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影响水库鱼产量的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有代表性的32座养鱼水库为样本,选取对鱼产量有影响的15个生态因子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参选的因子中,平均水深(x2)、消落区面积(x3)、水温((x5)、年降雨量(x6)、溶氧量(x9)、总磷浓度((x10)、浮游植物生物量(x13)和鱼种投放量(x15)是影响鱼产量的主导因子。这些主导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水库鱼产量的生态学指标。同时,对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渔业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彭泽鲫配合饲料中必需氨基酸适合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正交设计L9(34)的方法,以蛋氨酸(Met)、赖氨酸(Lys)2种必需氨基酸(EAA)和维生素C(Vc)为试验因子,对每一种因子科学地确定3种水平,设计了9种不同配方的配合饲料,对彭泽鲫进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Met和Lys为主要因子,Vc为次要因子,且以Met255%、Lys495%、Vc100mg/kg这一试验组的相对增重率和摄食量最大,饲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3.
鳜塘底泥修复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种不同处理方法对鳜(Siniperca chuatsi)塘底泥理化和生物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底泥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池塘底泥经过处理后理化性质有所改变,碱化提高底泥酸碱度(pH)和可交换性钙含量,热熏显著降低底泥水分,提高碳/氮(C/N);2)干燥、干燥后再破碎、施无机氮肥等手段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强度(P〈0.05),其中干燥后再破碎效果最显著,提高了52.3%;3)土壤理化因子中对土壤呼吸强度的直接影响力(按绝对值大小)排序依次为pH〉C/N〉有机质〉水分〉总氮(TN)〉总磷(TP),而TN和TP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其他理化因子间接表现出来的;4)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修复方法中整体效果最好的是干燥后破碎,其次是干燥,碱化效果最差,综合得分分别为0.905、0.895和0.695。试验结果不仅为鳜塘连作障碍的克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健康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佐剂(Adjuvant)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活性而促进机体T细胞或B细胞的反应,参与半抗原或抗原免疫应答。随着人们对渔用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细胞因子(Cytokine, CK)作为新型佐剂能显著增强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干扰素(Interferon, 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趋化因子(Chemokines)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类型、特征及作用及作为渔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为系统了解和深入研究渔用细胞因子佐剂的分子机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沙湖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关系,2015-2017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对沙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常规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与检测,分析沙湖叶绿素a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法和通径分析探讨了时空性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湖叶绿素a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冬春两季相对较低,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7月(夏季),最小值出现在2015年4月(春季),2017年叶绿素含量最高,年均值为18.94 μg/L,空间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透明度(SD)是影响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季节、不同采样点影响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有机污染物与氮磷营养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总决定系数(dij)分别为0.379和0.373,是影响沙湖叶绿素a含量最主要的两个环境因子;其中总磷对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是对叶绿素a起决定性作用的限定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6.
摘要:利用室内试验与池塘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EM菌原液对海参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EM菌对水体的溶解性固体(TDS)、电导率(cond)无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增加水体氧化还原电位(ORP)、DO、透明度(SD)(p<0.05):其中以Ⅳ组(4*109cfu/m3)效果最好,分别平均增加3.39%(试验箱)和8.38%(试验池)、26.20%(试验箱)和18.58%(试验池)、54.69%(试验池);pH各试验箱间缓慢下降,但差别不显著(p>0.05),试验池比对照池平均下降3.94%,均值为7.79,仍在适宜范围内。 关键词:EM菌; 海参养殖; 水体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7.
