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增生及肿瘤的形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归属于疱疹病毒科。MDV在流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异毒株,其共同特点是毒力比一般毒株强,有极强的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MDV分3个型,Ⅰ型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Ⅱ型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立克氏病毒型内。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毒力的鸡马立克氏病毒(MDV)在鸡神经系统中的感染规律及其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进程,本研究选用不同毒力的血清1型MDV (MDV-1)病毒株感染4日龄的SPF鸡,在接毒后1 d、3 d、5 d、7 d、10 d、14 d、17 d、21 d、25 d、28 d和35 d动态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并对感染后5 d和21 d的不同病毒株感染鸡的脑部和坐骨神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MDV-1强毒株在SPF鸡脑部的复制能力显著高于弱毒株(p<0.05);特超强病毒株BS在脑组织中出现的时间最早,早期复制最快。但不同毒力的MDV-1株在坐骨神经处的复制能力与其毒力无直接的关系。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在感染早期MDV-1强毒株对SPF鸡脑组织的损伤强于弱毒株;在感染后21 d,强毒株和弱毒株造成的脑部损伤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在坐骨神经处,强毒株造成的损伤明显强于弱毒株。本研究揭示了不同MDV病毒株在SPF鸡脑和坐骨神经的复制动力学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MDV-1在宿主神经系统中的感染、增殖及造成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毒超强毒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MD)是一种由B群疤疹病毒引起鸡的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和其它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所以,一直是国内外最受重视的禽病之一。马立克氏病病原为马上克氏病毒(MDV),根据MDV毒株抗原差异及其生物学特性,将MDV及其抗原相关病毒分成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强毒及其致弱毒,血清11型为天然不致瘤病毒,血清巨型为火鸡技疹病毒。其中血清I型MDV,根据其致病性又可分成四个亚型(Schat,1982),即超强毒株d强毒株,毒力温和株及强…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主要传染病,鸡群罹患该病使饲养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长,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MD病毒(MDV)属于B群疱疾病毒,具有很强的细胞结合特性,有三个血清型:MDV强毒及其致弱毒株为血清Ⅰ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作MD疫苗的火鸡疱疾病毒(HVT)则是该群疤疹病毒的血清Ⅲ型。1.疫病危害性马立克氏病毒传播途径多,危害严重。病鸡或阴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它们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垢和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健康鸡与病鸡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在集约化、密集型饲养的地区,长年没有对该病采取有效地消毒和控制措施,则病毒在鸡群中不断地传代增强而形成超强毒,造成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对1日龄非免疫鸡分别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Ⅰ型国际标准强毒GA株、国内标准强毒京-1株及Ⅰ型MDV疫苗毒CVl988株后第5d起,用改进的TRAP法和Bandscan软件测定分析、计算感染过程中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自接种MDV Ⅰ型强毒GA株和京-1株后,在鸡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之前端粒酶就可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感染鸡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在20~25日龄时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接种MDV CV1988后,整个试验期端粒酶活性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MDV CV1988疫苗株具有较可靠的免疫效果,PBMC端粒酶活性与马立克病的发病进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642-1646
<正>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 )是引起鸡T淋巴细胞致瘤的α疱疹病毒,该病毒导致一种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禽病,称为马立克病(MD)。已发现的MDV有3种血清型,Ⅰ型为致瘤性的MDV强毒株,Ⅱ型为无致瘤性的MDV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简称HVT)。HVT与MDV有明显区别,对鸡无致病性,广泛用于预防MD的活疫苗。近年来,MDV的致瘤基因在疫苗的防御机制下逐渐出现多态性变化和点突变变化~([1]),从而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Z4+HVT二价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鸡马立克氏病(MD)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制备了几种二价苗和单价苗。在实验室以高度易感的SPF鸡和商品鸡进行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Ⅱ型毒株和Ⅲ型毒株之间存在协同保护作用。由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组成的二价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单价苗。在以SPF鸡进行的免疫效力试验中,Z_4+HVT、SB_1+HVT、HVT、Z_4和SB_1的保护指数分别为78.9、78.6、41.7、46.7、和45.0;在以商品鸡进行的免疫效力试验中,Z_4+HVT、SB_1+HVT、HVT、Z_4和SB_1的保护指数分别为93.9、88.1、64.3、69.4和60.8。我们还用琼扩试验检查了强毒攻击后不同时期鸡羽囊排毒情况,发现Z_4+HVT二价苗抑制排毒的作用要比SB_1+HVT二价苗强。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引起鸡群的高死亡率及免疫抑制,对养禽业危害巨大。应用疫苗免疫是防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MD活疫苗814株及三价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防制该病。MD活疫苗(814株)其疫苗种毒MDV“814”株系从多年未发生过MD的鸡场分离,属于MDV血清I型自然弱毒株,而非人工致弱毒株,实验室试验证明该疫苗预防效力比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高28.5%,实际预防效力能使MD的死亡率由HVT预防的>7%下降到<2%。而且814疫苗株的预防效力受同种母源抗体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感染鸡后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周龄接种MDV超强毒株RBIB和7日龄接种MDV强毒株GA的鸡HI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鸡,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尚未发现MDV感染对法氏囊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并以淋巴细胞性肿瘤为特征的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70年代初应用火鸡癌疹病毒(HVT)疫苗成功防制MD,但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屡屡发生HVT免疫失败,致使由MD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1996年收检鸡病例348例,鸡马立克氏病78例,占22.41%,为鸡各类疫病之首。1病原及临诊特征MD的病原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鸡疮疹病毒科、鸡瘤疾病毒1型,HVT为鸡疤疹病毒D型。MDV及其相关的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包括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及由它们致弱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患病后死亡率一般在25%~30%不等,最高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造成的损失已大大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人现将对MD的一些新认识提供给同行,以供参考。1MD免疫失败的原因1.1MDV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MDV敏感性越高。据测定,1日龄雏鸡对MD…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疾病(MD),是由血清Ⅰ型疮疹病毒(MDV)引起的鸡肿瘤病,在抗原性方面,I型毒与鸡的非致瘤疤疹病毒(血清Ⅱ型)和火鸡疤疹病毒(血清皿型)(HVT)密切相关。在血清Ⅰ型MDV中有4种病变型:弱毒型(m)、强毒型(v)、超强毒型(vv)和新近发...  相似文献   

