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应用蛋白质多态性对家鸡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29个鸡种5个血液蛋白质多态位点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遗传距离的计算,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原产于意大利的来航鸡和原产于英国的罗斯鸡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亚洲鸡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家鸡与原鸡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就4种原鸡(红色原鸡、灰色原鸡、锡兰原鸡、绿颈原鸡)而言,以红色原鸡和家鸡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聚类图一方面反映出鸡种褴在地理隔离造成的遗传分化,另一方面也说明红色原鸡可能是家鸡的主要祖先。  相似文献   

2.
马先才  彭章华  雷胜辉  周杰珑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49-10150,10159
[目的]探讨原鸡与不同地方品种家鸡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原鸡(♂)与不同地方鸡种(♀)(楚雄麻鸡、茶花鸡、绿耳乌骨鸡、原鸡)杂交组合F1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0~22周龄的生长发育指标。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典型的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分别对其进行拟合分析,同时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原鸡与不同家鸡杂交F1代(♂)体尺性状对体重影响程度或指标存在一定差异。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回归方程的拟合度都达到0.99以上,很好地模拟了原鸡杂交代F1的生长发育规律。[结论]该研究为原鸡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地方家鸡品种选育、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速度鸡品种(配套系)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遗传多样性和起源特性,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生长速度的8个黄羽肉鸡配套系(中快速型5个、慢速型3个)、2个地方鸡种(固始鸡、藏鸡)、2个引进鸡种(隐性白羽鸡、安卡鸡)、1个白羽肉鸡(罗斯308)、817杂交肉鸡以及1个高产蛋鸡配套系(大午褐壳蛋鸡)共计15个鸡种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对15个鸡种共683个个体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测序,使用DnaSP 5.10软件分析各个鸡种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点,使用MEGA 4.0软件计算种间遗传距离,构建不同单倍型与红色原鸡之间NJ系统发育树,分析起源和亲缘关系。【结果】15个鸡种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 231—1 232bp,序列长度为1 231 bp的个体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683个个体共检测到45个变异位点,组合为53个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共4个单倍型群,其中中快速型肉鸡、817杂交肉鸡以及高产蛋鸡均是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48.89%);慢速型黄羽肉鸡中鸿光黑鸡优势单倍型为B单倍型,京海黄鸡优势单倍型为A单倍型,雪山鸡4种单倍型相对均衡,3个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E单倍型比例≤38.46%;地方鸡种中固始鸡的单倍型为A和C型,藏鸡的单倍型为A和B型。15个鸡种单倍型多样度(Hd)分布在0.496—0.853,核苷酸多样度(Pi)分布在0.00146—0.00673,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的品种(配套系)是新兴矮脚黄鸡、雪山鸡、京海黄鸡和罗斯308;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品种(配套系)是藏鸡、高产蛋鸡、安卡鸡、新兴麻鸡4号和墟岗黄鸡1号。15个鸡种Kiumura双参数距离范围为0.0016—0.0113,其中罗斯308种内遗传距离最大,而817杂交肉鸡和高产蛋鸡的种内遗传距离最小;种间遗传距离最大为高产蛋鸡与藏鸡之间,最小为高产蛋鸡与817杂交肉鸡之间;中快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相互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小,而与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以及地方鸡种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大;京海黄鸡和鸿光黑鸡均是与藏鸡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滇南亚种、指名亚种以及印尼亚种交叉聚为一枝。【结论】不同生长速度鸡种之间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程度差异较大;E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中快速型群体均以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而慢速型群体E单倍型比例均低于40%;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显示其在中性选择下被驯化。研究结果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以及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60只个体的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mt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红色原鸡的D-loop区序列,分析其线粒体D-loop区多态性。