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重叠延伸PCR将宇佐米曲霉中1 347 bp的酸性蛋白酶基因pepA与黑曲霉耱化酶基因5′同源臂和3′同源臂进行拼接,构建pepA基因表达框.将此表达框插入载体pSZH中,构建黑曲霉同源重组表达载体pSZH-pepA.将裁体pSZH-pepA通过冻融法转化农杆菌AGL1,进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菌丝体.以PDA作为共培养培养基,乙酰丁香酮(简称AS)浓度200μmol·mL-1的条件下,28℃恒温静置培养48 h,经潮霉素筛选和PCR鉴定获得3株重组菌株.以出发菌株作为对照,对3株重组菌株静置培养7d后的发酵液上清进行酶活测定,结果发现酸性蛋白酶酶活最高达45.56 U· mL-1,而出发菌株的酸性蛋白酶酶活仅为3.72 U· mL-1,表明酸性蛋白酶基因pepA在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中得到表达.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pepA基因导入黑曲霉菌丝体的转化体系,为实现酸性蛋白酶在黑由霉菌丝体中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秦烟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烟草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陕西地区广泛种植的烟草品种秦烟98为试材,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介导法,将从酿酒酵母细胞中克隆到的具有较强耐盐表型的HAL1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用50 mg/L卡那霉素(Kan)筛选转化外植体用800 mg/L羧苄青霉素(Cb)除菌可以获得理想的筛选和除菌效果。以优化的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的遗传转化条件为:将未经过预培养(预培养0 d)的外植体用稀释150倍的农杆菌菌液(OD600=0.5)浸泡1min,转至MS1培养基上共培养48 h,用无菌水冲洗后于体积分数2%NaClO中浸泡15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置800 mg/L Cb+质量分数0.1%的甘露醇中浸泡约12 h除菌。【结论】获得了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遗传转化的最佳优化条件,有效地减少了外植体的污染率,提高了抗性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方法,建立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高效转化体系,构建病原菌的突变体库并进行筛选,为已突变基因提供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功能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材料、真菌孢子浓度、农杆菌预诱导终浓度、IM诱导培养基pH、共培养介质、共培养时AS浓度、共培养温度)试验,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形态观察与致病性试验筛选突变体.[结果]得到的最佳转化条件为:农杆菌预诱导浓度OD600=0.8,病原菌孢子浓度106 CFU/mL,转化受体材料为分生孢子,共培养培养基pH 5.4,共培养温度25℃,共培养培养基中AS浓度200 μmol/L,共培养介质为硝酸纤维素膜.通过条件优化,转化效率可达到800~90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功将GFP基因转入病原菌中并表达,构建了病原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通过筛选得到多个表型和致病性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功能注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胶毒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绿木霉菌T23为研究对象,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进行改良,并利用改良的ATMT技术对绿木霉菌T23胶毒素合成候选基因簇中的甲基转移酶基因gliN-T进行基因敲除,通过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基因敲除突变体培养液中的胶毒素含量变化情况,明确gliN-T对胶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绿木霉菌T23分生孢子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5mg/mL的细胞壁裂解酶(Glucanex),30℃处理2~3h后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每106个孢子转化子数从0.25个提高10个;利用改良的ATMT技术,成功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ΔgliN-T。胶毒素检测结果发现:在野生型T23的24h培养液中未产生胶毒素,而在48、72、96h的培养液中均检测到胶毒素;在相同的条件下,ΔgliN-T在4个生长时期均无法产生胶毒素,表明gliN-T的缺失抑制了绿木霉菌T23胶毒素的合成,说明该基因在胶毒素合成途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分子改造的方法改造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cbh1,提高其纤维素酶活力,为工业化生产纤维素酶提供参考.[方法]用DNaseI消化里氏木霉cbh1,回收100 bp左右的片段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以连接产物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改造的cbh1基因转化里氏木霉原生质体,使改造的cbh1基因与里氏木霉原有的cbh1基因发生同源重组.通过比较滤纸酶活力的方法筛选纤维素酶活力提高的突变菌株,在NCBI上比对分析突变菌株的cbh1序列.[结果]经克隆测序获得基因片段大小为637 bp,与里氏木霉同属菌株cbh1基因的相似性在88‰98%,确定为里氏木霉cbh1的基因片段.经DNaseI消化15 min、T4 DNA连接酶连接、经PCR扩增获得改造后的cbh1基因.将改造cbh1基因片段转化里氏木霉原生质体,得到cbh1基因突变体库.从cbh1基因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酶滤纸酶活比出发菌株高1.7518倍的突变菌株E2-1.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菌株E2-1的cbh1基因有14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5个碱基为置换突变,8个碱基为缺失突变,1个碱基为插入突变,分布于cbh1基因的9个位置.[结论]改造后的cbhl因能与里氏木霉的染色体DNA发生同源重组,进而提高突变菌株的纤维素滤纸酶活力.  相似文献   

6.
