯蚓血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g和Cd单一污染对蚯蚓血细胞微核的产生均有显著影响。微核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Hg在0-25.5 mg/L的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处理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F=224.118,P〈0.01),在25.5-63.75 mg/L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处理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5,F=127.255,P〈0.01)。Cd在0-115 mg/L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处理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F=63.667,P〈0.01),在115-143.75 mg/L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处理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F=137.413,P〈0.01)。[结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土壤或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a及La(POA)3对Cd损伤绿豆幼苗的生理生态效应。[方法]以绿豆幼苗为试材,研究了La及La(POA)3对镉胁迫绿豆幼苗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和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单一Cd(10 mg/L)胁迫下,绿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NR活性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5~30 mg/L的La及La(POA)3能明显促进绿豆幼苗生长,缓解Cd对绿豆幼苗的胁迫作用;高浓度(100 mg/L)La及La(POA)3对Cd污染的缓解作用都减弱;较低浓度(10、15、30 mg/L)的La(POA)3对Cd胁迫的缓解作用较La更明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La及La(POA)3对Cd污染的缓解作用均逐渐下降。[结论]低浓度的La及La(POA)3能缓解Cd对绿豆幼苗的胁迫,而高浓度时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Zn复合污染环境中蚕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培养液中设计Cd的浓度为0、0.1、1.0、10.0、50.0mg/L,Zn的浓度为0、5、50、100、200 mg/L处理蚕豆苗,处理后第10天取豆苗相同叶位的叶片,研究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蚕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一Cd、Zn处理的蚕豆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对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除0.1 mg/L Cd+5 mg/LZn处理外,其余Cd、Zn复合污染处理的蚕豆叶绿素含量都低于相应的单一处理。在单一Cd各处理中加入Zn,随着Zn浓度的增加,蚕豆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说明Zn增强了Cd对蚕豆的毒害作用,显示出协同作用。[结论]Cd、Zn的共存状态对蚕豆的毒害有协同、促进和加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dSe/ZnS量子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NaCl对照组和Cd2+对照组以及浓度分别为20、200、2 000和4 000 nmol/L 4个量子点处理组,以腹腔注射方式对雄性尼罗罗非鱼体进行暴露,暴露后1、4、7、14及28 d进行静脉取血制作血涂片,通过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检测其遗传毒性。[结果]各NaCl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暴露1 d后各量子点处理组产生的微核率达到峰值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d2+对照组的微核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均与NaCl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微核率14 d达到峰值。核质外凸和核质内凹是核异常的主要类型,核固缩及不均等缢裂细胞类型在前期易被诱导。[结论]量子点外壳及表面修饰基团的综合作用对鱼体有诱导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增加的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非鱼能逐步解除该负面效应,由此推测鱼体最终能解除由QDs诱导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李氏禾的耐铬生理和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李氏禾幼苗为试材,分剐用含O(对照)、5、30、60mg/LCrCl3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培养45d后收获,分别测定根、茎、叶的生物量,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织的铬浓度。[结果]除5mg/LCrCl3处理外,其他处理根、茎、叶的生物量均随CrCl3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CrCl3处理浓度≤30mg/L时,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分别减少8.2%、11.6%、21.5%和13.2%;受铬污染的李氏禾根、叶组织结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茎的维管束明显缩小;转移系数(叶中铬含量与根中铬含量之比)随CrCl3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从1.07减小到0.09)。[结论]李氏禾对铬有很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摘要[目的]为研究李氏禾的耐铬生理和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李氏禾幼苗为试材,分剐用含O(对照)、5、30、60mg/LCrCl,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培养45d后收获,分别测定根、茎、叶的生物量,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织的铬浓度。[结果l除5mg/LCrCl,处理外,其他处理根、茎、叶的生物量均随CrCI,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CrCl,处理浓度≤30mg/L时,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分别减少8.2%、11.6%、21.5%和13.2%;受铬污染的李氏禾根、叶组织结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茎的维管束明显缩小;转移系数(叶中铬含量与根中铬含量之比)随C以l,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从1.07减小到0.09)。I结论I李氏禾对铬有很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9.
PP333对百合试管苗壮苗和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华智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07-5308
[目的]探索多效唑的适宜浓度,提高百合试管苗的质量和移栽成活率。[方法]研究不同浓度PP333(0.3、0.5、1.02、.0和3.0 mg/L)对百合试管苗的壮苗和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多效唑能明显提高百合试管苗不定芽分化的数量,促进试管苗根的分化,提高生根的数量。多效唑对百合植株有显著的矮化作用。随着PP333浓度的增加,其矮化效果明显加强。1.0 mg/L PP333能有效地壮苗并起到矮化的作用;当PP333浓度为0.3~1.0 mg/L,百合试管苗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明显高于对照;当PP333浓度为2.0~3.0 mg/L时,百合试管苗的根变黄、变短。这说明低浓度PP333对百合试管苗的生根有明显促进作用,而高浓度PP333对百合试管苗生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适于百合壮苗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