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尧鳞肉齿菌菌丝液体培养是工厂化生产菌丝的基础,液体培养试验分别在培养液配方,装液量、培养时间及振荡转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翘鳞肉齿菌菌丝在PD和YM培养注中生长良好,在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液140ml,培养5d,振荡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菌丝得率最高,可达到0.6% ̄0.7%。  相似文献   

2.
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菌种保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保存方法对狐阴道和加德纳氏菌的保存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冷冻真空干燥后-20℃至少可保存7年,液体培养菌种2-8℃可保存60d,斜面培养菌加保护剂2-8℃可保存5年;一-20℃湿冻可保存90d。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分离自海洋虾壳的一株放线菌F-1013对几丁质的利用及其发酵液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几丁酶活力。通过对该菌发酵液的筛选和优化,认为该菌在pH8-9、5%的虾壳粉培养液中发酵5-7d,甲壳低聚糖含量达到0.3mg.mL-1,产菌量优于其他基质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测及镜检表明,褐锈病菌被锈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桔红色渐变为灰褐色,后期夏孢子失去发芽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寄生首的分生孢子器。锈寄生菌的发酵液代谢产物中含有3种抗生物质。自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分生孢子的发生量多于褐锈菌的孢子量,表明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  相似文献   

5.
为找到防治刺梨白粉病的拮抗菌培养液,经过刺梨叶片离体防治试验表明拮抗菌浓度与白粉病防治效果成正相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拮抗菌JK-6的生长条件。同时探究温度、pH、紫外光、蛋白酶以及不同贮藏时间对JK-6发酵液抑制白粉病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JK-6的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葡萄糖2 g/mL、蛋白胨1 g/mL、NaCl浓度0.8%、温度33.6℃、pH 7.6、装液量40 mL、摇床转速160 r/min,在该条件下拮抗菌JK-6的发酵液OD600为1.418;发酵液温度高于40℃、pH为酸性和碱性时,JK-6发酵液对白粉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降低,发酵液对紫外光和蛋白酶的耐受能力较高,在常温下保藏1个月仍然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JK-6对刺梨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液态发酵的方式,接种酵母菌于豆粕中,在不同温度下振荡发酵,经不同发酵时间后,将发酵液直接和煮沸除菌后用于小球藻培养,以BG11培养液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培养物的A680来确定小球藻的生长趋势,同时测定了培养液中部分影响水质的参数。结果表明,29℃发酵产物配合BG11培养液最能有效促进小球藻生长,其次是28℃的发酵产物,培养9 d后的A680分别是1.532和1.463,培养效果最差的是单独使用BG11培养液(P0.01);采用除菌的发酵液培养小球藻比未除菌的发酵液效果好(P0.01);豆粕在28℃液态发酵的最佳发酵时间是7 d;培养小球藻后,豆粕发酵液中的氨氮、总氮和亚硝酸盐基本消除,但BG11培养液中的总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豆粕发酵后其消耗量与小球藻的产出相符;小球藻培养7 d后,其中与水质污染相关因素的参数均达到II类水平。酵母发酵豆粕的产物适合快速培育饲料级或食品级的小球藻,不经任何处理可直接用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7.
发酵魔芋流质纤维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纯魔芋培养基(KDA)上接种6种菇类菌种,培养筛选出平菇菌为最佳发酵菌种。在5种发酵培养基上接种平菇菌进行摇瓶培养和深层发酵,获得最佳配方:1%魔芋粉+2%玉米粉+矿质元素。对其发酵液进行调配,获得发酵魔芋流质纤维饮料,流质纤维高达0.5%以上,无魔芋腥味,含较高的蛋白质、钙、铁、锌及菌体有益成分,香味自然,口味醇和,不易假冒。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防链霉菌HN14菌株在SNB培养液中发酵培养的产物,以黄瓜为供试作物,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试验对该菌的促生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N14发酵液能够明显增加黄瓜幼苗鲜重与植株干重,该处理液对黄瓜的胚芽、胚轴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株高、根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浓缩污泥中筛选到1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探讨了培养基不同碳源和氮源、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并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絮凝活性分布、替代培养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87.14%;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属于固氮菌;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且絮凝效果优于0.1%聚丙烯酰胺;该菌能在沼液中生长,且发酵液絮凝率为76.82%。  相似文献   

10.
优化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培养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索提高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培养菌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以普通肉汤和马丁汤为基础培养液,分别调整培养成分、通气培养和人工调节培养液的pH值,结果表明:通气培养和维持适宜的pH值能大幅度提高菌数,且马丁汤培养液明显优于普通肉汤培养液。  相似文献   

11.
梨胶锈重寄生菌对垂丝海棠锈菌重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的重寄生菌(Tu berculinavinosaSac.)在垂丝海棠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上的寄生形态、侵入及控病作用作了报道。重寄生菌在垂丝海棠锈菌的性子器及性子器相对的叶背面均可发生。它完成侵入所需的最短时间为7小时,潜育期8─9天。该菌重寄生率从4月下旬的23.3%,逐渐上升至6月中旬的90.9%。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详细报道了梨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的寄生及形态特征。梨锈重寄生菌寄生于梨锈菌的锈子器及其附近,锈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座将梨锈菌的锈孢子牢牢地封死在锈子器内最终消解。描述和测量了梨锈重寄生菌在自然条件和人工培养基上产孢结构、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及大小。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年来垂柳锈病在内蒙古地区危害日趋严重。病原菌的性孢子、锈孢子(0、Ⅰ)阶段发生在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z.)叶、茎、果上;夏孢子、冬孢子(Ⅱ、Ⅲ)阶段发生在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上。取垂柳病叶上越冬后的冬孢子堆,待其萌发后接种,只有紫堇感病,产生与自然状态下相同的典型症状,首次发现紫堇是垂柳锈病病菌的转主寄主。采用25%粉锈宁800倍液、及其与25%多菌灵混合液对垂柳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用2.4—DJ酯800、1000倍液防治转主寄主紫堇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芽锈病是我国北方林区新发现的病豁。为害苗木、幼树和大树的顶芽和侧芽,严重影响苗木质量和人工林的正常生长。其病原菌为伏鲁宁金锈菌(Chrysomyxa woroninii Tranz.)。病菌以菌丝在病芽内越冬后,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病枝芽枯死,发病期仅3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洛夫林13是我国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抗源材料之一。它被引入陇南后,于1979年开始其抗条锈性发生变异,随后病情逐年加重。据作者调查,1984和1985年陇南洛夫林13田块已出现典型的高感植株。我国现有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对小麦洛夫林13均无致病性,为此作者于1982—1985年对洛夫林13上的条锈菌系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回接筛选,并对发现的洛夫林13菌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细叶结缕草锈病(Puccinia zoysiae Diet)是细叶结缕草的主要病害。据 1994年观察,越冬前未经修剪的草坪或漏剪的草丛春天发病早而重,可见此病发生与病菌越冬有密切关系。室内人工接种18~28℃之间病害潜育期为7~9天,30~35℃时不发病。夏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以上萌发率迅速下降,致死温度为44℃,可见夏季病情下降与高温有关。1994年病害发生高峰期在5~7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