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江南花鳖”“江南花鳖”是目前新选出的一个中华鳖新品系。它的雌体呈马蹄形,雄体略椭圆形。雌雄背微高不突,体厚,裙边宽,除了背上有12个以上不等的点状花斑外,腹部靠尾的圆甲和中部翼甲上各有两块暗红的花斑,偶一看,酷似戏剧的脸谱。“江南花鳖”是萧山市...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是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该品种生长速度快,2龄成蟹生长速度提高16.70%;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呈椭圆形,体型好;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3.
焦赛湖面积有200公顷,1990年4月26日投放人工半咸水繁殖的河蟹4公斤,翌年捕获成蟹872.42公斤,产值43867元,纯收入33859.24元,平均每公斤蟹苗产成蟹218.1公斤,获纯收入8464.81元,投入产出比为1:4.83。试验表明投放“人工蟹苗”经济效益显著。生长观察计算出雌蟹体重和背甲长的关系为:W-0.783L~(2.8787),雄蟹体重和背甲长的关系为:W=0.55L~(3.1337)。  相似文献   

4.
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是高盐碱耐受性水产动物,然而随着绒螯蟹种质退化等原因,北方地区养殖绒螯蟹面临规格小、抗逆性差和病害频发等问题,开发利用新的土著绒螯蟹种质保证绒螯蟹产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团队于2020和2021年9月,在黑龙江省绥芬河水系用地笼捕捉野生绒螯蟹共计299只(雌体156只,雄体143只),统计绒螯蟹性成熟情况并分别计算不同体重绒螯蟹所占百分比,测量性成熟个体的甲壳长、甲壳宽,解剖取出肝胰腺和性腺,精刮肌肉,测定可食率、色泽及常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绥芬河绒螯蟹雌体未性成熟比例显著低于性成熟比例(P<0.05),而雄体则相反。不论是雌体还是雄体,性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未性成熟个体(P<0.05)。雌性成熟个体平均体重为(110.51±2.42) g,雄性则为(147.79±5.94) g。雌性成熟个体(≥100.00 g/只)的百分比为55.94%,雄性成熟个体(≥125.00 g/只)的百分比为60.00%。9月29日,雌体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均显著高于雄体,而出肉率(MY)和肥满度(CF)则显著低于雄体(P<0.05)。雌体甲壳亮度值(L*)和黄度值(b*)均显著低于雄体(P<0.05)。雌体性腺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雄体,而性腺中水分含量则显著低于雄体(P<0.05)。综上所述,绥芬河绒螯蟹具有性成熟个体平均体重大且大规格个体百分比高等特点,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与粗脂肪百分比较高,是一种重要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物质来源。本研究结果为绥芬河水系野生绒螯蟹种质资源开发以及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繁殖性能和育苗效果,分别采用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品系(雌体≥150 g,雄体≥210 g)、“长荡湖1号”A系(雌体≥200 g,雄体≥310 g)、“长荡湖1号”B系(雌体≥250 g,雄体≥360 g)及超大规格品系(雌体≥300 g,雄体≥400 g)作为亲本进行土池生态育苗试验,比较了各品系的抱卵蟹获得率、亲本孵化率、育苗期间的投饵量、幼体变态速度以及大眼幼体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各品系越冬后的抱卵蟹获得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抱卵蟹成功孵化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同样呈降低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各品系投饵量在幼体培育期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Ⅴ期最高,日投饵量约为75 g/m2;与之相反,幼体蜕皮周期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溞Ⅲ-Ⅳ期蜕皮周期最短,仅为5~6 d。(3)除了个别产量异常的池塘外,各品系单蟹产苗量及饵料系数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提高,且各品系大眼幼体淡化率差异较小,均在90%左右。结果表明,虽然大规格品系在...  相似文献   

