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2006年安徽省各地推广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间的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4个理化指标与食味构成因子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构成的线性组合已包含了原有变量全部信息的80.8%.籼稻的蒸煮、营养品质与食味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主要是蛋白质含量、碱消值与冷饭柔软性之间的相关.粳稻食味构成因子与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等几个理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构成的线性组合已包含了原有变量全部信息的76.3%.粳稻的外观、蒸煮、营养品质与食味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主要是透明度、长宽比和碱消值与冷饭柔软性之间的相关.并对食味与理化品质性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影响长三角地区粳稻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根据2015年和2016年分别测定的54份粳稻种质的稻米食味理化指标、快速黏度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谱特征值及米饭食味值,考察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两年的结果均表明:粳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C)与胶稠度(Gel consistency,GC)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与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冷胶黏度(Cool paste viscosity,CPV)、消减值(Setback viscosity,SBV)、回复值(Consistence viscosity,CSV)、崩解值(Breakdown viscosity,BDV)及米饭食味值相关性极其显著。两年主成分分析均表明,这些指标可归为一类,为影响粳稻稻米食味性状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中RVA谱特征值中,SBV是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垩白对粳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0个粳稻品种(组合)有垩白稻米和无垩白稻米的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RVA测定值,并品尝鉴定了两类米的适口性,结果表明:垩白性状对稻米蒸煮理化指标和米饭食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籼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适中直链淀粉含量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差异,对24份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农业部一级优质食用稻米标准的籼稻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宽比、胶稠度、碱消值、崩解值与食味品质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粒宽、垩白率、消减值、回复值、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水平。食味品质较好的品种粒宽、垩白率、垩白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应较小,蛋白质含量较低,长宽比、胶稠度、崩解值较大。通径分析表明,长宽比、胶稠度、碱消值对食味品质具有较大的直接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完善稻米品质评价指标及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135份粳稻种质资源(黄淮稻区种质资源105份、黄淮稻区以外地方品种30份)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RVA(快速黏度分析)参数等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品质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为河南省沿黄稻区水稻品质改良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粳稻种质资源在各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加工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外观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垩白度垩白粒率籽粒长宽比。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参数,它们的变异系数表现为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135份粳稻种质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品质较好的大多为黄淮稻区现代育种材料,而品质较差的多为粳稻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加工品质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垩白粒率、垩白度、籽粒长度及长宽比与糙米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碱消值、胶稠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热浆黏度、冷浆黏度、回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胶稠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碱消值与最高黏度、崩解值、消碱值、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成糊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优质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004年安徽省推广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理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籼稻的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粒长与垩白度、粳稻的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粒长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透明度、碱消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垩白粒率、粒长、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粳稻垩白粒率、精米率、粒长、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7.6%。从改善垩白、长宽比和精米着手,筛选垩白小、长宽比适当、精米率较高的品种,籼稻兼顾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粳稻兼顾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对提高籼、粳稻米综合品质会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积温区水稻品种均表现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较大。在品质改良过程中第一积温区需注重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第二和第三积温区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待提高,第四积温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需要降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应适当提高。通径分析表明对食味值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粗蛋白和胶稠度。黑龙江省2019年新审定水稻品种米质优良,为食味值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粳稻的食味品质特性,以来自不同产地的75份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糊化温度(GT)等理化指标、快速黏度仪(RVA)特征值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产地粳稻间的食味品质性状差异,分析了各理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指标中RVA谱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余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小。相比其他地区品种,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的AC较高、GT较低,江苏省的GT较高;黑龙江与吉林省品种的RVA谱相似,北京天津与山东河南省的品种在GC、GT和RVA谱特征值上相近。相关性分析表明,AC与GT相关性显著,GT与多个RVA谱特征值相关性显著,RVA谱特征值间大多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AC和RVA谱特征值为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优良食味粳稻育种中可以通过AC及RVA谱等理化指标进行食味品质筛选和改良。  相似文献   

