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吉林省2003年中早、中熟4个品种区域试验点38个参试品种12项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各品质性状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垩白性状、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粒长的国家一级达标率极低;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环境(地点)间都有极显著差异,而且各品质性状均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参试品种均以品种效应为主,品种效应最大的是直链淀粉含量,环境效应最大的是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2.
宁夏水稻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宁夏1999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5点10个参试品种11项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品质性状的品种(基因型)效应、地点效应及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的相对变异.结果表明精米率、粒长、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以品种效应为主;整精米率的品种效应相对变异较小,以环境(地点)效应较大;糊化温度存在较大的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品种、地点及品种×地点均不显著;通过试点环境对水稻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SSR检验),定性分析了宁夏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对整精米率、垩白面积、垩白率等品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1995年旱籼稻品种6个试点参试品种的外观品质测定结果为试验材料,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籽粒长、粒型、垩白率、垩白面积和透明度5个外观品质的品种、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和各效应内外观品质间相关关系;剖析了各的相地重要性,并用作提出了品种互作效应和各效应内外观品质间相关关系,剖析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并用作提出的品种互作效应简易检验方法对参试品种的外观品质作了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分解,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1995年早籼稻品种试验区域6个试点参试品种的外观品质测定结果为试验材料,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籽粒长、粒型、垩白率、垩白面积和透明度5个外观品质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和各效应内外观品质间相关关系;剖析了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并用作者提出的品种互作效应简易检验方法对参试品种的外观品质作了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的5个性状均以品种效应为主,而且品种效应依次以粒型权重相对最大,透明度、籽粒长性状次之,垩白率、垩白面积最小;环境对垩白面积、垩白率有较大影响.相关分析显示,外观品质间有相关关系,而且相关分别来自遗传(品种)和环境(地点)效应.将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解为各品种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发现多数品种垩白率、垩白面积、透明度均存在基因型×地点交互作用,多数品种粒长、粒型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型×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型×环境互作与地理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地点的互作效应与地理气象因素相关密切,在相似的地理气象条件下,品种×地点的互作形式相近。本文通过对区试点的分析比较,初步认为武清点为北方晚熟冬麦区品种和高代育种材料品质、产量一般适应性鉴定的最佳地点。同时本文对蛋白含量的区划方法予以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冬夏两季分高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粗蛋白13.5%和17.5%)用雅南、长×雅,约×雅,汉×雅,长×杜雅,共107头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季节对生长、肌肉 pH_1及系水力,基因型对日增重、饲料报酬及瘦肉生产力均有极显著效应(P<0.01),日粮蛋白水平则影响较小。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50及90公斤时 T_3及 T_4含量,90公厅时总胆固醇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品种×季节互作效应(P<0.01),品种×日粮蛋白水平对日增重,头半棘肌 pH_(24)、熟肉率也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90公斤屠宰时AKP 和 LDH 活性与日增重和瘦肉率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AKP 与饲料报酬及脂肪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90公斤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率的相关和通径系数均显著(P<0.05),50及90公斤时血液生化指标与肉质性状间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及0.536(P<0.05)。  相似文献   

7.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 10 4个小麦品种 (系 )的 14个品质性状在 4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结果表明 ,所有性状基因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3个性状的年份差异、10个性状的地点差异、6个性状的基因型×年份互作差异及 3个性状的基因型×地点互作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除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基因型变异小于环境变异外 ,其余 12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变异均大于环境变异 ,拉伸阻力受环境影响较小 ;气候因素较土壤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大。小麦灌浆期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蛋白质 (面筋 )数量的增加 ,而不利于蛋白质质量 (面筋强度 )的提高 ,反之 ,则有利于蛋白质质量的提高 ,而不利于蛋白质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早籼组区试品种(组合)丰产性和稳产性的分析表明,优优128丰产性最强,稳产性(适应性)最大,比对照种七山占增产24.97%,比汕优桂99增产21.64%,与其他参试品种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该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的相对变异和互作方差在参试品种中均为最小;特优18、优优8821、粤香占、汕优82、丰矮占1号、八桂占等均比对照种汕优桂99和七山占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的相对变异和互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了联合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指定的效应模型,对诸品种的品种主效,地点主效品种×地点互作效应进行了多重复比较和系统的分析。结果认为,各试验地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各参试品种遗传型与不同的环境存在互作效应大小;参试品种间不但丰产性不同,而且在与地点的互作方面还存在真实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了10个大麦品种种植在三种氮肥施用时期下,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品种间蛋白质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差异均极显著;谷蛋白含量的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的互作效应极显著,蛋白质含量其二者互作效应也显著。