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学宋  孙瑞晓 《齐鲁渔业》2004,21(10):14-17
南美蓝对虾自然产地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以秘鲁、墨西哥沿岸为主,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质对虾品种之一。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我国现有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车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此虾。南美蓝对虾最大的优点是适应性好、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1988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首次从美国引进白对虾和蓝对虾,并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技术工作,1994年成功地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及养殖。我公司在此基础上,结合北方池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南美蓝对虾养殖技术的探讨,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南美蓝对虾又名红额角对虾,属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为广盐性、热带虾种。现将人工繁殖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前不久,由山东省日照市科委主持,邀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承担,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管理办公室(省科委、省财政厅)下达的“蓝对虾引进育苗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 该项目所用试养池面积1.5亩,于2000年5月15日投放平均规格2厘米的虾苗,至验收时已养殖165天。验收随机抽检了30尾蓝对虾,测定其生物学体长、称重、采取拉网抽干池水,全部记数,并观察分析养殖蓝对虾的健康状况。验收中测得蓝对虾最大生物…  相似文献   

4.
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自然产地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以秘鲁、墨西哥沿岸为主,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质对虾品种之一。它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我国现有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车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这种虾。南美蓝对虾最大的优点是适应性好、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细角滨对虾(P.Stylirostris)又叫南美蓝对虾,我们在2005年4~8月进行了细角滨对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美蓝对虾(Panaeus stylirostris)的原产地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主要分布在秘鲁、墨西哥沿岸,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质对虾品种之一。它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我国现有的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车虾)的养殖池都适合养殖这种虾。南美蓝对虾最大的优点是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养殖的对虾有10多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国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草虾、虎虾),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日本对虾、竹节虾、车虾)。墨吉明对虾^*F.merguiensis(墨吉对虾),长毛明对虾^*F.penicillatus(长毛对虾),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蓝对虾),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增加我县虾类养殖品种,探索墨西哥蓝对虾能否成为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一个适宜推广品系,我们积极引进了墨西哥蓝对虾进行淡水试养,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28.5D血蓝蛋白的降解新片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且可以产生免疫学活性降解片段的多功能蛋白。为了探索血蓝蛋白新的降解片段,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旺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学技术分析对虾感染病原菌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Hbrio parahaemolyticus)12h后,血清中新增一种28.5kD的蛋白(命名为p28.5)。经MALDI-TOF/MS分析,其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75kD亚基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研究显示,p28.5蛋白不仅可与抗血蓝蛋白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且还与对虾抗感染能力呈正相关。由此推测,p28.5蛋白应该是对虾感染病原菌后产生的一种28.5kD血蓝蛋白降解新片段,其可能是血蓝蛋白发挥免疫学功能的一种新方式的产物。[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25-430]  相似文献   

10.
杨留冰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3,37(9):1378-1388
为研究磷脂酰丝氨酸(PS)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PS激活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发挥酚氧化酶活性的机制,实验采用5、10和20μg/mL 3个PS浓度对凡纳滨对虾尾节肌肉进行注射,注射量为50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组,取样时间为0、6、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了血浆血蓝蛋白含量,肝胰脏血蓝蛋白p75、p77亚基和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蓝蛋白含量在6 h内略有下降,6~36 h内呈峰值变化,24 h时达到最大值(P<0.05);血蓝蛋白亚基p75、p77和mRNA表达在0~36 h内呈峰值变化,12 h时达到最大值(P<0.05);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在36 h内呈峰值变化,12 h时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PS能够激活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酚氧化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同时在短时间内引起血蓝蛋白含量下降,随后机体启动血蓝蛋白的合成机制,证实PS是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发挥酚氧化酶活性的激活因子,为对虾血蓝蛋白免疫活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蓝对虾(P.stylirostris)和万氏对虾(P.Vannavei)第五步足雄性生殖孔附近,使对虾精荚释放。对于健康对虾,有80%出现不同程度的精荚释放,而出现一侧或两侧的精荚完全释放的对虾仅占47%(29~65%,依虾种而异);终端壶腹黑化的对虾一般不随电刺激而逐出精荚。这项技术要在对虾普遍施用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南美蓝对虾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蓝对虾(Penaeus stylirostris)自然产于拉丁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墨西哥沿岸为主。南美蓝对虾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远不如南美白对虾(P.Vannumei),但对Taura综合症这一病毒性虾病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目前已成为拉丁美洲的第二大养殖虾种,正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1 生态习性及特征 南美蓝对虾常栖息在泥质海底,白昼多匍匐爬行或潜伏在海底表层,夜间活动频繁,喜静怕惊。精养至6cm以上时,夜间常腾跳频繁。自然情况下,幼体随海流浮游,仔虾常聚于河口附近。长至幼虾之后,逐渐…  相似文献   