结果发现,2个原始地方品种鸡mtDNA D-loop区全长1 231~1 232bp,在60只个体中共发现19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和8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8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D和E 4个分支,其中A和B为主要分支。A和B分支各有3种单倍型,D和E分支分别只有1种单倍型。A和B分支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E分支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Gallus 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D分支与4个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亚种聚为一类。表明2个品种有多个母系起源,红色原鸡滇南亚种在2个原始鸡种形成过程中贡献最大。研究为家鸡的起源和遗传分化提供基础材料,同时也为2个品种的选育改良、遗传资源保护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骨鸡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了解大骨鸡母系起源,以大骨鸡为试验素材,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大骨鸡线粒体DNA (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19条红色原鸡D-loop区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30只大骨鸡mtDNA控制区序列全长为1 231或1 232bp,这2个序列均有15只个体,但1 231bp序列的个体在859bp处存在C碱基缺失。30只个体共发现22个多态性位点、7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7种单倍型可分为A、B、C和E 4个分支。其中A和B分支均与原鸡滇南亚种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C分支与4个原鸡亚种聚为一类,推测有多个母系起源;E分支与原鸡印度亚种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这一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大骨鸡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龙矮脚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并结合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红色原鸡的序列,探讨云龙矮脚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显示,云龙矮脚鸡mt DNA D-loop区全长1231~1232 bp,1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在19只个体中,共发现25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8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龙矮脚鸡8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 4个分支。A和B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推测这2个分支可能起源于云南、缅甸的附近地区的红色原鸡滇南亚种。E分支与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的印度亚种分支。D分支与4个原鸡亚种聚为一类,可能有多个母系起源。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云龙矮脚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I基因作为标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形差异较小的地方鸡品种的可行性。【方法】以华南地区9种优质地方鸡(怀乡鸡、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中山沙栏鸡、阳山鸡、杏花鸡、五华三黄鸡、文昌鸡和广西三黄鸡)和国外引进品种隐性白羽鸡为试验材料,测定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 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同时下载已发表的31条家鸡和原鸡及绿头鸭的COI基因序列,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和系统发生邻接树,界定区分品种特异的单倍型。【结果】除去PCR引物序列,获得了695 bp COI基因片段。根据标准的DNA条形码序列,截取648 bp 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0个鸡品种203个个体共检测到1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16.98%,其中90个单一位点突变,20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94(0.00349-0.00560),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32(0.763-0.905),其中五华三黄鸡最高,中山沙栏鸡次之,文昌鸡最低。定义了84种单倍型,单倍型1为9个地方鸡种所共享,出现频率为64次;单倍型9和5为家鸡和隐性白羽鸡共享,出现频率分别为29次和19次;每个鸡品种均有品种特异的单倍型。广西三黄鸡、五华三黄鸡与中山沙栏鸡的单倍型数最多,为13个,隐性白羽鸡与清远麻鸡的最少,为8个。不同品种的单倍型分布差异较大,如杏花鸡的单倍型主要分布在1,清远麻鸡主要分布在1和9,惠阳胡须鸡主要分布在1、5和9,隐性白羽鸡主要分布在9和79。10个鸡种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0.006,净遗传距离为0-0.003;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一般大于鸡品种内的遗传距离;绿头鸭与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2。