同时,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盐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不同大豆种质材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磷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高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4.09%;在低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5.45%,这些种质是今后选育“双高”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对10个大麦品种分别设置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试验,收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品生育酚含量.[结果]氮肥用量、品种及其互作对籽粒α、β、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对α、β、δ和总生育酚含量总变异所起的作用最大,氮肥用量次之,氮肥用量与品种互作最小;而氮肥用量对γ-生育酚含量的总变异的作用均小于品种和氮肥用量和品种互作.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品种及其对籽粒各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施用时期对α-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互作的影响;对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的影响位于品种和互作之间,对β-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大麦拔节期施用氮肥与苗期和灌浆期施氮相比,会导致籽粒各生育酚含量的显著增加;氮肥运筹与品种的合理搭配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陆地棉7个亲本和21个杂交组合的壳指、仁指、毛籽指、种仁率、仁壳比、含油率、亚油酸和棕榈酸等种子物理性状和油脂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各项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种子各性状受胚、细胞质和母体效应三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壳指、仁指、毛籽指、含油率、亚油酸和棕榈酸以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种仁率与和仁壳比由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共同控制。含油率与种子各物理性状之间都存在着遗传和表现型负相关;种仁率、仁壳比与亚油酸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正相关,与棕榈酸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母体显性、胚加性互作和母体加性互作正相关或胚加性和母体加性互作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种仁率、仁壳比等种子物理性状间接改良种子含油率和棕榈酸等优质品质性状;7个供试亲本中,以''新陆早62''为亲本,可同步提高其后代含油率和亚油酸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农艺措施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栽培密度、撒可富专用肥、思德富多元长效肥等农艺措施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密度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的影响不大。在各种栽培密度中 ,品种九三 97- 6 0是在 30万株 /hm2 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均达到最高值 ,而对于品种九三 96 - 12 7来说 ,是在 2 5万株 /hm2 时三者达到最高。并且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脂肪总含量对栽培密度敏感程度因品种而异。撒可富专用肥和思德富多元长效肥均使蛋白质含量增加 ,使脂肪含量降低。施用撒可富专用肥后 ,蛋白脂肪总含量变化因处理而异。施用思德富后 ,蛋白脂肪总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氮肥用量对面包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小麦拔节期追施不同的氮肥用量来研究各处理下面包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受基因型、供氮背景及其互作的影响,表现为拔节期适当的氮肥用量能提高产量;而品质表现主要受基因型和供氮背景的影响.其中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受氮肥用量影响较大,供氮效应超过了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和角质率受到基因型效应和供氮效应两方面影响,但基因型效应是主要的;比沉降值、伯尔辛克值和面筋-乳酸溶液透光率只受基因型效应的影响,供氮效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6.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7.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青稞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分别来自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进行种植的昆仑12号、藏青25、阿青6号、甘青5号和康青7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的淀粉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青稞籽粒淀粉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甘肃合作种植时青稞淀粉含量较其它地区高,阿青6号淀粉含量(77.01%)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18.
用AMMI模型分析甘薯品种产量性状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MMI模型对雷州半岛4试点8个甘薯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总变异起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和环境。鲜薯产量2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4.70%的互作平方和,薯干产量2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3.55%的互作平方和。广薯87属于高产稳产品种,适应性广;广薯79属于低产稳产品种,适应性广;揭薯04-12、广薯42属于高产不稳产品种;紫罗兰、桂粉3号属于低产不稳产品种。揭薯04-12在雷州,紫罗兰在遂溪,广薯42在徐闻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徐闻对品种的选择性最高,品种的交互作用大;吴川点对品种的鉴别力最低,对各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生产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中下游麦区10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氮(纯氮120 kg/ha)和高氮(纯氮280 kg/ha)2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品种籽粒品质相关指标,并依据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氮肥敏感性分析.[结果]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施氮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高氮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提高,沉降值、千粒重和籽粒硬度等品质指标也有增加趋势.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000以上.根据籽粒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程度,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种分为氮敏感型(34个)、氮迟钝型(25个)和中间型(46个)三大类.15个生产应用弱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弱筋小麦品种在低氮条件下均可达到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的标准,其中宁麦9和扬麦15籽粒蛋白质含量对不同施氮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宁麦13、鄂麦520、扬麦9号和宁麦20等品种对氮素较敏感.[结论]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对氮素的敏感性差异,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品质与产量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