了解浮游生物对河流筑坝的响应,为高原河流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调查、历史调研和室内实验,分别构建2007年(筑坝前)和2018年(筑坝后)火烧沟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筑坝前后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系统特征,探讨筑坝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分析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识别出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筑坝对浮游生物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1)浮游生物物种由2007年(筑坝前)的50种增加至2018年(筑坝后)的87种,密度和生物量均增加7.9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增加,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降低;(2)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筑坝后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其周转率的上升、食物链的转变及混合营养效应的变化是浮游生物变化的重要原因;(3)冗余分析表明,筑坝后总磷(TP)、总氮(TN)、水温(WT)是影响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Myf5是生肌调节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为研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运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大口黑鲈Myf5 cDNA序列1093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723bp,编码240个氨基酸,经分析该蛋白无信号肽序列,属核蛋白,含有一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使用Genome walker技术获得启动子区序列2690bp,预测含有肌肉特异性转录调控相关元件:E-框、肌细胞特异增强子2(MEF2)、核转录因子1(SP1)、上游激活因子(USF)、血清应答因子(SRF)等结合位点。含有早期生长应答因子α(EGRα)、早期快反应生长应答因子1,2(EGR-1,2)等结合位点,它们可能是Myf5能够在体节形成早期表达的主要原因。获得Myf5 3个外显子与2个内含子序列,内含子1中存在一个在不同鱼类中高度保守的长度为123bp的序列,推测参与调节了Myf5基因的时空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本研究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大口黑鲈肌肉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产池塘混养鱼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谢骏 《水产学报》1998,22(2):106-11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顺德高产池塘鱼产量的主因子,并对顺德高产池塘的多品种混养鱼类关系进行分析,各种不同鱼类的放养对产量的关系为:草鱼放养量对鲢的净产量影响最大(R=0.8242)其次为鳙放养对草鱼的净产量影响(R=0.8075)最小为鲮的放养对鳙的净产量关系(R=0.2102)鳙的放养为优势母因子,鲢的收获为优势子因子。  相似文献   

10.
水库生态因子及其与鱼产量间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0—1994年全国25个省(市、区)527座水库的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3大层次48项因子及其与鱼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与36项因子相关显著(P<005),而氮磷比只与3项因子相关显著;与鱼产量相关显著的因子有26项,其中第1大层次12项,第2大层次7项,第3大层次7项。  相似文献   

11.
将体长为(3.59±0.26)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按1 800尾.m-3、1 500尾.m-3和1 200尾.m-3的密度分别饲养在注水0.3 m3的圆形玻璃纤维桶(容量为0.5 m3)中30 d,检测了基本水质因子、对虾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酚氧化酶(PO)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菌活力(Ua)、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体质量增长和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试验过程中水体理化因子均在适宜范围,各处理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对虾的PO活力、Ua和AKP活力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SOD活力则反之;对虾的体质量增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成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长〈4.8 cm或体质量〈1.2 g)在密度为1 200~1 800尾.m-3时,密度胁迫可明显影响其免疫指标和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确定水体营养程度,于2012年5、7、8、9、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植物及相关水质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水质指标、生物指标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123种(属),其中绿藻种类最多,为64种,占总数的52.0%。优势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和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 simplex)。浮游植物丰度为369.75×104~4636.64×104个/L,平均值为1353.00×104个/L;生物量为1.12~13.58 mg/L,平均值为4.61 mg/L。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其种数、丰度、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结果均显示,夏季汛期(7、8、9月)>秋季(11月)>春季(5月)。水质指标、生物指标及TLI(∑)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水质处于中-富营养状态,且夏季汛期富营养化程度整体高于春季和秋季。RDA结果显示,pH、悬浮物、水温、氨氮和总磷是影响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pH与蓝藻丰度相关性较大,而总磷是绿藻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其分布受环境影响明显,利用海洋环境的变化对其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2015—2017年盛渔期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渔船在南太平洋140°E~130°W,0°~50°S区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同时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获得了2015—2016年盛渔期(5—8月)长鳍金枪鱼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以及各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并据此计算出2017年盛渔期其潜在栖息地分布,然后叠加同年真实渔业数据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由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发现,25°S以北区域最适宜长鳍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28.4~30.6℃,300 m水深温度为13.2~17.6℃,海表面盐度为35.6~36.7,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1.6~5.8 m/s;25°S以南区域最适宜长鳍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17.8~23.4℃,300 m水深温度为12.2~16.9℃,海表面盐度为35.2~36.0,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0.7~4.9 m/s,总体相似。