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甘油作保护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均在其体积分数10%时存活率最高,分别为51.17%、36.80%。以DMSO作保护剂,在体积分数为5%时亚心形扁藻的存活率最高,为21.95%;在体积分数为10%时中肋骨条藻存活率最高,为26.65%。在10%甘油和10%DMSO混合保护剂中,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存活率分别为27.84%、23.88%。  相似文献   

2.
条斑紫菜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对前沟藻、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等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条斑紫菜干粉,经抑藻圈方法检测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的抑藻活性。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和细胞体积,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抑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对前沟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并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液液分离法对此提取物做了进一步分离。结果表明,当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浓度超过16g/L时能显著抑制4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尤其是对前沟藻和米氏凯伦藻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5种有机溶剂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此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显著且具有浓度效应,在16g/L时,此提取物对前沟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0.5%、79.9%、67.1%和65.1%。同时,致使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等3种赤潮微藻体积变小,运动能力下降,藻细胞出现空洞、细胞破碎和色素减褪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对中华哲水蚤繁殖的影响,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微藻内源醛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海洋原甲藻相比,中肋骨条藻对中华哲水蚤的存活率、产卵率和孵化率都存在负面影响。在微藻内源醛类分析中,检测到中肋骨条藻中含有6种醛类,而在海洋原甲藻中仅检测到两种醛类。不论是从单种醛类的含量上,还是醛类总含量上,中肋骨条藻中醛类含量都明显高于海洋原甲藻,这意味着硅藻释放的醛类物质对中华哲水蚤的繁殖和存活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探讨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的生长适应性差异。结果发现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速率显著受氮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束时,氮质量浓度为0.75、7.5、75 mg/L和150 mg/L时,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139.5、816.3、881.9μg/L和868.5μg/L;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54.3、572.9、974.4μg/L和976.4μg/L,说明高质量浓度氮促进海洋微藻增殖,但超出一定的氮质量浓度范围,促进作用不明显。2种海洋微藻对氮质量浓度的生长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中肋骨条藻比三角褐指藻更忍耐低氮质量浓度的胁迫。结果证实氮营养在海洋微藻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同微藻对氮营养的生长适应性差异是决定微藻在海洋环境中占据优势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肋骨条藻工厂化培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勇  游克仁 《海洋渔业》1996,18(3):126-127
中肋骨条藻是一种广温性、广盐性的硅藻类。它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虾类、贝类、鱼类的苗期饵料。但因其培养难度大,且又未形成工厂化生产的规模,全国沿海各水产苗种培育单位对中肋骨条藻的需求量极大。鉴此,笔者自1994年2月15日~10月25日,对中肋骨条藻工厂化培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密  相似文献   

6.
中肋骨条藻的培养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肋骨条藻藻种的分离和保种方法,室外大规模生产性培养方法,藻的营养价值及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肋骨条藻的浓缩与长期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中肋骨条藻在0~10℃的低温保存60d的存活率达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0~10℃是中肋骨条藻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肋骨条藻生产性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ille)进行近2年生产性培养,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法。在接种密度为1万-3万个细胞/ml下,经过3~5天的连续充气培养,藻密度可达80万-130万个细胞/ml。为对虾育苗厂中肋骨条藻生产性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将养殖生产中发现的中肋骨条藻分离、保存,并进行室内水泥池规模化培养,指数生长状态可维持72h,实现了短期内大量繁殖。中国明对虾幼体投喂实验表明,利用4万个cell/mL中肋骨条藻投喂组与未投喂组比较,Z_3~M1变态发育所需时间缩短24h,Z_1~Z_3期变态发育成活率分别为93.3%、68%,差异显著。利用中肋骨条藻所育中国明对虾苗活力强,变态期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正华 《水产科学》2007,26(6):343-348
2004年春至秋季对定海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监测结果,主要有4门24属47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35种,甲藻10种,此外,还包括金藻、蓝藻各1种。该海区浮游植物生态类型以广温广盐性沿岸种类为主,如中肋骨条藻等;另有近岸低盐性类群,如叉状角藻等;也出现外海高盐类群,如翼根管藻等。该海区的浮游植物量为1.35×103~2.54×105个/L,并在夏季出现浮游植物量高峰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以优势种出现次数较高的种类有: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洛氏角毛藻、丹麦细柱藻等。该海区内香农—威纳指数为0.99~3.75,平均值为2.24;玛格丽夫指数为0.073~1.240,平均0.511;物种均匀度为0.53~0.90;平均值为0.77;D IN的质量浓度为0.050~1.041 mg/L;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002~0.036 mg/L。  相似文献   

11.
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9/6、17.359/6和78.919/6;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9/6,水柱耗氧占27.339/6。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PET细丝缠绕成结而形成线性附着基质作为生物净水栅载体材料,在汕头市牛田洋养殖基地设置实验组池塘和对照组池塘(无PET净水栅),于2015年6月至12月定期采集虾池养殖水、浮游植物及对虾样品,测定各项水质指标、浮游植物多样性、对虾生长指标,分析比较PET净水栅对池塘养殖生态环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养殖初期(6月23日),养殖末期(12月12日)实验池水体氨氮(NH4-N)、硝氮(NO3-N)、亚硝氮(NO2-N)浓度分别下降了68.25%、42.71%、83.51%。浮游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池和实验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5.17×108个·L-1和3.62×108个·L-1,实验池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高于对照池8.70%和6.45%(P0.05)。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实验池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高于对照池6.13%和16.67%(P0.01);实验池单位面积饲料用量低于对照池15.44%(P0.01)。  相似文献   

