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20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分别在15℃和25℃下进行种子休眠性检测,并在15℃下利用赤霉素、过氧化氢和乙烯利3种药剂处理种子,以研究解除花生种子的休眠。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不同品种的休眠性不同。在15℃下,龙安保湾、全洲府壳、银子岩豆、兴宁农家种、泉花511、豫花9号、花23和洲仔三仁,表现较强休眠性;仁化农家种、泉花510、仲恺花2号、仲恺花3号、仲恺花4号和粤油5号,品种休眠性中等;而仲恺花1号、粤油7号、天府13、汕油71和迷你红的休眠性较弱。在25℃下,虽然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休眠性表现不明显。不同类型的品种间休眠性存在明显差异,在15℃下,龙生型花生品种有很强的休眠性;普通型品种休眠性也很强;珍珠豆型品种和多粒型品种的休眠性相近,属中等偏弱,但珍珠豆型品种间差异较小、多粒型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在25℃下,四大类型的休眠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龙生型品种比其他类型品种要强。在15℃下,3种药剂处理都可以较好地打破种子休眠,而乙烯利处理效果最好,尤其是在50mg/L的浓度下打破休眠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北方有代表性r不同株型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叶部性状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其中913、优育27号产量较高。株高、穗长、每穗饱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达到显著的正相关,秕粒数与产量达到显著的负相关,产量与倒2叶叶长达到显著正相关,与倒3叶宽达到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203对分子标记对3个粳稻品种(日本晴、中花11、武运粳7号)和4个籼稻品种(9311、明恢63、台中1号及南京6号)进行多态性分析,筛选到92对在籼粳间存在差异的标记、34对粳稻品种间存在差异的标记及80对在籼稻品种间存在差异的标记。对部分在多个品种中存在多态性的标记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大部分微卫星标记在不同品种间产物的大小差异是由重复序列重复次数的多少引起,而插入/缺失标记在品种间的序列差异则各有不同,如部分非重复序列的一次或多次重复、长片段的插入或缺失等。这些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多态性验证为分子标记在种质鉴定、进化分析、遗传多样性检测、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方面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青春38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相对最高、光合速率相对最大,宁春50号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相对最大、胞间CO2浓度值相对最高;各品种间农艺性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湘苧3号、湘苧4号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苧麻品种间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季别生态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头麻品种间差异较小,二,三麻差异较大.(2)品种间的比叶重和群体叶面积系数也有差异,其中叶面积系数与光合产物积累速率及产量呈正相关,而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和产量无相关性.(3)品种间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且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及产量有正相关趋势.(4)品种间功能叶对光强的适应性有一定差异,低光强时,湘苧3号的光合速率比芦竹青稍高,高光强时这种差异较大.功能叶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但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湘苧3号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芦竹青.  相似文献   

7.
利用前期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PhyA棉花新材料,分析其在低磷土壤条件下的纤维品质及黄萎病抗性。结果发现:受体品种‘农大94-7’转基因株系的纤维伸长率、马克隆值、平均长度、纤维长度、成熟度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比强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受体品种‘农大棉7号’转基因株系纤维整齐度、平均长度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而伸长率、马克隆值、比强度、短纤维率、成熟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且转基因株系纤维品质在世代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同时发现,‘农大94-7’、‘农大棉7号’转PhyA株系黄萎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综合分析各株系纤维品质与黄萎病抗性,结合其产量性状表现,筛选出1个(G2)耐低磷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8.
河北玉米新品种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河北玉米新品种的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茎秆强度测定仪对河北12个品种进行茎皮穿刺强度和茎秆压碎强度研究。[结果]大喇叭口期不同品种间茎秆穿刺强度有一定差异,其中8号品种最强,而4号品种最弱;灌浆期不同品种抗折能力无差异;乳熟期9号品种穿刺强度最强,而7号品种最弱。12号品种的压碎强度最高、最抗压,而11号品种最低,抗压能力最差。测量茎秆穿刺强度适宜在抽雄期第6节间进行。参试的12个品种中,8号和9号品种的综合抗倒能力最强。[结论]该研究为筛选抗倒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当地栽培的主要品种作对照,研究了引进的4个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SCS)、华南6号(SC6)、华南7号(SC7)、华南8号(SC8)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试种区,4个木薯新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能力;华南5号和华南7号出现一定的倒伏情况,说明这两个品种抗风、耐倒伏能力差;华南7号、华南5号、华南8号和华南6号的产量均比对照品种明显提高,华南7号的产量与对照品种产量成差异显著;华南5号干物质含量比对照品种干物质含量高且差异显著.华南6号和华南8号干物质含量与对照品种相当。华南7号干物质含量比对照品种干物质含量低且差异显著;华南8号和华南5号淀粉含量与对照品种相当.华南6号和华南7号淀粉含量比对照品种淀粉含量低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各品种间叶片的光合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栽培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武植3号、金阳、通山5号、金魁、秦美、海沃德和魁蜜;叶片叶叶绿素的含量大小依次为:海活德、金魁、通山5号、秦美、武植3号、金阳和魁蜜;各品种间叶片的比叶鲜重和比叶干重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马铃薯品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及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与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组分变化规律相关的代谢化合物,寻找潜在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代谢前体,为马铃薯风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法(GC-MS)非靶向检测青薯9号、华颂7号、希森6号、后旗红、冀张薯12号、D545、D727七个品种(系)中,块茎代谢组和熟化后的挥发性风味组分。【结果】在7个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中,品种间差异显著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共22种,多数在冀张薯12号中含量较高,华颂7号中相对较低。利用检出化合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7个品种分为特征风味强弱不同的两组;组1中,品种华颂7号在空气炸制的熟化方式下香味更为浓郁;组2中,冀张薯12号马铃薯烘烤风味最为明显。对7个品种块茎进行非靶标代谢物测定,共检出69种代谢化合物,其中19种化合物在两个品种分组间差异显著。主要代谢产物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蛋氨酸、丙氨酸、苏氨基酸和蔗糖等与甲硫基丙醛和2-甲基呋喃显著正相关(P<0.05),脯氨酸、异丝氨酸等与反, 顺-2,6-壬二烯醛、反, 反-2,4-癸二烯醛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含量变化受品种因素影响;蛋氨酸、丙氨酸、苏氨基酸和蔗糖是最有可能影响马铃薯特征风味构成的代谢化合物;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为寻找潜在代谢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新育成花生品种产量与性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对从南方花生区引进的9个新育成的品种(泉花6号、泉花8号、龙花163、龙花243、莆花1号、粤油93、粤油45、桂油21和泉花7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荚果差异不显著,均适宜福建花生区种植。但各品种主要性状存在差异,可根据主要性状以及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漂浮育苗方法,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幼苗期生物学性状和生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幼苗期生物学性状和生理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除豫烟10号外的豫烟系列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干物质量均高于中烟100,豫烟7号和豫烟9号品种尤其显著。烤烟幼苗期的生物学和生理特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烤烟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冀绿7号和冀绿13号绿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绿豆粒径长度及百粒重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不同品种绿豆的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分析品种的综合表现 ,笔者利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所 2 0 0 3年水稻早 (中 )熟组品比参试的 9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GJ- 336、优育 8号为优良品种 ;花 76、花 77、宁粳 1 2 (CK)和 G7为较好品种 ;节引 3号、G1 0 2、空育 1 30为一般品种。评价结果与品种实际性状表现吻合 ,说明采用此方法能比较准确地综合评价品种  相似文献   

