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对虾精子入卵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对虾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子的核物质籍胞吐作用穿过卵黄膜到达卵膜,其余部分则留在卵黄膜外。只有在卵子激活前到达卵膜的精子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余的精子将被卵子激活所形成的胶质层推离卵子。中国对虾精子激活过程,没有发现顶体丝的形成。精子的入卵开始于卵子的皮层反应后期,此时精卵的接触逐渐密切,首先接触部位的卵膜稍有突起,然后开始下陷,同时这一部位的卵膜变得粗糙不平,随后卵膜解体,精子由此进入卵子。中国对虾精子的入卵位置是随机的,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人工授精的稳定性,分别用卵子和精子同步激活法以及预激活精子法,在6个梯度浓度(0%~0.5%)范围的低渗溶液中进行人工授精试验,比较精子活力、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显示:低渗溶液浓度与精子活力、精子激活率和受精率密切相关,在相同浓度的低渗溶液组中采用预激活精子法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卵子和精子同步激活法(P<0.05),受精率相对应提高了7.7%~14.5%;低渗溶液的浓度和人工授精方式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0.3%的低渗溶液中采用预激活精子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自然成熟的条纹锯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其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无顶体结构;中段由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袖套组成;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外部包裹质膜,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卵子表面分布纵横交错的网纹,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微小孔,在卵壳的动物极精孔区的中央有一个受精孔。在授精后10 s即可见到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子,刺激卵子发生形态变化封闭受精孔,阻止其他精子入卵,60 s可见受精孔完全封闭。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自然成熟的条纹锯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其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无顶体结构;中段由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袖套组成;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外部包裹质膜,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卵子表面分布纵横交错的网纹,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微小孔,在卵壳的动物极精孔区的中央有一个受精孔。在授精后10 s即可见到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子,刺激卵子发生形态变化封闭受精孔,阻止其他精子入卵,60 s可见受精孔完全封闭。  相似文献   

5.
<正> (上接1992年4期11页)1.5 人工雌核发育获得雌性群体雌核发育是卵子在没有精子遗传物质参与下的个体发育。使用异种精子或者将精子经理化处理使其遗传物质失活,它只起胚胎发育的激发作用,而不能参与其遗传物质。卵子则经理化处理保留第一或第二极体或抑制第一次卵裂,从而靠卵子自身的染色体组加倍而得以发育成正常的二倍体。迄今,该技术已在数十种鱼类和几种贝类、虾类获得成功。1.5.1 精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自“Her-twig”效应以γ射线处理蛙卵的发现以来,相  相似文献   

6.
杂色鲍与盘鲍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 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 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 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 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 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 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 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受精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和电镜切片技术,对中国对虾的受挤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成熟卵子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卵子激活后产生胶质层,精子在卵子的诱导下产生顶体反应后进入卵子。中国对虾为多精入卵、单精受精。精子入卵后,卵子完成成熟分裂并举起围卵膜,但精子的存在并非此过程所必需。在卵子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时,其纺锤体旋转90°。卵子完成成熟分裂后,精卵原核原核化并向卵子中央移动,最后,精卵原核结合形成合子核,卵子完成受挤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结合全光谱扫描分析方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包括精卵产出后形态学变化、卵水的特性、精子顶体反应、卵子皮层反应以及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对卵子的作用5个方面.结果表明,这两种扇贝精卵生物学特性没有本质的区别,扇贝精子排入海水中10min以内,外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30min以后约有1/4的精子出现头部膨大变成圆球形的现象,受精能力明显下降;扇贝卵子产入海水中1h以内受精能力没有变化,但2h以后,约1/3的卵子出现卵裂现象,未见极体的排放,且卵裂多停止在2细胞期,少数达到4细胞期,基本属于均等卵裂,并失去受精能力;滴入卵水中的精子极易发生自溶解体,未解体的精子发生凝集,10min之后卵水中基本检测不到完整的精子,卵水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均能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分别为精浆、精子头部和精子尾部,这三部分除了少数精子头部能够附着在卵子表面外,其他都不具备激活卵子的作用.对扇贝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为解释不同种扇贝的精卵相互识别并受精的现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第八章虹鳟精子、卵子和鱼种的运输在虹鳟养殖中经常要运输精子、鱼卵和鱼种。虹鳟卵子的运输,简单易行,极为普遍,但只有掌握运输中的某些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精子运输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授精和电镜技术,观察和描述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成熟精卵的形态、精子入卵的早期过程及精子入卵过程发生的一系列形态结构变化。大菱鲆卵子表面均匀地布满纵横交错的网纹,并整齐地分布许多微小孔,在动物极有一个受精孔。大菱鲆精子为无顶体类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中片有9~14个圆形线粒体。大菱鲆精子入卵速度非常快,授精后0~5s已经有精子通过受精孔(Micropyle)进入卵子。精子入卵过程还伴随着其他一些结构的变化,如精孔管管壁边缘由锯齿状变为平滑的环状等。  相似文献   

