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荚膜提取物的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荚膜粗提物和经过苯酚抽提纯化后的荚膜提取物经2次免疫7日龄北京鸭后对同源细菌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采用ELISA检测荚膜提取物免疫后抗体产生规律显示,二者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荚膜粗提物免疫组抗体水平高于纯化后的免疫组,前者抗体下降速度较后者慢。  相似文献   

2.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犬猝死症的主要病原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预防犬猝死症的疫苗。本试验以分离自犬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制苗菌株,首先对利用甲醛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脱毒的浓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脱毒后的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对小鼠和犬进行免疫,并对不同佐剂(铝佐剂和油佐剂)和不同免疫途径(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后小鼠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抗体效价最高可达6.25×104。产气荚膜梭菌铝胶灭活疫苗对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单次免疫(4mL/只)或2次免疫(2mL/只)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5/5)。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犬A型产气荚膜梭菌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犬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更有效的预防家畜D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的疫苗,本研究采用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增菌培养,经自制产毒培养基高效产毒,制备成D型产气荚膜梭菌氢氧化铝类毒素疫苗和白油类毒素疫苗。通过不同剂量疫苗免疫绵羊的攻毒保护试验和免疫绵羊的抗体水平监测,评估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安全性良好,氢氧化铝苗和白油苗对绵羊有效免疫剂量均为4 m L(外毒素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2-6.4/m L),绵羊接种一个有效免疫剂量后,氢氧化铝疫苗免疫保护周期为6周以上;白油疫苗免疫保护周期为21周以上。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plc基因的重组植物乳酸杆菌口服活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进行了重组活菌疫苗的免疫和产气荚膜梭菌攻菌试验。免疫组雏鸡分为3组,于7~28 d分别连续免疫p SIP409空载体植物乳酸杆菌、pSIP409-plc重组植物乳酸杆菌和灭菌PBS;攻菌组雏鸡免疫方法同上,于43~47 d连续口服产气荚膜梭菌(设置PBS免疫组不攻菌只口服等量PBS对照)。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疫苗对雏鸡组织器官的损害作用; ELISA检测抗体动态变化、攻菌后细菌分离计数、剖检肠道病变评分、雏鸡体重变化和免疫器官发育情况来整体评价疫苗的免疫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重组疫苗的免疫没有对雏鸡组织器官产生损害作用,plc特异性抗体IgG和s IgA水平检测显示,抗体水平随日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且与未免疫组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P 0.05,P 0. 01);攻菌后免疫组雏鸡各项指标在短暂下降后很快升高,且明显高于未免疫组雏鸡。攻菌组各项试验也证明,我们的重组口服活菌疫苗对产气荚膜梭菌攻击雏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G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本研究将G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7a9-2、D3-2)增菌培养后接种产毒培养基高效产毒,除菌后获得外毒素,经粗提后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G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含有α、NetB两种毒素蛋白。将两株G型菌株所产外毒素经2倍倍比稀释后经腹腔注射小鼠,检测外毒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7a9-2菌株所产外毒素毒力较强,可作为疫苗候选株。因此选择7a9-2菌株制备外毒素,并经甲醛灭活后制备G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经检验合格后免疫三黄鸡。免疫后5周内,每周随机选取10只鸡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鸡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免疫组鸡血清稀释100倍后,一免组鸡的抗体效价最高可达6.83log2,二免组鸡抗体效价最高可达8.34log2,免疫后鸡体内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抗体。免疫后实验鸡通过口服鸡球虫卵囊和G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免疫组鸡肠道病变程度和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鸡的生长情况,计算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  相似文献   

6.
