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方式转变对水稻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孔樟良 《土壤通报》2016,(2):371-377
水田改为经济林、蔬菜地是我国南方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可引起土壤质量的变化。以浙江省杭州市平原地区水稻田和由水稻田改成的经济林(果树、苗木和桑树)和蔬菜地(包括露天蔬菜地和大棚蔬菜地)为对象,研究了泥质田、青紫泥田和淡涂泥田等3种平原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代表性水稻土改旱种植经济林、露天蔬菜地和大棚蔬菜地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改旱种植经济林、蔬菜地后,表层(0~15 cm)土壤有机碳明显下降,亚表层(15~30 cm)土壤有机碳轻微下降,30 cm以下土壤有机碳基本不变。与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土壤相比,大棚蔬菜地、露天蔬菜地和经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别下降了32.4%~35.7%、28.2%~30.4%和18.3%~24.2%。种植经济林、露天蔬菜地、大棚蔬菜地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包括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轻组分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比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轻组分有机碳下降幅度大于有机碳总量;与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土壤相比,经济林地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和轻组分有机碳分别下降了31.41%~37.09%和22.72%~25.70%;露天蔬菜地土壤分别下降了45.78%~52.36%和39.50%~45.25%;大棚蔬菜地分别下降了55.44%~63.59%和45.92%~55.13%。同时,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轻组分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改旱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呈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棚蔬菜地露天蔬菜地经济林地。分析认为,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有机碳矿化及有机物质输入平衡发生变化是引起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原因;水田改旱不利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的籼型杂交稻种植范围几乎包括整个东部季风型农业气候区,面积约占226.3万平方公里。种植高度差异自拔海4米(上海)至1862.3米(云南曲靖)。种植区域内气候条件差异显著,籼型杂交稻在各地的熟制类型、播栽季节、生育期长短及产量形成特征亦差异很大。本文研究了籼型杂交稻在不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通报》1983,(2):33-37
一、从穷山恶水到林茂粮丰我们德庆县是个有2,256.7平方公里总面积的山区丘陵县,其中山地面积262万亩,耕地只有26.47万亩(水田22.74万亩)。全县29.7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6.4万。每人有山地近10亩,水田只有0.9亩,是个历史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县份。据记载,道光8年开始毁林,渐渐把林木砍光了;后来还把山上的树头也挖出来烧碱烧炭。毁林后的第十年,“道光十八年夏,大雨,金林山始崩。”(当时德庆县分三乡,即金林、悦城、晋康)“利之所在,搜剔靡遗,木根尽则山枯,遇雨而沙随漂败,荒田亦日增”。从  相似文献   

4.
我县位于本省的西北部,是个偏僻的山区,境内山岭重迭,交通不便,荒山多,耕地少,其中山地占全县面积八分之七强;耕地以水田为主,有250,262宙,占耕地总面积的98.2%,每人平均4亩,每个劳动力平均10亩(包括男女全半劳力)。  相似文献   

5.
我县地处福建内陆山区,全县粮食耕地中,有三分之二的水田是分布在峡谷山垅里。  相似文献   

6.
利用亚热带山区夏秋季的温凉气候条件种植蔬菜,是改善由于高温影响所形成的蔬菜“秋淡”的重要措施.本文在过去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主要山区夏秋季气候特征,并根据有关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浙江主要山区发展夏秋蔬菜的适栽高度和不同蔬菜的经济栽培上限,以期合理地利用山区农业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农业十大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6):17-20
(接上期)八、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70%,这类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地貌变化大、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种类丰富,其生态资源优势使得该区域特别适于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1“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北方的河北迁安县和南方的湖北京山县等许多丘陵山区创造了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基本做法是:依据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宜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农民形象地总结为“山上松槐戴帽,山坡果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这种模式合理地把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与坡地利用结合…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草)保持水土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通过3年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地进行采样并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探讨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对贵州山区土壤养分流失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后旱坡地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降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土壤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尤其是旱坡陡耕地,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9.
李辉信  胡锋  蔡贵信  范晓晖  马建宏 《土壤》2004,36(6):678-681
在南京市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10年和20年后的田块采集土样,以未改制的水田和旱坡地土样为对照,分析了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耕层(0~20 cm)pH有降低的趋势; 有机C、全N、NO3--N、全P、有效P、缓效K和有效K等养分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旱坡地改制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幅更大一些。水田和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剖面0~70 cm-土层中有较多的NO--N积累。  相似文献   

