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验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疫苗株,为中国农牧区的狂犬病和包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手段。本试验参照狂犬病病毒SRV9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合成技术分别合成狂犬病病毒的结构蛋白N、P、L基因,以及N-P-M基因融合片段和狂犬病病毒G基因、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片段基因,通过载体酶切插入连接方法,依次将狂犬病病毒L基因、N-P-M基因融合片段和G+EgM123+eGFP基因融合片段重组于pcDNA3.1(-)表达载体上,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全长cDNA。将合成的基因分别构建于pcDNA3.1(-)表达载体,经转化、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狂犬病病毒N、P、L、N+P+M和G+EgM123+eGFP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365、1 107、6 471、3 160和3 256 bp;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长度为12 465 bp,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为10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和狂犬病病毒N、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及狂犬病和包虫病二联基因重组口服活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病毒基因进化研究能够揭示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规律,为有效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狂犬病病毒基因组5个基因中,目前对N基因和G基因研究比较多,N基因序列分析可用于基因分型,G基因序列分析可用于病毒免疫原性、毒力、宿主转换等相关研究.多株狂犬病病毒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但全基因组水平的进化研究还很不足,因为基因组中的各个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基因面临的选择压力不同,单个基因的进化不一定能代表病毒的进化,所以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方法对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进行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为特征的重要传染病,国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省市报道有伪狂犬病流行,并分离出Min A、陕A、AKW、DQ-8401、S、鄂A、京A等多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RV)。OIE推荐使用基因缺失疫苗,我国农业部已决定只生产和使用基因缺失疫苗,目前已经商业化基因缺失疫苗普遍缺失了g E基因,本文报道了利用缺失的g E基因制备核酸探针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属于疫病高发区.基于病毒N基因结构和变异特征,将狂犬病毒分为2个进化组群、7个基因型[1].国内外已研究建立了一批狂犬病诊断方法[2-4],开展病毒基因结构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5-7].至今未见对近年云南狂犬病研究报道.本文在云南省4个地区开展狂犬病病原学监测,并对病毒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以期认识狂犬病分布状况、病毒特征及与已知毒株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表达HP-PRRSV河南分离株HN1 N蛋白基因的siRNA重组伪狂犬病病毒3株,将其感染PK-15细胞,在细胞水平上评价重组伪狂犬病病毒介导的siRNA对N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PCR扩增带CMV-siRNA-poly(A)片段和新霉素基因,通过酶切将CMV-siRNA-poly(A)片段和新霉素基因分别插入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USKBH中,构建重组伪狂犬病病毒通用转移载体pUsiRNA.分别用BamH Ⅰ和HindⅢ酶切pUsiRNA,回收后与HP-PRRSV河南分离株HN1 N蛋白基因的3个siRNA分子连接,构建表达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表达载体.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表达载体与伪狂犬病病毒DNA共转染PK-15细胞,经同源重组及噬斑纯化获得表达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株,应用PCR及Southern blot鉴定重组病毒.将HN1株N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AcGFP1-N转染PK-15,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N蛋白基因的细胞.将鉴定正确的表达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接种于稳定表达N蛋白基因的细胞,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半定量RT-PCR检测重组伪狂犬病病毒介导的N蛋白基因siRNA对N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PCR扩增到的CMV-siR-NA-poly(A)片段约为0.7kb,新霉素基因约1.5kb.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构建了表达siRNA的通用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UsiRNA.经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获得了3株表达HP-PRRSV河南分离株HN1 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gG-/siRNAN1、gG-/siRNAN2和gG-/siRNAN3;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重组伪狂犬病病毒介导的N蛋白基因siRNA能够显著抑制N蛋白在PK-15细胞中表达,其中gG-/siR-NAN2抑制效果最好.这为深入研究N蛋白基因siRNA抑制HP-PRRSV复制奠定基础,并为HP-PRRSV的防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编码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地从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178bp片段,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株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片段,经PCR扩增产物测序鉴定,证实了该扩增片段为预期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体系可检测到102TCID50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本方法的建立能够区分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使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检测更为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根据编码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地从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178bp片段,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株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片段,经PCR扩增产物测序鉴定,证实了该扩增片段为预期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体系可检测到10^2TCID50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本方法的建立能够区分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使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检测更为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物保健》2009,(10):108-108
