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鲀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属于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纯、假睛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养殖关键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水产养殖》2014,(12):25-26
<正>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其肉质鲜美,但含剧烈神经性麻痹毒素。暗纹东方鲀属海江生殖洄游鱼类,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渔业资源。随着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的暗纹东方鲀资源日渐稀少,江苏省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从1995年起开展了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目前,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鲀已经全面取代了野生的暗纹东方鲀成为了食用鱼源。本文所要探讨的便是人工养殖暗纹东方鲀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个不同水温的红鳍东方鲀育苗池的仔、稚、幼鱼的连续取样观察,分析比较在不同的培育水温对红鳍东方鲀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表明,在红鳍东方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的增温对红鳍东方鲀稚、幼鱼的影响效果明显,且不会降低成活率,从而可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4.
李文敏 《河北渔业》2002,(1):17-17,3
<正> 河鲀,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但由于近两年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大面积养殖又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而菊黄东方鲀以其味鲜价高赢得养殖户的青睐,且我国浙江、江苏一带流行“河鲀宴”也开辟了国内市场,价格在600~800元/kg左右,基于以上因素,2001年5月份我们引进了菊黄东方鲀这一新品  相似文献   

5.
菊黄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连环 《水产养殖》2010,31(3):30-30
<正>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Li,Wang etWang)]属鲈形目,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及渤海,属于温带近海底层鱼类,俗称"街鱼"、"满天星"。其肉质鲜美,食用和医用价值高,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东方鲀属系统发育学及群体遗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雄  刘波  宫杰  白玉麟  阳俊逸  徐鹏 《水产学报》2020,44(11):1792-1803
为了细致探究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群体尺度对东方鲀属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在包含10个种的124尾东方鲀中,挖掘了1 48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4个插入缺失(INDEL),使用这些遗传变异位点进行了系统发育及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网纹东方魨与铅点东方鲀可能是同种异名,且二者形成的姊妹群位于东方鲀属基部;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与双斑东方鲀各自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实验发现了4尾可疑的双斑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杂交个体,以及2尾可疑的横纹东方魨杂交个体。遗传多样性方面,弓斑东方鲀遗传多样性最低。此外,实验在10种东方鲀中共找到595个种间特异性SNP位点。Ka/Ks分析表明,nd6基因的Ka/Ks最高(平均为1.19),说明在东方鲀属中nd6可能经历了正选择,而ATP合成酶基因可能在东方鲀适应淡水环境中受到选择。研究表明,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较为复杂,且在野生环境下东方鲀物种间广泛存在自然杂交现象,该研究为东方鲀物种快速鉴定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加速东方鲀属系统发育研究进展,并为东方鲀野生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洁 《河北渔业》2008,(4):19-23
唐海县河鲀鱼养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本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所养规格达600g河鲀鱼商品鱼以冰鲜的方式主要经海运出口日、韩。为纯正红鳍东方鲀品种,走自繁、自育、自养之路,本县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养成攻关”项目并获得成功,苗种培育成活率80%以上,同时完善了东方鲀温室大棚越冬新工艺,越冬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下面就本县河鲀鱼全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漫话河鲀     
河鲀,俗称“鸡抱”。在珠江口捕获的河鲀,均属东方鲀,有黄鳍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圆斑东方鲀和弓斑东方鲀等几种。  相似文献   

9.
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 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段的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在体长为5 cm及10 cm时分别选取了2个和4个框架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判别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种的准确率达到96.8%和100%。经过110 d的饲养,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10.24±3.78)、(101.16±6.56)和(82.92±4.29) mm,体质量分别为(35.68±5.04)、(33.00±6.24)和(20.99±3.00) g,无论体长还是体质量,都是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其后代早期形态与母本菊黄东方鲀相似,生长比红鳍东方鲀慢,而比菊黄东方鲀快,具有显著的经济杂交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封闭呼吸室对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的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幼鱼进行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温14.8~15.6℃时,体质量(37.24±3.64)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3385±0.0161)mg/(g.h),体质量(14.45±1.08)g的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327±0.0241)mg/(g.h),体质量(27.96±1.38)g的杂交F1代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282±0.0219)mg/(g.h);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杂交东方鲀幼鱼的耗氧量分别为(12.5243±0.6720)、(3.3544±0.2975)、(5.8469±0.9537)mg/(h.尾);3种东方鲀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夜晚。水温为14.8~15.6℃时,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及杂交东方鲀幼鱼的临界窒息点分别为0.665、0.882mg/L和0.774mg/L。  相似文献   