选择临床健康鸡和1日龄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诱发了免疫抑制的鸡,测试了不同方法提取的中药提取物对免疫调节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饮水中添加由黄芪、党参、淫羊藿和甘草组成的提取物,无论是水溶性提取物(水提取物和乙醚提取后的水提取物)还是脂溶性提取物(乙醚提取物),对健康鸡NDV和H5-AIV灭活疫苗免疫后HI抗体水平没有影响(P>0.05),水溶性提取物对REV诱发的免疫抑制鸡的NDV和H5-AIV灭活疫苗免疫后HI抗体水平有显著影响(P<0.01),可显著提高其抗体水平。REV也同样诱发了试验动物体重和免疫器官的抑制,无论是水溶性提取物还是脂溶性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P>0.05),水溶性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动物免疫器官重量有显著作用(P<0.05),可显著增加免疫器官重量,脂溶性提取物对免疫器官重量没有影响(P>0.05)。试验表明,中药的水溶性成分可明显增强免疫抑制鸡的抗体水平,并可以显著增加免疫抑制鸡的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重量,而由同样中药组成的乙醚提取成分则没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腐败梭菌α毒素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共表达产物,并鉴定其致死活性和反应原性,评价其免疫保护效力,利用PCR扩增腐败梭菌α毒素和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Gcsa和Gcpe并克隆至pETDuet-1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自诱导培养基诱导这2段基因共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以及小鼠毒性试验、抗毒素血清中和试验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将诱导后的大肠杆菌灭活,制成铝佐剂疫苗1 m L/只皮下注射免疫家兔2次,测定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用1 MLD的腐败梭菌毒素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别攻击。结果显示,所构建的E.coli BL21(pETDuet-Gcsa-Gcpe)可以同时表达Gcsa和Gcpe,表达产物能够与腐败梭菌和D型产气荚膜抗毒素血清反应;且具有小鼠致死毒性,只有用2种抗毒素一同作用,才能将其毒性中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家兔,免疫血清对腐败梭菌毒素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 MLD/0.1 m L,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中和抗体效价≥50 MLD/0.1 m L;用2种毒素攻击,免疫组家兔全部保护,对照组全部死亡,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版)效力检验标准。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可以实现α毒素和ε毒素的活性共表达,本研究为腐败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多联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产气荚膜梭菌α、β、ε3种主要外毒素的免疫原性,构建基因亚单位多价疫苗,本研究通过PCR分别扩增α-β2及ε3种毒素基因,分别克隆于p Pro HT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Pro-α-β2-ε,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这3个目的基因的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α-β2-ε毒素融合蛋白大小约90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其免疫BALB/c小鼠后,分别利用A型和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素对免疫鼠进行攻毒,并测定免疫鼠血清中抗体对毒素的中和活性。结果表明,免疫鼠对A型和B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 LD100和2 LD100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和60%以及100%和80%。体外中和试验显示,免疫鼠血清稀释为1∶20时,对1 LD100A型和B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中和效率均可达到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α-β2-ε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有效组分,为产气荚膜梭菌多价候选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自制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免疫产蛋鸡,采用卡拉胶结合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卵黄抗体IgY,并采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抗原致敏红细胞的最佳浓度是800μg/mL,免疫后第7周抗体效价达到高峰,效价为1:1024,高效价持续5周开始下降,测定提取的IgY浓度为8.258mg/mL,无菌检测及动物安全性实验表明制备的卵黄抗体安全可靠。本研究制备了抗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卵黄抗体,为防治由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的犊牛肺炎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强菌株rpoE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牛荚膜A型PM的rpoE基因,构建pET-28a-rpoE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rpoE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0 ku,与理论值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纯化的rpoE蛋白经皮下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rpoE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PM攻毒后,免疫组保护率为70%。本研究获得的牛荚膜A型PM重组rpoE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可以作为研发PM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用自制的中药提取物与新城疫B1株混合后免疫55日龄鸡,以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55日龄鸡的中药提取物最佳用量为1.0mL,试验组鸡ND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后60d用F48E8新城疫强毒进行攻击,试验组的保护率达到100%,而对照组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将禽巴氏杆菌荚膜粗提物经SephadexG—200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化荚膜抗原;然后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荚膜抗原(A组),并以单纯荚膜抗原(B组)、禽霍乱“731”菌苗(C组)作对照,进行免疫试验,以酶标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分别检测IgM和IgG的效价.结果,免疫后3个组的IgM效价相差都不显著(P>0.05),A组的IgG效价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3个组的IgM、IgG消长规律一致,IgM于免疫后7d开始上升,峰值在14d,其后下降迅速,第8周后降至免疫前水平,IgG于免疫后14d开始明显上升,峰值在28d,其后缓慢下降.保护率,A、B、C组分别为67%、33%、33%.结果表明,脂质体对禽巴氏杆菌荚膜抗原具有明显的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O78)表达的纤毛。提取并初步纯化了纤毛。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提取物的纯度及其亚单位分子量。