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是当前我省重点防治的疫病之一,作为防治工作重要手段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省一直采用的血清学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对牛、羊布病的检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省需要检测的牛、羊数量大、采血技术要求高、采血技术人员匮乏,使平板凝集试验在大面积的奶牛布病检测中显得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送检的牛羊血样进行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与竞争ELISA两种方法分别对来自某养殖场的40份疑似布氏杆菌病的牛血样、10份学生用实验牛血样及16份羊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40份疑似布病牛血清均为布病双阳性,10份实验用牛的血清均为布病双阴性,16份羊血清有6份为双阳性。该检测结果将为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房是布氏杆菌极易侵袭的部位之一,而且患病后3—7年在抗体低效价(布病血清学检验阴性)的情况下,仍可在乳中检出布氏杆菌。据此,为探讨乳清在诊断布病中的意义,我们先后用782头奶牛乳清代替血清来诊断奶牛布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试验方法和结果1.1 乳清的制备和试验在我场公养奶牛群中,先后选出 RBPT 血清阳性牛97头,疑似牛151头,阴性牛534头,从这些供试泌乳奶牛的四  相似文献   

4.
牛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传染病,是国际贸易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养牛(尤其是奶牛)业的发展,牛及其制品调运越来越频繁,致使牛布氏杆菌病疫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加强牛布氏杆菌病监测,扑杀阳性牛是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对2011年4月新疆北疆地区A、B两个规模牛群布氏杆菌病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和6.8%。相隔25 d后对阳性牛再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复查,2次试验结果一致率93%。30 d后对受威胁牛再次进行全群布病复检,阳性率为1.06%。通过调查,流产牛中的布病感染率45.1%。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血清学方法在奶牛布氏杆菌病诊断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本试验采集了10份疑似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样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RBPT、SAT和ELIS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0%和90%,以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因此,具备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的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更适合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抗体检测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临泽县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临泽县7个乡镇的奶牛和肉羊养殖情况以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本县养殖方式主要是圈养或圈养及放养,养殖户对布病危害和相关法规政策认识不足,防护消毒措施不重视。在采集的1280份奶牛血样和23115份羊血样中,牛阳性率达0.23%,羊阳性率达0.5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布病防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血浆、血清对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试验取20只成年羊的颈静脉血,分别进行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发现:血清样品布氏杆菌病RBPT、SAT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浆样品布氏杆菌病RBPT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SAT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面了解枣庄市市中区牛羊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流行情况,2015年6月份开展了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926份血清(牛816份,羊1110份)进行布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816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阳性羊4只;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  相似文献   

10.
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生殖系统,家畜中牛、羊、猪最为常见,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灶。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兴海县种公羊布氏杆菌病监测报告张启俊(兴海县畜牧兽医站,813300)我县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于1985年,牛布病于1990年经程序考核达到规定的“控制区”标准,1991年列入我省牛羊布病疫情同步监测试点县。1996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2.
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给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病在家畜中以牛、羊、鹿等流行最多,人患布病多是在牛、羊布病流行过程中被感染的,产羔期最易感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饲养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荧光偏振试验(FPA)是一种新的试验方法。本文应用荧光偏振检测方法对出口哈萨克斯坦的321份牛进行布氏杆菌病检测,结果有25份牛血清样品检测为抗体阳性。同时对321份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ELISA试验(I-ELISA)、竞争ELISA试验(C-ELISA)等比对试验,结果是FPA从敏感性和特异性上都优于或等于目前主要采用的RBPT、SAT、CFT、ELISA检测方法。FPA方法简便、快速、通量大,不需洗板,可在15分钟内完成92份样品的布氏杆菌病检测,极适合于大批量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筛查和疫病监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省各地普遍开展了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工作,在工作中,各地应用的检疫方法不一,随着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大量应用于畜间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各地所得结果差异较大。二年来,我们应用补体结合试验(CFT),试管凝集试验(SAT)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三种方法检疫了兴海县、大通牛场的部分牛、羊,初步摸索了三种检疫方法的优劣,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5.
<正>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甘肃省是布病的老疫区。1965—1980年全省布病普查表明,牛、羊、猪的阳性率分别为7.19%、3.05%和8.75%,全省各地均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初,某规模养殖场奶牛群发生布氏杆菌病流行和蔓延,能繁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的症状。根据检疫结果对布病阳性牛隔离淘汰处理,对布病阴性牛(假定健康牛)进行免疫接种。奶牛群口服接种S2株活疫苗后15d,即可检出疫苗诱导的布氏杆菌抗体,3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6%),45~90d抗体阳性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免疫接种能有效控制布病感染牛群流产、死胎率,减少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本试验还对鲜乳样本中布氏杆菌核酸开展了PCR检测,对疫苗接种奶牛是否存在乳汁排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牛布氏杆菌病是指因布氏杆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仅对牛、奶牛等动物危害巨大,对养殖人员也有一定威胁.本文分析了布病的流行特点、诊治和防控,望对养牛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全乳环状试验检测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全乳环状试验 (ABRT)、试管凝集试验 (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RBPT) 3种血清学方法对南京地区 49头奶牛的血清和乳汁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的检测试验 ,并用ABRT法检测 2 0 0 0多份乳样。试验结果证明 ,ABRT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该法操作简便、易行、快速、结果可靠、准确性高 ,可以在布氏杆菌病实际检疫中进行推广应用 ,并可替代SAT法和RBPT法  相似文献   

19.
羊布氏杆菌病(简称羊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对羊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中宁县大战场乡花豹湾村某养殖户被羊布氏杆菌病感染引起人发病.由于及时进行血清检测确诊并采取隔离消毒、淘汰病羊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血清学学和病原学诊断方法,对久治县的畜间布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牛、羊血清学的阳性率与1990年考核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病原学方面分离出2株布氏菌,经鉴定为牛种布氏菌,其中1株是从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的,确定为牛种布氏菌第3生物型,从而证实我省畜间布病存在储存宿主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