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10月、12月和2011年3月分别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北芦村、南芦村、锣鼓桥、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前等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7属4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34种,蓝藻门(Cyanophyta)8属2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22种,隐藻门(Crypt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2属2种和金藻门(Chrysophyta)1属2种.对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变化分析表明,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采样点绿藻的种类数总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秋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各采样点多次出现的优势种有:隐头舟形藻(N.cryptocephala)、小球藻(C.vulgris)和小球衣藻(C.microsphaera).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析表明,主要藻类全年变化趋为夏秋季绿藻-硅藻-蓝藻,冬春季硅藻-绿藻-蓝藻.浮游植物 Margalef 指数和 Shannon-Weiner 指数评价水质结果类似,除个别样品外,主要为重污染水质  相似文献   

2.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6-5188,5285
分析了东风西沙水源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分布、群落结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共监测出藻类6门共64种(属),分别为蓝藻、绿藻、硅藻、隐藻、裸藻、金藻,其中硅藻和绿藻共47种,为水源地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浮游植物优势种单一,主要为硅藻门的短小舟形、克洛脆杆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且优势度值较小;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8.20×10^5 ~8.40×10^6 cells/L,均值为3.71×10^6 cells/L;群落特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东风西沙目前水质较好,总体上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区藻类种群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冬,三峡水库蓄水至173 m.随着蓄水水位的抬升,库区内长江干流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回水区流速进一步减慢,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可能性相应增加.为探究水位抬升对彩溪河水环境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春季(3月)、夏季(7月)对该区域五个采样点展开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跟踪观测,并运用Margalef(d)丰富度指数法、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法、Pielou(J)均匀度指数法,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0种,硅藻门17属33种、绿藻门24属40种、蓝藻门7属10种、甲藻门2属3种、裸藻门4属10种、黄藻门2属2种、隐藻门1属2种;硅藻和绿藻是该区域的优势种;其中春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绿藻型,绝对优势种为硅藻;夏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绝对优势种群为绿藻.高阳采样点春季发生铁锈红"水华",藻类密度高达103.6×105cell/L.各监测断面的d、H、J值分别为:春季0.68~1.70、0.99~1.44、0.228~0.345,夏季1.0~1.91、1.24~2.10、0.30~0.49,综合得出澎溪河回水区春季属于中度-重度富营养化,夏季属于中度富营养化,夏季水质优于春季.  相似文献   

4.
于2006年10月~2007年7月对合浦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浮游植物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现状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合浦水库浮游植物共有6门90属,其中以绿藻门最多(49属),其次为硅藻门(14属),蓝藻门(13属) ;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425.2×104ind·L-1,生物量为5.06mg·L-1;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为冬季的硅藻型,到春季的硅藻-甲藻型,到夏季的蓝藻型,再到秋季的蓝藻-绿藻型;Shannon-Veaner指数表明,秋季的2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6—9月份对扎龙湿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43个分类单位,分别隶属于8门、12纲、22目、38科、82属、243种。初步分析了扎龙湿地夏秋两季典型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种类组成最多的为硅藻门,共90个分类单位,占37.04%,其次为绿藻门88个分类单位,占36.21%;数量组成也以硅藻门最多,为14.51×104个.L-1,占总数量的50.33%,绿藻门次之,为6.54×104个.L-1,占22.69%。根据种类组成及分布初步推断,扎龙湿地浮游植物夏季为硅藻—绿藻优势型;秋季为硅藻—绿藻—裸藻优势型。夏季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和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Hass.);秋季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Ehr.)Ralf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扎龙湿地总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 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乌梁素海浮游植物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秋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出现浮游植物7门81种;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9.4%;硅藻次之,共1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7.3%;其余各门藻类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蓝藻、裸藻、黄藻、隐藻、甲藻,种类数量分别为13,6,4,3,1,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1%,7.4%,4.9%,3.7%,1.2%。各监测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在13~37之间,生物量变化在(1.20~14.05)×106ind·L-1之间。各站位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07~0.50之间,相似性较低,显示出各个监测点的生境差异较大。共发现优势种4门19种,优势度变化在0.10~0.60之间,除了大纵湖和泰东河口的铜绿微囊藻以及兴化二水厂的水华微囊藻具有较高优势度外,其余各站位的优势种优势度都不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07~4.45之间,平均为3.29;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1~0.87之间,平均为0.7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较高。  相似文献   

10.
唐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81-10583
2003年分别于8和12月对潭江下游及黄茅海入海口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16个采样点不同时期的叶绿素a在0.28~37.50mg/m3范围内变动,冬季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高于夏季。16个采样点共观察到浮游植物58属,71种,其中绿藻门27种,硅藻门19种,蓝藻门12种,其余为隐藻、裸藻和甲藻类。16个采样点浮游藻类3次采样的平均丰度在11.2万~69.7万个/L。硅藻丰度最高,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湖沼圆筛藻(Cosinodiscuslacustris),线形双菱藻(Surirellacaproni);绿藻丰度居其次,优势种为栅藻(Scerdesmusspp.)等绿球藻目的种类;隐藻主要由啮噬隐藻(Cryptomonaserosa)组成;蓝藻和其他藻类丰度比较低。根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丰度,该调查水域属于中到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主要由淡水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