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2008~2010年,在广西忻城县金银花种植区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为害金银花的胡萝卜微管蚜、蓟马、露尾甲、白粉病发生期分别与当地所种的毛桃树相关物候出现期吻合,以毛桃树为指示植物分别预测以上"三虫一病"的发生期,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可作为当地田间适期防治金银花"三虫一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安庆市水稻生产上“三病三虫”(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发生特点,总结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当地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盐城农区棉田烟粉虱的危害特征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2005年的调查,烟粉虱在盐城农区棉田危害的主要特征有:单株虫量逐年上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发生期逐年提前。由于当地寄主植物种类繁多,烟粉虱扩散转移频繁,就棉田而言又大体可分为虫源侵入期、繁殖扩展期、危害高峰期和转移消退期。研究结果还证实,该虫能通过吸汁传病传毒,受害棉株损失严重。在对烟粉虱的控制上,提出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对策;采用“蔬菜防治保棉花,前期防治压基数,突击防治控危害”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0,(17):10-11
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虫”将偏重发生 8月3日.江苏省植保站在靖江市召开了全省秋熟作物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预计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虫”(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地区间病虫发生程度不平衡性较大。其中,纹枯病偏重、局部大流行,稻瘟病、稻曲病局部中等至偏重流行.  相似文献   

5.
柿树的常见病虫害主要为“四病三虫”.“四病”是指柿黑星病、圆斑病、角斑病、白粉病.“三虫”是指柿绵蚧、柿蒂虫、柿小叶蝉。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区芒果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可概括为“六病二虫”,“六病”为炭疽病、蒂腐病、白粉病、疮痂病、细菌性黑斑病和污斑病,“二虫”为叶瘿蚊和横线尾夜蛾,嫩梢期“二虫”发生严重,病害不突出。花、果期则病重虫轻。氧氯化铜、芒果灵和使百克在病害防治上起着良好的作用,“树上保鲜,以销定采”可从根本上解决瓦时后期果实的采摘,病虫害防治、果品的保鲜、催熟和销售等一系列的难题,对提高芒果的种植效益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春棉的“三病四虫”指棉立枯病、棉枯萎病、棉黄萎病和地老虎、棉蚜虫、棉红蜘蛛、棉盲椿。“三病四虫”的为害性较大,是黄淮棉区病虫防治的主要对象。掌握“三病四虫”的为害特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为害,是春棉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1棉立枯病  相似文献   

8.
我连棉花病虫害主要有“三虫、三病”。三虫指棉铃虫、红蜘蛛、蚜虫;三病指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 一、病害的种类及发生 1.棉苗烂根病的防治棉花烂根病防治目前主要依靠种子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是种子包衣。2006年全连使用锦华牌福多甲包衣剂,包衣种子发芽率提高20%,出苗率提高30%,降低烂根病发生率50%,死苗率降低12%,减轻了发病程度和发生面积,基本上达到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9.
闽东冬种马铃薯生产的病虫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清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220-220
结合当地马铃薯的生产实践,提出了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并对其晚疫病、蚜虫“一病一虫”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和田地区核桃产业蓬勃发展,核桃栽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同时病虫害的危害也愈发严重。经过前期病虫害调查,发现和田地区核桃园危害较重的有腐烂病、焦叶病、基腐病(三病)以及介壳虫、红蜘蛛、蚜虫(三虫)。本文总结了"三病三虫"的发生特点及规律,并分别提出了科学的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核桃"三病三虫"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园林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南开区某居住区绿地园林树木遭受美国白蛾为害严重度的调查,发现了各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居住区24种园林树木中,对美国白蛾抗性强的树种有12种,分别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石榴(Punica granatum)、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cv.Pendul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枣树(Ziziphus jujube)、柳树(Salix spp.)、碧桃(Prunus persica)、李子(Prunus salicina);另有12种被害指数在2.78%~63.75%。其中,抗性较强的树种有: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杏树(Prunus armeniaca)、梨树(Pyrus spp.)、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火炬(Rhus typhina);中等抗性的有:柿树(Diospyros kaki L.)、杜梨(Pyrus befulaefolia Bunge)、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Loisel)、杨树(Populus spp.);抗性弱的树种有: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um)。  相似文献   