(2)25°S以北区域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海表面温度(因子平均贡献率31.3%)、海表面盐度(30.1%)、300 m水深温度(29.2%)、海表风场南北分量(9.4%);在25°S以南区域依次为海表面温度(60.7%)、海表面盐度(22.4%)、海表风场南北分量(10.6%)和300 m水深温度(6.3%);在25°S以南区域,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海表面温度(平均贡献率大于60%),且显著高于以北区域的31%;在25°S以北区域,3个主要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差异较小,平均贡献率都在30%左右。(3)模型的综合预测准确率在30%~85%,具体以中适生区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高、低适生区预测准确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李霞  丛伟 《水利渔业》2011,32(6):38-45
采用室外培养,单因子设计,设置紫外辐射(UV-B 100 μW/cm2)、遮阴(光强为自然光的70%)和全自然光3个处理,测定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30d处理前后生长势和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凤眼莲是对光因子高度敏感的植物,不同光环境下株型不同;与全自然光处理材料相比,遮阴后增加了...  相似文献   

15.
盐度胁迫对近江牡蛎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析了盐度从18骤变至3、25、40的第24 小时和第48 小时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SZ)的活力变化,旨在研究盐度骤变对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盐度18)4项免疫因子变化不显著(P>0.05)。盐度25组AKP、LSZ活力在第24 小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盐度3组SOD活力在第24 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盐度40组SOD活力在第24 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LSZ活力在第48 小时急剧下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盐度骤变对近江牡蛎的免疫活力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近江牡蛎对低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在高盐胁迫下其免疫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鱼类的生长与哺乳类相似,受脑(各种神经内分泌因子)一脑垂体(由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的生长激素)一肝脏(肝细胞产生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轴的调控,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与鱼类生长发育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对鱼类的生长起主要调节作用[1~3]。而 GH的释放受到脑,特别是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的双重调控,通过外源药物加强鱼类自身GH(内源性的)的合成与…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海9个小黄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2010年采自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9个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群体共208个个体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9个小黄鱼地理群体的20个量度特征和8个分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分析的综合判别率为73.6%。其中东海(宁波)群体判别率最高(86.4%);黄海SY4群体判别率最低(54.3%)。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一致,均显示渤海群体与黄海、东海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方法分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推测的牙鲆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由47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49.6kD,具有信号肽、短肽顺接重复、疏水区、糖基化位点、二硫键、糖基缩醛磷肌醇锚定位点等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特征结构域,与红鳍东方纯(Fugu Rubripes)和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71.9%和66.4%。牙鲆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的获得为蛋白质感染因子进化与功能研究以及可能存在的鱼类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首次测定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测定5.75s-1,9.60s-1,11.50s-1,23s-1,46.0s-1,115.0s-1,230.0 s-1 7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230s-1切变率测定血浆粘度。并统计分析生理和生化指标与全血粘度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全血粘度主要因子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p)、血清胆固醇(Cho),而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子是红细胞压积(HCT)。  相似文献   

20.
了解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为拉萨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选取了拉萨河中下游17个样点,于2015年5月、8月和2016年11月进行原生动物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水样153份,分析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该流域原生动物类群组成中稀有种、偶见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群落与理化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1)3个季节,稀有种80种,占总物种的40%;偶见种95种,占总物种的48%;常见种21种,占总物种的11%;恒见种1种,占总物种的0.5%。(2)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物种类群组成中偶见种是原生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的重要贡献者。(3)多样性指数表明,Richness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春季和夏季高于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夏季。(4)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流域均具有显著差异,且流域差异相比季节差异较大。(5)根据Mantel检验分析原生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环境因子中,水温(WT)、总溶解性固体(TDS)、盐度(Salt)、电导率(EC)、总磷(TP)及溶解氧(DO)是影响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