表明提取物属I型纤毛。用提取纤毛制备油佐剂苗。评估了该苗的免疫原性,免疫组和阳性对照组病级数在极显左异(P<0.01),苗的保护指数分别为一次免疫64.28%,两次免疫74.60%。用ELISA检测了免疫后68天鸡的抗体消长。通过统计分析二免后抗体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规模猪场猪瘟的免疫效果,选取北京市3个规模猪场,每场随机抽取10头仔猪分别在25、60日龄和90日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A、B、C3个猪场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50%,0%;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0%,90%.由于猪场A猪瘟免疫失败,对其免疫程序进行了优化,将首免时间推迟至50日龄.优化免疫程序后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达到70%.结果表明,母源抗体阳性率直接影响猪瘟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仔猪母源抗体降至50%左右进行猪瘟免疫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本研究为规模猪场结合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猪瘟免疫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饮水中添加蒲公英提取物对三黄鸡免疫力及禽流感抗体的影响,试验选取168只健康1日龄三黄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1~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试验期间饲喂基础日粮,其中1~3组为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20%、10%、5%的蒲公英提取物,4组为对照组。在饲养至第15天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于免疫后的30d、50d采血进行抗体检测和分离胸腺、脾脏、法氏囊等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免疫30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抗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试验3组提高1个滴度以上;免疫50d后,胸腺指数1组、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试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在饮水添加蒲公英提取物10%、5%,可以提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免疫后抗体水平。说明:蒲公英提取物对三黄鸡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优化α蛋白的密码子、去除蛋白信号肽、选择亲水性与抗原性较好的序列、优化表达条件等方法,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的产气荚膜梭菌可溶性重组α蛋白,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再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针对A型、B型、C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85%和90%,小鼠三免后7~14 d抗体效价达到峰值。该研究表达的α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进一步用于研制预防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7.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鸡、鸭和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菌。制成的菌苗在安全性或免疫性等方面还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曾就禽巴氏杆菌细胞壁荚膜及免疫性进行了研究,我国对该菌菌体及其荚膜抗原性本身的研究还不多。我们曾用2.5%NaCl溶液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浸提出一种保护性荚膜抗原,已经证明这种粗提荚膜抗原对鸡、鸭安全和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及其提取菌体胞壁的荚膜后的形态变化,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免疫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我们曾将我国的一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本实验室已诱导并纯化后的重组毒素蛋白制成类毒素免疫BALB/c小鼠,提取小鼠脾脏mRNA。通过RT-PCR和SOE-PCR获得由抗体重链可变区(VH)-Linker-轻链可变区(VL)构成的750bp左右单链抗体(ScFv)基因片段。随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抗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噬菌体单链抗体(Phage-ScFv)库。并通过"吸附-洗脱-扩增",5轮高效的淘洗筛选系统,最终筛选出特异性强的噬菌体抗体。最后,对强阳性的单链抗体侵染E.coli HB2151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左右,与预期结果一致,并且能以分泌形式表达。本试验为抗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中毒治疗及其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研究制备了产气荚膜梭菌多价高效抗毒素血清。试验采用C、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制备了高浓度外毒素和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多次免疫绵羊,通过间接ELISA法监测绵羊抗体水平变化,采用小鼠中和试验检验绵羊抗毒素血清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高效价抗C、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血清每0.1 m L血清能中和400个C型毒素对小鼠的MLD和600个D型毒素MLD,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获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PA)C末端(第247-370位氨基酸,CPA_C)二拷贝串联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对已知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_C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将其以同向串连的方式串联成二拷贝基因(GCPA_(C2)),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PA_(C2)。将GCPA_(C2)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CPA_(C2)。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CPA_(C2)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随后,用rCPA_(C2)免疫家兔,并检测一免及二免后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在二免21 d后,经耳缘静脉注射1个家兔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检测rCPA_(C2)对家兔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rCPA_(C2)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反应。每毫升的一免和二免抗血清分别可中和30个和80个小鼠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个兔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4/4死亡,免疫组得到了100%(4/4)的保护。以上结果说明,rCPA_(C2)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