9.
南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与稻米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明确3个优良食味南粳品种的主要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特点及与亲本间的差异,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及其父本关东194、母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稻米理化特性、支链淀粉分支结构、RVA谱黏滞性、热力学特性、米饭食味特性等25个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差异,分析稻米理化性状与米饭食味特征值间的关系、化学成分和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与理化特性间的关系。【结果】 3个南粳品种在大多数性状上具有一致性,与常规粳稻亲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相比,3个南粳品种均具有更小的直链淀粉含量、峰值时间、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回生焓、回生率和米饭硬度值,更大的胶稠度、崩解值、米饭黏度值和综合食味值。在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上,3个南粳品种的A链(DP6-12)比例更大,而B1链(DP13-24)更小。3个南粳品种大多数性状均与关东194相似,说明南粳系列品种的食味品质特性遗传自关东194。3个南粳品种中亦存在差异性状,南粳46的蛋白质含量和热力学参数更低,南粳9108的脂肪含量更高,而南粳5055的成糊温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外,米饭综合食味值与稻米大多数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稻米理化特性主要受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论】 3个南粳品种食味品质的优异特性是具有更低的糊化和回生特性,更高的胶稠度和米饭黏性,更短的糊化时间和更大的崩解性能。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其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分支链比例主要对糊化和回生特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灌浆期田间自然低温对不同水稻品种淀粉理化指标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选取7个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分别加工成精米和米粉,测定在常温和低温下淀粉相关理化指标和米饭黏度、硬度及食味值。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遭遇低温会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和米饭硬度显著升高,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变幅达到47.4%;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米饭黏度显著降低,其中胶稠度均降至30~50 mm,最终导致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变差。利用食味值和淀粉理化指标对7个水稻品种进行低温耐受程度的综合评价,发现‘Y两优911’的稻米品质耐低温能力最强,‘Y两优1928’的稻米品质耐低温能力最弱。研究结果显示,在水稻灌浆期需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应对低温对稻米品质造成的影响,为筛选培育耐低温优质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ating Qualities of R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rrelation amo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nclude amylose content, alkali spreading values, gel consistency, water absorption, expansion rate, solid content of rice-water, protein content and fat content, and eating qualities of six kinds of rice samples plant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mylose content, water absorption and expansion rat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ting qualities, yet gel consistency, alkali spreading values, solid content of rice-water and fat conte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ting qualities. Among them, eating quality had an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amylose content and gel consistency,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rotein conten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hich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ating quality scores and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was Y=94.439–12.711X1–23.721X2–0.701X3+0.570X4+186.938X5(X1, X2, X3, X4 and X5 represented amylose content, water absorption, expansion rate gel, consistency and fat content).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six kinds of ric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quality category.  相似文献   

12.
以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水稻25个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的表现规律。结果表明: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遗传总方差的比重显著大于特殊配合力占遗传总方差的比重;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和胶稠度等受不育系影响较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受恢复系影响较大;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糙米率>胶稠度;亲本 EF14A 和福恢2108在改良组合米质方面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广东籼稻品种品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省172个栽培稻品种10项米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评分与角质率,胶稠度,米饭品尝评价,整精米率,粒长和糙米率呈很显著的正相关,与垩白粒率,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很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总评分贡献最大的为角质率,其次为粒长宽比,米饭品尝价,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雍胶稠度;在间接作用中,角质率通过整精米率对总评分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
氮肥水平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4种氮肥水平下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3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0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4种施氮水平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食味值的关系,并对食味值的氮素敏感性及其品种类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1)在施氮量0—300kg·hm-2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随施氮量增加而有所下降。(2)生育类型间,胶稠度随着生育期的延迟而略有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随生育期的延迟呈上升趋势。(3)根据食味值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供试品种可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改善蒸煮食味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食味值较高且在各氮肥水平下表现比较稳定的品种,另一类在高氮肥水平下食味值较低,但其对氮肥响应较为敏感,通过适当减少施氮量也能改善其食味。【结论】在施氮量0—300kg·hm-2范围内,3个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稻米食味值对氮肥的敏感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5.
氮素营养对稻米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 7个粳稻品种 ,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稻米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 ,胶稠度逐渐变短 ,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及糊化开始温度逐渐提高 ,但直链淀粉含量和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下降粘度值、回冷粘滞性恢复值等特性逐渐下降或变小 ,在全生育期施氮量相同时 ,与生育前期追施氮肥相比 ,抽穗期追施氮肥 ,其胶稠度变短 ,蛋白质含量有增加 ,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 ,碱消值变化很小 ,在淀粉谱特性中除糊化开始温度没有变化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表现略高 ,但差异很小 ,在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中受氮素影响较大的是蛋白质含量、胶稠度、下降粘度值及最高粘度  相似文献   

16.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7个粳稻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素对稻米味度值、淀粉谱特性及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分含量以及黏滞峰消减值等随氮素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大多数供试品种的味度值、下降黏度值和最高黏度反而下降;蛋白质组分百分比组成受氮素营养的影响很小;味度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各蛋白质组分含量与稻米味度值的相关均没达到显著水平,除醇溶蛋白含量与最终黏度和回冷黏滞性恢复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外,其他蛋白质组分含量与淀粉谱特性中的各项指标间相关均没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稻米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水稻10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当前品质育种的重点应在兼顾高产、抗病育种的基础上,以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胶稠度为中心来改良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提高以整精米率为中心的碾米品质和以降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为中心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8.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选用 2 2个品种 ,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 ,并分析了供试品种的 11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味度值。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 11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味度值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差异 ;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 ,胶稠度、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 ;糊化开始温度、最终粘度、回冷粘滞性恢复值、粘滞峰消减值与味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而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与味度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味度值呈负相关 ,而胶稠度与味度值呈正相关 ;在主成分分析中 ,被入选的 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 90 .5 8% ,其中第二主成分大的品种 ,糊化开始温度低 ,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 ,最终粘度和回冷粘滞性恢复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