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NCBI上公布的猪Lp-PLA2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小型猪肺脏cDNA为模板进行PCR,将扩增产物连接进入具有EF1α启动子的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然后,将猪Lp-PLA2表达载体转染入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经过G418抗性筛选,鉴定,成功得到5株转Lp-PLA2基因的猪成纤维细胞系。这为下一步建立Lp-PLA2转基因猪及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Oct4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巴马小型猪睾丸组织扩增Oct4基因编码全序列。然后将该基因重组于含有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成pEGFP-Oct4重组质粒,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测序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使用脂质体2000将pEGFP-Oct4转染巴马小型猪肾脏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转染细胞株中可检测到Oct4的转录。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Oct4,并可在巴马小型猪肾脏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Oct4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制备猪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多克隆抗体,有利于研究猪Lp-PLA2与炎症发生的相关性。本试验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猪Lp-PLA2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使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该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猪Lp-PLA2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对获得的抗体进行免疫检测。电泳结果显示猪Lp-PLA2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猪Lp-PLA2在1 mol/L IPTG、37℃条件下,表达于菌体中;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抗体与猪源Lp-PLA2有良好的交叉反应。因此,该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利用猪作为动物模型研究炎症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方法分别从pGL3-Mx1载体上和pcDNA3.1(+)载体上扩增猪Mx1启动子和BGHpolyA;利用重叠PCR方法获得猪源的Cre重组酶基因,并从pGcFRT2NeoR上用Xhol Ⅰ和Sal Ⅰ酶切得到FRT2NeoR盒子.将上述4个片段利用SOE-PCR及T5 DNA连接酶连接,然后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Cre表达载体Mx1-Cre-BGHpolyA-FRT2neoR.用LipofeetamineTM2000介导转染猪成纤维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表达载体Mx1-Cre-BGHpolyA-FRT2neoR,并成功整合到猪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获得了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为最终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方法从猪基因组DNA中扩增了1.2 kb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MSTNPro-EGFP;通过转染C2C12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和猪成纤维细胞,对猪myostatin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控活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猪myostatin基因启动子可以启动GFP在C2C12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而将猪MSTNPro-EGFP载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后并未观察到GFP的表达,说明myostatin基因表达的肌肉特异性源于启动子的转录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建立猪颗粒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和新生巴马小型猪不同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及传代培养技术体系和冷冻保存方法,并比较猪卵丘/颗粒细胞和新生巴马小型猪肌肉成纤维细胞HDAC1基因的mRNA表达的差异,从分子水平上鉴定新生巴马小型猪肌肉成纤维作为供体细胞的可行性。运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方法分离不同来源的组织细胞进行培养,并比较了常规冷冻保存和微量冷冻保存对细胞复苏率的影响,同时,运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猪卵丘/颗粒细胞和新生巴马小型猪肌肉成纤维细胞HDAC1基因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猪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生长需要5~6d;用组织块法获得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单层的生长时间为10~11d;用组织块法可以成功地对新生巴马小型猪的肌肉、肺、肾脏、心、睾丸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和传代培养,肾和睾丸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后,长满形成单层细胞需要12~13d,而肺、肌肉和心脏组织的则需要15~16d。(2)细胞的微量冷冻保存效果优于常规冷冻保存(P〈0.05)。(3)猪卵丘/颗粒细胞与新生巴马小型猪肌肉成纤维细胞HDACl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比0.985,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及传代培养和微量冷冻法,丰富了这种猪体细胞的分离培养种类,为其体细胞核移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供体细胞,并从表观遗传的角度分析,鉴定了新生巴马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与猪卵丘/颗粒细胞一样适合作供体,为核移植前的供体细胞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体外研究E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对EP1基因进行了组织分布分析。以猪骨髓cDNA为模板克隆了猪E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对克隆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用非酶连接技术将此基因克隆至丙酸诱导型原核表达载体pBbB3a-His6-MBP-LIC中。用菌液PCR进行阳性克隆鉴定并测序,将测序鉴定正确的克隆菌液提取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丙酸钠诱导表达His6-MBP-EP1融合蛋白,并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克隆了猪EP1基因,长度为651bp,猪EP1基因在骨髓中的表达量很高;构建了EP1丙酸诱导型原核表达载体pBbB3a-His6-MBP-EP1;His6-MBP-EP1融合蛋白在裂解菌液的上清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65560。