以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C.A.Mey.)O.E.Schulz]为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T-DNA插入突变群体,构建了一个具有5 000株抗Basta/Kan的盐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其中有若干个株系有明显的表型改变,包括花期的改变、株型矮小、叶片形状改变等。并优化了建库的各因素,确定了最佳的盐芥栽培技术及转化体系,盐芥春化温度及时间为4℃、30 d,转化用菌液浓度OD600≈2.0,侵染时间2 min,暗培养1 d,Kan筛选浓度50 mg/L,除草剂(Basta)筛选浓度为稀释1 500倍;这些因素可为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盐芥转基因、突变体构建等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通过重叠延伸PCR将宇佐米曲霉中1 347 bp的酸性蛋白酶基因pepA与黑曲霉糖化酶基因5’同源臂和3’同源臂进行拼接,构建pepA基因表达框。将此表达框插入载体pSZH中,构建黑曲霉同源重组表达载体pSZH-pepA。将载体pSZH-pepA通过冻融法转化农杆菌AGL1,进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菌丝体。以PDA作为共培养培养基,乙酰丁香酮(简称AS)浓度200μmol.mL-1的条件下,28℃恒温静置培养48 h,经潮霉素筛选和PCR鉴定获得3株重组菌株。以出发菌株作为对照,对3株重组菌株静置培养7 d后的发酵液上清进行酶活测定,结果发现酸性蛋白酶酶活最高达45.56 U.mL-1,而出发菌株的酸性蛋白酶酶活仅为3.72 U.mL-1,表明酸性蛋白酶基因pepA在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中得到表达。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pepA基因导入黑曲霉菌丝体的转化体系,为实现酸性蛋白酶在黑曲霉菌丝体中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深绿木霉菌T23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丝状生防真菌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株T23的遗传转化体系。并且,通过提高筛选培养基中潮霉素B的浓度和调整农杆菌的培养时间,对转化体系作了进一步的优化。转化效率约为50个突变体/10^7个分生孢子。所有转化子经继代培养5代,潮霉素B抗性筛选后,共得到118个遗传稳定的转化子。随机抽取部分转化子,进行PCR和soutllem blot分子鉴定,结果证实外源的T—DNA已经随机整合到T23的基因组中。通过形态学观察,筛选出3个在产孢量和菌丝体生长速度方面显著不同于野生型菌株T23的转化子。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深绿木霉菌株T23上的成功运用,将为研究该菌的功能基因组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的黄瓜炭疽菌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体系,包括农杆菌使用浓度、农杆菌与炭疽菌孢子共培养时间、抗生素配合使用抑制农杆菌污染等.所用的转化载体pBIG2RHPH2-GUS-GFP除了抗生素选择标记外还携带有融合GFP-GUS报告基因.转化106个孢子平均可获得约150~200个潮霉素抗性转化子.PCR检测表明,所有潮霉素抗性转化子菌株都能从其基因组DNA中扩增到转化载体中的GUS基因片段,而且都能产生GFP荧光或GUS染色阳性.转化子菌株经过连续继代培养后保持稳定.随机对36个转化子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1个转化子菌株对黄瓜致病性下降,1个丧失致病性,而大多数表现为野生型致病性.农杆菌介导转化瓜类炭疽菌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构建大库容量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致病性突变体筛选以及致病性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特征和侧翼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为鉴定棉花黄萎病菌随机插入突变体的表型特征,构建黄萎病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研究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和高效TAIL-PCR方法。【结果】获得了2628个棉花黄萎病菌VD991的T-DNA随机插入的突变体和15个突变体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部分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和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表明,①突变体的菌落形态分为菌丝型、菌核型和中间型3类,菌核型约占7.3%;②在摇瓶培养条件下,突变体产孢高峰在接种后第5—6天,菌核型突变体的产孢能力普遍高于菌丝型;③棉花黄萎病菌VD991可以产生胞外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筛选获得蛋白酶分泌缺失的突变体3个,淀粉酶分泌缺失的突变体1个,果胶酶分泌降低的突变体6个;④菌核型突变体的致病力普遍高于野生型。获得了6个致病力减弱的突变体;⑤突变体侧翼序列与同种的大丽轮枝菌菌株VDLs.17基因组的序列一致性在95%—100%之间,与不同种的黑白轮枝菌VaMs.102序列的一致性为87%—94%。【结论】农杆菌介导的T-DNA随机插入可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的构建,突变体微菌核的产生与其产孢能力、致病性存在相关关系。美国大丽轮枝菌菌株VDLs.17基因组可用作黄萎病菌VD991功能基因研究的参考序列。  相似文献   

11.
