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俗称花斑宝、花豹子、花边爪,分布于黄、渤海。圆斑星鲽属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身体呈椭圆形,体形优美,色彩斑斓美丽,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名贵鱼种,民谚"春花秋鳎"的"花"即花斑宝(圆斑星鲽)。圆斑星鲽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圆斑星鲽适应性强、抗  相似文献   

2.
鲆鲽类产业技术需求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调查单位总体概况 在回收的128份问卷中,辽宁29份,河北18份,天律7份,山东57份,江苏6份,福建11份.被调查单位数量分布与鲆鲽类主产区产量分布基本吻合,可反映出产业技术需求总体状况.从养殖单位性质看,被调查的128家养殖生产者中,16家为养殖企业,112家为个体养殖户.从养殖品种及其分布看,被调查养殖单位所养殖的鲆鲽类品种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星突江鲽、条斑星鲽、圆斑星鲽、漠斑牙鲆以及欧鳎.其中101户养殖了大菱鲆,32户养殖了牙鲆,31户养殖了半滑舌鳎,2户养殖了星突江鲽,6户养殖了条斑星鲽,5户养殖了圆斑星鲽,2户养殖了漠斑牙鲆,1户养殖了欧鳎.  相似文献   

3.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是中国海域仅存的一种星鲽属鱼类,属于稀有品种,其自然资源匮乏.捕获量极少。而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开展人工养殖缺乏足够的苗种数量。在介绍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苗种繁育及其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当前圆斑星鲽存在的问题和养殖前景提出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 1788),英文名为Starry Flounder(繁星鲽),又称星突江鲽,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uronectidae),川鲽属(Platichthys)。俗称珍珠鲽、黄金鲽、鹰斑鲽、江鲽、棘鲽等,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冷温性大型鲽类,与圆斑星鲽、条斑星鲽齐名。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一般放养全长5cm的苗种,养殖10个月体重可达到600~800g,养殖18~20个月体重可达2000g。现是日本最  相似文献   

5.
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摄食习性等方面阐述了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圆斑星鲽的养殖技术,包括人工繁殖和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水温时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水温条件下的5倍.圆斑星鲽的适宜摄食温度为15~24℃,最佳摄食温度为18~21℃,每天的平均摄食率为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18℃或>21℃时,摄食量开始迅速下降,到了12℃时,摄食率比最高时下降了80%左右,6℃时几乎不摄食.2~26℃水温是圆斑星鲽养殖生产的安全上下限.  相似文献   

7.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个时期以形态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重点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影响11月龄圆斑星鲽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高和体长,14月龄阶段为全长、体高和头长,17月龄阶段为全长和体高;2)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412+17.381XBH+10.517XBL,Y=-362.484+13.145XFL+20.172XBH+21.199XHL,Y=-816.147+24.121XFL+40.575XBH;3)除本研究所包括的形态指标外,体厚可能为另外一个影响圆斑星鲽体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明了体重与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圆斑星鲽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星斑川鲽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007年进行了星斑川鲽♀×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星斑川鲽♀×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杂交不存在配子不亲和,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杂交子代存活和生长正常;而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胚胎能够发育,但孵化出仔鱼为畸形,24 h后死亡.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5~25℃下,将平均体质量分别为792?27±48?89 g(大)、513?49±39?19 g(中)和185?59±25?51 g (小)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按5?5 kg/m2和7?5 kg/m2的密度,饲养在5 m×5 m×3 m网箱中,投喂冰冻玉筋鱼60 d,以研究不同规格和密度的圆斑星鲽在网箱中的生长、饲料系数和体色变化情况。整个饲养期间,圆斑星鲽日增重变化在1?77~4?24 g/d,其中大规格鱼的日增重最高(3?49 g/d),当水温为15~20℃时,日增重可达4?24 g/d;饲料系数平均为4?87,其中大规格鱼的最低(4?16),当水温为15~20℃时,饲料系数为3?55;密度对圆斑星鲽网箱养殖的生长情况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15~20℃时圆斑星鲽生长快于20~25℃时;网箱养殖圆斑星鲽体色逐渐接近野生鱼体色,无眼侧异常黑化的体色逐渐褪黑变白。研究认为,圆斑星鲽是一种适合网箱养殖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6,23(4):52-53
3种海水名优养殖品种在龙口繁育成功 3种适合在我国北方沿海养殖的高档名优鱼种——美国大西洋牙鲆、圆斑星鲽、半滑舌鳎(俗称鳎米鱼),经过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日前在龙口市烟台百佳水产有限公司鱼类研究中心繁育成功。其中,该中心承担的山东省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美国大西洋牙鲆工厂化人工育苗”和龙口市科技发展项目“圆斑星鲽工厂化人工育苗”规模化生  相似文献   