6.
东海细点圆趾蟹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4,28(6):657-662
根据1998—2000年在东海虾蟹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监测调查中周年采集的1576只细点圆趾蟹样品,开展了基础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的渔获群体甲长分布范围为26~95mm,甲宽为32~120mm,体重为5~410g,雄蟹个体平均大于雌蟹;春季雌蟹生长不明显,而雄蟹则生长迅速,2—6月平均增长率达38.7%;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约为1:0.88,繁殖盛期为3—5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6.8~75.8万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46mm,甲宽为60mm,体重为59g,多数抱卵个体的甲长为50~60mm,甲宽为65~80mm,体重为80~115g。周年摄食强烈,半胃、饱胃率多数时间在50%~60%以上,其中冬春季摄食强度大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7.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0.05);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8 g和7.5 g左右,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9 kg/hm~2和2433 kg/hm~2;扣蟹培育阶段饲料投喂主要发生在7—10月,占全部饲料用量的80%以上,饲料投喂量与扣蟹体重及池塘水温具有一定的关系,扣蟹阶段饲料系数(FCR)为2.15。(2)成蟹养殖过程中,自6月份起雄体体重大于雌体,整个养殖阶段雄体的SGR显著高于雌体(P0.05);雌雄成蟹最终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 g和181.1 g,雌、雄及总体成活率分别为61.30%、53.47%和58.4%,产量分别为412.20 kg/hm~2、536.10 kg/hm~2和950 kg/hm~2;成蟹养殖的饲料消耗主要发生在7—10月,其中育肥前期(9—11月)的饲料用量占50%左右,整个成蟹养殖阶段的FCR为2.63。(3)池养成蟹的生殖蜕壳主要发生在8—9月,雌体比雄体早20 d左右;雌体的性腺发育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的9—10月,雄体的性腺发育时间跨度较长,生殖蜕壳前性腺指数已达0.8%左右;雌雄成蟹性腺发育期间肝胰腺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能保证池养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8.
珍稀海产动物-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鲎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螯肢亚门(Cheiicerata),肢口纲(Merostomta),是剑尾目(Xiphosura)的通称。它是节肢动物中体形最大的类群,被西方国家称为王蟹(Kingcrab);也由于它的头胸部呈马蹄形,所以在日本被称为马蹄蟹(Horseshoe crabs).  相似文献   

9.
乔德亮 《内陆水产》2001,26(2):41-42
性早熟蟹幼蟹脐部雌圆,边缘生绒毛,易揭开尖,边缘无绒毛,不易揭开雄尖,揭开生殖硬尖,揭开生殖器软附肢绒毛多,尤其螯足绒毛密绒毛稀少甲壳青绿色,背甲额齿侧齿硬黄绿色,背甲额齿铡齿不硬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名河蟹,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零星人工养殖,70年代初人工繁殖成功,随后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90年代迅猛发展。但河蟹性早熟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笔者就近几年工作经验以及走访了一些养殖户,谈谈自己的体会。1性早熟蟹与…  相似文献   

10.
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技术适用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原种亲体的选育。1形态特性蟹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头胸部上下被坚韧的甲壳,上面为头胸甲,一般呈墨绿色;下面是腹甲,呈灰白色。五对胸足,伸展于头胸部两侧,左右对称。头胸甲前缘平直,有四个额齿,中间凹缺较大,呈“U”型,左右各有四个侧齿,第四侧齿明显可见,背部中央隆起,表面凹凸不平,额角后方有6个明显瘤状脊。腹面中央有一凹陷即为腹甲沟。腹甲周缘生有绒毛,薄片状的腹部紧贴于腹面,腹部内生附肢。成熟雌蟹蟹脐圆形,四周密生绒毛盖满腹甲。成熟雄蟹双螯大而强壮…  相似文献   

