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调查发现,在额尔齐斯河主河道(185团)的雌性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1.78~2.14)和低背型(2.18~2.39)。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的侧线鳞分别为31和30,侧线上(下)鳞为分别7和6,两者在体高、头高、尾柄高、体宽、头宽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3~1.9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EG1和ED1),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4,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分别与方正银鲫的2个单倍型(FZ1和FZ13)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额尔齐斯河银鲫源自于黑龙江(方正银鲫)。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额尔齐斯河2种类型雌性银鲫,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张家口坝上高背鲫属鲤形目(Cyprin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nae)、鲫属(Carassius)、鲫种(Carassiusauratus)。与普通鲫鱼相比,体高与体长比明显大,头小,尾柄短而俗称"高背鲫",是河北省独具地方特色的名贵土著鱼类。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坝上的河流、淖泊等天然水体及水库中,是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坝上高背鲫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个体较  相似文献   

3.
松浦银鲫主要形态学性状:体高/体长比为42.6%,头长/ 体长比为26.7%,体厚/体长比为20.3%,尾柄长/体长比为12.7%,尾柄高/体长比为16.8%,背吻距/体长比为49.9%,背尾距/体长比为56.2%,体厚/头长比为76.4%。侧线鳞数和侧线至背鳍基部及侧线至腹鳍基部的鳞片数为327/7,第一鳃弓左鳃耙数为50.5个,体背部青灰色,体侧淡绿色,腹部姜黄色。上述指数除头长/体长比外,都与方正银鲫明显不同,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方正银鲫相同,群体中雄性极少,为雌核发育群体。松浦银鲫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一龄鱼稍快于方正银鲫,体重30克以上;二龄鱼体重约160克。群体生产力,在与鲤、链等鱼混养情况下,亩产30-45公斤。由于松浦银鲫体高较高,1-3龄鱼的肥满系数明显高于方正银鲫,鱼肉营养成份中,粗脂肪在鲜肉(3.6%)和干肉(14.8%)中都明显低于正方银鲫, 这是松浦银鲫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指标。松浦银鲫和方正银鲫一样繁殖力极强,2龄极能成熟和繁殖,因此其生产能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滇池高背鲫的种群变异和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nratus(简称高背鲫)分布于云南数个湖泊,是一个三倍体全雌性种群。其性状良好,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本文以滇池和洱海的典型代表为例,就高背鲫的群内变异、选择育种及利用等问题分述如下。一、滇池和洱海高背鲫形态体型特点 1.滇池的高背鲫体色为银灰色基调,背部较深,略呈灰黑色;腹部较浅,略呈银白色。头正前位。吻端位于头尾轴正中。躯体背腹与头部连接处呈坎状隆起。背前圆滑,弧度不大,背后较平直。  相似文献   

5.
高背型异育银鲫的高产养殖技术高背型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属鲤科鲫属,是鲫鱼的一个亚种。笔者通过多年的对比试验发现,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3倍,属于速生品种,深受广大水产养殖者的欢迎.为使水产养殖户进一步掌握养殖技术,下面介绍一下高背鲫的各种养殖技...  相似文献   

6.
异育银鲫为东北方正银鲫■×江西兴国红鲤■的属间“杂交”产生的后代,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而加强其种质管理、搞好良种的提纯复壮及苗种的培育工作是实现良种良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一、亲鱼的选择 1.方正银鲫产于我国东北,是一种天然雌核发育的三倍体银鲫,头钝圆,体侧扁青灰色,腹部银灰色,背有高背型和低背型之分,以高背型为好。年龄二龄以上,个体重250克以上。 2.兴国红鲤产于江西省兴国县,体长纺锤形,背稍高,腹部较大,个体重500克以上。 二、杂交制种 种用亲鱼的选择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华丰高背鲫、扬子大鲫是我基地科研人员与美国、德国、匈牙利科学家合作,一反传统的育种思路,采用全新的多倍体诱导、杂交等生物技术培育出的2种鲫鱼新品种。这2种鲫鱼均具有肉味美、产量高、易饲养等特点,比目前我国正在推广的其它优良鲫鱼生长还快25%~30%。l生物学特性1.1生活习性 华丰高背鲫和扬子大鲫均为广温性鱼类,适温0~42℃,华丰高背鲫最适生长温度20~28℃,扬子大鲫为24~30℃;均行底栖生活,喜在底质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冬季则集群到深水处越冬。1.2食性 华丰高背鲫和扬子大鲫…  相似文献   

8.
高背鲫是高体型异育银鲫的简称,因其体高与体长之比相对较大而得名,是采用生化遗传标记和组织移植亲系和性检测方法,从天然雌核发育银鲫4个不同的雌核发育系中选育出来的。高背鲫形态是体高占体长的44%~47%,侧线鳞数为29~32,尾柄占体长17.5%,体色为浅黄色,与混合品系的异育银鲫相比,其产量提高了20%左右。一、高背鲫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培育(1)母本亲鱼培育 一般在冬季起鱼时选择个体在0.4kg以上的1龄或2龄的高背鲫,以每亩池塘放养200尾~400尾进行专池培育。放养母本亲鱼的鱼池一般要抽水清塘,特别要防止包括麦穗鱼等小型鱼类的雄鱼混入池…  相似文献   

9.
高体型异育银鳞(简称“高鲫”),是中科院水生所从异育银鲫混合品系中选育出来的—个相对体高较高(46%以上)、生长速度较快的新品系。惠州市水产研究所于1990年4月选用一口面积2.31亩、水深1.2~1.5米的鱼塘试养,亩放1450尾经250天养殖,平均体重达225克。体长18厘米,体高8.5厘米,  相似文献   

