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除野生人参外,虽已在河南、湖北等地区均已实现人工栽培,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多数研究显示,人参内生菌可能是解决人参供不需求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案;但关于野生与栽培人参内生细菌差异的研究较少。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野生及栽培型人参内生细菌种类及多样性。结果显示,2种不同来源的人参内生细菌主要包括3个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硬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中变形菌门占据主导地位。在变形菌门中,野生人参内生细菌中γ-变形菌纲为第一大纲,栽培人参内生细菌中芽孢杆菌纲(Bacilli)为第一大纲。野生人参内生细菌多集中于类芽孢杆菌科(Paenibacill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等;栽培人参内生细菌多集中于类芽孢杆菌科(Paenibacillaceae)、动性球菌科(Planococcaceae)、假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等。这些数据显示,不同产地的人参内生细菌多样性略有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人参内生细菌次生代谢产物、不同产地间人参内生细菌差异性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人参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研磨法和组织块法对我国吉林省5个不同地区来源的健康人参植株分别进行了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采用菌体初筛和发酵液复筛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对6种人参主要病害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结果显示:在人参根、茎、叶不同器官中共分离获得152株内生细菌和46株内生真菌,初筛后得到对2种以上病原菌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16株,内生真菌3株,复筛后对4种以上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2株,内生真菌1株,还发现了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3株.  相似文献   

3.
毕江涛  潘星  黄盼盼  马飞  关晓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51-15654,15658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马蔺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从马蔺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以根部的最多,茎叶次之;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其属于3个目,3个科,4个属。其中,有22株内生真菌对2种或2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8.8%;有12株内生真菌对2种或2种以上的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7.5%;有7株内生真菌对3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21.9%;有2株内生真菌对2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3%。马蔺内生真菌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和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范围较宽;2株高活性菌株来源于马蔺叶部,对5种供试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株高活性菌株来源于马蔺根部,对2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株高活性菌株对4种供试真菌指示菌和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这5株高活性内生真菌菌株属于束丝菌属、镰孢霉属、梭孢霉属和组丝核菌属。[结论]药用植物马蔺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并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为豆科植物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YMA培养基、NA培养基对采集自文山石漠化地区6种豆科植物根瘤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再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酶切去除冗余、ARDRA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物学表型特征分析.[结果]从6种豆科植物根瘤中共分离获得135株根瘤内生细菌,分别隶属于7个属24个种,其中49株为假单胞菌属(6个种)、17株泛菌属(3个种)、25株肠杆菌属(6个种)、17株芽孢杆菌属(5个种)、14株类芽孢杆菌属(1个种)、10株根瘤菌属(2个种)、3株农杆菌属(1个种).生物学表型特征分析显示,SWFU-W032菌株能在盐浓度为5%的培养基中生长;13株内生细可以在pH 12.0的培养基上生长;SWFU-W024、SWFU-W009菌株可以水解淀粉;SWFU-W011、SWFU-W015和SWFU-W020菌株具有抗生素合成能力;除SWFU-W060外的供试菌株均具有产IAA能力;SWFU-W045、SWFU-W046和SWFU-W070菌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结论]文山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存在一些具有较高抗性、较强耐受性和多种可促进植物生长的特异菌株,这些菌株可作为石漠化地区土壤改良和生态恢复等的资源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云南不同地区烟草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在全省4个不同区域采集相同烟草品种33个样品,通过分离培养烟草内生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获得不同烟区烟草内生细菌的多样性特征。从不同地区烟草叶片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细菌372株,分别归属于11个属。以Bacillus属为优势菌群,已鉴定出7个种,包括B.pumilus,B.amyloliquefaciens,B.cereus,B.subtilis,B.flexus,B.simplex,B.megaterium;B.pumilus和Pantoea agglomerans类群细菌是4个地区共同的优势菌群;香农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文山、大理、昭通、玉溪;其中玉溪和大理地区样品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58,玉溪和昭通地区样品的相似性系统最低,为0.31。烟草地理分布对烟草内生细菌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烟草内生细菌的种类多样性特征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部分内生细菌的分布存在地域专一性。研究结果为认识烟草内生细菌的特征及挖掘利用有益内生细菌奠定了基础,并为内生细菌在其它植物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盐碱土硅酸盐细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BOXAIR-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析和BOXAIR—PCR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天津、河北、山东、黑龙江三江平原等地盐碱土的43株硅酸盐细菌及3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盐碱土硅酸盐细菌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对6个单引物和2个双引物进行的RAPD扩增,供试引物分别产生了1-13条谱带,聚类分析在82%的相似水平上将供试菌株聚为13个群;在75%的相似水平处,BOXAIR PCR将供试菌株聚为12个遗传群。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均较好地揭示了盐碱土硅酸盐细菌的遗传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开展生姜内生溶磷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及溶磷能力研究,有助于获得新的溶磷微生物,促进土壤磷素转化。本文从采自重庆、四川雅安和眉山及贵阳等地生姜样品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溶磷细菌,采用BOX-PCR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供试菌株溶解Al-P和Fe-P的能力。BOX-PCR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带谱,聚类分析中,供试菌株在55%聚为一群;在70%的相似水平处,供试菌株分为6个BOX遗传群。在添加2 g/L Al-P和1 g/L Fe-P的液体培养基中,供试菌株溶解Fe-P能力高于溶解Al-P,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14~9.95和2.98~55.42μg/m L。其中,QW40溶磷效果最好,发酵液有效磷含量分别为9.95和55.42μg/m L。供试菌株对Al-P和Fe-P溶磷量与发酵液的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模式人参根内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健康人参组织内部,是其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真实客观评估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和资源开发的潜力,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野生抚育模式(MCG)、农田栽参模式(FCG)及伐林栽参模式(DSGP) 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人参根部内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研究发现,3种栽培模式下人参共有内生细菌OTUs 108个(占比22. 27%),共有内生真菌OTUs 218个(占比16. 50%)。野生抚育模式人参根部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群落指数Chao1、ACE、Shannon指数值均高于伐林栽参模式,而农田栽参模式下这3种指数最低。农田栽参模式Simpson指数最高。通过相对丰度分析发现,人参根部相对丰度最高的内生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80%);内生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8%)。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模式显著影响人参内生菌的形成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16S r DNA PCR-RFLP、16S r DNA全序列分析、BOX-PCR等多相分类技术,对采集自陕西神木、甘肃天水、青海泽库地区的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资源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采集的豆科植物根瘤中共分离到50株供试菌株,对这50株供试菌株和8株参比菌株进行了16S r DNA PCR-RFLP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供试菌株在81.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4个分支(在86%相似性水平上,分支I包括3个群,分支III包括3个群)。选取各群代表菌株进行16S r DNA测序,确定了50株供试菌株中,1株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1株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6株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27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其余13株则分别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泛菌属(Pantoea)。表明16S r DNA PCR-RFLP和16S r DNA全序列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部分16Sr DNA序列相似性达到100%的菌株进行BOXPCR来确定是否为同一克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神木等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内生菌具有很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孙文秀  张修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95-6697
[目的]探索来自辣椒寄主和土壤的辣椒疫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利用12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4个不同地理区域的22个辣椒疫霉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RAPD分析。[结果]受试22个菌株共产生10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为99条,占98.02%,说明受试辣椒疫霉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运用UPGMA分析法,以遗传相似系数0.5为阈值,将供试22个菌株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Ⅰ、Ⅱ、Ⅲ)。RAPD标记技术分析表明,来辣椒寄主和土壤的菌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增图谱差异很大。[结论]供试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差异显著,聚类组的划分与菌株的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