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栽培种配方对羊肚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南州迭部县的野生羊肚菌分离得到的栽培种菌种为试验材料,主要以单因素变量法设计试验处理,通过测定被标记羊肚菌的菌盖长、菌盖周长、菌柄长、菌柄周长和产量及羊肚菌的灰分含量、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来研究4种培养料配方对羊肚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配方1,即在添加了羊肚菌基脚土的配方料中,羊肚菌生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其余培养料配方培养的种,羊肚菌品质依次下降。结论:栽培种培养料配方1羊肚菌生长及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大羊肚菌栽培面积,填补羊肚菌鲜品的上市空档期,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效益,通过调研甘南州地区羊肚菌栽培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结合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羊肚菌反季节栽培技术,筛选出了适合错季栽培的羊肚菌“GK2”品种,且确定了羊肚菌错季栽培技术体系,从菌种培育、培养料准备、菌袋制作、遮阳棚搭建、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羊肚菌错季栽培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羊肚菌是具有较高食(药)用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的一类食用菌。以不同梯度的5种天然培养料单因素作用于1种羊肚菌,研究不同培养料对羊肚菌(Morchella sp.)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法,测量菌落生长长度,以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不同添加量之间的显著关系,得到菌丝生长的最佳配料和添加量。羊肚菌菌丝均可在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在添加10 g·L~(-1)木屑的培养基上长势最佳,添加100 g·L~(-1)松针的培养基上生长最缓慢,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对于优化羊肚菌培养条件,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羊肚菌菌种生产是羊肚菌栽培的第一步。使用优质的菌种,栽培种培养料和营养料袋以小麦为主要原料,使用足够数量的的栽培种和营养料袋是羊肚菌栽培成功的关键。从原始菌种选择、母种生产、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和营养料袋制作等方面介绍羊肚菌菌种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和流程,并列出具体的数量参数和各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菌种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  邓林 《中国食用菌》1994,12(6):9-10
研究了二种羊肚菌菌株在四种培养基及五种培养料上的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母种采用黄豆芽玉米粉培养基,栽培种采用棉籽壳木屑麦麸培养料,可缩短制种周期,获得质量较高的菌种。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下半年,浙江省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开展羊肚菌栽培试验示范,在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基地种植羊肚菌4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设计不同栽培场所、播种方式、培养料,以及不同环境管理措施等多处理试验。探索适宜浙江气候条件的羊肚菌栽培模式,并率先提出羊肚菌短周期大棚设施栽培模式。2016年12月13日大棚播种,于2017年2月6日形成菇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工厂化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渣高效利用新途径,减少菌渣对环境污染,有效降低羊肚菌生产成本,利用金针菇菌渣做主料,部分代替目前制作羊肚菌营养袋普遍采用的小麦培养料.设计金针菇菌渣添加梯度分别为15%、30%、45%和60%,与现有配方作对照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显示,各金针菇菌渣添加梯...  相似文献   

8.
为推广设施软枣猕猴桃荫下羊肚菌和灵芝轮种技术,研究了羊肚菌和灵芝在软枣猕猴桃荫下的生态栽培模式和管理技术,以及栽培场地选择、清理准备、培养料配制、播种和采收期管理等不同阶段的管理技术;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充分利用设施软枣猕猴桃荫下环境优势,发展食用菌栽培产业,对提高食用菌产业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社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豫西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从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土地整理、培养料选择、料袋制作、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控与干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1,(4)
针对铜仁市寡日、多雨、高湿气候特点,露地或林下轻简栽培羊肚菌:①选择优良品种,②培养料添加碎粒玉米和微量元素,③营养袋提高石灰用量,④播种投放营养袋,⑤设置凹槽出菇面,⑥大田发菌不遮光,⑦褪霜期遮阳催菇,⑧干湿交替出菇管理。该技术节省大棚及喷灌设施投入,避开大风、下雪毁棚的天气,省出菇管理人工;羊肚菌产量130~250 kg/666.67 m2,产值7 800~15 000元/666.67 m2,利润3 300~10 500元/666.67 m2。  相似文献   

11.
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麦粒含量分别为0、25%、50%、75% 和100%,其余为木屑,命名为M0、M1、M2、M3和M4)和不同种袋放置数量(8、12、14和16)处理组合20个,栽培3个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YAASJNLM1-31、YAASJNLM6-6和YAASJNLM6-20,...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010年,对徐州地区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了连续系统性调查,对本地区羊肚菌种类、分布范围、发生地环境条件、发生季节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本地区野生羊肚菌有粗腿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小羊肚菌、小球羊肚菌、肋脉羊肚菌、淡褐色羊肚菌、薄楞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共9种。此研究对全面了解我国野生羊肚菌自然分布情况,对徐州地区乃至全国羊肚菌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泰山周围400km2内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发生种类、分布范围、生境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进行了室内种类鉴定,得出该地区野生羊肚菌的种类有10种:粗腿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小羊肚菌、褐赭色羊肚菌、小球羊肚菌、肋脉羊肚菌、淡褐色羊肚菌、薄楞羊肚菌及尖顶羊肚菌,其中有6种在山东未曾报道过.这对我国羊肚菌这一珍稀食用菌种类的研究及该资源开发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羊肚菌rDNA的ITS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挑选的1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11个来自云南,3个来自浙江)。结果表明,云南的11个羊肚菌子实体(M1~M11)可分为4个种: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和大孔(宽肋)羊肚菌(Morchella costata)。浙江的3个羊肚菌子实体(M12~M14)经鉴定为未知羊肚菌种。14个羊肚菌子实体样品和GenBank中黑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AJ698476)]、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AJ698475)]以及羊肚菌科常见属钟菌属Verpa conica(AJ544206)的ITS序列聚类,以钟菌(AJ544206)作为外类群,可分为三大聚类群:高羊肚菌、大孔(宽肋)羊肚菌和黑脉(小顶)羊肚菌为第1类群(Group1);美味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为第2类群(Group2);粗柄羊肚菌和浙江的3个羊肚菌为第3类群(Group3)。  相似文献   

15.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野生羊肚菌较为难得,数量稀少,培育人工羊肚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人工羊肚菌一般无法达到理想的产量以及质量。因此,大力研究羊肚菌人工培植技术是发展羊肚菌的重中之重,本次研究对羊肚菌人工培植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火龙果、羊肚菌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利用11月至翌年4月火龙果过冬管理期在火龙果行间套种羊肚菌,探讨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生产模式,总结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但是在实际栽培中,由于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和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羊肚菌栽培产量差异大,经济效益不稳定。笔者通过对羊肚菌无基料栽培管理,认为羊肚菌栽培实现高产和稳产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经济价值极高,深受大众欢迎,野生羊肚菌供不应求.羊肚菌人工栽培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羊肚菌室外栽培已趋于成熟,但室内栽培和液体发酵仍处于发展阶段,有待继续突破.该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研究人员有关羊肚菌人工栽培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到目前为止取得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羊肚菌菌种制备技术、大田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化生产这3个部分内容,并提出了羊肚菌人工栽培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导读:羊肚菌是羊肚菌科的珍贵菌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高。在羊肚菌的栽培过程中,采取低温高湿、控制光照、添加营养袋等相应措施,可促进羊肚菌快速生长。长阳县于2017年引种羊肚菌,667 m2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