从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中PCR克隆得到删除信号肽的纤维素酶基因engXCAΔSP,并成功使用CPEC(circular polymerase extension cloning)方法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ngXCAΔSP;将该载体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用IPTG诱导蛋白质的表达;通过Ni-NTA树脂非变性亲和纯化到了较纯的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engXCAΔSP基因编码出约50 kD的蛋白质ENGXCAΔSP。然后对该酶成功进行了固定化。该酶比活为60 U.mg-1,固定前后最适温度为53℃与62℃,最适pH为5.4与5.8,动力学常数分别为Vmax:411μmol.mL-1.h-1与383μmol.mL-1.h-1,Km:0.2500%与0.3125%。  相似文献   

12.
用基因枪法将Bt杀虫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以产生大量的胚性愈伤组织。本研究采用基因枪法转化上述胚性愈伤组织 ,在附加羧苄青霉素 (5 0 0 μg· m L-1)和卡那霉素 (5 0 μg·m L-1)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在附加羧苄青霉素 (5 0 0 μg· m L-1)和卡那霉素 (2 5 μg· m L-1)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抗性芽。GUS酶活性检测和对基因组 DNA作 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证明外源目的基因 (Bt)已在寒地水稻抗性愈伤组织中整合并表达。抗性再生植株的 GUS酶活性及 PCR检测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吸附法研究环丙沙星在碱土中的等温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pH值和Ca~(2+)浓度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拟合系数R~2=0.981),不同初始浓度的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常数为1.17×10~(-3)~5.67×10~(-3)kg·min~(-1)·m L~(-1)。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平衡两个阶段,初始浓度分别为80、100、120 mg·L~(-1)的环丙沙星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平衡吸附比例分别为89.9%、92.2%、92.7%。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且ΔH=-3.58 5 k J·mol~(-1),表明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上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反应。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盐碱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不断减弱,当pH9后吸附能力快速减少。以不同浓度CaCl_2作为背景液,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的等温吸附曲线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lgKf值随着CaCl_2背景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环丙沙星初始浓度较小时其所受离子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40359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包括茵龄、水解酶液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茵龄为12 h,采用2%纤维素酶和2%蜗牛酶混合液,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h,用0.6 mol·L-1蔗糖作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芒果不同品种茎叶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 & Curt)Arx]、香蕉枯萎病菌(Fusa...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rowth situ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on chilled pork and the effect of herbal preservatives on this pathogen. The inhibitions of herbal preservatives were identifie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of cinnamon and clove were all 0.79 mg.mL^-1, while the rosemary was 1.58 mg.mL^-1. And the composite herbal preservatives were got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optimum proportion was as following on agar medium: 1.16 mg.mL^-1 cinnamon+2.38 mg. mL^-1 rosemary+3.17 mg. mLl clove (herb combination number 5), while on chilled pork, the strong inhibition of L. monocytogenes was showed,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 application of herb combination resulted in an effective delay of L. monocytogenes growth.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葡萄的CBF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克隆出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栽培品种‘双优’的抗寒转录因子CBF1基因,并将其构建到pBI121表达载体中,获得山葡萄转录因子CBF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BI121-ViCBF1,利用农杆菌介导叶盘转化‘巨峰’葡萄以研究高效的‘巨峰’葡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株,以‘巨峰’葡萄叶片为外植体、3 d为预培养时间和4~5 d共培养时间、400 mg·L-1羧苄青霉素,50 mg·L-1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转化效果较好,并已筛选到6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均为阳性,为提高‘巨峰’葡萄的抗寒性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测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1-SST)转化甘蔗的果聚糖种类和含量,本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和3种低聚果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含量的两个体系。甘蔗糖类提取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浸提法,实验以乙腈和水配比(V乙腈∶V水=87∶13;V乙腈∶V水=75∶25)作为流动相,Hy...  相似文献   

19.