12.
关于‘白花山碧’桃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对70年代末发现并命名的‘白花山碧’桃进行了形态学分析、花粉扫描电镜观察、花粉败育现象分析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研究发现,‘白花山碧’桃花粉严重败育,其花粉形态与‘白花’山桃(Prunusdavidianacv.Alba)和‘单白’桃相似.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在12月初至第二年2月中旬,其间有两次分裂高峰.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及其它研究资料,提出‘白花山碧’桃与‘白花’山桃和‘单白’桃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模糊决策在市花候选品种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56-556,577
采用模糊决策相似优先比的方法,从某市6种候选市花品种(荷花、碧桃、月季、菊花、迎春、梅花)中筛选最优对象。结果表明,6种候选市花品种的排序为:荷花、梅花、迎春、月季、菊花、碧桃。  相似文献   

14.
碧桃组织培养中褐化及其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桃单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接种时间和不同抗氧化剂对碧桃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碧桃组织培养的最佳取材时期是春季,采用75%酒精消毒30s,流水冲洗2遍后再用0.1%的升汞消毒10min为最佳消毒方法;使用5g/L Vc浸泡碧桃茎段30min后接种,并在培养基中附加2g/L的活性炭,能有效抑制碧桃褐化.  相似文献   

15.
桃内果皮木质素沉积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久保和京玉两个桃品种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桃内果皮的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盛花后28d时两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和肉桂醇脱氢酶(CAD)的活性都达到最大值,随后都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则在盛花后21d时就达到最大值,随后也呈现出总体降低的趋势;而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两品种桃内果皮中木质素的含量却逐渐增加。由此推论,当PAL,C4H,4CL,CAD和POD表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形成足够合成木质素所需的前体物质时,桃内果皮才开始快速积累木质素。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lative light intensity in canopy and yield and quality of Wanmi peach. The optimum relative canopy light intensity was judged to be 36.3% for high quality peaches, when canopy volumes of Wanmi peach trees with a relative light intensity 〈 30% accounted for 7.7 and 47.9% of the total canopy volume in June and September, respectively. The canopy volume with a relative light intensity 〉 80% was 27.7 and 3.1% of the total canopy volume in June and September, respectively. Peach canopies were divided into 0.5 m × 0.5 m × 0.5 m cubes, with the relative light intensity being measur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canopy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were also measured at these positions at harv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light intensity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outside to inside and from top to bottom of the tree canopy. Fruit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portions of the canopy, 1.5-3.0 m above ground.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ingle fruit weight and soluble solid content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relative light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化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哈尔滨市常见的8种树种糖槭、榆树、白桦、山桃稠李、金银忍冬、连翘、紫丁香、榆叶梅为研究材料,利用LCA-4型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观测;以观测数据为基础,对8种树种的固碳释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在整个生长季中,8个树种的固碳释氧量由高到低排列为榆树、糖槭、紫丁香、白桦、榆叶梅、连翘、金银忍冬、山桃稠李。同时对各树种整个生长季固碳释氧量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对树种的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霉菌对桃树铅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青霉菌对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铅的影响,把从土壤里分离到的具有铅富集能力的青霉菌(Penicillium Inordinate Arenicolasp.)接种到铅污染不同程度的土壤里,采用盆栽的方法观察这个菌株对毛桃(Prunuspersica L.Batsch)和大久保桃(Prunuspersica L.Batschcv.Okubao)铅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在接种青霉菌的土壤里生长的毛桃和大久保桃的根、茎、叶中铅累积量均比未接种青霉菌的低,茎叶中铅的分配率比未接种青霉菌的低;(2)接种青霉菌相对增加桃苗株高、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随着土壤中铅胁迫强度的增加,接种青霉菌对增加桃树株高及改善叶片生理特性的效应递减;(3)两个桃树品种的上述生理性状受铅胁迫的影响及青霉菌的缓解效应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大久保桃(Prunus persicaL.Batsch)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出库方式对冰温贮藏后果实细胞壁组分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低温冷链方式出库的果实在货架期期间好果率高并且出库后14 d果实硬度仍保持在12.43 kg/cm2,而缓慢升温和变温处理果实的硬度分别下降到3.45和3.33 kg/cm2,直接出库(对照)的硬度则降至2.98 kg/cm2。这可能是由于低温冷链出库降低了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使得果实中可溶性果胶和松弛结合型多糖的含量变低,从而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但低温冷链出库对果实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