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承德县下板城镇某猪场存栏猪400余头,2016年1月突然发生伪狂犬病,死亡仔猪24头。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原与流行病学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猪是主要病毒贮主。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本病可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染,猪感染本病后其鼻分泌物中存有病毒,  相似文献   

2.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猪是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通常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产弱仔;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感染后多耐过,不发病呈隐性感染,造成长期带毒排毒,成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并逐渐流行,现将本病流行和防治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病源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属泡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隐性感染的带毒猪、病猪,另外老鼠也可带毒并传播该病。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这些猪外观正常,传染性很强,发生该病的猪场必需坚持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疱疹病毒病毒感染,多会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仔猪的急性死亡,侵害多种系统的恶性疾病。该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并逐渐流行,现将本病流行和防治情况作简要介绍。一、病源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属泡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隐性感染的带毒猪、病猪,另外老鼠也可带毒并传播该病。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隐性感染的猪有时排毒可达一年以上,这些猪外观正常,但其传染性很强,所以发生该病的猪场必需坚持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病症伪 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恶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猪被传染后,由于猪体大小、病情有所差异。哺乳仔猪患病后发高烧,死亡前发病仔猪眼眶发红、昏睡,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抽搐、转圈、共济失调、肌肉震颤、后躯麻痹,有的仔猪死亡前发出尖叫声。大猪被感染后常无明显病状。 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人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笔者在实践生产中,有一头母猪,第一胎产下的……  相似文献   

6.
洪雪 《河北农业》2010,(10):33-34
<正>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本病毒能在猪肾、猪甲状腺、猪睾丸等细胞上很好增殖。该病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及其他带毒动物。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有的带毒期长达10周。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该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多呈地方性流行,新  相似文献   

7.
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及其他带毒动物。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有时长达10周。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各年龄段的猪都易感病,以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为最高。本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多呈地方性流行,新发区可暴发性流行。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轮状病毒发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较多,且临床症状颇为相似,在生产中难以确诊。为方便查找病因,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对能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几种常见病的鉴别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一、伪狂犬病1.流行特点。该病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呈季节性流行,多发于冬春季节,病猪、带毒猪及鼠类是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一、病因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二、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各种日龄的猪均有发生,其中15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严重。近两年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病猪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猪和康复猪可以长期带毒。病毒在猪群中主要通过空气  相似文献   

10.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不妊症。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 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一)易感因素 1、猪是惟一已知的易感动物,尤其是初产母猪。 2、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包括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胚胎期感染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带毒排毒。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胃肠炎是猪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流行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病毒。本病只感染猪,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易感染,30日龄内的仔猪极易感染,而且死亡率极高。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是传染的主要来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染。  相似文献   

12.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不妊症。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1病因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尤其是初产母猪。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包括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鹿寨县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有效控制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对鹿寨县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计算出鹿寨县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以及个体流行率。结果显示:鹿寨县南北地区之间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差异显著,北部地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南部地区;小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最高为14.84%,中型猪场、大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依次降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均可感染PRV,母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57%,仔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6.15%,育肥猪的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0.35%。本课题研究表明:鹿寨县北部地区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形势严峻,应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地制定种猪高效免疫计划,强化定期监测防控意识,果断淘汰病猪,净化猪群,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鹿寨县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免疫抗体水平及野毒感染情况,有效控制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通过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猪伪狂犬病gB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鹿寨县规模猪场所采集的992份血清样品按照不同地区猪场、不同规模、不同生长阶段3个方面进行gB与gE抗体检测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在鹿寨县南北地区的不同猪场都有所流行,在北部地区平山镇流行范围广,流行率高,平山镇有伪狂犬野毒感染的猪场共计6家,占采样比的75%(6/8)。大型猪场gB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6.46%, 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13%;而小型猪场gB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6%,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4.84%; PRV g B抗体阳性率与PRV g E抗体阳性率呈负相关。在不同生长阶段,母猪群的gB抗体阳性率为96.2%、 gE抗体阳性率韦24.57%,其两种抗体阳性率都明显高于育肥猪和仔猪;育肥猪、仔猪PRV gB、 PRV gE抗体阳性率的相关性与不同规模猪场PRVgB、 PRVgE抗体阳性率的相关性相似。表明:鹿寨县平山镇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形势严峻。而母猪群及后备猪群的野毒清除情况是决定规模猪场PR净化的首要关键点;母猪群的伪狂犬病免疫工作也是整个猪场伪狂犬病免疫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制定种猪高效免疫计划,强化定期监测防控意识,果断淘汰病猪,净化猪群,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是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的一大疫病,系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猪伪狂犬病的诊断1.发病特点:母猪感染后,仔猪可通过哺乳而感染,其发病最多,死亡率极高。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并长期排毒。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2.临床症状:哺乳仔猪及离乳幼猪症状最严重,患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有典型的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达100%。中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比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症程一般4—8天。成猪常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打喷嚏或咳嗽,很少见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母猪受…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症,多数动物于局部皮肤呈现持续性的剧烈瘙痒。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也有差异。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痒现象。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含有病毒。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火碱和3%来苏儿能很快杀死病毒。  相似文献   

17.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此病传播迅速.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猪蓝耳病病毒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根据病猪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陆涛 《农家致富》2014,(11):43-43
一、症状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包括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热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猪是该病最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临床特征因日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1引起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1.1病毒感染1.1.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本病仅见于猪,母猪和仔猪症状较为严重,对乳猪的致死率达80%-100%。病猪、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从患猪的鼻腔、粪便拭子和尿液中均可发现病毒,耐过猪大多长期带毒。母猪感染后以发热、厌食和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弱仔等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属于病毒性疾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由于猪年龄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差异性。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主要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呕吐、呼吸系统症状,种公猪猪感染该种病毒后会引起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下死胎、僵尸胎,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生长缓慢。我国将猪伪狂犬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手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