13.
以马立克氏病毒814株(MDV-814)作为免疫用抗原,建立了2个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4A6、3D7。鉴定结果表明;两株细胞所分泌的McAb均为IgM类免疫球蛋白,具有MDVⅠ型病毒特异性,无中和反应特性和沉淀反应特性。利用两种McAb对国内标准强毒MDV-京1株进行鉴定,肯定其为MDV-Ⅰ型毒株。  相似文献   

14.
刘学贤 《中国家禽》2001,23(22):49-49
马立克氏病(MD)疫苗毒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血清型,所有用于制备MD疫苗的毒株均来自于这三种血清型。血清Ⅰ型疫苗:包括全部的MD强毒和一些毒力相对较弱的病毒,血清Ⅰ型疫苗毒全部是细胞结合性疫苗毒,因此,必须超低温(在液氮中)贮存。于液氮中保存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贮存期间结合疫苗毒细胞的活力,保证注射后疫苗毒的侵袭力和增殖力。如RISPENSCVI988细胞结合性疫苗。血清Ⅱ型疫苗:包括一些天然无致病性分布和广泛的MD病毒,用于制苗的毒株对于免疫鸡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虽然这些病毒本身也能够提供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培育及鉴定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致弱病毒株,本研究将4株现地流行MDV强毒株(L-ZY、L-CZ、L-MS和L-SY株),在体外经CEF连续传代至110代,获得相应的4株高代次病毒株(L-ZYp 110C、L-CZp110C、L-MSp110C和L-SYp110C株).其中的L-MSp110C和L-SYp110C株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以2×103 pfu和2×104 pfu的剂量接种1日龄SPF鸡,在试验期(12周)内试验鸡均没有引起马立克氏病病变;高代次病毒株在体外增殖能力增强,而在体内增殖能力显著低于亲本病毒株.与亲本病毒株基因序列比对发现:4株高代次病毒株病毒基因组中Meq和RLORF 12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和插入;132 bpr序列拷贝数均显著增加;其中3株病毒株的RLORF4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以上结果表明,MDV强毒株体外传代至110代后,病毒增殖能力和主要致瘤相关基因的遗传特性均发生了改变,致弱毒株的毒力已完全弱化.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MD弱毒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疟疾病毒,有三种血清型即1型为强毒致病性MDV,I型为非致病性MDV,N型为火鸡疮疹病毒(HVT),其中1型MDV的毒力由经典的温和型不断向更强的毒力进化。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马立克氏病会议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学者都报道了近年MDV毒力增强问题,本文仅就此作一介绍。IMDV的霉力进化从1907年JoszefMarek博士在匈牙利首次描述马立克氏病,到五十年代.一种温和型马立克氏病毒株(mMDV)CU。一直引起典型的疾病。五十年代后期Benton(195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鸡马立克氏病毒(MDV)野毒株,确定分离株毒力,为抗MDV独特型苗制备标准抗原作准备。方法:采集新疆鸟鲁木齐某鸡场大量死亡、伴有典型眼型、神经型马立克氏临床症状的海兰蛋鸡血清、羽囊和脏器做琼扩,电镜及免疫电镜,病理切片,细胞接种,SPF鸡胚回归试验。结果:发病鸡琼扩血清阳性率57.12%,羽囊阳性率100%;而免疫电镜观察到形态呈椭圆形裸露粒子带有囊膜,中空形,直径273-400nm的MDV病毒;肝、脾、神经组织的病理切片观察到大量、多型性淋巴细胞;细胞产生病变;鸡胚死亡率69.23%,死胚肝脏萎缩呈土绿色。结论:分离株为强毒力MDV。  相似文献   

18.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感染鸡马立克病病毒血清Ⅰ型(MDVⅠ)814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提取病毒总DNA,以其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MDVⅠ GA株基因组gE、gI、gp8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814株的gE、gI、gp82基因,并将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 Star软件分析814株gE、gI、gp82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与已发表的MDVⅠ毒株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MDVⅠ毒株的gE、gI、gp82基因同源性很高,814株与已发表的MDVⅠ毒株的gE、gI、gp8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9.4%、98.9%和99.6%以上.  相似文献   

20.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为了研究MDV编码的miRNA与致瘤性的关系,通过对缺失部分miRNA的MDV-MS毒株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并将其结果与MDV-MS强毒株的致病性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缺失miRNA的重组MDV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无致病性,而接种MDV-MS毒株的SPF鸡却显示出很强的MD典型症状.此结果证实MD V编码的miRNA对MDV的致瘤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对重组MDV感染鸡的羽髓病毒载量的动态检测,发现此处编码MDV-miRNA的基因为复制非必须区,但重组病毒rMS△miR9-12比亲本病毒MDV-MS的体内复制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