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威廉斯B6及其选育亲本等国内外32个香蕉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98对通用I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4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9.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9.12条。供试香蕉品种间的遗传相异系数范围为0.0345~0.7500,平均相对遗传相异系数为0.03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32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四个类群,其中巴引103、野酸蕉和花蕉(观赏)分别为一类,其余29个品种(系)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8个枇杷品种(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APD分析,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6个引物,对大五星、龙泉1号、川农1号等8个枇杷品种(系)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2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占48.15%。利用筛选的6个引物初步建立了大五星、龙泉1号、川农1号等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并找到部分特异谱带。利用特异谱带结合DNA指纹图谱,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鉴别,并利用NTSYSpc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24个国内外优良一串红品种(系)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88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4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2.8个多态性条带,获得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对不同样本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72的水平上,可以把24个一串红品种(系)分为3大类:本课题组自育品种(系)全部聚在Ⅰ类;国外品种全部聚在Ⅱ类;‘展望白’和‘展望鲑红’聚为Ⅲ类,与其他花色截然分开。一串红SRA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与种质来源的关系密切,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为一串红杂交亲本选配、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苹果梨分类地位的RAPD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对15个梨品种及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10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89条DNA带,其中多态性DNA带84条,占93.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8条。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初步认为延边苹果梨应该归属于白梨系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技术对香蕉30个品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4条DNA带,其中44条为多态性带,占81.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6.75条。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矩阵,用MEGA2.0软件对香蕉30个品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0个品种间的平均距离系数为0.313,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将香蕉30个品种划分为A、B、C、D4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的方法,在DNA分子水平上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化性的71个柞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从1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条可稳定扩增条带的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92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带数的29%;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简称UPGMA)聚类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构建了71个柞蚕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各个地区与不同化性的柞蚕品种之间亲缘关系没有明显区别,遗传类型相互混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35份甘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凉蔗系列(26份)为主的35个甘蔗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8条正向引物和14条反向引物随机组成112对引物组合,从中筛选出核心引物对35份甘蔗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POPGENE 1.32计算各材料间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使用Ntsyspc 2.1 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从112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对核心引物组合(Me3/Em8、Me4/Em8、Me5/Em8和Me6/Em2),利用其从35份甘蔗材料中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比率分别为25.5条、21条和81.20%,各引物组合扩增的条带数为21~30条,多态性比率为61.90%~96.55%.根据Nei's遗传相似系数,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1时,可将35份甘蔗材料分为五大类,26个凉蔗系列品种(系)(除凉蔗07-54外)均归在I类和II类,说明凉蔗系列的亲缘关系较近;桂糖73-167和农垦2号分别被单独归为一类,说明这两个品种(系)间及与其他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较远;I类中除凉蔗系列之外,还包括粤糖91-976和ROC16,说明这两个品种(系)有可能是I类中凉蔗系列的杂交亲本或存在血缘关系;II类中除凉蔗系列外,还包括B8、ROC22、ROC24和ROC10,说明这4个品种(系)的亲缘关系较近,ROC系列可能存在II类中凉蔗系列的亲本.利用这4对核心引物组合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均可将35份甘蔗材料鉴别开.[结论]35份甘蔗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甘蔗品种(系)鉴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技术,从214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16个引物,对17个番木瓜品种(系)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120条谱带,7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占64.17%.根据RAPD扩增结果,采用非加权成对平均数算法(UPGMA)对17个番木瓜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距离在0.06-0.23之间,在0.17水平上可以分为4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供试葡萄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其指纹图谱,为葡萄分类、种质鉴定和制干葡萄定向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对新疆44个相对适宜制干葡萄(VitisL)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结果]以52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8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90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为0.686 8~0.964 0,平均为0.908 4.UPGMA聚类分析表明,44份葡萄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63~0.92,在遗传相似系数0.654处,可将44份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Vmc9a2.1、UDV-017、UDV-033和UDV-041等4条引物构建了品种DNA指纹图谱,可区分44个供试材料.[结论]SSR标记方法可分析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筛选出的4种引物可构建其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0.
