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绿原酸是杜仲叶中的主要成分,其性质不稳定,制药厂收购的干燥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差异很大。实验旨在研究干燥条件及存放时间对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干燥条件对杜仲鲜叶进行干燥、干燥的杜仲叶放置不同时间,以不同溶剂浸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烘干温度以60℃含量最高,其次为室温阴干、恒温50℃;存放三年的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仅有当年产杜仲叶的1/3。结论:最佳干燥条件为60℃恒温烘干;干燥的杜仲叶以当年产当年用为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与比较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浓度30%甲醇回流40 min,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体积比22∶78),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绿原酸在9.78~238.00μg/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 8,回收率为97.9%。[结果]通过对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4~12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6月达到最高。[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3.
采样时间对赤霉素处理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采样时间对赤霉素处理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采用喷施法,以2a生杜仲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采样期赤霉素处理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时间对赤霉素处理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期内,所有采样时间赤霉素均可以提高杜仲叶京尼平苷酸含量,且大多数采样时间赤霉素处理提高了桃叶珊瑚苷和绿原酸含量,但赤霉素处理在所有采样时间均降低总黄酮含量。在试验期内,赤霉素处理对杜仲叶总黄酮含量变化影响较明显,对京尼平苷酸含量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对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所得绿原酸对时令果蔬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提法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得率最高,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的绿原酸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乙醇提取法是最佳选择;绿原酸提取液对红富士苹果和贡梨的保鲜和防腐作用明显,但对西红柿的保鲜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对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所得绿原酸对时令果蔬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提法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得率最高,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的绿原酸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乙醇提取法是最佳选择;绿原酸提取液对红富士苹果和贡梨的保鲜和防腐作用明显,但对西红柿的保鲜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HPLC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叶片发育早期,随着栅栏薄壁组织、海绵薄壁组织等叶肉细胞的分化发育,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6月叶片组织结构发育成熟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153%。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为0.483%。在紫外光下,绿原酸储备在叶表皮、叶柄表皮和果实表皮周围,呈现淡蓝色荧光现象。[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的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外源激素影响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杜仲叶面喷施ABT生根粉和赤霉素,研究其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总黄酮、杜仲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T生根粉处理后,杜仲叶中京尼平甙酸的含量在较长时间段内增加,增加幅度超过了9;绿原酸、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减少,减少幅度较大.赤霉素在不同的时期,对杜仲叶中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影响效果不同,变化幅度较喷施ABT生根粉的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杜仲叶绿原酸对时令果蔬的保鲜作用,将杜仲叶绿原酸与淀粉溶液分别按照1∶1、1∶10、1∶100的比例混合,制成不同剂量的保鲜液,在常温条件下对新鲜时令果蔬进行保鲜处理,定期检测果蔬的失重率、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探究其对果蔬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杜仲叶绿原酸能有效降低贮藏期间圣女果和黄瓜的失重率,明显抑制了圣女果和黄瓜的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性减少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它们的新鲜程度。同时,杜仲叶绿原酸对圣女果和黄瓜的保鲜效果比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9.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方法]采用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壤养分因子与杜仲叶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偏相关系数,建立杜仲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是土壤全磷、有机质;影响槲皮素含量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有机质、有效磷、FACT,其次是土壤铵态氮、pH、全氮;影响山萘酚含量的最大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FACT。[结论]贵州不同产地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对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在常规实验室中,用乙醇提取—纸层析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杜仲皮或杜仲产品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杜仲皮和叶中儿茶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皮和叶中儿茶素含量的差异,为杜仲以叶代皮入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个产地的杜仲皮和叶样品进行提取,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4%磷酸溶液(13∶8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所取3个产地的同株杜仲的皮和叶中儿茶素的含量不同,其中河南信阳、四川绵阳和贵州遵义产的杜仲皮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1.919、1.279和1.167 mg/g,所产的杜仲叶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49.34、35.75和33.72 mg/g;同株杜仲叶中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杜仲皮。[结论]研究所采用分析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杜仲不同部位儿茶素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杜仲叶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不同基因型杜仲叶片中的绿原酸含量。[方法]以超声波助提法提取绿原酸,采用HPLC法检测和二倍体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05和为0.850 mg/g。[结论]四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3.
杜仲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次级代谢产物绿原酸,是很多种中草药的重要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杜仲叶片和忍冬科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朵中。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从植物样本中检测绿原酸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萘乙酸作为内标物提高定量的精确性,减少系统误差,并通过毛细管电泳联用质谱定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毛细管电泳联用质谱仪建立萘乙酸标准品与绿原酸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其中萘乙酸与绿原酸的标准曲线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1,均大于0.999 0,说明仪器方法及毛细管电泳参数与质谱参数可靠。绿原酸标准品分别以杜仲与金银花植物粉末作为基质,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61%和97.43%,说明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较高。为验证方法的适用性,运用本方法检测分析得出杜仲植物粉末中绿原酸含量为0.92%,金银花植物粉末中绿原酸含量为1.31%。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杜仲叶的利用价值,更好地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杜仲资源,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不同制干工艺对杜仲叶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的绿原酸含量以热风杀青80℃烘干工艺最高,为1.059 7%;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0.521 6%;总黄酮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11.910 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41.980 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43.490 0%。多指标综合评分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的最高,为0.872 5;建议生产上用蒸青后80℃烘干工艺对杜仲叶进行制干处理。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锐  田惠玲  周建军  刘益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65-3967,3970
[目的]优化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水提工艺,为杜仲叶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绿原酸的收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绿原酸的水提工艺。[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6,提取时间20 m in,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65℃。在该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达92.550%。[结论]水提法与传统工艺比较,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时间短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HPLC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薇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79-1078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4.6×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1.0ml/min,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检测,以保留时间结合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360nm,柱箱温度为40℃。[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4.63~92.65μg,r=0.9998,回收率为98%~101.5%;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714~14.285μg/ml,r=0.9999,回收率为96%-98.4%;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101~2.066μg/ml,r=0.9970,回收率为94%~101%;山萘酚的线性范围为0.043~0.886μg/ml,r=0.9980,回收率92%~96%。[结论]对不同树龄杜仲叶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从绿原酸含量方面考虑.三年树龄杜仲叶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