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血凝试验用鸡红细胞保存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凝试验所用的鸡红细胞的保存条件进行了比较。在新鲜红细胞液中加入甘油或尿素可以延缓细胞破裂溶血。鸡红细胞经戊二醛处理后,于4℃保存9个月,其凝集特性未发生变化,同时在醛化红细胞中加入甘油更能稳定血凝活性。在4℃、室温和37℃条件下将制备的新鲜红细胞和醛化红细胞用作血凝试验的指示剂,不影响新城疫病毒抗原血凝滴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醛化鸡红细胞的甘油悬液可以替代新鲜红细胞用于临床实践中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HA-HI试验中可用豚鼠醛化红细胞代替鸡新鲜红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鸡新城疫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中,将豚鼠红细胞用戊二醛醛化处理后配制成2%细胞悬液,与2%新鲜豚鼠红细胞、1%新鲜鸡红细胞获得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经醛化的豚鼠红细胞在4℃或室温条件下也能长时间保存而不溶血.结果表明,在新城疫HA-HI试验中可以用豚鼠醛化红细胞代替鸡新鲜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醛化鸡红细胞应用于鸡新城疫的诊断和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新鲜鸡红细胞经戊二醛处理后,制成醛化鸡红细胞。该醛化鸡红细胞具有特异性,不发生自凝,保存期可达半年以上,和阴性尿囊液不发生凝集,与新工细胞同时用于血球凝集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对疑似鸡新城疫病料和待检测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在HA试验中,新鲜鸡红细胞比醛化鸡红细胞高1-3个滴度,而在HI试验中,两种红细胞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有的则醛化对外开放红细胞比新鲜鸡红细胞高1-2个滴度。由此说明,醛化鸡红细胞完全  相似文献   

4.
用醛化鸡红细胞进行 EDS-76病毒的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与用新鲜鸡红细胞检测的结果相同或低一个滴度,图象清晰、稳定、结果易于判定。醛化鸡红细胞具有保存期长、使用方便、无自凝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米糠凝集素的提取及其对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萃取、浸泡等方法,提取米糠凝集素,分别测定了对鸡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及对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萃取法,还是浸泡法提取的植物凝集素,其血凝集价没有差异,均为25;在体外提高新城疫血凝效价2滴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Lasota病毒在鸡胚繁殖。这提示米糠凝集素对鸡新城疫苗血凝效价和繁殖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犬细小病毒血凝检测因随时需要新鲜猪红细胞而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缺点,试验用戊二醛醛化猪红细胞进行犬细小病毒血凝试验(HA)。结果表明:醛化后的红细胞不变形,结构完整,细胞膜的硬度增加,细胞不易破碎。1%醛化猪红细胞比1%新鲜猪红细胞检测结果低1~2个效价,结果容易判读,且具有检测的特异性,准确性。说明醛化的猪红细胞可以代替新鲜猪红细胞进行血凝检测。  相似文献   

7.
在流感疫情监测中,血凝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针对鸡红细胞不能凝集流感病毒"O"相毒株,新鲜红细胞需现采现配、麻烦、费时,易溶血、不易保存等问题,本试验对豚鼠醛化红细胞制备方法的筛选和制备条件的优化进行研究,并以新鲜豚鼠红细胞为对照,用于流感病毒不同型别血凝试验.结果表明,戊二醛固定法制备的豚鼠醛化红细胞不溶血、结果稳定性好、保存期长、血凝活性与新鲜豚鼠红细胞基本一致,可以替代新鲜豚鼠红细胞用于血凝试验.  相似文献   

8.
兔出血症病毒的常规检测方法是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此法所用新鲜人红细胞均需用前洗涤,较为不便,为此,我们选用双醛化绵羊红细胞做成抗体致敏红细胞以代替新鲜的人红细胞,以利测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兔的肌肉及骨髓检测材料由邳县肉联厂提供。2.双醛化绵羊红细胞由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教研组或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提  相似文献   