11.
野生圆斑星鲽的驯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的圆斑星鲽必须经过驯养后才能做为人工养殖亲鱼使用。野生亲鱼开口摄食是驯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活虾和冰鲜虾是野生圆斑星鲽很好的开口饵料。营造好的驯养环境,与人工繁殖的鲆鲽类混养和及时药物处理可缩短驯养时间和提高成活率。试验共驯养野生的圆斑星鲽27尾,最终成活20尾,成活率为74.1%。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发展,海水鱼类的养殖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现代养殖业。由于大菱鲆市场价格的大幅下滑,在我国北方以半滑舌鳎和圆斑星鲽为主要开发和研究对象的同时,条斑星鲽以其外观漂亮优美,体色似松树皮,富含胶原蛋白,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因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成为研究人员和海水养殖业主要研究和开发的对象之一,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养殖潜力。笔者从日本引进条斑星鲽苗种2000尾,经过2年的养殖,平均体重达2.3kg,成活率95%以上。试验表明,条斑星鲽是工厂化养殖的优良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辽宁葫芦岛市渔业园区养殖规模的增加、养殖时间的延长,海水工厂化养殖相继出现种质退化、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等现象。为了调整渔业园区养殖品种单一的现状,提高养殖效益,农服中心于2018年4月,在兴城现代渔业园区鑫隆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圆斑星鲽与大菱鲆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从山东引进圆斑星鲽苗种1.35万尾,经过10个月的养殖.  相似文献   

14.
养殖新品种——圆斑星鲽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和同属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aseri)极为相似,但圆斑星鲽的背鳍、臀鳍和尾鳍有圆形黑色斑点,而条斑星鲽是暗色的垂直带状斑,两者较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圆斑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Temminck et Schlegel)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的染色体为46条,全部为端部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t,NF=46。在已进行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鲽形目鱼类中,只有圆斑星鲽具有该核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究维生素C(V_C)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早期发育中孵化率、出膜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对其消化酶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及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的影响。实验用圆斑星鲽为人工受精卵,分为5组,孵化水体V_C浓度分别为0、20、25、30和35 mg/L,分别在成熟卵、受精卵、原肠中期、晶体出现期、内源营养期(2日龄)、混合营养期(6日龄)及外源营养期(9日龄)取样。记录圆斑星鲽的出膜时间、出膜率和成活率,测定对照组和生长指标优越组的消化酶活性和2种酯酶的活性。结果显示,25 mg/L的V_C能显著提高圆斑星鲽的出膜率和成活率,并缩短出膜时间(P0.05)。V_C能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沉积。外源营养期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淀粉酶活性在混合营养期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内源营养期就显著提高(P0.05)。25 mg/L V_C溶液浸泡使圆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的LPL和HL比活力显著升高(P0.05)。合子中的LPL和HL基因可能在原肠期开始表达,合成脂质水解酶分解脂质,为胚胎发育供能。研究表明,圆斑星鲽成熟卵受精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酶优先发挥作用,分解卵黄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胚胎发育迅速提供能量。25 mg/L的V_C能显著提高消化酶活性,并促进蛋白质的沉积,有利于孵化成活的V_C浓度可以显著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7.
星斑川鲽工厂化养殖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俗黎珍珠鲽,黄金鲽,鹰斑鲽,江鲽,棘鲽等,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冷温性大型鲽类,与圆斑星鲽,条斑星鲽齐名。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一般放养全长5厘米的苗种,养殖10个月体重可达600-800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9.0~22.5℃时,对圆斑星鲽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了近1年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长为(9.29±0.16)cm、平均体质量为(22.11±1.03)g的5月龄左右的圆斑星鲽幼鱼,经1年的人工饲养后平均体长为(36.15±0.36)cm、平均体质量为(647.97±12.54)g,体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1.492x+2.350,R2=0.966,其体长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12,体长平均月增长量为2.44 cm;体质量与日龄之间呈指数关系Wgc=9.380 e0.264x,R2=0.960,其体质量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31,体质量平均月增长量为56.92 g;体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曲线Wwl=0.030x2.971,R2=0967,幂指数约等于3,表明体质量与体长的立方呈正相关系,为等比生长类型。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幼鱼的体质量增长量、体质量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瞬时生长率与水温变化大体一致,16~18℃时增重较快;反映幼鱼生长阶段的生长指标、生长系数波动较大,没有显示出规律性;体质量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17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青岛卓越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实施的"圆斑星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对圆斑星鲽养殖规格、数量和密度进行现场确认,一致认为:项目组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2套,有效面积为  相似文献   

20.
李国江 《齐鲁渔业》2009,26(2):58-59
近年来,工厂化养鱼成为莱州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是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适应市场需求,莱州市水产苗种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为工厂化养殖提供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先后繁育和推广了大菱鲆、半滑舌鳎、漠斑牙鲆、星突江鲽、条斑星鲽、圆斑星鲽、条石鲷等渔业养殖新品种。大力改善提高工厂化养殖模式,其中,工厂化养殖和配套池塘的搭配生产对地下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厂化养殖和海上网箱养殖的结合使条石鲷等新品种在莱州的养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