11.
纪元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4):214-221
为规范鲀科鱼类命名,通过查阅、比较国内外的参考资料,对鲀科鱼类近代科学命名的历史,东方鲀属的建立和命名以及几种常见东方鲀属鱼类分类及命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辨析。认为东方鲀属Takifugu的属名应终止"Fugu"和"多纪鲀属"的使用;暗纹东方鲀的学名应由T.obscurus恢复为T.fasciatus;假睛东方鲀T.pseudommus与中华东方鲀T.chinensis为同物异名,T.pseudommus为有效种名;虫纹东方鲀T.vermicularis等同于辐斑东方鲀T.radiatus,T.vermicularis为有效种名等。建议加强学术公开和交流,从而促进此类命名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暗纹东方鲀的一种生产模式,旨在为暗纹东方鲀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同时对此种模式获得的暗纹东方鲀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本养殖模式所获得的产品完全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可作为建立无公害暗纹东方鲀生产标准的参考,而且此模式获得的暗纹东方鲀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河鲀鱼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获,故江浙一带俗称"河豚".河鲀鱼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现初步查明有43种,其中在我国就有35种,大部分是东方鲀属,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我国是河鲀鱼生产量最多的国家,年产量约在3~4万T,占世界河鲀鱼产量的70%左右.近年来几种主要东方鲀品种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成功,加速推进了我国河鲀人工养殖的发展,产量、外销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和江苏等地.主要养殖品种有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在淡水中养殖的河鲀鱼主要为暗纹东方鲀,近年来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个新的较有发展前途的淡水名特优养殖品种.随着人们对河鲀鱼认识的逐步深入,其身价与日剧增,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正>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红鳍东方鲀体型肥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日本、韩国人最为喜食,我国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红鳍东方鲀的习惯。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笔  相似文献   

15.
张春晓  王玲 《中国水产》2009,397(1):66-68
东方鲀属有毒鱼类,其河鲀毒素主要分布于生殖腺、肝脏、血液中,药用价值很高。其肉味鲜美,蛋白质和脂类含量高,经去毒后是极美味的食品。目前,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和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人工繁殖技术与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已比较成熟,养殖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10个省市,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为主要省份。  相似文献   

16.
张杰 《水产科技情报》2003,30(5):212-213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俗称河鲀,是长江中下游产的洄游性鱼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医用价值。一段时期来,由于过渡捕捞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其天然资源已濒临枯竭。近年来,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普及,河鲀苗种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笔者于2001年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鱼种培育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野生和养殖双斑东方鲀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对厦门同安海域野生和养殖双斑东方鲀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对6份样品进行分析,共得到优质序列99 500条,相似度为97%的聚类分析显示,野生双斑东方鲀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524,其中独有的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68,养殖双斑东方鲀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576,其中独有的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120。通过计算Chao1、observed-species、PD_whole_tree、香农指数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双斑东方鲀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野生双斑东方鲀。门水平分析表明,变形菌门为野生双斑东方鲀和养殖双斑东方鲀的优势菌。产河鲀毒素相关的希瓦氏菌属、纤毛菌属、发光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在野生双斑东方鲀肠道微生物中占有一定比例,而在养殖双斑东方鲀中未发现。所获结果揭示了野生和养殖双斑东方鲀肠道微生物中优势菌群的组成,为探究河鲀毒素的产毒机制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中国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有条件地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产品的加工经营,因暗纹东方鲀不可以以鲜活的形式销售,需要对河豚鱼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9.
红鳍东方鲀属于鲀科,东方鲀属。由于红鳍东方鲀经济价值高,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造成了其苗种的紧缺,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苗种短缺问题,满足养殖用户对苗种的需求,笔者近几年来对红鳍东方鲀进行了人工育苗的探索,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1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红鳍东方鲀的产卵场主要是黄海和渤海沿岸,产卵期较短(5月初~5月中旬),要求抓紧时间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养殖红鳍东方鲀、黄鳍东方鲀为主,在南方江、浙、福建、广东一带主要养殖双斑东方鲀,其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