桂花RAPD分析的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桂花4个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丹桂品种群和四季桂品种群)中选取8个桂花样品,用于桂花RAPD分析的引物筛选试验。从Operon公司的OP系统的AB、AC、AD、Y、Z5组共80个10碱基引物中筛选出20个扩增条带多且多态性好的引物,20个引物共扩增116条DNA条带,用100~3000bp的DNAmarker标记片断长度在200~2000bp,多态性条带有7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2.0%。不同引物的扩增带数不同,最多的可扩增出8条DNA条带。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9份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提取19份马铃薯品种的DNA,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从1000条随机引物中初步筛选出7条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详细研究,每条RAPD引物扩增出4~9条带,共获得5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3条;19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距离介于0.17~0.72之间,平均值为0.39,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31~0.51之间;聚类分析结果在GS=0.53处可将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划分为三类,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相符,同时也说明克新系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研究表明:RAPD标记简便、快速、成本低,适用于分析马铃薯遗传多样性,指导马铃薯育种实践中的亲本组配。  相似文献   

12.
薹菜种质资源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9份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tai-tsai Hort) 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薹菜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优化的RAPD和ISSR标记体系,对采自山东、江苏和北京的29份薹菜品种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并采用类平均法对29份薹菜品种的RAPD和ISS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273条RAPD引物中筛选的33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了336条清晰的谱带,其中293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87.2%。利用RAPD标记构建了29份薹菜资源的聚类树状图,距离系数为0.63~0.79。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的4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了522条清晰的谱带,其中414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79.3%;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29份薹菜资源的聚类树状图,距离系数为0.70~0.86。【结论】基于RAPD和ISSR标记构建的29份薹菜品种的聚类树状图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1、20、21号薹菜与其他品种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3.
A total of 69 random primers were screened by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nds of 32 Kentucky bluegrass cultivars. A total of 197 bands were amplified ...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桃的36个品种为试材,应用RAPD标记进行品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探讨应用RAPD标记划分桃品种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20个引物在36个桃品种中共扩增出11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6条,占标记总数的77.5%,可用于样品间亲缘关系的分析.利用这些多态性带构建二元数据矩阵,计算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对36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14为接合线,将供试类型分为五类.若进一步在遗传距离0.13处划分,可明显将水蜜桃、黄肉桃、油桃区分开,认为RAPD标记可用于桃品种分类,以肉质类型划分桃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了解茶花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15种十聚体随机引物,对14个特色茶花品种进行基因组水平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在14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11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7.4条,多态性条带82条,多态性程度达73.9%;14个样品间遗传距离在0.2698~0.470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时,14个样品可以划分为两个聚类,其中鹤项红等3个样品聚集在一个类群,花佛鼎等9个样品聚类在另一个类群,而样品玫瑰莲、海云霞游离在两个类群之外。[结论]该研究可为茶花品种鉴定、科学分类与分子育种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旨在为供试梨资源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对48份梨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关系研究.[结果]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101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1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基于ISSR和RAPD两种标记,利用UPGMA分别构建了48份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ISSR和RAPD分别聚类以及两种标记混合聚类均将48份梨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中包括1份种质;第Ⅱ类群中包括23份种质;第Ⅲ类群中包括24份种质.[结论]两种标记适合于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RAPD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Eruca sativa Mill.)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 (Eruca sativa Mill. ) in China was assessed by analyses of RAPD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Twenty native cultivars representing Yunjie-growing ecotype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as material in this study. Twelve out of the 64 tested random decamer primers were able to identify 131 stable RAPD bands from these Yunjie cultivars. Of them 105 bands, or 80.15% of the total, were polymorphic. Most Yunjie cultivars from the same ecotype had their characteristic DNA bands.Cluster analysi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of arithmetic means (UPGMA) suggested that the 20 Yunjie genotyp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the 20 cultivars varied from 0. 117 8between Shuozhou and Shenchi to 0. 499 4 between Hetian and Xiliang. Hetian alone could be a new type of Yunjie identified in China because it had the greatest genetic distance from all the other tested cultiva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Yunjie have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Yunjie based on the RAPD information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Yunjie cultivars in their geographic origins and their plan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9.
以16个桃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11个碱基引物以及严格筛选PCR退火温度的RAPD技术,对琼脂糖凝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的RAPD、PCR扩增产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的总谱带及多态性谱带数均高于琼脂糖凝胶,前者不存在或少存在共迁移性的现象.随机选取19个片段,发现其中有6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同时可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能够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不同桃品种遗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标记分析了梅16个栽培品种间的遗传变异。32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扩增出181条谱带,其中138条为多态性谱带。相似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梅栽培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态性,但主要表现在真梅系与杏梅系、樱李梅系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PD能区分开梅的3个系,并且支持形态学分类中将枝姿作为一级分类标准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