11.
三种投喂模式对河蟹二龄成蟹养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传统饵料(以黄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以少量饲料和杂鱼)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成蟹生长、性腺发育、规格分布、成活率、单产、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雌雄,传统饵料组早期(5-8月份)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最低,杂鱼组最高;(2)杂鱼组雌体8月份性腺发育速度最快,传统饵料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其余月份雌体和雄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无论雌雄,最终杂鱼组的大规格成蟹(雄体175 g,雌体100 g)比例最高,而传统饵料组的小规格成蟹(雄体100 g,雌体75 g)比例最高,且体重差异较大,配合饲料组的中等规格成蟹较为集中,最终三组投喂模式下雌雄蟹的平均体重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略大于传统饵料组;(4)三种投喂模式下,三者的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的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最高,配合饲料组饵料系数最低,但饵料成本居中;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居中,饵料成本最低。结果表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河蟹二龄成蟹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池养幼蟹成活率,生长及雌蟹性成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4口池塘试养幼蟹的结果。各池雌蟹与雄蟹的甲宽无显著差异(p>005),放养密度及饵料对生长和存活率有一定影响,成熟雌蟹与未成熟雌蟹腹部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鲎是一种海产节肢动物,由于它的形态自泥盘纪(约3亿5千万年前)至今没有多大的变化,故被称为“活化石”。鲎有多种用途。它可作药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它又是一种海产食品,其味鲜美如蟹。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发现了它有更大的用途,、即用鲎血制成的鲎试剂来检查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简易、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4.
池养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池养条件下幼螯(中华绒螯蟹幼蟹,下同)背甲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率略有差异,并揭示出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营养和溶氧相似的条件下,动蟹在适温范围内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根据对185只不同时期幼蟹的测量,计算出幼蟹背甲长对体重的关系式为W=0.4209L~(3.1150)。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水产》2001,26(6):28-29
中华绒螯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的病害问题日显突出,其中“颤抖病”最为常见,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1 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摄食量减少以至不摄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心脏、腹神经节肿大,心跳乏力,肝胰腺呈淡黄色、严重时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所…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超大规格亲本(母本≥300 g, 父本≥400 g)繁育子代的养殖效果, 本研究以正常规格亲本(300 g≥母本≥150 g, 400 g≥父本≥250 g)作为对照, 比较了超大规格和正常规格中华绒螯蟹繁育子代 F1 在扣蟹及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结果显示: (1) 超大规格组个体在豆蟹、扣蟹及成蟹阶段的平均体重均一直高于对照组, 其中扣蟹和成蟹体重分别于 9—11 月和 7 月差异显著(P<0.05); (2) 生殖蜕壳及性腺发育方面, 超大规格组雄体和雌体在 9 月 5 日至 9 月 25 日和 7 月 25 日至 9 月 5 日期间的生殖蜕壳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此外, 超大规格组雌体的性腺指数在性腺发育前期(9 月 10 日)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雄体则在性腺发育中期(10 月 10 日)显著较低(P<0.05); (3) 超大规格组在扣蟹阶段的产出重量和成蟹阶段的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雄体在扣蟹阶段的产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4) 就规格分布而言, 超大规格组雌雄个体中大规格扣蟹(>12 g)及大规格成蟹(雄蟹>230 g, 雌蟹>200 g)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超大规格组中小规格扣蟹及小规格成蟹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 在扣蟹和成蟹养殖阶段, 超大规格亲本繁育子代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产量, 且子代中大规格蟹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由此认为超大规格亲本繁育子代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7.
泥鳅的生长度是雌体大于雄体,而且每单位重量的价格亦是大型鱼高于小型鱼。鉴于这种情况,笔者用雌甾酮(片山化学工业公司制)进行泥鳅性转换,其所获性转换雌体的生长度与自然雌体相同,即个体比雄体大。下面就这一实验结果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绒螯蟹的生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绒螯蟹的生殖生态研究小林哲,松浦修平(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水产学科)日本绒螯蟹EriocheirjaponicusdeHaan在日本各大河流及浅海中几乎都有分布,最大个体的背甲宽可达80mm,步足伸直后的全宽有300mm。活体的背甲为青绿色,螫足密...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长臂虾。在广东天然水域中捕到的最大个体,雄虾体长25.1厘米、体重588克;雌虾22.3厘米、507克,有“淡水虾王”、“淡水龙虾”之称。虾肉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嫩,味道清香,雌虾头胸部卵巢成熟时,具有“蟹黄”(雌蟹的卵子)风味。因此,罗氏沼虾是宾馆酒楼制作佳肴的名贵水产品。  相似文献   

20.
在浙闽以南渔区的集镇上,当夏季,会看到一种形如团扇的怪物,象蟹一样长着一具硬壳,可它的6对脚肢却并不长,但拖着一根刚劲的尾巴,这一怪物被叫做鲎(hòu),却与蜘蛛有亲缘关系。在动物学上,归属节肢动物门,有螯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遣溯鲎的历史,早在四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当恐龙尚未掘起、原始的鱼类尚未出现的时候,鲎就已存在了,因而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