中介网络图将84个单倍型分为3条进化枝,呈现出一定的品种特异性,如以单倍型9为起点的进化枝没有广西三黄鸡和文昌鸡分布,但另外两枝未表现出此特征;1为祖先单倍型,由此逐渐衍生出其他单倍型。邻接树显示中国家鸡与红原鸡聚为一簇,与黑尾原鸡、灰原鸡和绿原鸡分开;中国地方鸡聚为同一簇,且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无显著的品种特异性。【结论】COI基因可作为研究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候选分子标记。仅依靠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无法有效区分差异外形较小的地方鸡种,需要联合多种分子标记如COI基因、细胞色素b、 AFLP指纹技术、微卫星位点LEI0258、基因组SNP和品种特异的外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鸡IGFIR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方法,对红色原鸡、杏花鸡、隐性白洛克鸡和丝羽乌骨鸡的IGFIR基因的18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在这4个群体中的分布差异很大,绝大部分的SNP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5%;独立x2分析显示,除了位点G17445596A、T17416994G、A17313488G和C17337042G,其他14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鸡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和P<0.01);红色原鸡、杏花鸡、隐性白洛克鸡和丝羽乌骨鸡4个群体之间的平均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单倍型分析发现,在所研究的区域,红色原鸡、杏花鸡、隐性白洛克鸡、丝羽乌骨鸡等在鸡IGFIR基因内分别划分为5、4、4、3个单倍型块;每个块内2~3个单倍型就可以代表整个块90%以上的遗传信息.此外,还发现鸡IGFIR基因中9个SNP位点可能与复杂经济性状有关,这为以后在经济性状上对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中国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的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其结果是,二者的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均为ZZ(雄性)和ZW(雌性)型;测量和计算了两种动物全部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双臂染色体的臂比和着丝粒指数,二者各对染色体形态和相对长度基本相似,据此绘制了两种动物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比较模式图.对家鸡和原鸡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进行了G-显带,并比较和分析了二者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发现家鸡1号、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浅染,而原鸡1号染色体长臂区域为浅染,短臂区域及2号染色体整个着丝粒区域均为深染.3-19号及性染色体Z的G-带无明显差异,据此绘制了家鸡、原鸡1-19号染色体G-带比较模式图.根据家鸡和原鸡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1-19号染色体G-带同源这一事实,讨论了家鸡和原鸡的核型进化关系,进而为家鸡起源于原鸡的说法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计算亚群体杂合度(Hs)、总群体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并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Nei遗传距离运用NJ和UPGMA聚类法构建4类聚类图,比较分析国家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地方鸡品种(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和萧山鸡)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7个地方鸡种29个微卫星标记的总群体杂合度和亚群体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55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142;7个地方鸡品种间,萧山鸡与鹿苑鸡的基因流动最大,为 5.832 7 ;狼山鸡与固始鸡的基因流动最小,为 0.805 3 ;基于Reyonalds遗传距离运用 NJ 聚类法获得的7个鸡种间的聚类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7个地方鸡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原鸡滇南亚种(父本)与原鸡(母本)、茶花鸡(母本)、绿耳乌骨鸡(母本)、楚雄麻鸡(母本)不同组合F1代为研究素材,分析比较了其常规肉质性状和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宰后45 min,原鸡杂交F1代胸、腿肌pH值显著低于纯种原鸡(P<0.05),宰后24 h pH值与宰后45 min相比呈下降趋势,纯种原鸡下降最为明显;胸、腿肌系水力、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肌纤维直径(密度)等指标在不同组合间多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营养成分而言,胸、腿肌水分含量及胸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原鸡(父本)与茶花鸡(母本)杂交F1代、纯种原鸡腿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胸肌及腿肌的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且多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而言,原鸡(父本)与茶花鸡(母本)肉质特性杂种优势较大,原鸡(父本)与楚雄麻鸡(母本)杂种优势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野生原鸡适时开发、家鸡遗传改良等提供实际指导意义。