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初生黑熊消化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为食肉目熊科动物、别名狗熊、黑瞎子。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报道较多,而关于熊类消化系统解剖的报道较少。被测初生黑熊一只,来自阿城山河熊场。生约两个小时,因母熊卧压使窒息而死,随即用酒精浸泡,带回实验室后,改用5%福尔马林固定。常规方法解剖并测量。 1 表观状况 初生黑熊全身被以4~6毫米长的绒毛,浅灰色。表1列出一些表观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胆结石是在胆囊中形成的结石。胆石可阻塞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造成胆汁淤滞,并刺激胆囊和胆管发生炎症。黑熊患胆结石严重影响了熊的健康和熊胆汁的产量,给养熊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延边熊场患胆结石的黑熊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家对养熊业要求的提高,每个熊场必须有半数以上的黑熊参加繁殖,从而保证不从野外捕捉黑熊,并使养熊业持续发展,目前各大养熊场黑熊繁殖基本都已开始,并形成一定的规模[1]。延边地区各熊场每年产黑熊幼仔600~700只,而成活率却在50%~60%之间徘徊。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研究总结了提高黑熊幼仔成活率的有效技术措施,使其幼仔成活率逐年提高,至2005年黑熊幼仔成活率提高到80%。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初生珍珠鸡消化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生珍珠鸡消化系统的解剖李光鹏,程岭,马勇,张纪平(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闵伟,高嵩,崔祥庆(柴河林业局大青林场)有关鸟类的解剖,主要是对成鸟尤其是家禽的报道较多,对雏鸟的解剖学资料较少。张心田等对黑龙江籽鹅的消化系统胚后发育作了报道。珍珠鸡肉质鲜...  相似文献   

5.
随着活熊取胆技术的日益完善.国家对养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首要一点是必须进行黑熊的人工繁殖。目前.黑熊人工繁殖虽已取得成功。但幼熊的成活率平均在50%左右。为提高幼熊成活率,近几年.对从初生至1周岁以内的幼熊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幼熊的行为有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地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养熊业的迅猛发展,黑熊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因此不少的雌黑熊在发情季节不出现发情或发情行为微弱。据延边某熊场1987年的统计看,在22只可繁殖雌黑熊中不出现发情的占82%(18╱22只)。这对于黑熊资源的保护和种群的繁殖影响很大。为此我们1988年6月在延边某熊场对4只雌黑熊进行了催情比较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搞清持续胆汁引流对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提高引流熊的饲养管理。据兽医大学陈红,武世珍、刘光泽和长春市动物园的张建滨等四位同志报道:他们对胆汁引流3年以上的5头熊(棕熊1头,黑熊4头)与健康未手术熊5头(棕熊1头,黑熊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熊的疾病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取胆熊的粪及胆汁中潜血现象较普遍,为了查清原因,我们检测了粪及胆汁中潜血指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龙井熊场取胆黑熊24只,平均年龄4岁,体重200千克左右;延吉熊场取胆黑熊36只,平均年龄3岁,体重100千克左右。均在铁  相似文献   

9.
黑熊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目前黑熊的饲养标准尚未制定,多数饲养场都在沿用前人的经验配方,并不清楚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科学含量。为此,本文选取位于黑龙江省和福建省的2家黑熊养殖场,对其成年熊日常饲料的配方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龙江熊场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16.2%、5.3%、6.1%、3.0%、67.65%、1.41%和0.34%;福建熊场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21.2%、6.3%、9.4%、9.1%、51.24%、2.05%、0.71%。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黑熊食性的特点,南北地域环境之间的差异,2个熊场饲养管理上的不同,对2种饲料进行了比较,并在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喂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延边某熊场黑熊弓形虫感染情况,共采集血清样本73份,用间接ELISA法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在73份血清样本中,检出21份阳性血清,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8.8%。在43份雄性黑熊血清中,检出9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9%;在30份雌性黑熊血清中,检出12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调查证实该熊场黑熊存在弓形虫感染,对人畜造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26日,延边某熊场一黑熊突然倒地、四肢伸展、抽搐、口吐白沫。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为癫痫病。立即隔离病熊,采用发病前的预防治疗与发病时的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病黑熊进行了2个多月的持续治疗,最终痊愈。  相似文献   

12.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的中大型兽类,也是国家规定的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动物。黑熊体毛黑色,前胸具有白色“V”形带,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熊的全身几乎都可入药。因此,黑熊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工引流熊胆技术的开发,人们愈来愈重视熊的饲养、繁殖。然而,对于黑熊的血液学数值所知甚少,国内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测定了健康黑熊的十二项血液生化指标,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同体组织修补术治疗黑熊大型腹壁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28日延边某熊场从四川购入一批繁殖用的亚洲黑熊,其中有一只雌性黑熊患有罕见的巨大腹壁疝,后经手术治愈,至今安然无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熊业日益成熟,对养熊企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人工繁殖黑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几年黑熊繁殖虽然成功,但是母熊受胎率仅60%左右,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提高黑熊繁殖率,对繁殖期熊的行为进行全面系统观察,从而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提高黑熊繁殖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猫皮螨(Chorioptes panda)是寄生于大熊猫的常见的外寄生虫。Fain 和 Le-clerc(1975)在我国赠送给法国巴黎奋森动物园的大熊猫身上首先发现,并确定为新种。嗣后,我国重庆、上海、成都等动物园均有发现。熊猫皮螨是否感染其他动物,尚未见文献记载。1987年5—9月,我们在黑熊身上发现一种皮螨,经鉴定为熊猫皮螨,黑熊为新宿主,兹将研究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自从1987年先后正式开展人工养熊取胆手术以来,在杂志或学术会上,只是有季节、性别、饲料成分、管理条件、取胆方式、胆囊大小、体重大小、年龄大小等主客观因素对胆汁产量的影响报道,但还未正式报道室内温度对黑熊取胆产量的影响。北方不像南方,降雪期(积雪期)长达5个多月,气温低,并且由于各熊场取暖设备与节能条件等原因,直接影响到室温且直接影响到取胆汁的产量。为提高取胆汁产量,我们在和龙市养熊场,以1995~1997年3年间室温与产胆量的关系,汇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7日,哈尔滨市某实验林场养熊场1只8月龄雄性黑熊因左前肢被大熊咬伤而就诊。经体格检查发现小黑熊左前肢尺骨和桡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内固定法治疗,2个月后小黑熊痊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熊业的日益成熟,国家对养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人工繁殖黑熊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近几年黑熊繁殖虽然成功,但是母熊受胎率只有60%左右,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提高黑熊繁殖率,对繁殖期熊的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从而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提高黑熊繁殖率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9年5月,我场黑熊分场饲养的73只黑熊中,有5只2~3岁龄熊表现起立困难,运动强拘,强迫运动时,偶有叫声。起初认为是风湿症,后经进一步临床观察确诊为骨软症。现将发生情况介绍如下。1.熊患病前自然概况五只熊在发病前同其它67只熊一起饲养在铁笼中,舍内所用铁笼大小不一,最大笼内饲养7只,最小笼内饲养1只,饲养方法及饲料配方各熊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胆熊常会影响熊的内分泌和繁殖机能,造成繁殖率降低,因此严重制约着养熊业的发展。提高黑熊繁殖率,对于养熊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黑熊繁殖率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