13.
北方对虾养殖中太阳能加热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半地下式塑料大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了解太阳能加热系统的性能.通过测量其主要运行参数,进行系统热利用效率的计算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太阳能加热系统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在4月份可达40%以上,池中散热器热利用效率在50%左右.在4、5月份和11、12月份利用太阳能加热可维持对虾生长所需的水温,延长对虾养殖时间,至少可增加一茬对虾产量.  相似文献   

14.
光唇鱼与凡纳对虾池塘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娇 《福建水产》2011,33(4):73-75,56
在一口面积0.347hm2,水深2m的池塘放养体长2~4em的光唇鱼苗28000尾和体长0.8~1.0cm的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虾苗100×10^4尾(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下旬2次投放,各投50×10^4尾),经215d的饲养,收获商品光唇鱼295.3kg,折合产量851.0kg/hm2,成活率59%;两季对虾产...  相似文献   

15.
强降雨对粤西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强台风"莫拉菲"环流云系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前后(2009年7月14日和7月28日),对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凡纳滨对虾半集约化养殖土池的水样和泥样进行调查,研究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及底泥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和芽孢杆菌的变化情况,并利用BIOLOGECO微板对水体和底泥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和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在强降雨前后基本保持稳定;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的弧菌数升高,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降低(P0.05),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相比较,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及沉积物环境波动变化明显,强降雨对其水域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并针对恶劣天气采取有效措施,以稳定虾池水体及沉积物的微生物生态。  相似文献   

16.
施振宁  柏张春 《水产科学》2011,30(9):568-571
在6口面积均为0.4 hm2的微咸水池中养殖凡纳滨对虾,密度为7.5×105尾/hm2,其中4口混养锦鲤,密度分别为1500、3000、60001、2 000尾/hm2,研究混养锦鲤对凡纳滨对虾池水质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混养池水质比较稳定,透明度、NH4+-N和NO2--N波动幅度较小且数值较低,混养池对虾平均产量为3345 kg/hm2,比单养池平均产量2268 kg/hm2高47.5%,其中混养锦鲤3000尾/hm2的池虾产量最高,达到376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虾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个盐度梯度和4个温度梯度,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耗氧率和氨氮、磷排泄率的影响.凡纳滨对虾在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下耗氧率为0.266~0.582 mg/(g·h),平均为0.419 mg/(g·h);磷排泄率为0.935~2.279 μg/(g·h),平均为1.532 μg/(g·h);氨氮排泄率为1.222~2.656 μg/(g·h),平均为1.854 μg/(g·h).统计分析显示,温度和盐度对耗氧率和氨氮、磷排泄率都有极为显著的影响(P<0.01),且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极其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Penaeid shrimp reared in eutrophic pond water grow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shrimp in clear well water, and this growth enhancement is especially pronounced in postlarval shrimp.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nutritional benefits of pond water could supplement a lower protein feed for postlarval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 Sixteen 230-L tanks were stocked with 10-d postlarvae at a density of 350 shrimp/tank. Four treatments (four replicates/treatment) were tested for 6 wk and consisted of: 1) shrimp grown in well water and fed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45%-protein feed (W/45); 2) shrimp grown in pond water and fed the same 45%-protein feed (P/45); 3) shrimp grown in well water and fed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52%-protein feed (W/ 52); and 4) shrimp grown in pond water and fed the same 52%-protein feed (P/52).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mean weight gain (± SE) for shrimp in pond water (1.85 ± 0.03 g)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 P > 0.0001) than shrimp in well water (0.98 ± 0.10 g). Mean weight gain for shrimp fed the 52%-protein feed (1.56 ± 0.13 g)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 P > 0.0001) than shrimp fed the 45%-protein feed (1.26 ± 0.20 g).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water source and feed ( P > 0.0001). Mean weight gain for shrimp in the W/52 treatment (1.23 ± 0.04 g) was 68% greater than shrimp in the W/45 treatment (0.73 ± 0.03 g). However, mean weight gain for shrimp in the P/52 treatment (1.90 ± 0.03 g) was only 5% greater than shrimp in the P/45 treatment (1.80 ± 0.04 g).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rganically rich pond water provides postlarval shrimp with sufficient nutrients to compensate for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protein feed.  相似文献   

19.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培养细菌优势菌属都是革兰氏阴性菌;B虾池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数量比A虾池的少;但B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其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显著高于A虾池(P<0.05)。结果表明,虾池施用了芽孢杆菌制剂,可促进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的实用性,在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中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由对虾养殖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取3口池塘进行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500尾/m^2,养殖试验周期100 d。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达到(9.77±0.11)cm,平均体质量(10.80±0.82)g。1号池塘产量为4.25 kg/m^2,存活率为78.71%,饲料系数为1.22;2号池塘养殖产量为4.42 kg/m^2,存活率为81.85%,饲料系数为1.18;3号池塘产量为4.07 kg/m^2,存活率为75.37%,饲料系数为1.25。养殖期间8:00水温范围为22.5~31.0℃;15:00水温范围为22.5~32.0℃,日气温差最大为11.0℃,日水温差最大为2.5℃。养殖期间pH稳定在7.00~8.34。养殖期间亚硝酸盐氮(NO-2-N)0~8.47 mg/L,总氨氮(TAN)0~7.83 mg/L。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实现了对虾养殖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收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