13.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且可以产生免疫学活性降解片段的多功能蛋白。为了探索血蓝蛋白新的降解片段,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学技术分析对虾感染病原菌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V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水色及透明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状和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为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适宜的水色和透明度调节提供参考。通过添加不同的色素将池水调节成绿、蓝、黄3种水色,设置20 cm、40 cm、60 cm和80 cm 4种不同梯度的透明度试验组,以过滤后透明度大于100 cm的海水作为对照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86±0.02) g的凡纳滨对虾2 340尾,按每池60尾随机平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为期2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对虾在绿色水色透明度为60 cm条件下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其他水色试验组和对照组,但存活率以对照组最高。绿色和蓝色水色在不同透明度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COR)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两种水色不会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和氧化损伤。在黄色水色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高于其他组,且随着透明度增加有升高的趋势,表明黄色水色会对对虾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而且其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表明黄色水色对对虾的免疫性能造成影响,降低其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在循环水试验系统中不宜将水色调节为黄色,但清水及绿色和蓝色水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生理应激反应不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是养殖对虾的优质鲜活饵料。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蓝蛤已被大量采捕,资源量大幅度减少。近几年,作者对渤海湾南岸焦河蓝蛤的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观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资料,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焦河蓝蛤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Miers,英文名Shiba shrimp),隶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俗称羊毛虾、黄虾、沙虾、站虾、麻虾、黄新对虾等,为连云港市特产,味道极其鲜美。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周氏新对虾体形与中国明对虾相似,甲壳很薄,体长70~110 mm,全身遍布棕蓝色斑点,尾肢半棕  相似文献   

17.
焦河蓝蛤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河蓝蛤是养殖对虾的优质鲜活饵料,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被大量采捕,资源下降。近几年,我们对渤海湾南岸焦河蓝蛤的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观察研究,得到了较完整的资料,为保护和合理地利用焦河蓝蛤资源,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对虾的免疫机制及其疾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近几十年来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斑节对虾(P.m onodon)、日本对虾(P.japon icus)、凡纳滨对虾(P.vannam ei)长毛对虾(P.penn icilla tus)和蓝对虾(P.stylirostris)[1],创造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以源于血蓝蛋白化学合成肽段B1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等策略分析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免疫调控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对虾在受到肽段B1刺激后,血浆中2条分子量分别为65 kD和35 kD的蛋白条带(分别命名为p65和p35)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经质谱和Western blot鉴定, p65、p35与包括对虾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葡聚糖模式识别脂蛋白、血蓝蛋白等在内的13个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其中p65与兔抗血蓝蛋白抗体呈明显的阳性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肽段B1刺激对虾24 h后, 5个质谱鉴定免疫相关基因:血蓝蛋白大亚基、血蓝蛋白小亚基、谷氨酰胺转氨酶、α2巨球蛋白亚型2、葡聚糖模式识别脂蛋白在肝胰腺、鳃和血细胞等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P0.05)或极显著性(P0.01)上调。由此推测,源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化学合成肽段B1对包括血蓝蛋白在内的多种免疫因子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伊伦 《海鲜世界》2005,(2):58-59
南美蓝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滨对虾亚属,为广盐性热带虾种,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在原产地全年均可养殖,多与白对虾混养,并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成本低、适温耐盐范围广、耐低溶解氧、抗病能力强、出肉率高等优点.随着南美蓝对虾繁育技术的不断提高及SPF虾苗的获得,人工养殖逐步得到推广,我国于2000年后开始引进与推广养殖,并获得人工育苗和养殖成功,现已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养殖虾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