11.
<正> 众所周知,鱼类是由精子和卵子受精之后,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现代细胞生物学知识表明,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虽然精、卵的遗传物质数量相当,可是二者的细胞质成分和数量却相差悬殊。与精子相比,卵子的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和利用棘头梅童鱼种质资源,以常用无机盐及葡萄糖配制的5种溶液(依次编号A、B、C、D、E)作为稀释液,不同体积分数的DMSO作为抗冻剂,采用2 mL冻存管和两步降温的方式,对棘头梅童鱼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人工养殖黄姑鱼的成熟卵子对冻存3年的棘头梅童鱼冷冻精子的授精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以E溶液为稀释液、10%DMSO为抗冻剂、两步降温方式冷冻保存的棘头梅童鱼精子在37℃水浴解冻后复活率较高,为(76.67±10.41)%82.33±4.62%;以上述方法冻存3年的棘头梅童鱼冷冻精子与人工养殖黄姑鱼的成熟卵子杂交,受精率达到(20.26±4.12)%。  相似文献   

13.
使用扫描电镜对牙鲆、大菱鲆和条斑星鲽的精子和卵子表面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结果表明,3种精子形态结构在核前凹陷位置、精子头部形状、中段线粒体数及鞭毛长度4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种卵子表面形态结构中,牙鲆和大菱鲆比较相似,而条斑星鲽成熟卵子壳膜具有4点特异性:外表面粗糙、有点状和斑块状突起、网纹较深;壳膜上微小孔孔径差距大;卵膜厚度最厚为(3.87±0.24)μm,约为牙鲆和大菱鲆卵膜厚度的2倍;受精孔的管道螺旋层为4~6层,约为前两者的1/2。条斑星鲽与牙鲆和大菱鲆的精卵表面形态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鲢、鳙、草鱼的卵子和精子,所有养殖场均用鲤鱼脑垂体进行催产。对于卵和精子的质量,尤其是精子质量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研究。因此,我们认为1967-1973年期间在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研究的某些结果,是有价值的。试验侧重于鲢鱼,因为关于这种鱼的精子问题从未见过报道,而在草鱼精子方面则有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5.
鱼卵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一、前言自Polge等(1949)成功地用甘油冷冻保存动物精子以来,低温生物学的原理很快被应用于动物卵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目前,冷冻配子和胚胎已在医学和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低温生物学在畜牧业生产和种群管理中的成功应用极大地鼓舞了鱼类生理学者们,并使其对鱼类卵子和胚胎的低温保存进行实验研究。由于鱼类卵子体积很大,具有二层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袁媛 《水产学报》2004,28(2):133-138
研究了利用紫外线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条件。表明紫外线(254nm)对卵子染色质失活是有效的。在强度为2.8mW·cm-2·s 1的紫外线下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混合后能保持一定的受精率(60.2%),且D形幼虫发生率为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49.2%)。说明在强度为2.8mW·cm-2·s-1的紫外线下照射20s是获得雄核发育单倍体的适宜条件。研究发现受精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遗传失活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实验中各处理组均出现非整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由于紫外线照射剂量对卵子染色体遗传失活的作用程度不同以及DNA的光修复。  相似文献   

17.
近江牡蛎雄核发育单倍体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线诱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单倍体,来用强度为1 820 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分别照射卵子0 s、10 s、20 s、30 s、40 s、50 s、60 s、70 s、80 s和90 s后,使之与正常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发现,照射50 s的卵子能够保持较高的受精率(63.5%),该处理组的D形幼虫发生率为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50.4%),并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有效地诱导雄核发育需要卵子遗传物质失活和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因此在强度为1 820 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50 s是获得近江牡蛎雄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条件.研究还表明,受精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遗传失活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  相似文献   

18.
利用异源精子激发雌核发育的银鲫及亲本的RAPD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滕春波 《水产学报》1999,23(4):420-423
方正银鲫是黑龙江水系营天然雌核发育的两性型种群,这已被许多研究结果证实。但是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对该鱼的雌核发育特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银鲫的雌核发育机制同种或异种精子进入卵子后只刺激其发育,并不发生雌雄原核的结合,精子进入卵子后固缩成致密状态,并不形成雄性原核。也就是说子代的发育只是在雌原核的参与下进行的,子代完全继承母本的遗传特性[沈俊宝等1983]。但1983年蒋一王圭等用鲫、红鲫和兴国红鲤的精子刺激银鲫卵子发育,发现其子代(称异育银鲫)的生长较母本不同程度加快了,个别个体鳞被出现红斑,同…  相似文献   

19.
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助教授小野里先生,1986年9月使用该大学RI中心实验装置完成了一项新试验,成功地借用樱鳟(鲑科)的卵子与琵琶鳟精子进行受精并孵化出琵琶鳟幼鱼。方法是:首先用钴60的伽马射线照射樱鳟的卵子,破坏其染色体,然后用琵琶鳟的精子与之受精;将受精卵放入10℃水中浸渍6小时后再置于650个大气压力下加压6分钟。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照射对光棘球海胆精子遗传失活和授精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照射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光棘球海胆的精子,然后与正常的成熟卵子授精。在照射强度为0 75mW/(h·cm2),温度22℃的条件下,照射时间为0~180s,授精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在110~130s内又略有回升。用遗传失活精子授精可激活卵子,其早期胚胎的成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依次为57%、49%、41%、20%、12 5%、48 6%、61%、30 5%、16%。从早期胚胎成活率上可以看出"Hertwig效应"的存在。观察精子遗传失活和授精激活卵子的情况,其结果是在紫外线照射强度为0 75mW/(h·cm2),照射时间为130s,精液厚度为0 1mm的条件下,精子可以完全遗传失活,用这种失活精子授精可激活卵子进行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