9.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观察细胞病变(CPE)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米糠凝集素的特性和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米糠凝集素能凝集鸡红细胞,促进新城疫病毒对红细胞的凝集,对热有一定的稳定性,耐酸碱;在体外,用米糠凝集素与新城疫病毒作用或用米糠凝集素预处理Vero细胞,均能抑制新城疫病毒在细胞上病变的形成。提示,米糠凝集素具有直接抗新城疫病毒和预防新城疫病毒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证明刺猬红细胞具有凝集鸡新城疫(ND)病毒的特征,并能被抗ND特异血清抑制。用1%醛化刺猬红细胞进行ND的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与用0.5%新鲜鸡红细胞检测的结果相差一个滴度,图象清晰、稳定。易于判断,可代替鸡红细胞进行ND的HA和HI试验。此外,醛化刺猬红细胞具有保存期长,使用方便,反应均一,无自凝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血凝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新近分离的致病性鹅副粘病毒中,选择BY(分离自成年鹅)及HJ(分离自雏鹅)作为代表株,对包括两栖类、爬行类、禽类及哺乳类在内的13种动物的细胞作血凝试验,探讨鹅副粘病毒的血凝谱,并以鸡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作对照,比较二者的血凝结果。结果表明,两毒株对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动物红细胞的HA效价与Lasota株相近,为26-210,但是解凝速度比Lasota株慢;对鸭、鹅红细胞的HA效价为23-26,低于Lasota毒株(211),且解凝速度比Lasota株快。这些结果表明鹅副粘病毒的血凝谱与鸡新城疫病毒相近,但血凝特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鸡新城疫HA和HI试验中使用醛化红细胞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鸡新城疫(ND)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中均使用新鲜鸡红细胞,由于这种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使用之前临时采血洗涤,费时又不方便;同时因不同批次或不同鸡只个体红细胞的差异而影响检测结果。而醛化红细胞具有保存时间长(一年左右)、不溶血、不易破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笔者在鸡新城疫 HA 和 HI 试验中使用醛化红细胞替代新鲜红细胞进行了试验观察,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有典型鸡新城疫病变的病鸡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可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对鸡胚最小致死量的稀度为10^-7,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小于48h,1日龄雏鸡致死指数为1.82。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等试验表明,分离毒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其毒力较标准强毒F48E8株稍强。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表明,分离毒的血凝性与F48E8相同,但中和特性与F48E8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证明刺猬红具有凝集鸡新城疫病毒的特征,并能被抗HD特异血清抑制。用1%醛化刺猬红细胞进行ND的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与用0.5%新鲜鸡红细胞检测的结果相 一个滴度,图象清晰,稳定。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病毒的简易纯化与电镜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O型红细胞吸附-释放病毒的方法纯化粪便中的鸡新城疫病毒(NDV),然后再用电镜检查。结果表明,此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等特点,可作为检测NDV及其它具有血凝性病毒的常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鸡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的HI效价,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不过血凝(抑制)试验需用新鲜红细胞,虽然经过醛化的红细胞能保存一定的时间,但醛化过程比较复杂。本室进行了EDS—76 AGP与HI效价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鹅类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鹅类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毒能凝集禽类、两栖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不凝集驴红细胞首次从病科分离的鸭胚毒不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但经数次传代后,对红细胞的凝集价可达2^4,该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NDV)的血凝试验无明显差别。本病毒为快解脱型,于56℃45分钟失去血凝活性,与NDV有相近的血凝抗原。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从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97%的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可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证明所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6周龄雏鸡静脉致死指数、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等试验表明,分离毒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其毒力比标准强毒F48E8株还强。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表明,分离毒的血凝性与F48E8相同,但中和特性与F48E8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某鸽场送检的6只通过病理剖检疑似新城疫(ND)的病鸽进行实验室诊断,包括细菌分离、新城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SPF鸡胚分离与鉴定,并测定其鸡胚分离物F3代EID50和ICPI.结果为内脏病料新城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为阳性;SPF鸡胚分离到一株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HA和HI鉴定为NDV,其F3代血凝价为1∶26,EID50为107.63,ICPI为1.19.根据病鸽的临床症状、鸡胚分离物EID50和IC-PI,确定该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为弱毒株.  相似文献   

20.
冻干(醛化)红细胞和新鲜红细胞与同一份鸡血清分别做鸡新城疫(ND)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二者血凝抑制价基本符合率达98.72%,相关系数为0.9288.冻干红细胞完全可以代替新鲜红细胞做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鸡新城疫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