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对于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型农业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是农业国际化战略需要,对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型农业大学必须克服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不足,强化国际化办学的理念,营造国际化办学的内部环境和氛围,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丁颖创新班”是华南农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与分流、通识教育、专业必修和选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农学丁颖创新班”为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成效、问题与不足、改进策略与建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农林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总结沈阳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个性化培养的新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现状与目标,围绕拔尖创新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机制、人才核心素养、创新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建设、质量监控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基于个性化培养的新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为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教育特色发展对我国高等"新农科"教育发展和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总结了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的办学历程,梳理了学校教育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服务中央和广东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做了深刻思考;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高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特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应紧抓历史机遇,争创高职版"双一流",突出办学目标,强化质量意识,坚持"双主体"教学模式,注重文化发展,加强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与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是地方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对2014—2017年派出研究生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地方院校研究生参与公派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水产养殖类专业教育面临新的困境。借助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拔尖创新型水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选拔部分热爱专业、具有优秀科研潜能的学生,通过外语水平强化、海外游学、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多元师资队伍建设及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等环节,强化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倾斜和加大资源投入,搭建中外合作教学平台,将海外游学培训及贯穿四年的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纳入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创新卓越水产(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学是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办学特色与“新农科”建设要求,分析了土壤学课程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原有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结合农学专业特点,提出土壤学课程应增加时事热点、课程思政等内容,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展开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层次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培养符合“新农科”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引领,紧密结合新农科建设要求,开展了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结构优化和改造提升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了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存在的问题,创建了招生就业认可度、社会需求度、产业适应度的“三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专业评价的结果采取增、停、并、转的方式优化了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结构布局;从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建立实践基地、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建立了专业内涵提升的“五项核心工程”,构建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增潜力”新农科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了资源环境类专业的竞争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为例,文章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开展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需要的条件和国际化培养的主要形式。结合“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项目”的具体实践,文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大学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4条成功路径。该文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提出了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植物生产类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全力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主旨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领,探索构建适应新农科建设需要的“1+3+3”植物生产类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高素质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动力与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围绕培养知农爱农新型投资人才,分析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涉农高校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发现:从课程构成来看,各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类似,而特色课程各有不同。财经类“双一流”建设高校深入挖掘投资理论和实务相关内容,设置了与投资工具和产品密切相关的课程,相较之下,涉农高校针对能体现其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农业特色相关课程建设不足。据此,提出农业特色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以使课程体系真正服务于知农爱农新型投资人才培养,也为涉农高校彰显特色、培养卓越农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珠红  高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733-5734
一直以来,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有所帮助,但对于培养拔尖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高等学校肩负着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探索研究“理科基地”建设过程中拔尖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长效机制,为其他高校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核心是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地方农林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地方农林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针对目前此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及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形势下培养模式改善途径,旨在为地方和区域培养优秀农业工程领域专业人才以及促进福建省农业工程学科长足发展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全国地方农林高校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立足加快推进“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响应本科专业分类培养进一步优化的改革要求,基于原211重点建设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八个专业分类培养,以培养“高质量复合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广适应”五要素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对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重新规划,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教学体系、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构建机械大类人才“一目标、二阶段、四平台、五要素”培养方案,为实现学生毕业要求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如何实现五要素理念的问题。该方案实施效果好,并对不同专业大类融合培养实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通过一流本科专业发展示范带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何雯洁 《河南农业》2023,(33):12-14
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在任务、数量和复杂程度上快速增长、不断细化,面临极大挑战。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详细阐述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地方农业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地方农业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系统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用以及教学条件建设等在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达到培养合格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涉农专业人才教育的探索需要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其快速发展对农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抓住新农科与“双一流”的建设契机,构建以适应“三农”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只有切实满足农业建设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农业教育才能够真正跟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成为智慧农业发展的领跑者,是实现“强农兴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立足为国家与区域农业工程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拔尖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定位,聚焦农业工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五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究"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基础,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衔接、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实现"一宗旨、一核心、三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辅以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为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如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如何服务社会等系列问题。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