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为研究SPF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后白细胞介素2(IL-2)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SPF鸡感染REV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EV感染组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2基因的表达量在感染后7d、14d、21d、28 d、35 d、42 d和49 d均呈现升高,而且除21日龄、28日龄鸡的脾脏外,均为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后可以诱导鸡的机体表达IL-2.  相似文献   

2.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IL-18)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肉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18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 18的分泌水平在感染后7和14 d均显著升高(P<0.05),在感染21、28、35和42d表达差异均有显著变化(P<0.05).本研究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1日龄SPF鸡分别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ARV)和REV+ARV,于感染后3、5、46 d采集脾细胞做脾淋巴细胞培养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鸡感染REV后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感染后5 d,REV单独感染引起IFN-γ8倍的增长,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ARV单独感染引起IFN-γ2倍的增长。REV和ARV共感染鸡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增长了3倍。至感染后46 d,共感染和REV单独感染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差异显著,ARV单独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4.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SPF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基因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腔上囊中IL-6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本试验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鸡NLRC5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刺激后转录水平的变化,通过REV刺激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刺激后7天采集细胞,提取总RNA,并设计相关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LRC5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LRC5、MHC-I、IL-6、IL-18、STAT1、STAT3、NF-κB)m RNA表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EV感染后MHC-I、IL-18、STAT1和STAT3的转录水平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显著(P0.05),NLRC5、IL-6和NF-κB转录水平低于未刺激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初步证实REV刺激能够引起CEF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且对NLRC5基因及其信号通路产生影响,REV可能通过抑制NLRC5基因表达来抑制机体先天性免疫。  相似文献   

6.
以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AA肉鸡后不同时间,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液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能力在REV和ALV-J共感染后7 d均下降,REV单一感染组在感染后17、37 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V-J单一感染组也呈现下降趋势。在脾淋巴细胞反应中,REV感染组在感染后37 d极显著降低(P〈0.01),ALV-J组显著降低(P〈0.05)。REV和ALV-J共感染抑制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较单一感染强,效应期也较长,在感染后37 d,共感染对血液和脾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均大于REV和ALV-J的单一感染(P〈0.05)。在感染后273、7 d检测NDV抗体,单一感染组降低显著(P〈0.05),而共感染组下降极显著(P〈0.01),且显著低于单一感染组(P〈0.05)。本研究表明REV、ALV-J感染不仅能抑制体液免疫反应,也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且共感染比单一感染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REV和ALV-J共感染鸡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痛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感染时,2种病毒的病毒血症水平动态均无明显变化。在单独感染ALV—J后5周有30%(5/16)的鸡产生抗体,而有REV共感染时,没有鸡产生针对ALV—J的抗体(o/16),表明REV感染可明显抑制鸡体对ALV—J抗体的反应,而REV与ALV—J共感染对REV抗体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共感染肉鸡,研究这2种病毒对鸡的致瘤作用,结果表明肉鸡共感染MDV和REV后13d即可发生死亡.接种后100d死亡率达84%。死亡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可以形成2种外观明显不同的散在的大肿瘤结节和弥漫性的小肿瘤结节。取发病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腺胃等组织样品做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后发现这些脏器均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增生。对这些连续切片分别用MDV和REV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荧光试验,则同1份样品存在可以与REV和MDV分别呈现阳性反应的肿瘤细胞团,结果表明REV和MDV可以在感染鸡的体内分别诱发形成肿瘤。在接种后14、21、28和42d随机采集3只鸡的全血分离MDV和REV,均可以同时分离到MDV和REV。表明REV和MDV的共感染延长了病毒血症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应用识别不同表位的鸡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Mature chicken interleukin-18,mChIL-18)的2株单克隆抗体(mAb)1G9和2E6,建立检测mChlL-18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利用此方法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人工感染SPF鸡体内mChIL-18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捕获抗体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mg/L,检测抗体的工作效价为1:800,待检样品的最佳稀释度为1:400,检测敏感度可达31.5ng/L,与其他细胞因子等抗原蛋白无交叉反应;跟对照组相比,REV感染鸡体内mChIL-18的表达量在7、14、21、28、35、42、49d均呈现升高,但只有14日龄时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ChIL-18的双抗体夹心ELISA,为鸡传染病的细胞免疫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15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2组,100只作为攻毒组,50只作为对照组。攻毒组腹腔注射2 000PFU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细胞毒0.2mL;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病毒稀释液。2组鸡严格隔离,在相同条件的负压隔离器中饲养。攻毒后60d,屠宰所有存活鸡。在对照组中取4个正常鸡的脾脏(HS);在攻毒组中取4个感染MDV后产生肿瘤鸡的脾脏(TS)及4个感染MDV后未产生肿瘤并表现为健康鸡的脾脏(ANS),并对TNFSF13B和ST18基因在这些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相关基因TNFSF13B和ST18的表达在产生肿瘤鸡的脾脏中都是显著性下调的。MDV通过抑制宿主TNFSF13B基因的表达来抑制B细胞分化、成熟进而对宿主免疫系统进行抑制;同时MDV通过下调肿瘤抑制基因ST18的表达,促使机体肿瘤发生。在对MDV有明显抵抗能力的鸡(ANS组)中,TNFSF13B和ST18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健康鸡基本一致,表明这2个基因在MDV抗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禽类后导致免疫器官发生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 以1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对象,将100只SPF雏鸡随机均分为REV感染组和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REV感染组雏鸡经腹腔感染500 μL REV稀释液,对照组雏鸡经相同途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于病毒感染后第1、7、14、21、28和42天,2组雏鸡随机各抽取5只,心脏采血处死雏鸡后快速摘取法氏囊。