膳食纤维液体培养基对秀珍菇富硒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麦麸、葛渣为培养基的膳食纤维原料,采用液体培养技术,研究含膳食纤维基质原料的液体培养基对秀珍菇富硒营养转化效率的影响。与常规过滤液体培养基的试验比较,结果显示:未过滤的麦麸、葛渣培养基,有利于促进菌丝球形成,提高生物产量,从而促进菌丝对硒营养的代谢转化。其中,3%未过滤的麦麸培养基生物量高达22.4 mg·mL-1,硒吸收转化率高达71.05%,5%未过滤的葛渣培养基生物量最高达27.5mg·mL-1,硒吸收转化率高达96.16%,生物量比对照提高1~2倍,硒吸收转化率提高37%~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Hc-hrg-2属于血红素应答基因,高浓度血红素的刺激可导致该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调,但其在血红素调控中的功能尚缺乏研究。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血红素合成缺陷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em1敲除株,通过异源表达Hc-hrg-2对该敲除株进行表型拯救试验,以期验证Hc-hrg-2参与细胞内血红素转运的功能。 【方法】以S. cerevisiae BY4741基因组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获得hem1(SGD:S000002640)基因序列5' 和3' 侧翼区同源臂;同时以pYES2-CT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获得筛选标记URA3序列;利用两次重叠PCR技术依次将测序正确的上游同源臂、URA3、下游同源臂序列串联成基因敲除组件,并通过醇沉法对敲除组件进行纯化。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纯化的敲除组件转化至BY4741感受态细胞中, 经SD/- URA(含250 μmol·L-1 5-氨基乙酰丙酸(ALA))培养基筛选,并利用多对引物进行PCR鉴定,以验证Δhem1敲除株的正确性。同时以含有H. contortus 浙江株Hc-hrg-2 序列(GenBank:MK371241)及其功能域缺失序列Hc-hrg-2(Δgst-n)Hc-hrg-2(Δgst-c) 的质粒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通过无缝克隆将扩增得到的目的片段插入酵母pESC-LEU表达载体,经PCR鉴定以及测序验证后,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正确的表达载体转化至Δhem1感受态细胞中,通过SD/- URA/- LEU(含250 μmol·L-1 ALA)培养基筛选以及PCR鉴定验证阳性异源表达株的正确性。通过比较Δhem1敲除株及其各异源表达株在含有或不含有250 μmol·L-1 ALA的SD/- URA/- LEU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一步验证敲除株的表型同时排除表达载体对表型的影响。用2%半乳糖对含有阳性表达质粒的敲除株进行诱导,取部分菌液进行超裂破碎,收集蛋白,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剩余菌体用去离子水重悬至OD600 = 0.2,用去离子水进行5倍比稀释,取4 μL稀释后的菌液点至含有250 μmol·L-1 ALA或者不同浓度血红素的诱导平板上,28℃培养2—3 d后比较敲除株的生长情况。【结果】成功获得hem1基因敲除株Δhem1,与野生株相比,Δhem1不能合成血红素,需外源添加ALA(250 μmol·L-1)或血红素(≥ 10 μmol·L-1)才能生长,且异源表达株和敲除株的表型一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2%半乳糖能诱导Hc-hrg-2及其功能域缺失基因在敲除株中成功表达,且表达Hc-hrg-2能够在低血红素浓度下(≤ 1 μmol·L-1)促进酵母对血红素的摄取,拯救敲除株的生长缺陷,其硫氧还蛋白样结构域(GST-N)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C末端结构域(GST-C)的缺失会降低拯救的效果。【结论】捻转血矛线虫血红素应答基因Hc-hrg-2可促进细胞对血红素的摄取,其GST-N和GST-C功能域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为后续深入研究捻转血矛线虫的血红素转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