10.
鄂南红壤丘陵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鄂南红壤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旱地及坡荒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水田、水田改旱菜地的土壤养分状况,本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磷素普遍缺乏,钾素含量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呈现水田类>水田改旱地类>旱地类:土壤磷含量则是水田改旱地类>水田类>旱地类;水田类钾含量明显降低旱地类和水田改旱地类,而且三熟制油菜-西瓜-晚稻种植模式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水田改为旱作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典型地貌下旱地和水田可溶性有机物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小东  陈香碧  胡亚军  苏以荣 《土壤》2019,51(6):1114-1121
阐明亚热带典型地貌下旱地与水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物(DOM)化学组成差异可为农田土壤DOM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XAD-8树脂分组和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S)技术,分析比较休闲期、耕作期亚热带喀斯特山区、丘陵区及平原湖区旱地和水田土壤DOM化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休闲期,亲、疏水性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以水田(10.2、33.4 mg/kg)显著高于旱地(4.15、12.8 mg/kg),耕作期无显著性差异。与休闲期相比,耕作期水田亲、疏水性DOC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旱地亲、疏水性组分DOC含量在两个时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休闲期旱地和水田土壤DOM中有机酸相对比例分别为31.9%、35.6%,耕作期显著降至17.9%、20.0%(P0.05)。脂类相对比例趋势与有机酸相反,旱地和水田土壤DOM中脂类相对比例在休闲期分别为55.0%、49.5%,耕作期显著增至70.1%、62.9%(P0.05)。Adonis分析表明,亲、疏水性DOC含量在旱地和水田、休闲期和耕作期差异显著(P0.05);DOM化学组成在不同时期(休闲期和耕作期)及地貌(喀斯特山区和丘陵区、丘陵区和平原湖区)差异显著(P0.05)。Random Forest分析表明,有机酸和脂类参与微生物代谢过程,在休闲期和耕作期差异显著(P0.05);芳香化合物作为DOM稳定性组分,在不同地貌区差异较大(P0.05)。总体上,田间条件下水田DOC比旱地DOC对时期响应更敏感,且土壤DOM中微生物代谢相关组分(有机酸、脂类)和稳定性组分(芳香族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及地貌区的差异性不同,这对评价旱地和水田土壤DOM稳定性及土壤有机碳积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已通过科技部可行性论证 ,该项目设置以下 7个课题 :1 .水稻高速种植机械研制要求研制一种四轮驱动的水田通用底盘 ,并配置多种种植方式的水稻种植机械 ,包括水稻芽种直播机、毯状苗浅栽机、钵苗浅栽机及大、中、小苗均能适应的插秧机。2 .双季稻地区水稻联合收获机研制要求研制一种能在泥脚深度达到 2 5cm的水稻田中顺利作业的联合收获机 ,以满足双季稻地区早稻田带水收获作业的需要。3 .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和配套机具研究。要求研制出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3.
全年淹水种植茭白对水田土壤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全年淹水种植茭白是南方地区一种特色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了解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多点分别采集了全年淹水种植茭白(5 a以上)与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耕层土壤样品,比较了它们之间在土壤理化性状上的差异;同时以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为对照,选择种植茭白4、12、19 a的3块同类型土壤的水田,观察分析了土壤剖面的物理、化学和形态学性状,探讨水田长期种植茭白后土壤性态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水田全年淹水种植茭白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明显的增加,但土壤结构逐渐退化,土壤分散性增强,并容易出现黏闭、起浆、僵硬和水气矛盾等问题。全年淹水种植茭白后,水田土壤犁底层逐渐变薄最终消失,上部软糊土层加厚,种植茭白19 a时软糊土层厚度已达40 cm;全年淹水种植茭白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明显地增加,0~40 cm土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土色变暗,无定形氧化铁和铁的活化度显著地增加;相应地土壤类型也逐渐由水耕人为土向滞水潜育土演变。  相似文献   

14.
1981年,堪称一代天骄的“汕优63”诞生。谢华安培育的杂交稻“汕优63”,成功解决了水稻杂种一代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同时对杂交稻更新换代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汕优63”于1986年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广的水稻品种,并在此后16年连续稳居首位,一口气创下了杂交稻推广速度、年种植面积、累计种植面积、增产稻谷总量四个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15.
滑坡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斜坡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沿其内部某一软弱面或带,整体(或几大块)、缓慢(有时也是急剧)、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变形现象。山区人民形象地称它为“走山”。由于斜坡的平衡遭到破坏,因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南省一般淹水水田和旱态水田的圆锥指数承压特性及土壤力学参数剪切特性来设计湖南独轮耕整机的驱动轮。设计驱动轮的依据是:(1)机械原理上公认的共轭啮合定律作为轮叶几何参数的推导依据,以滑转率(相当于齿轮的模数)作为基本推导轮叶基圆、滚动圆、倾角、压力角、轮叶高、轮叶数等几何参数;(2)按照轮叶下土壤流动失效及土壤反力模型试验数据以土壤力学理论分析推导轮叶倾角、数目等参数。设计了三轮样轮,通过在湖南省的夏耕、春耕生产试验,牵引性能试验,获得性能较优、结构较合理的H4、H3型驱动轮,能适应湖南省一般淹水水田和旱态水田使用。  相似文献   

17.
水耕人为土长期改旱后土壤类型演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市的扩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有大面积的水耕人为土利用方式由水田永久性地转变为其他农业用地,相应地土壤发生学性状和土壤分类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和东南丘陵地区61对水耕人为土及其相应的返旱后形成的土壤进行观察与采样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水耕人为土返旱后土壤发生学特征的变化特点,探讨了水耕人为土返旱后土壤类型演变及分类归属。结果表明:水田长期改旱地后土壤失去了"人为滞水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转变为潮湿土壤水分状况、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或湿润土壤水分状况;水耕表层与水耕氧化还原层的特征发生退化。改旱后检索出的土壤类型涉及3个土纲、4个亚纲、9个土类和14个亚类,主要为雏形土(占87%),其次为淋溶土(占10%),少数为潜育土(占3%)。由水田长期改旱地后形成的部分土壤与现有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的类型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的不协调现象,为此,初步建议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增设"残余水耕现象"和"残余水耕氧化还原层"等诊断层/诊断特性与"斑纹铁质湿润雏形土"及"斑纹钙质湿润雏形土"等土壤类别。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嵊县的大部分山区,分布着很多冷水田,其中主要包括清水砂、山沙泥、冷黄泥、石子黄泥、白浆泥、烂冬土等,约有面积二万七千多亩。  相似文献   

19.
紫山药属薯蓣科,人称“紫人参”,其品质好,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在海拔1900m的高山生长良好。浙江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属多山丘陵地区,境内以丘陵山区为主,土壤肥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紫山药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溶山区的自然特点和旱土作物生长发育规律,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岩溶山区实现旱粮持续高产高效的雨养旱作生态农业发展之路:①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保持水土,培肥土壤;②按照降水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与播期;③实行多熟立体种植;④不断改进旱粮高产栽培技术体系;⑤推广粮、经多熟制;⑥恢复和建设农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