分别应用HE染色和病理切片成像系统测定分析法氏囊细胞核浆比,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测定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C-myc阳性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法氏囊Bcl-2和C-myc 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 ①REV感染1日龄SPF雏鸡后21~42 d,其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P<0.01);②SPF雏鸡感染REV后21和28 d,其法氏囊细胞核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雏鸡(P<0.05);③REV感染SPF雏鸡法氏囊中Bcl-2和C-myc阳性细胞数在病毒感染后21和28 d显著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④REV感染SPF雏鸡后21 d,其法氏囊Bcl-2和C-myc 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雏鸡(P<0.01)。⑤SPF雏鸡感染REV后,其法氏囊中Bcl-2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雏鸡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1和28 d分别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病毒感染组雏鸡的C-myc蛋白含量也始终高于对照组雏鸡,且21和28 d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 REV感染所致SPF雏鸡法氏囊细胞Bcl-2和C-myc的mRNA表达以及蛋白含量异常均与病毒感染导致的法氏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而法氏囊细胞凋亡数量增加与REV感染引发的机体免疫机能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1日龄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后免疫器官匀浆涂片的免疫学变化。结果发现,雏鸡感染REV后其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中淋巴细胞数、酯酶阳性(ANAE+)T细胞数以及颗粒型和弥散型ANAE+T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P<0.01)。表明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饲料对SPF鸡免疫功能和磷脂酰肌醇三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14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雏鸡12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发酵饲料组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基础阻断剂组为基础饲料加PI3K阻断剂组,乳酸菌阻断剂组为乳酸菌发酵饲料加PI3K阻断剂。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组与对照组、乳酸菌阻断剂组与基础阻断剂组比较,乳酸菌发酵饲料可降低雏鸡耗料增重比(P<0.05),提高日增重、T淋巴细胞转化率、B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α(IFN-α)、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提高雏鸡新城疫抗体(NDV-Ab)水平(P<0.05),提高雏鸡脾脏中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基础阻断剂组与对照组、乳酸菌阻断剂组与发酵饲料组比较,PI3K阻断剂可以提高雏鸡耗料增重比(P<0.05),降低日增重、T淋巴细胞转化率、B淋巴细胞转化率、IL-2、IL-6、IFN-α、IgM、IgA和IgG含量(P<0.05),降低雏鸡NDV-Ab水平(P<0.05),降低雏鸡脾脏中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乳酸菌发酵饲料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提高SPF雏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成功筛选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P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日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组方对鸭只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P1组(预防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y组(阳性对照组)与K组(健康对照组)(P〈0.05;P〈0.01),P2组(治疗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K组(P〈0.01);P1组极显著提高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1);P2组显著提高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5);P1组、P2组IL-6 mRNA的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P〈0.1)。说明组方P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分泌IFN-γ及IL-6,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感染SPF鸡对IFN-γ、IL-2、IL-4和IL-10共4种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4种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其中IFN-γ质量浓度A组于第7、14天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于第7天显著高于C组(P〈0.05);IL-2质量浓度各组于第3、5、7天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以此为:A、B和C组;A组与B组IL-4和IL-10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IL-4质量浓度于第5、7、14天显著高于C组(P〈0.05);且2组IL-10质量浓度于第5、7、14、21天显著高于C组(P〈0.05)。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IFN-γ、IL-2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和IL-4、IL-10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的细胞免疫作用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对 1日龄 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 ,观察了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REV后胸腺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于7、2 1、4 2和 4 9日龄明显降低 ( P<0 .0 5) ,于感染后 1 4、2 8和 3 5日龄极显著减弱 ( P<0 .0 1 ) ;脾脏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分别于感染后 1 4~ 2 8d和 3 5~ 4 9d较对照组雏鸡明显或极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法氏囊和脾脏 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在感染后 7~ 4 9d和 1 4~ 4 9d极显著减弱 ( P<0 .0 1 )。免疫器官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与体重比值及体重分别于感染后 7~ 4 9、7~ 3 5、7~ 4 9d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说明SPF雏鸡感染 REV后 ,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 ,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明显降低或抑制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96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acid 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雏鸡血液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35天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28天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在第7~28天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局部淋巴组织哈德尔腺(Hader’s gland,HG)、派伊尔结(Peyer’s patch,PP)和盲肠扁桃体(caecal tonsil,CT)中ANAE+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GH、PP和CT中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 转录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雏鸡血液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及细胞因子TNF-α转录持续升高与REV造成感染雏鸡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了1日龄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病毒(REV)后,免疫器官脾脏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雏鸡感染REV后脾脏细胞TNF诱生活性极显著增高(P〈0.01),TNF诱生活性明显增高与REV在机体各器官内长期大量繁殖紧密相关,并引起各免疫器官严重的变质性变化,以及由于TNF高含量的免疫损伤作用而降低机体各免疫器官的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