一直以来人们被狗咬伤后,需要前后注射5针狂犬病疫苗。但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一种狂犬病疫苗,只需一针就能有效提供免疫保护,目前已在实验鼠和灵长类动物身上试验有效。据报告,他们开发的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是活的狂犬病病毒,剔除了病毒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基因-M基因,使得病毒无法自我复制。这种疫苗注射到人体后,病毒会迅速诱发强大的应对狂犬病的免疫反应,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M基因,病毒又无法在体内复制传播,因此不会致病。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研究的不断深入, 伪狂犬病病毒载体的研究已成为病毒载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伪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基因失活构建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再通过同源重组获得毒力减弱但仍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重组病毒,重组病毒疫苗在动物体内的表达不仅十分安全,而且还可以一针多防,提高生产效率.文章对以伪狂犬病病毒为载体研制重组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据《京郊日报》报道 :我国首株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在四川农业大学问世。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猪是这种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来源。猪伪狂犬病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 ,其流行正呈上升趋势 ,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四川农业大学郭万柱教授等专家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开展了伪狂犬病病毒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成功构建出系列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株。“猪伪狂犬病 (基因缺失 )活疫苗(SA215株 )”获得了国家新兽药证书 ,从而成为我国第一株动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试验研究和应用效果表明 ,该疫苗较常规疫苗及同类疫苗具有遗传稳定性、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抗潜伏感染能力独特等优点 ,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应用标准。首株动物基因工程疫苗问世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特征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能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中引起致死性感染,病死率几乎为100%。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狂犬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狂犬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呈全球分布的态势,中国每年因狂犬病病毒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居全球第2位。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狂犬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对北京1株犬源狂犬病病毒株(BJ2012ZW株)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分子进化研究,比较与全国流行株及疫苗株之间的差异.试验采集犬脑组织以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内基氏小体检查方法进行检测,以RT-PCR扩增病毒核酸覆盖全基因组,对产物测序后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BJ2012ZW株狂犬病病毒属于基因1型,与目前中国的主要流行株全序列同源性为83.9%~99.7%.与同样分离自北京的毒株BJ2011E和CNM1101C的核苷酸全序列同源性最高(99.7%),进化关系近.G蛋白主要抗原位点分析结果表明,BJ2012ZW株与国内疫苗株相比有部分抗原位点发生了替换.BJ2012ZW株属于中国目前的流行株,与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疫苗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Taiwan had been considered rabies free since 1961. In 2013, Taiwan confirmed the detection of rabies virus in wild Taiwan ferret‐badgers. Up to December 2014, there have been 423 rabies‐confirmed ferret‐badgers and three cases of spillover infection into non‐reservoir hosts.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FBV is distinct from all other known rabies virus variants. To date, ferret‐badger rabies is known to occur only in China and Taiwan.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rabid ferret‐badgers in Taiwan suggests that the epizootic appears to have subsided to enzootic levels as of December 2014.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pidemiologic data, there is only one TFBV strain in Taiwan. TFBV is still sequestered to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Humans are at risk mainly through exposure to the virus from infected domestic meso‐carnivores, mainly dogs and cats. Dogs and cats should be vaccinated to establish an immunological barrier to stop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from mountainous regions to domestic meso‐carnivores.  相似文献   

14.
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VS株细胞毒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法和Western-blot筛选获得针对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4株:1C9、4B10、2G12、4G5,其中1C9针对氨基端保守表位。以亲和层析法纯化1C9单抗腹水,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制备荧光抗体。以1C9磷蛋白荧光抗体与本实验室研制的狂犬病核蛋白免疫荧光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本实验室收集的501份疑似狂犬病鼬獾、蝙蝠、犬和黄鼬的脑组织样品进行直接免疫荧光平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手段对基因1型狂犬病毒的检出结果完全一致,而蝙蝠源Irkut病毒仅能以磷蛋白单抗1C9检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与我国现有不同基因型狂犬病毒良好反应的抗狂犬病磷蛋白单抗,并应用于狂犬病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测,为狂犬病诊断提供了敏感性和可靠性良好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前在我国人群和动物中流行的狂犬病病毒(RV)均属于基因Ⅰ型,在本室所建立的基因Ⅰ型RV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基础上,组装了可以便捷使用的RV快速检测试剂盒。对4 577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达4.68个TCID50,与《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的套式RT-PCR灵敏度相当,而且稳定性良好,可以冷冻保存8个月以上。所研制的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既适合单个临床样品的确诊,又适合RV流行病学监测的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16.