16.
江苏淮安地区日光温室黄瓜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嫁接黄瓜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黄瓜品种在日光温室中的植物学、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和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7个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津优二号和津春三号早熟优势明显,果实商品性好,早期产量居首位,具日光温室栽培的优势,是适合淮安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四川主要雪茄烟品种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程度和烟碱转化率的株间分布,并对烟碱转化率高的雪茄品种进行品种纯化,以优化四川雪茄烟叶生物碱组成,实现雪茄烟叶增质减害。【方法】以四川雪茄品种德雪1号、德雪3号、德雪4号、德雪5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各供试品种中部叶的生物碱和TSNAs含量,并通过烟碱转化株的早期诱导鉴别对四川主栽品种(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进行纯化改良。【结果】(1)四川雪茄系列品种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且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德雪5号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转化株比例为100%,且所有转化株皆为高转化株。什烟1号群体中存在大量的烟碱转化株,其中低转化株居多,占群体总数的37.9%,平均烟碱转化率为18.91%。德雪1号和德雪3号的烟碱转化问题较小,且所有转化株皆为低转化株。德雪4号和德雪7号群体的转化株比例分别为48%和30%。(2)在对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3个品种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非转化株进行自交,得到相应的纯化种。与对应的常规品种相比,纯化种雪茄烟叶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显著降...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株高和穗型有较大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抗倒指数与茎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倒品种表现为植株较矮、基部节间短粗、秆壁较厚且充实度较高,开花后,其基部节间的干物质输出速度较快.小麦开花后,重心高度上移,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逐渐下降,品种间抗倒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抗倒指数以半矮秆品种宁麦8号和扬麦9号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基部第1,2节间长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间的变异特性和差异性,为多目标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中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种仁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质量分数在参试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种仁单宁质量分数品种间变异程度最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异程度次之,粗脂肪质量分数品种间变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质量分数在参试品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组成,这些脂肪酸在参试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不同脂肪酸质量分数在品种间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饱和脂肪酸总量与棕榈酸和硬脂酸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饱和脂肪酸总量、棕榈酸和硬脂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油酸相对质量分数与棕榈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当前主要栽培品种马罕为对照,通过对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初选出80号等9个品种作为油用型品种,在进一步复选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开发利用;将14号、 64号和45号品种初选为高蛋白薄壳山核桃品种,在进一步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蛋白类产品开发利用研究提供支撑; 1号等12个品种初选为鲜食型品种,后期在对种仁氨基酸组成、矿质元素、果实性状和感官等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选并加以开发利用; 51号等4个品种在油用资源开发上有极高的利用前景,是进一步进行高档食用油品种改良的好资源.  相似文献   

20.
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菌株对小麦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3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和禾谷丝核菌菌株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在两个感病品种“苏麦 3号”、“宁麦 6号”和R7、R4 6 两个强致病力菌株间 ,这种相互作用尤为明显。禾谷丝核菌在马铃薯蔗糖培养液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种类多 ,产量高。试验明确了进行禾谷丝核菌次生代谢物分析的最佳液相色谱条件。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的结果显示 ,致病力不同的 3个菌株间 ,次生代谢物的构成上有差异 ,呋喃甲酸和苯甲酸衍生物的产量在菌株间差异最大。禾谷丝核菌的酸性粗提物具一定的生物活性 ,在高浓度和低浓度下的作用相反。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物处理后 ,小麦组织的电导率与对照 (未处理 )没有差异 ,表明次生代谢物对小麦的细胞膜半渗透性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