[方法]以原鸡滇南亚种(♂)分别与原鸡(♀)、茶花鸡(♀)、绿耳乌骨鸡(♀)、楚雄麻鸡(♀)不同组合的F1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型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体型体尺、屠宰性能在不同组合F1代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绝对产肉性能和体型体尺性状来看,原鸡纯种F1代表现最差;从相对产肉性能来看,仅屠宰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存在组间显著差异(P〈0.05)。就体型性状与产肉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而言,不同组合F1代间虽有不一致的表型相关系数,但总体表现为体斜长、胸骨长及胸围与产肉性状相关系数较大。[结论]体斜长、胸骨长及胸围为原鸡不同组合F1代产肉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禽类Mx基因进化历程及结构与功能变异,测定了4种经济类型11个地方鸡品种:肉用型(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文昌鸡)、兼用型(藏鸡、狼山鸡、寿光鸡、北京油鸡、萧山鸡、鹿苑鸡)、蛋用型(白耳鸡)、药用和观赏型(丝羽乌骨鸡)Mx基因GTP酶效应区(GTPase effector domain,GED)序列,并结合已报道的原鸡及部分其他鸡形目和雁形目禽类相关序列,采用mrModeltest和MrBayes筛查最适核苷酸替代模型、构建贝叶斯进化树,并采用Datamonkey和PAML4b检测位点选择压力。结果:获得了中国地方鸡种Mx基因GED区核苷酸序列,全长231 bp,编码77个氨基酸。序列联配结果表明家鸡Mx基因GED区高度保守,仅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位于2 032 bp、2 075 bp和2 139 bp处。AIC信息量准则表明禽类Mx基因GED区的最优核苷酸替代模型为GTR+G。基于最优模型重建的禽类Mx基因GED区贝叶斯进化树具有较高的后验概率,揭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禽类物种进化基本一致。Datamonkey的单一断裂点扫描和遗传算法扫描均未发现禽类Mx基因GED区序列数据集有重组事件,位点选择压力检测结果表明禽类Mx基因GED区在进化过程中并未受到正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家鸡为试验材料、用电泳的方法测定分析了一些蛋白质(酶)的多态性,确定下列血液蛋白质(酶)作生化遗传标记:碱性磷酸酶(Akp-1和Akp-2)、淀粉酶(Amy-1和Amy-2)、酯酶(Es-1)、血红蛋白(Hb-1)和转铁蛋白(Tf).应用上述生化遗传标记调查分析了广东省3个著名地方鸡种的起源分化和彼此间关系、粤黄鸡内品系间的分化和粤黄鸡102系内家系间的关系,并对淀粉酶Amy-1多态性及其与生活力等的关系作了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生化遗传标记辅助建立家禽品系是可行的,既可综合多个生化遗传标记建立品系,也可根据单一生化遗传标记(如Amy-1)建立品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来杭鸡的蛋壳强系和弱系的F2代进行蛋壳强度相关QTL分析时,绘制了相应的连锁图谱。经过连锁分析,发现微卫星标记ABR362和ABR424分别与染色体已知的标记相连锁,分别位于1号和9号染色体。而在已经公布的红原鸡基因组序列中,这2个标记的PCR产物序列染色体尚未定位。通过连锁关系分析,这2段序列也分别定位于红原鸡1号和9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6.
儋州鸡,又称北岸小种鸡,是极具特色和开发潜力的地方鸡种,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开发前景广阔。目前项目组正在开展儋州鸡选育工作,本文就儋州鸡的形成过程和遗传变异特征进行综述,旨在为儋州鸡的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β-胡萝卜素脱氧酶2(β-carotene dioxygenase2, BCDO2)基因在我国乌骨鸡中的变异情况,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和测序了我国5个乌骨鸡品种(丝羽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金湖乌凤鸡、余干乌骨鸡和新兴竹丝鸡3号)、白耳黄鸡(黄肤色)和崇仁麻鸡(白肤色)的BCDO2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原鸡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7个品种215条序列,总计发现6个多态位点,分别为6273091(G-A)、6273129(A-G)、6273229(C-T)、6273240(C-T)、6273307(A-G)和6273672(A-G)。基于6个多态点界定了3种单倍型,定义为Hap1、Hap2和Hap3。其中只有白耳黄鸡、崇仁麻鸡和丝羽乌骨鸡有1种单倍型,东乡绿壳蛋鸡、金湖乌凤鸡、余干乌骨鸡和新兴竹丝鸡3号均有2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ap1和Hap2只与红色原鸡聚为一类,Hap3和多个原鸡聚为一类。BCDO2基因多态位点能够很好地区分黄白肤色的品种,但很难区分乌骨鸡品种。多个原鸡在我国乌骨鸡品种形成过程中都做出了贡献。该研究结果为我国乌骨鸡遗传资源的保护、选育和鉴定工作提供了遗传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部分地方鸡种泰和鸡、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油鸡、狼山鸡(N系)等进行了羽性伴性遗传观察。结果表明,泰和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萧山鸡、油鸡为慢羽型,狼山鸡(N系)为快慢羽型。这些鸡种按快慢羽伴性遗传配套杂交,F1代均能自别雌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水乌鸡PRL基因多态性,为金水乌鸡的保种和持续选育与提高积累分子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研究金水乌鸡白羽丝毛系165只乌鸡PRL基因多态性,分别采用HaeⅢ和HhaⅠ2种内切酶对各DNA样品的PCR产物进行单酶切,分析基因型与产蛋数的相关。[结果]金水乌鸡PRL基因的PCR产物的HhaⅠ酶切片段未出现多态性。金水乌鸡PRL基因的PCR产物的HaeⅢ酶切片段呈现RFLP多态性,有AA、AB、BB3种基因型,A基因频率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产蛋数差异不显著。[结论]A基因可能是影响产蛋数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