Rabies virus is a highly neuronotropic virus and glial cell infection is not prominent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from the cerebella of skunk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either a skunk salivary gland isolate of street rabies virus or the challenge virus standard (CVS) strain of fixed rabies virus were examined with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 for rabies virus antigen by using an anti-rabies virus nucleocapsid protein monoclonal antibody. A skunk infected with street rabies virus showed prominent infection of Bergmann glia. Although infected Purkinje cells were observed, they usually demonstrated a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antigen in their perikarya. A CVS-infected skunk showed many intensely labeled Purkinje cells and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infected Bergmann glia.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rabies virus is a highly neuronotropic virus, street rabies virus strains do not always demonstrate strict neuronotropism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I-Dot-ELISA).本法检出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最低浓度为:0.01IU/mL的标准抗原,1:100000 (相当于20 LD_(50))的狂犬病病毒CVS株和鹿8202株的鼠脑悬液,1:400(相当于7906TCID_(50)/mL)的狂犬病病毒SAG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多种健康动物的组织、健康细胞培养物以及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用SI—Dot—ELISA、夹心间接ELISA(SI—ELISA)和小鼠脑内接种3种方法,检测了388份材料,检出的阳性份数分别为173、171和179,经统计学处理,3种方法在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上,可以相互代替.甲醛灭活病毒不影响本方法的检测,而加入氢氧化铝胶后的病毒悬液则不能用本法检测.本法适用于狂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效价的测定和实验研究中病毒抗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稳定、特异、高效的单克隆抗体(mAb)进行了纯化和荧光素(FITC)的标记,利用标记产物与已有的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物相比较,效果良好,二者可以结合(或单独)使用;应用标记好的荧光抗体与FIT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比较进行血清样品效价测定实验,来确定纯化、标记后的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FIT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同的灵敏度,该单克隆抗体测得的血清样品效价结果与FIT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测得的结果相同。因此,此荧光抗体可应用于狂犬病病毒检测(FAT)、病毒毒力测定(TCID50)、中和抗体实验(FAVN)等方面的检测实验,此荧光抗体可为狂犬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BL) from non-vaccinated dogs and from dogs either vaccinated intramuscularly (IM) or subcutaneously (SC) with an inactivated rabies virus vaccine (Rabguard-TC, Norden Laboratories, Lincoln, NE) or intramuscularly with an attenuated rabies virus vaccine (Endurall-R, Norden Laboratories, Lincoln, NE) were exposed in vitro to rabies virus. Blastogenesis of PBL was measured by incorporation of 3H-thymidine into the DNA of proliferating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a sub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phytohemagglutinin (PHA). Following the first vaccina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blastogenic response of lymphocytes from dogs vaccinated IM with either the inactivated or attenuated rabies virus vaccines. The inactivated rabies vaccine stimulated as great or greater blastogenic response when it was given SC. The PBL from non-vaccinated control dogs were not stimulated by rabies virus. Dogs vaccinated with the inactivated vaccine developed a lymphocyte blastogenic response to rabies virus following challenge with virulent street rabies virus. Nonvaccinated control dogs did not develop a lymphocyte blastogenic response to rabies virus following challenge with virulent street rabies virus.  相似文献   

20.
应用建立的Nested PCR特异地检出狂犬病病毒株CVC、HEP-Flury、ERA、RC-HL、1008、Komatsug-awa的RNA,但对类狂犬病病毒Lagos bat、Duvenhage、Mokola及水泡性口膜炎病毒、轮状病毒、犬瘟热病毒均为阴性。该法敏感性很高,能检出3 TCID50或0.8pg的狂犬病病毒RNA。用该法测定了小鼠脑内感染CVS株后的病毒增殖和移行动态,对感染小鼠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病毒RNA检测,结果发现小鼠脑内感染CVS 5 d以后在其心、肝、脾、肺等内脏器官均检出了病毒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