结果表明,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P1基因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在体外开展猪EP1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分离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冷冻和复苏;通过接触抑制和解除抑制研究该类细胞的增殖潜力,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并通过脂质体介导对分离到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EGFP-N1和DsRed-N1基因转染。结果成功分离到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体外可以大量传代和冷冻,目前已经传至50代以上,生长良好;冷冻复苏和接触抑制解除后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形蛋白表达阴性;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表明瞬时转染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可以获得成功,其中转染DsRed-N1基因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已经传至60代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在体外能稳定培养和传代,并可以成功获得转基因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技术从猪瘟免疫猪血中提取基因组,并从中扩增出约500 bp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于大肠杆菌pMD18-T载体,经PCR、测序鉴定后,将其片段克隆于pET32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猪α干扰素在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成功地获得了分泌表达,且表达蛋白在PK-15细胞上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猪α干扰素的功能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过表达Fad24基因对猪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的影响。根据猪Fad2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猪Fad24基因的全长CDS区片段,构建猪Fad24过表达载体,通过测序比对碱基和氨基酸序列,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将过表达Fad24载体转染猪DFAT细胞,从mRNA水平验证了Fad24基因在猪DFAT细胞中的过表达水平,然后将过表达Fad24的猪DFAT细胞在体外诱导成脂分化,从形态学、Fad24、成脂和成骨分化核心转录因子表达水平上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猪Fad24过表达载体碱基序列一致性高达99.8%,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100%;过表达Fad24的猪DFAT细胞Fad24的表达量高出正常猪DFAT细胞表达量约45倍;成脂分化诱导5 d时,与对照组的正常分化比较,过表达Fad24的猪DFAT细胞成脂分化完全被抑制,相反强力转向成骨分化,细胞积聚成许多小结节,诱导7 d时已形成典型的成骨样大结节,表面可见细胞分泌物;经茜素红染色鉴定,证实细胞分泌物中含有矿化物质沉淀;经Real-time PCR检测,证实过表达Fad24试验组显著下调成脂分化核心转录因子PPARγ2、SREBP...  相似文献   

11.
β防御素是猪体内分泌的一类抗菌肽,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中,在抵抗病原入侵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猪β防御素对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并且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无残留等优点,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表明,猪β防御素的表达与个体抗病力正相关,增加内源性防御素表达或直接摄入外源性防御素均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促进生长。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益生菌、病原微生物等外源刺激皆可影响β防御素的表达。随着防御素相关研究的深入,将有望解决养猪生产中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耐药性、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猪β防御素的结构特征、表达特异性及生物学功能,主要综述了外源刺激对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步说明外源β防御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仔猪生产中的效果,旨在为猪β防御素的深入研究及其在生猪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雄性生殖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索猪雄性生殖干细胞(mGSCs)体外分离、培养的适宜条件,建立猪雄性生殖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对新生小猪睾丸生殖干细胞进行了体外分离和初步的培养鉴定,并利用层黏连蛋白和明胶的不同贴壁特性,比较2种差易贴壁分选方法的富集效果,并对传代后的干细胞培养1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培养细胞是否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OCT-4。试验结果表明,层黏连蛋白更适用于猪生殖干细胞的富集、培养,细胞分选效率及增殖生长明显优于采用明胶分选的方法。培养的mGSCs拥有与小鼠mGSCs相同的形态、增殖及表达特征。鉴定结果显示,生长细胞克隆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支持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培养的生殖干细胞克隆表达转录蛋白OCT-4,而饲养层支持细胞OCT-4抗体染色则呈阴性。结果表明培养的干细胞克隆仍保持较好的干细胞活性,保持正常的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初步建立了生殖干细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析了五指山试验用小型猪TIMP-2基因的分子特性和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将人TIMP-2 mR-NA全长序列在猪ESTs数据库中检索获得同源性较高的ESTs,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克隆获得包含完整CDS区的猪TIMP-2基因cDNA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分子结构特性,应用RT-PCR研究该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特异表达情况.结果,猪TIMP-2 cDNA序列全长790 bp,包括66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1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质与人(97%)、大鼠(97%)、小鼠(97%)等物种TIMP-2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蛋白质序列预测分析发现,猪TIMP-2氨基酸序列理论等电点(pI)为7.65,相对分子质量(MW)为24.5 ku,它包括27AA的前导序列和194AA的成熟肽段,其前导序列比其它物种多1个亮氨酸(Leu).结构功能预测发现其具有1个在种间高度保守的NTR_TIMP结构域和N端VIRAK保守序列,序列中存在的12个半胱氨酸(Cys)可以形成6对二硫键结构.