10.
滇池高背鲫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晖  杨雄 《淡水渔业》2000,30(7):6-7
滇池高背鲫为滇池特有鱼类 ,在七十年代末占整个滇池鱼产量的 70 %以上 ,在九十年代 ,随着滇池污染的加重 ,环境条件的改变 ,产卵场的破坏 ,产量剧减。该鱼生长速度明显优于鲫鱼 ,且抗逆性高 ,抗病能力强 ,适应性广 ,肉味鲜美 ,个体较大 ,常见于 0 5千克 ,大者可达 1千克以上 ,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优良品种。我中心于1996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 ,经过四年的摸索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现报告如下。1 滇池高背鲫的形态特征及繁殖习性滇池高背鲫的背鲫分枝鳍条数、侧线鳞数和鳃耙数等与鲫鱼无明显区别 ,但在外部形态及生态习性等…  相似文献   

11.
滁州鲫种群保护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1 0年来 ,我国继发现云南滇池高背鲫是一个天然雌核发育种群后 ,又陆续发现黑龙江方正县双凤水库的方正银鲫、河南林县淇河的淇河鲫、广东翁源县等地的缩骨鲫、贵州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的普安鲫、江西彭泽县丁家湖等水域的彭泽鲫部分群体都是行雌核发育的鱼类。近年 ,又发现安徽滁州市城西水库的滁州鲫是天然三倍体的两性种群。1 滁州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1 1 形态特征滁州鲫为全鳞被 ,群体内存在形态特征稍有差异的四种类型。体型可分为高背型和低背型两大类群 ,其中高背型占群体总数的5 4% ,侧线鳞数为 2 8- 30 ,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其形…  相似文献   

12.
坝上高背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坝上高背鲫栖息在张家口市坝上水域,因背高而俗称“高背鲫”,是一种优质鲫鱼品种,约占张家口市鱼产量的25~30%,占坝上4县鱼产量的80%;主要分布在河流、淖泊等天然水体及部分水库中。高背鲫鱼具有耐寒、耐低氧、食性广、繁殖力高  相似文献   

13.
鲫鱼是受欢迎的养殖品种,目前养殖的名优鲫鱼主要有彭泽鲫、异育银鲫、方正银鲫、高背鲫、湘云鲫,以下介绍彭泽鲫的鱼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调查发现,在赤水河干流中的雌性中华倒刺鲃( Spinibarbus sinensis)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2.68~2.92)和低背型(3.19~3.58)。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在可数性状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体长/体高等7个可比性状上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另外在体长/1-4等4个比例性状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1~1.4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HD和LD),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5,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与长江干流泸州江段的单倍型( LZ)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赤水河中华倒刺鲃源自长江干流。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赤水河2种类型雌性中华倒刺鲃,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1概况云南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之。。滇池中的高背鲫鱼(Co。Ssius。u。ins,系高体类型),是一种进化六倍体鱼类,其染色体模式数为162[‘]。由于其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加之行雌核发育,能大量补充群体数量,保证了资源的稳定。自七十年代起,滇池高背鲫鱼在滇池中数量猛增,在滇池的经济鱼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八十年代早中期,滇池高背鲫鱼还被引种到云南的洱海、把麓湖、星云湖、玉龙湖等湖泊中,并迅速发展成为这些湖泊的支柱鱼源之一,深受各湖区人民的喜爱。然而,近几年来滇池中的高背鲫鱼产量猛跌,…  相似文献   

16.
蔡创 《科学养鱼》1997,(4):36-36
高背鲫是中科院水生所从异育银鲫混合品系中选育出来的一个相对体高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养殖高背鲫可比养殖未经选育的混合品系异育银鲫增产约20%。这几年,我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育养殖高背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种青池塘一般具备有较大的消落区或有暂养地。种青养殖高背鲫有两种方式。一、种植黑麦草养植高背鲫10月至12月上旬,干地后进行常规方法清整池塘,待地泥半干湿时,每亩撒播1.5-2.5公斤黑麦草种。注意不能让水淹没,淹青时间在翌年的4月中下旬。二、种植小米草养植高尚鲫清明前后,降低地水,在地的干部或种青地,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贵州省普安县青山一带天然水体中的普安鲫(A型)作了细胞遗传学观察和血清电泳分析,发现它是天然雌核发育的鲫鱼,既不同于普通野鲫,也与已知的天然雌核发育方正银鲫和滇池高背鲫不是同一来源。  相似文献   

18.
方正银鲫原产地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是一种高背型的鲫鱼品种,具有背高、头小、肥满度系数高、尾柄较短、生长快等优点。方正银鲫背部为黑灰色,体测和腹部深银白色,最大个体1500克,一般在500—1000克左右。我们于1986年从原产地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引进方正银鲫亲本100尾,个体重400—1000克,自1987年开始进行原种繁育。  相似文献   

19.
<正>张家口坝上高背鲫属鲤形目(Cyprin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nae)、鲫属(Carassius)、鲫种(Carassiusauratus)。因背高而俗称"高背鲫",是河北省独具地方特色的土著鱼类。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坝上的河流、淖泊等天然水体及水库中,是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坝上高背鲫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个体  相似文献   

20.
红鲫为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变种,型近似于高体型异有银鲫,体色火红,具有食用与观赏双重经济价值.该鱼肉质鲜嫩,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近两年养殖未发现病害,当年鱼苗稀养可达0.3千克,比同池混养的高背鲫摄食速度快,有效地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