表达谱分析表明TIMP-2基因在猪的多个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在睾丸、垂体、胃、大肠、卵巢、子宫和90 d胚胎骨骼肌中高表达;而在心脏、小肠、脑、肝脏、成年猪骨骼肌中表达量极低;在肾脏、胸腺、脾、甲状腺、33 d胚胎中中度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发生组织发育和重构活动相对活跃的组织器官和时期表达水平较高,亦符合其固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发猪圆环病毒3 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在广西猪群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PCV3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广西482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7份病猪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分析PCV3阳性率在广西不同地区、年份、季节和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对145份PCV3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显示,PCV3除在百色、防城港未检出,在广西其他12个地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2017~2019年广西PCV3样品阳性率和PCV3猪场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夏季PCV3阳性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育肥猪PCV3阳性率最高,为21.70%,其次是流产母猪、保育猪、流产胎儿,阳性率分别为20.00%、19.05%和11.02%,哺乳仔猪PCV3阳性率最低,为8.21%;PCV3单一感染率较高,为30.34%,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也较为常见,甚至出现四重感染。调查结果表明,PCV3感染在广西普遍存在,且近年来感染呈增加趋势,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各生长阶段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以育肥猪最为严重,对母猪和保育猪危害也较大;PCV3单一阳性率较高,但仍以混合感染为主,尤其是与PRRSV和PCV2的混合阳性率较高,提示这3种病原在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寻找不同品种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遗传效应进行初步分析。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获得了在梅山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差异表达的肌肉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muscle form,PYGM)基因及其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猪PYGM基因编码842个氨基酸,与人、牛、狗、小鼠、大鼠和羊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6%、97%、96%、96%、96%和97%的相似性,而且该基因在各组织中表达量均很高。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在3′非翻译区(3′UTR)125 bp处存在1个突变。利用PCR-RFLP方法,在大白猪、梅山猪、长白纯种猪和170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中检测了该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的多态性与瘦肉率、骨率、肥肉率、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长显著相关,尤其是活体瘦肉率AA基因型(大白猪、长白猪优势基因)比BB基因型(梅山猪优势基因)高3%,肥肉率低5%,与外来猪种瘦肉率显著高于本地猪的性状表现是一致的。因此,猪PYGM基因125 bp位点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辅助常规育种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快速PCR检测方法,并对规模化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疑似患有典型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的病猪进行病理学观察,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开放阅读框2(ORF2)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对四川地区的规模化猪场进行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建立的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样品中PCV2病原,可重复性好。应用此方法对9个规模化猪场的10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论 PCV2感染在规模化猪场的存在比较普遍,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疫病的检测和进行PCV2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20年新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律,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 218份血清中PRRSV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8.49%(956/1218),高于国家规定标准(70%)。S/P的平均值为1.22±0.84,变异系数为69.45%。不同类别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在59.19%~91.50%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的10个规模化养殖场中,9个场PRRSV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标准。不同类别猪群PRRSV变异系数较高,需进一步对现有的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各猪群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为对南阳市某猪场发生腹泻的病原进行鉴定,结合猪场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HE染色、RT-PCR等实验室技术综合判定。结果显示,某场新生仔猪发病率100%,临床表现为严重呕吐、腹泻且病死率较高,肠道组织切片发现空肠绒毛脱落、回肠细胞碱性粒子变多,RT-PCR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提示本次某猪场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酒泉市五个农业县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3型(PCV3)流行情况,在辖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生长阶段的19个规模化养殖场、38个散养户、4家屠宰场采集血清样品230份、粪便样品250份、猪肺脏、扁桃体、颌下淋巴结等组织样品220份,进行PCV2和PCV3核酸检测,检出阳性样品138份,阳性率为21.23%,PCV2的阳性率为15.54%,PCV3的阳性率为5.69%,表明PCV2的流行比PCV3更普遍、阳性感染率更高,但在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猪场的危害程度和流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规模养殖场的总体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散养户,保育猪的感染率高于其他生长阶段的生猪。本次实验对酒泉市猪场PCV感染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为科学养猪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